走坡节
走坡节
走坡节是仫佬族青年对歌交友的传统节日,主要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等地。节日通常在农历八月十五前后举行,期间仫佬族男女青年会在村外的山坡、丛林或河边通过歌唱交流情感,寻找心仪的对象。
历史沿革
走坡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代时期,当时每逢农历正月和八月,仫佬族人们就会聚集在景色宜人的山坡上,通过唱山歌的方式结识新朋友,传递情感。参与的人群广泛,既有多年未见的老朋友,也有初次见面的年轻人,还有前来观看热闹的老人和孩子。他们围坐在山脚下、山坡上、水岸边、道路旁,用歌声相互交流。老年人倾向于演唱传统的歌曲,而年轻人则更多地唱情歌。随着歌声越来越亲密,一些年轻的男女会走到一起,交换礼物,通常是男性送出手镯,女性送出手帕。女性还会秘密测量男性的脚长,以便回家后亲自缝制合适的软底布鞋作为礼物。当太阳落下时,如果有意的男性得到女性的同意,他们会护送女性回到她的村庄。如果女性不想被男性护送,则表明她们之间的关系还需要更多的了解。1984年1月,随着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的成立,为了尊重民族意愿,中秋节被指定为仫佬族的“走坡节”。自此以后,除了遵循传统习俗在山上唱歌之外,当地政府还会组织各种活动,包括搭建歌台、举办对歌比赛以及舞龙舞狮、文艺表演、将军虫、抢花炮等。
节日起源
走坡节被称为“走坡节”,是因为活动不仅限于龙潭边的平原,而是遍布附近山坡上的各个角落。由于这是一个年轻人寻找终身伴侣的日子,因此也被称为“后生节”(后生——青年男子)。在这个节日里,青年男女们在小溪边、岩石旁、浓密的树荫下,用美妙的歌声填满山谷。这种美景与美人的结合,让人感到心旷神怡,难以忘怀。仫佬族人在走坡活动中非常注重礼仪,彼此尊重,真诚相待,展现了这个民族淳朴善良的精神面貌。
传统活动
走坡节一般在春季和秋季的农闲时间举行。春季活动通常在春节期间至元宵节期间,而秋季活动则在中秋节前后的一个集市期间。这些活动不需要特别的通知或公告,因为当地人都已经熟知活动的时间和地点。传说中最大的坡场位于东门、乔头、小长安三乡镇交汇处的花源洞和四把乡龙潭边的新印坡。到了那一天,青年男女穿着节日盛装,女孩打扮得花枝招展,男孩显得潇洒大方,成群结队地从各自的村庄来到坡场。他们通过唱歌来传达情感,互相问答,增进了解。如果男女双方都有好感,就会唱出表达爱慕之情的“谈情歌”;如果感情进一步加深,就会唱出“初结歌”,表示初步确定对方为自己心中的那个人。在对歌结束后,他们会唱出“惜别歌”和“相约歌”,表达恋人间的不舍和期待再次相遇的愿望,并互赠礼物。男性会给女性送上月饼,称之为“同年饼”,象征着两人的缘分;女性则回赠男性一双名为“鸳鸯鞋”的软底布鞋,寓意两人成为一对。在第二次走坡时,先到达的一方会唱出“守等歌”和“重逢歌”,试探对方的真心,并唱出“结双歌”,表示永远相爱的决心。此外,他们还会唱出“赞花歌”、“思双歌”、“同住歌”、“算日歌”和“分离歌”等歌曲,继续深化彼此的感情。尽管如此,按照当地的风俗,最终的婚姻仍需得到双方家庭的认可,并由“月老”牵线搭桥,才能正式缔结婚姻。仫佬族的女孩从十几岁就开始学习制作同年鞋,等到长大成人,准备参加走坡活动时,她们会默默地在家里制作鞋子,每一针每一线都蕴含着她们的真情实感、勤劳智慧和精湛的手艺。在走坡场上,如果看中了一个男孩,女孩会先用歌声表达心意,一旦双方情投意合,女孩就会将自己精心制作的同年鞋送给男孩,以此表达对他的深厚感情。因此,同年鞋的制作技巧也成为男孩选择对象的重要标准之一。
参考资料
祝祭交游节日——走坡节.广西地情网.2024-10-30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节日起源
传统活动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