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滩古镇是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
重庆市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西部、乌江之畔的一个小镇,面积133平方公里,距今大约1800年,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重庆第一历史文化名镇、国家4A级旅游景区,被誉为“中国十大古村镇”,是“千里乌江,百里画廊”的起点,有巴蜀第一镇、“绝壁上的音符”之称。
龚滩古镇源于
蜀汉,置建于唐,因滩而起,因盐而兴,解放后,成立了
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第四区人民政府;1984年改称
龚滩镇。该镇现存长约1.5公里的石板街、150余堵别具一格的封火墙、200多个古朴幽静的四合院、50多座形态各异的吊脚楼,有历史文物建筑20余处,是目前国内保存较为完好且颇具规模的明清建筑群。龚滩古镇景区主要包括龚滩古镇、乌江画廊、千年金丝楠木群等,是集自然山水、民俗风情于一体的旅游风景区。
2010年9月,龚滩古镇被评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2017年11月17日,成功入选2017最受网民喜爱的中国十大古村镇,成为重庆市唯一入选的古村镇。2019年1月入选第七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2020年11月18日,当选“巴蜀文化旅游走廊
新地标”。2022年入选“全国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优选项目名录”。
历史沿革
龚滩古镇,据资料可考约有1800年。当时已有人聚居至此,形成古镇的雏形,最初为三国
蜀汉所置的涪陵汗郡县;
晋朝末废。
唐武德三年(619年)析
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
石城县二县,地置(洪杜县),属黔州。唐武德二年(622年),置洪杜县于龚湍,即今
龚滩镇。唐贞观三年629年北移于洪杜溪。唐麟德二年(665年)移理龚滩,即今龚滩镇。
宋
嘉祐八年(1063年)废为寨。宋绍熙三年(1192年)设潭巡检司,辖龚滩。
明万历元年(1573年),凤凰山岩崩,巨石塞江,自然形成上下两座码头,龚滩逐渐发展为借水陆边寨优势进行土特产贸易,靠商运求存。清
康熙,龚滩也是
湖广填四川由水路途径的一个重要补给点。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改土归流后,以龚滩为中心的商贸市场逐渐完善,繁荣。清乾隆元年(1736年),
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改直隶州,
龚滩镇设巡检司。清末民初,龚滩设分县(龚滩县佐)。
民国二十四年(1935)置
龚滩镇,辖7个保,隶属四区(龚滩)。民国期间,龚滩经济文化逐渐繁荣,成为当时远近闻名的油,盐,山货行。1949年9月24日,龚滩解放,成立了区政权。同年,成立工商业联合会。同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酉阳县第四区人民政府,期间乌江航道经过三次整治。1959年,龚滩经过航道整治,将险滩夷平,虽然不再搬滩转运,但仍是川黔经济文化的重要交通口岸。
2004年7月,乌江彭水电站项目获得国务院总理办公会审议通过。彭水电站的建设使
