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众调查是新闻传播机构了解受众基本情况、意愿、需求、观点、态度、反馈的重要途径,旨在评估新闻传播的社会效果并改善新闻报道。这种调查可分为主动反馈和
被动反馈两种渠道。
受众调查是新闻传播机构了解受众基本状况、观点、态度、反应以及征求受众意见的一项活动。它是考察新闻传播社会效果的一种方法,属于信息反馈的研究范畴。受众调查的核心在于理解受众的需求。新闻机构若想使其传播产生效果,必须尽力适应受众的新闻需求。受众的关注程度取决于其对客观世界的关注度。受众的经济活动、生活水平、教育程度、文化素养越高,社会责任感越强,参与政治事务的愿望就越强烈,个人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也就越紧密,获取新闻的渴望也就越强烈。同时,受众因其社会地位、职业、年龄、兴趣等因素的不同,需求也会有所差异。因此,受众需求既有共性也有个性。为了满足受众的需求,就需要持续不断地开展受众调查。受众调查是了解受众的常用方式之一。
1935年10月,G.H.盖洛普创立美国舆论研究所,采用抽样方法开展民意测验,定期向新闻界提供社会舆论动向,并影响美国政府的决策。1936年12月至1937年3月,上海民治新闻专科学校组织的《上海读者和上海报纸》调查,是中国新闻界最早的一次社会调查。1938年2月,《
新华日报》创刊一个月后,在报上刊出读者意见表,征询读者意见。此后每年一次,并将读者意见和编辑部的改进措施在报上公布,接受读者监督。
新中国成立后,各新闻机构设立了专门负责群众工作的部门,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读者调查。50年代初,新华社曾向中共中央和中央人民政府领导人员寄送调查表,毛泽东填写了对该社稿件的评价意见。
受众调查是社会调查的一种类型,可分为直接调查和间接调查两大类别。直接调查包括访问法和面谈调查,后者指调查人员通过与被调查者面对面交流询问相关问题的方法。间接调查主要是通过互联网收集与企业营销相关的市场、竞争者、消费者以及宏观环境等信息。常见的网上间接调查方法包括
网上直接调查,适用于特定问题的专项调查。
受众调查是中国人民新闻事业的传统。中国新闻机构均设有群众工作部门,处理群众来信、来访,定期或不定期地向受众作调查。调查的方式包括个别交谈、开座谈会、通信或电话征询、统一发放受众调查表或在报上公开登载调查提纲、直接观察、定点设立评报员或评报小组,广播、电视则建立听评点和视评点。不同的调查内容应采用不同的调查方式,目的是了解新闻发布后的社会效果。受众对新闻的需要和兴趣会随社会环境的变化而改变,因此受众调查需要经常进行。采用社会统计方法和电子
计算机技术进行抽样调查,可以获得科学的数据。抽样调查的步骤包括制定调查方案、设计调查表、组织训练调查人员、资料整理和撰写调查报告。
受众调查的特点包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减少主观因素干扰、注重定量分析、深化定性研究、调查范围广泛、研究方法多样。此外,还有主动性与被动性相融合、集效益的直接性与间接性于一身、时效性强等特点。
网络受众调查是受众调查的一个典型案例。网络媒介与传统媒介在受众调查方面的最大区别在于网络媒介的功能超越。网络媒介具有先天的“可统计性”,这是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传统媒介的受众调查方法主要包括直接观察法、个别访谈法、间接收集法和实地调查法等四种,这些方法往往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且展开周期长,传统媒介依靠自身力量难以独立进行,常需寻求专业调查机构的帮助。而网络媒介凭借自身的统计功能可以独立进行在线受众调查(Online Survey),这种方法省时、省钱、省力。尽管如此,网络媒介也需要委托专业的机构进行受众调查,因为自行调查所得的结果缺乏权威性,不足以说服广告商和公众。
受众调查具有评价
传播效果、提供传播决策依据、检查播出节目的可靠性和准确度、影响节目安排、规范广告活动、理论建设与学术探讨、扩大报道线索、扩展报道内容等多种功能。
受众调查的程序包括明确调查目的、选定调查研究的题目、初步探索、分解课题和决定调查事项、形成假设、理论解释与界定概念、确定调查研究的方式、设计调查指标、界定研究总体和决定
抽样的步骤、制定具体的调查方案与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