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阴县第一中学前身为创办于1905年(清光绪32年)的“湘阴驻省中学”,1958年,定名为“湖南省湘阴县第一中学”。
截至2013年,湘阴县第一中学占地面积近20万平方米,
建筑面积6万余平方米,有62个教学班,共有学生3500佘人,学校在职教职工303人。
历史沿革
湘阴县第一中学创建于1905年(清光绪32年),始称"湘阴驻省中学"。当时清政府诏示停止科举考试,命各省会及府、州、县筹设高等、中等、初等学堂。
湘阴县教育先辈陈炳焕、仇道南等率先兴新学,租赁
长沙市南正街唐宅作临时校舍,招收甲班学生80名。同年12月,购置长沙市北门口罗湘里周几天房屋改作校舍。
1907年(清光绪33年)正月,遂迁新校开学,1908年招收乙班学生100名,1911年招收中学预科生100名。
辛亥革命成功后,1912(民国元年),
湖南省长沙府所辖12县的驻省中学停办,各县联合在省城主办湖南省长郡联立中学,湘阴驻省中学的预科学生合并至长郡联立中学学习。湘阴驻省中学校舍改称"罗湘旧址",并收租金800元(
银元)。
1922年(民国11年)
湘阴县教育会鉴于本县初级(小学)学校增多,师资缺乏,又在
长沙市罗湘旧址筹办县立师范,旋即选钟映奎为校长,于次年3月开学,招收一年制和二年制师范班各一班。
1924年冬(民国13年),湘阴县因筹款困难而停办师范,其校舍则租赁给民彝中学和麓山中学办学。1928年(民国17年),任孔鼎任湘阴县教育局长,筹办湘阴县立初级中学。
1929年(民国18年),以瞿宗铎、李俊文等为首组成建校委员会,择距县城五华里的"双林古刹"、"南泉山"为校址筹备建校。当时,寺僧安性等阻挠甚力。瞿等遂付诸诉讼,俟
湖南省民政厅派员勘察,复经商议,始克兴修。
1930年8月(民国19年)新校舍落成。9月,呈报
湖南省教育厅备案,定名为"
湘阴县立初级中学",委任瞿宗铎校长。是年,招收初中第一班学生徐宗荣等50名;两年制师范甲班学生周禄蓉等50名;一年制师范乙班学生曹定等50名。1933年2月,招收初中第二班学生50人。
1933年7月(民国22年),初一班学生徐宗荣41人毕业。8月,湘阴县立初级中学因筹款困难,学校停办。初二班的学生转入罗私立中学。
1941后8月,湖南省教育厅通令各县复办县立中学。
1942年春,湘阴县长
谢瑞阶聘请周嵩甫、周咏康、王原一、钟卓斋、陈新鼎、刘远鲲、左成焕、李俊文等为县立中学复校筹备委员。同年8月,委派欧阳淑为县立初级中学校长,但因原校址南泉山被
湘阴县政府占用,一时尚难迁出,学校遂借中土段焦家祠堂和岳府庙(今城南区长康乡境内)为临时校舍,9月开学,招收两个初中班和一个简易师范班,共学生172人。
1943年3月1日,
郑泽(啸)接任校长,将学校迁回原校址南泉山开学。到1944年上期,共有学生240人,教职工31人。
1944年5月27日,日军侵县,湘阴沦陷,学校疏散。次年2月,由郑泽校长集聚失散生在洪源洞、清溪、道南、文洲、锡安乡等五处僻静乡村设立分班,在敌骑纵横中采取敌来我散,敌去我聚的方式授业,度过了一段艰难的岁月。
1945年8月
日本投降,各分班迁回南泉山,学校继续扩班招生。到1949年止,先后在校毕业、肄业的学生共1420人。
1949年7月25日,湘阴解放,
湘阴县立初级中学由湘阴县人民政府接管,派何源湛、张曼松、郭之晋、王凤桐来校接收,由何源湛任校长。同年12月何病故。
1950年1月,湘阴县委派
吴剑真继任县立中学校长。
1951年2月,汨罗私立初级中学合并来县立中学,学校教具全部移交给县中,学校发展为8个初中教学班,计学生400名。
1952年2月,遵照上级指示,学校更名为"
湖南省湘阴县第一初级中学",学校继续扩班招生。当时由于南泉山校址地处洋沙湖,地势低洼,时被水淹,且校舍狭窄破烂,不能适应学校的发展,经上级批准拨款,择县城北门外的夏家坟山兴建校舍,由左雄领导成立建校委员会,筹划建校。
1952年底,大部分校舍落成,1953年3月,学校迁来今址,1905年至1957年,学校系
初中,附招简师班,1949年至1957年,每年有班级15个,学生700余人。
1958年上期,奉上级指示创办
完全中学,上期,招收
高中新生第一班,学生50名。学校更名为"
湖南省湘阴县第一中学"。嗣后,每年招收初中班4个,高中班6个,学校扩展到24年教学班,在校学生达1200余人。
1960年,
湖南省教育厅确定湘阴一中为湖南省中学第一批教改试点学校,教育厅副厅长朱林森率工作组驻校办点半年。同年,一中和城北学校、县幼儿园合并办十年一贯制试点,学校更名为"湖南省
湘阴县城关十年制学校",下设中学部、小学部、幼儿部。当时,原一中属中学部,有初、
高中各11个,一年制中师培训班1个,共23个教学班,学生1300余人,教职工67人。
1961年3月,湘阴县人民政府发出通知,改“
湖南省湘阴县城关十年制学校”校名为“湖南省湘阴县城关中学”。同年,
湖南省教育厅确定学校为省属重点中学。
1962年下期,学校复名为“湖南省湘阴县第一中学”。
1980年,湖南省教育厅因调整省属重点中学,湘阴一中定为市、县重点中学。
2005年,确定为
湖南省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同年,学校整体搬迁至位于
湘阴县高岭社区的新校区。
办学条件
硬件设施