乌江水位大幅提高,千年历史重镇全部淹没。2005年10月,龚滩景区搬迁复建工作正式启动实施。2006年,酉阳县政府启动了龚滩景区搬迁异地保护模式,根据“原生态,原风貌,原材质,原形制,原工艺,原住民”和保护历史真实性的原则,将古镇整体搬迁。2007年4月,完成移民搬迁。2008年4月,完成原样复建。2009年,搬迁复建工程总体上完成并举行了开街仪式,
乌江河彭水电站的建设,使得乌江沿线移民搬迁集中安置在龚滩新镇,移民搬迁用房与古镇和酉阳公路为界相对分离。
地理环境
龚滩古镇,位于
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西部,
阿蓬江与乌江交汇处。作为重庆市酉阳县西部重镇和百里乌江画廊的起点,龚滩古镇北倚凤凰山麓,东靠
马鞍城,西隔乌江与贵州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新井乡相望,北过大岩门接沿岩,乃三面环水、一面着陆的天堑。
古镇布局
龚滩古镇景区主要由龚滩古镇、乌江画廊、千年金丝楠木群等景区组成,主要景点有西秦会馆、冉家院子、夏家院子、董家祠堂、巨人梯、太平缸、鲤鱼跳龙门、川主庙、桥重桥、永定成规碑、三抚庙、阿弥陀佛桥、转角店、龚滩美术馆、吴冠中纪念馆、文昌阁。
龚滩古镇现存长约1.5公里的石板街、150余堵别具一格的封火墙、200多个古朴幽静的四合院、50多座形态各异的吊脚楼,有历史文物建筑20余处,是目前国内保存较为完好且颇具规模的明清建筑群。
乌江画廊指从
龚滩镇至贵州沿河100余千米的乌江河段,是乌江流域景色最为壮丽的一段。船行其中,水碧山青如水墨长卷,有“船在水中行,人在画中游”之感,因此有“干里乌江,百里画廊”之誉。
千年
楠木群位于距离古镇12千米处的两醫乡内口村楠木湾。楠木有“树中之王”“国木”“贡木”之称。其材质坚硬、色泽橙黄、纹理淡雅、质地柔和,是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在核心景区方圆1千米范围内有大小楠木1000多株,其中直径2米以上的20余株,今存8株古树(门神树、夫妻树、发财树、保爷树、送子树、状元树、平安树、千年金丝楠木王),树高超过50米,树冠各覆盖约500平方米的地面面积。最大一株的树干至少需要8个成人合抱,树龄在1500年以上,在全国都十分罕见。
主要景点
吊脚楼
吊脚楼源于古代的干栏式建筑,是鄂湘渝黔
土家族地区普遍使用的一种民居建筑形式,距今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土家吊脚楼多为木质结构,依山而建,凿石为基,垒石为础,分上下两层,上层通风、干燥、防潮,是居室;下层是猪牛栏圈或用来堆放杂物。早先土司王严禁土民盖瓦,只许盖杉皮、茅草,叫“只许买马,不准盖瓦〞。一直到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改土归流”后才兴盖瓦。一般为横排四扇三间,三柱六骑或五柱六骑,中间为堂屋,供历代祖先神,是家族祭祀的核心。根据地形,楼分半截吊、半边吊、双手推车两翼吊、吊钥匙头、曲尺吊、临水吊、跨峡过洞吊,富足人家雕梁画栋,檐角高翘,石阶盘绕,大有空中楼阁的诗画意境。
阿弥陀佛桥
阿弥陀佛桥是下街向上走的第一桥。桥跨大沟,弧形单拱,与石板街浑然一体,从侧面看才能看出是桥。桥边的围墙里有一尊石雕
阿弥陀佛像。佛像建于清朝,大眼阔鼻,憨态可掬,五官精雕细琢而躯干简略。人们常来祭拜佛像,桥因此而得名。
杨家行
距离阿弥陀佛桥50 米左右。清末民初,外地客商大量涌人,杨家便将房屋租赁给外地商人作为商铺。建筑为带有封火墙的主要为木质结构的住房,融合了
徽派建筑和土家建筑风格。杨家行是民国年间声名远播的“大业盐号”,连当时的财政部部长
宋子文也参有股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杨家行老建筑成为国营龚滩粮油转运组的办公地点。
半边仓
半边仓位于老盐路,为一座吊脚楼仓库。悬空 25米,高两层,因为房子依崖傍势,一面临水,所以叫半边仓。半边仓是杨家盐商的盐仓库,为取盐时省时省力,在半边仓的右下角专门设计有一些大的横木板。整个建筑平面规整,筑台平街;人口宽敞,两入口成环路, 方便进出,减少运输次数;柱梁结构,形式简洁,横向木板方便拆卸与防洪,地面架板防潮。
转角店
转角店也叫罗家店,与半边仓相对,是古镇上极少的一家门口正对长街、南北走向的店(龚滩几乎所有的门面都是东西朝向)。选址于繁华地段,是整条街线性空间节点,合理利用地形,转弯抹角,布局紧凑,刚好呈现完整的“之”字形方拐,因而得名转角店。建筑物筑台吊脚、悬挑支柱结合,地面平整,利于
防潮;布局连贯,立面简洁,方便运送货物,充分考虑安全防护;地势高防灾,西面临江,采光良好,利用老街街道形成的风廊,通风良好,坡屋顶可遮阳。
西秦会馆
西秦会馆在当地也格外的有名,房子的主人是陕西商人张朋久,光绪年间,张朋久在朋友的邀请下来到龚滩古镇并开设了一处盐号,之后修建了这座“西秦会馆”。
西秦会馆是古镇最大宏伟的建筑,也是具有外来风格的建筑。因会馆的建筑风格和一般寺观庙宇大致相同,红粉涂墙,所以当地人称之为"红庙子"。它四周围以烽火墙,外壁朱红粉饰,馆内地面都以石板铺就,大门临街西开,内设正殿、偏殿、
耳房、戏楼,雕梁画栋,筒瓦覆顶。
冉家院子
在龚滩在镇子中有200多个民居院落,且大多为明清时期的古民居建筑,其中最著名的院落要属冉家院子(土司府),龚滩古镇中冉是大姓,这座院子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为当地冉土司后裔第三十代传人冉启言的住所,虽然古镇不要门票,但土司府是单独售票的。
它四周封闭,进入其中,有置身
徽派建筑民居的感觉。但是与徽派民居不同,它一面是开放的,吊脚楼廊伸向街面,正房和厢房都是穿斗式结构,都是
龚滩镇地道的建筑风格。
夏家院子
"夏家院子出美人"一语道出夏家是大户人家。因夏家也经营盐业,所以女眷衣着鲜丽,文化熏陶下又落落大方,得到美人称号。还有一种说法是说这个院子的风水独好,背依山崖,直接享受古
黄葛树的庇护,夏家院子正房门额原有匾额题"慈孝",即父母慈,子女孝。
董家祠堂
董家祠堂为董氏宗族合资修建的一所祠堂。从老街上几层石梯,迈进高石门槛,里面为四合天井,正对面为正殿,均为古老木质框架。董家祠堂以前是董氏家族高大权力的地方。
巨人梯
它是由六万余块岩石垒彻而成的。相传,是土姑降伏
邪灵时所遗留下的通天石梯。许多虔诚的土族百姓在这儿烧香许愿,上天念其德,会在他百年之后引导他归往极乐之地。
太平缸
由于木质结构的房屋极易引发火灾,因此当地居民采取了预防措施,每隔90米就设立一个被称为"太平缸"的消防设施,即现代所称的消防池。然而,随着历史的演变和时间的推移,这些太平缸大多数已经消失,目前在古镇上仅剩下一个太平缸作为历史的见证。
鲤鱼跳龙门
这是天然形成的"鲤鱼跳龙门"。一块形似鱼的石头突出于道路旁的石壁中,形象地呈现出一条鲤鱼正在跃龙门的景象。当地的龚滩居民坚信这是河神的化身,能够保佑船只安全出行,因此这块"鲤鱼石"受到了当地人的敬仰。许多驾船出行的人会来到这里祈求顺风顺水。因此,许多游客在参观时也会拜拜这块"神鱼石"。
川主庙
陈家湾的川主庙供奉的是
李冰。李冰修建都江堰,使
成都平原富庶起来,被封为川主。当时都江堰中有孽龙,兴风作浪祸害人民,被他降伏保得四方安宁,因此
四川省境内各水域均设庙塑像,祭祀供奉。龚滩川主庙当年香火旺盛,庙外一街皆卖香烛,茶馆、旅店、红烧馆云集,上码头脚夫、小贩皆活动于此,来往之客不下千人。遗憾的是文革期间被拆毁了,但被毁的庙在重建中得到恢复。