截至2013年,学校有面积12050平方米、60间教室的教学大楼,四栋16600平方米高标准学生公寓,面积6400平方米,可供3000多人同时就餐的学生食堂,还有篮球场、排球场、
羽毛球场等运动场地1000平方米,还有11000平方米的综合大楼和10000平方米的艺术体育馆,图书馆藏书3万余册。
办学规模
截至2013年,学校占地面积约20万平方米,有62个教学班,共有学生3500余人。
师资力量
截至2017年,全校60个教学班共有学生三千五百余人,学校有在职教职工303人。其中,特级教师3人,高级教师90人,一级教师100人,国家级骨干教师2人,省级骨干教师6人,市、省级以上学科带头人10人。
截至2015年,学校在职教职工303人,其中特级教师3人,高级教师78人,一级教师126人,硕士研究生12人,国家级骨干教师1人,省级骨干教师4人,市级学科带头人10人。
国家级骨干教师(1名):冯伟
省级骨干教师(4名):周晓年、苏丽雅、刘华、王星升
办学成果
学生成绩
●高考成绩
2017年高考,湘阴县第一中学600分以上15人(全县共16人);本一上线201人,本二上线602人;1人上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大学录取线。
2015年高考,湘阴县第一中学600分以上50人;本一上线302人,本一上线率30%,本二上线735人,本二上线率75%;1人上空军航空大学录取线。
2014年高考,湘阴县第一中学600分以上45人,本一上线249人,本一上线率25%,本二上线685人,本二上线率70%。
2013年高考,湘阴县第一中学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线4人,本一上线231人,本一上线率25%,本二上线649人,本二上线率75%。
●学科竞赛
2012年,在第十七届全国
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联赛(
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2011)中,该校兰天获得提高组全国
二等奖,谢帅师、赵越、姚钰璇获得提高组
三等奖。
1987年7月,学生刘雄参加第28届国际中学生
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夺得
金牌。
●技能竞赛
2014年,在第十一届全国中学生排球联赛中,该校排球队获得第六名;在
湖南省“
湘江芙蓉城杯”青少年排球锦标赛中,该校排球队获得冠军。
2009年1月,学生刘骏参加全国青少年健美操锦标赛,获得男子单人操第一名并荣获
国家一级运动员称号。
2008年10月学校学生篮、排球队和健美操队均代表
岳阳市参加全省大中学生运动会获得优异成绩并荣获省教育厅颁发的“优秀运动队”称号。
2006年7月,在全国中学生
机器人大赛中,学校机器人代表队获得全国
一等奖。
教师成绩
2009年,该校校长
蔡健清被授予“全国优秀校长”荣誉称号;该校范伟的论文《加大后勤保障力度,使之成为新课程改革的坚实后盾》在全省2009年度中学后勤工作论文评选中荣获一等奖;该校蔡
嫦娥的论文《增进实效提高素质-谈语文高考复习》获得《求知报。语文周刊》一等奖。
2010年,该校王丽江在2010-2011学年全国《
数学周报》杯知识竞赛中,荣获优秀辅导教师称号;该校
冯元的论文《浅谈如何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率》在全国学术水平评审中被评为国家级“全国性教科成果”
一等奖。
学校荣誉
湘阴县第一中学是
湖南省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
永州市第八中学、湖南省青少年科技活动示范基地、湖南省文明卫生单位、
中国创造学会实验基地、中科院高中数学自学辅导法实验基地、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所实验基地、
北京大学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基地、全国青少年
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优秀参赛学校、全国作文教学先进单位、全国教育科研工作先进单位、
中南大学优秀生源基地。
文化传统
校园文化
• 校训
公、诚、勤、勇
湘阴县第一中学的校训“公诚勤勇”是由郑泽于1943年撰定的。
公,指远大的理想。
大公无私,廉洁奉公。爱祖国,爱人民,爱集体,把人民的利益看的高于一起。
诚,指诚实的品质。
为人诚实,尊敬师长,说真话,干实事,负责任,守纪律,实事求是。
勤,指勤劳的作风。
勤奋学习,勤于锻炼,勤劳节俭,开拓前进。
勇,指献身的精神。
英勇无畏,勇敢果断,见义勇为,勇于实践,勇于创新,勇于减持真理修正错误。
• 校歌
歌词
郑泽词
秀灵钟
维吾俊彦
萃集县中
礼仪廉耻遵国训
公诚勤勇是所宗
乡贤思左郭屈子效精忠
愿大家砥学行坚苦卓绝奋发为雄
经天纬地业成就在余躬
继往开来向前进
复兴民族做先锋
继往开来向前进
复兴民族做先锋
社团活动
湘阴县第一中学有体育社团、南风乐社、霁月心理社三个社团。
校园期刊
湘阴县第一中学有一个校级校刊《远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