桥重桥
桥重桥是桥中名桥,有"不知桥重桥,不是龚滩人"之说。桥重桥是由两座桥重叠成的一座小
拱桥,从下面的桥走到上面的桥只有几步石梯,两桥错落有致。"这种桥上叠桥的桥,是龚滩独有。
永定成规碑
永定成规碑嵌于古墙中,碑文较为清晰,是为规范当时脚夫、力夫、夫头的力钱分配所立。此碑高155厘米,宽83厘米,面临
乌江嵌在石壁上,剥蚀较为严重,但仍能辨认约50余字,意思完整。碑文内容说明了
龚滩镇是川盐入黔的重要中转站,所转运之盐称"客盐"。碑文还记载了上下船
搬运力价指定由何恒、郑昌信等人负责监督执行,每包盐上载船舱的运费为5文钱,从船上卸运并抬至盐仓则每包加6文,还规定所有脚夫须由盐号验保并登记造册,以防止成规紊乱。
第一关
第一关位于油坊路路口,关门内侧有一硕大的刻石,上镌双钩阴刻楷书“第一关”三字,是明代万历类丑年(1613年)李德谷所题。当地佐县衙门为了加强盐业的管理,打压私盐的流通,在险要的地方用条石全砌两层石门,均设有厚大木门,白天凭牌出入,晚上有宵禁限时出入,在晚上只有更夫能自由进出。至今每天晚上,古镇仍有更夫来来回回地打更,提醒居民注意防火。
三抚庙
三抚庙修建于
清代,是为祭祀西阳土司冉守忠以及同样有德于民的思、播二州早先的田土司、杨土司而建。占地面积约200平方米,四合小院,坐东朝西,留存有正殿、过厅、厢房。正殿为木结构, 面阔三间 10.5米、进深三间7.2米、通高6米;殿前踏道5级,悬山顶,抬梁式梁架。2010年,被重庆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文昌阁
紧邻三抚庙的文昌阁供奉文昌帝君,中国有北孔子、南文昌之说,文昌帝君有两位陪祀神“天聋、地亚”,代表“天机不可泄露,文人须谦卑少言”。文昌阁系木绪构的三层六角式建筑,穿斗烦琐缜盛。 有特色的是每层阁檐均有8条鲤鱼,总共24条,代表我国的二十四节气。靠水而居的龚滩人信奉鱼神, 认为是鱼神的庇佑才有平顺、温饱的生活,鱼跃龙门也是寒门学子最大的期望。
文化活动
演艺
龚滩古镇活化利用文物,建设非遗传承所打造精品节目。依托国家级、市级非遗名录(
传承人)和古镇内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常态化展演国家级非遗项目《酉阳
民俗音乐》《酉阳古歌》《酉阳面具阳戏》《土家摆手舞》和市级非遗项目《酉阳耍锣鼓》《上刀山》《踩铁》等酉阳土苗世代相传的宝贵文化遗产,打造西兰卡普、酉阳民歌、耍锣鼓和面具阳戏等4个非遗传承所;从2017年起持续举办5届“千年非遗闹龚滩·民俗文化过大年”系列活动;2017年至今举办两场“龚滩古镇杯”
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耍锣鼓大赛。
梯玛古歌
《梯玛古歌》是龚滩古镇景区打造的旅游文化演出项目,汇集西阳县最具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其中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西阳古歌、西阳民歌、西阳土家摆手舞和
重庆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西阳耍
锣鼓、面具阳戏、薅草锣鼓,以及上刀山等技表演。《梯玛古歌》用古老的故事、高亢的呐喊、神秘的仪式、清新的旋律展示西阳土家文化以及历史文化。
文创
龚滩古镇依托非遗元素,创意设计“老传统”站上“新舞台”。1、创意推出“写生小镇”品牌。凭借独特的吊脚楼建筑技艺和山川地理环境,2017年开始首次举办写生季活动,目前已成功举办六季,写生师生达2万余人次,推出了系列优秀作品,广受好评;相继打造了吴冠中纪念馆和龚滩美术馆,合作授予了17所高校、4家协会的挂牌写生创作基地,两馆开业至今共开展了6场专展;2、“两线并进”推进产品升级。坚持线下产品研发,推出手绘明信片、手绘书签、手绘瓦当等“主题邮局”系列10余种文创产品;正在研发15至20种
龚滩镇特色旅游商品;坚持销售模式创新,目前已成功搭建网上销售平台,实现了网上文创产品输出。
展示
龚滩古镇打造非遗美食街建立非遗展示展销区。龚滩烧白、
粉蒸肉、
卤豆腐、绿豆粉等非遗美食在武陵山颇具名气,非遗市场化取得了初步的成绩。为全面推进龚滩古镇非遗开发式保护,绿豆粉非遗工坊目前已完成项目主体建设,龚滩古镇北门非遗展示展销区已完成方案设计。
民俗
蛮王洞香会
在以前,龚滩古镇有蛮王洞香会,也叫送年。
元宵节是龚滩蛮王洞香会日。中午时分,部分赶会青年邀约在山中欣“爆虼蚤’(
长叶女贞)扛回家,把树枝正正当当竖在大门前,枝上挂满纸钱,捆上香烛,封为“摇钱树”。到了晚上,将“摇钱树”上的香烛点燃,设香案于中堂门外,案上隐设净茶供果之类,三脆九叩望空拜祷,称之龚滩古镇“送年”。稍停,用燃烧的小烛把树枝上的纸钱烧燃,树叶会噼噼啪啪地炸响,送年人以手播树,口中念念有词:“摇钱树,聚宝盆,早落黄金夜落银,初一起来检四两,初二起来检半斤,初三初四不用捡,万两黄金滚进门。”念完,便用柴刀把树砍断放整齐,然后烧纸化钱,放鞭炮,朝天叩首,表示送年。家人撮一红火炭灰盖在树枝上,树叶又炸起来,送年人念“爆虼蚤,爆蚤,门外多,屋内少,一年四季找不到〞。待火灭后,将树枝抱到中堂神龛下,边走边念“财来了,财来了!”,转身紧闭财门,仪式方告结束。到20世纪60年代,送年习俗逐渐消失。
其他
2014年4月23日—4月25日,由塔读文学策划并组织的“爸爸去哪儿之完好假期”活动,正式在龚滩古镇开始。在这次假期活动中,选手们不仅感受到了龚滩古镇独特的民族文化,更领略到了乌江百里画廊和阿蓬江峡谷的自然风光。
开发与保护
2002年,龚滩古镇被命名为
重庆市历史文化名镇。2005年10月,龚滩古镇搬迁复建工作正式启动实施,基础设施建设于2006年10月25日动工,2007年4月底完成移民搬迁,2008年4月底前完成复建。2009年5月1日,复建后的龚滩古镇正式开放。
搬迁复建中,
浙江省古建筑设计研究院参与了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采取“原物原样”搬迁,对石板街按照区位归安的原则搬迁复建,对历史风貌民居的平面、立面、剖面进行规划设计并严格按照设计进行复建。建筑公司搬迁复建了西秦会馆、
川主庙、董家祠堂、三抚庙、武庙正殿、董家院子、冉家院子、周家院子、杨家行、半边仓、第一关石刻、永定成规碑等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2处。
2016年和2017年,累计投资8亿元,对景区的环境、设施、道路、游船、民宿以及厕所等进行全方位改造。投资3600余万元建设景区南门停车场连接304省道、艺术广场至消防通道、小银村至龚滩派出所等通景路;投资1亿元启动龚滩隧道至马鞍城道路建设项目,确保在西彭高速完工之际贵通景区内外交通网络。打造特色民宿,建成开业小桥流水、龚滩六号客栈、夏家院子、五哥客栈等民宿。投入1200余万元新建、改扩建6座生态旅游公厕。
相关文化
特产
龚滩香菌
龚滩夏季暴雨多,气候较湿润,一到夏季,山上的野生大脚菌疯长,大脚菌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蛋白质,营养价值高。
龚滩绿豆粉
纯天然无添加的绿色食品,主要原料为大米、绿豆、青菜,讲究泡、磨、烙、烫四道工艺。2016年,绿豆粉制作工序被列为
重庆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龚滩红薯粉
龚滩
甘薯淀粉由传统手工制作,红薯粉晶莹剔透,口感好,易于保存,可
炖菜、烫火锅。
酥食
酥食是一种传统小糕点。把糯米和大米经炒制磨成粉放入特定的磨具中制作而成。成品需要放在青菜叶里,让其吸收青菜叶的香气,吃起来绵软不黏牙。
麻饼
麻饼类似于宫廷小吃
沙琪玛,做法讲究,口感酥脆。先将
糍粑切至条形晒干(这需一个多星期的时间),再翻炒核桃、花生、芝麻至香味溢出后盛起,将晒干的糍粑条用滚油炸酥,盛起备用,大火将锅烧干后加入适量的水,加入
白糖翻炒,当锅中飘起阵阵糖香时加入糍粑条与炒好的核桃、花生、芝麻等反复翻炒,让糖均匀地裹住食材,然后盛起放入模具中成型,最后切片打包。
美食
土家八大碗
八碗菜是烧白、风萝卜
猪蹄、
乌江鱼、香菌丸子、
粉蒸排骨、红薯粉
炖土鸡、
夹沙肉、灌海椒。以前土家人办酒席请客一般都是安排八人一桌,一桌八样菜,所有菜品均用大土碗盛装,土家八大碗由此得名。
乌江豆腐鱼
原料最初以
乌江野生河鱼为主,后加入乌江豆腐。鱼肉鲜美清香,豆腐雪白滑嫩,久煮不老,食之无渣,人口即化。
特色卤豆干
特色卤
豆腐干是古镇家家户户都会制作和售卖的豆干,制作需要九道工序。豆干口感绵密、软硬适中。
盐菜面
盐菜(将青菜加入盐后晾晒,晒干后放入土坛子密封好,可以存放一年,是佐菜佳品)加上
臊子(猪肉制成,肥瘦比例搭配,加入作料炒制而成),调制成
面汤汤底,是古镇比较经典的面食。
民歌
背起背篼找情哥
稀烂背篼眼眼多,背起背篼找情哥,天亮找到天黑尽,不知情哥在哪坡。
木叶情歌
大山木叶烂成堆,只因小郎不会吹。几时吹得木叶叫,只用木叶不用媒。高坡种荞哪用灰,哥妹相爱哪用媒。要得灰来荞要倒,要得媒来惹是非。
传说
锦楼的传说
在川主庙附近有一座锦楼,意为织锦的房屋。在很久以前这里面住着一个
土家族的惹巴涅(女孩),名叫昔比。她心灵手巧,善织“西兰卡普”(
土家语,即织锦、土花被面),她织的花香飘千里,能招蜂引蝶。她听说世上最美的花是
白果仁花,就决心将白果花给织出来。可是白果花是寅里开花卯时谢。她去
千年银杏树树下等了两晚,都因白天太累,结果在白果花开时睡着了。嫂嫂便在爹爹面前搬弄是非,说:“小姑私会情郎。”到了第三天晚上,当昔比手捧白果花回来,被躲在门后的爹爹一棒打死,死时红光一闪,化作鸟儿,飞去门前的树上不住地叫:“我看白果开花,嫂嫂是非小话,爹參错把我茶,尼过夺岔了,尼过夺岔了(你被她骗了)。〞从那以后再也没有人看见过白果花开了,至今也没有人织出白果花的织锦了。
蛮王洞的传说
蛮王洞内有一个梭米孔。传说当年巴子酋退守在这山洞内,粮草渐少,土著又奋力抵抗,眼看着士兵们要挨饿了。一天晚上,巴子酋做了一个梦,梦到一位神仙,神仙对他说:“巴子酋啊巴子酋,不要重马不重牛。若与土著重修好,五溪山水任你游。”还告诉他,每到寅卯时分,可跪在那个小石孔前,小孔会流出;米来。巴子酋蛮王醒来,依嘱行事,果然从小石孔里源源不断地流出米来,这个小孔就是梭米孔。巴子酋又在神仙的指点下,与当地土著居民和好,派出人员帮助他们耕耘种植,传授耕作技术。从此,巴蛮与当地百姓互通往来,和睦相处,互相通婚,融合在一起了。
获得荣誉
2010年9月,龚滩景区被评定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2019年1月,龚滩镇入选第七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2020年11月18日,龚滩古镇荣获“巴蜀文化旅游走廊
新地标”称号。
2023年1月,龚滩古镇入选2022年“全国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优选项目名录”。
参考资料
热门攻略推荐.重庆市酉阳县龚滩景区管理委员会.2024-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