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鲁迅纪念馆是一座位于
越秀区文明路215号的社会历史类名人专题纪念馆。该纪念馆的筹建始于1957年,选址于1906年两广优级师范学堂的钟楼。馆内包括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旧址和广东贡院明远楼等全国和省级重要文物保护单位。1959年10月1日,广州鲁迅纪念馆与
广东省博物馆同时开放,隶属于广东省博物馆。然而,2013年,广州鲁迅纪念馆从
广东省博物馆独立出来,成为广东省文化厅直属的公益一类事业单位。2016年11月12日,纪念馆重新开馆。
广州鲁迅纪念馆目前展示了四个基本陈列,分别是《在钟楼上——鲁迅与广东》《钟声:1924——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从红楼到钟楼——广东贡院和近代教育变革》以及《九天六夜秋闱苦一点三方举子梦——广东贡院号舍基址陈列》。此外,纪念馆还复原了国民党一大会议礼堂、鲁迅旧居和
中山大学会议室等场所。
广州鲁迅纪念馆的馆藏包括鲁迅、
许广平的手迹,鲁迅的生活遗物,近现代书画,油画原版以及《鲁迅在广州》
连环画稿等珍贵藏品,共计100余件。截至2019年底,馆内共有2,306件/套藏品。该纪念馆于1995年被评定为
广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并于2020年入选了
国家二级博物馆名单。
纪念馆信息
纪念馆钟楼占地面积1900平方米,建筑面积2888平方米。1924年1月,
孙中山在钟楼礼堂主持召开了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58年4月,中共广东省委决定把钟楼辟作鲁迅纪念馆并拨款修。1959年10月1日开馆。
《在钟楼上——鲁迅与广东》《钟声:1924——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历史》、《从红楼到钟楼——广东贡院与近代高等教育变革》和《广东贡院号舍基址陈列》,并恢复了国民党“一大”礼堂、鲁迅旧居和
中山大学会议室。鲁迅馆根据本馆的业务特点,与
广东省流动博物馆合作,推出《那些年,我们遇到的鲁迅》《塑造鲁迅——鲁迅艺术形象展》《广东先生——民国广东学人风采》《广东状元》《广东电影》等系列展览在全省博物馆巡回展出。
陈列简介
在钟楼上——鲁迅与广东
鲁迅曾在1927年与广东有过8个多月的交集。8个月时间如此之短,以至于这段往事常常被人忽略。但其实,这是一段不应该也不能够被遗忘的时光。他是鲁迅性格及其精神的折射,也是鲁迅思想发展的重要转折点,对他之后的人生有着不同凡响的意义。
《在钟楼上——鲁迅与广东》分五个部分勾勒这一段往事:
人生之路——鲁迅生平掠影:回顾鲁迅作为
中原地区现代的思想文化伟人不平凡的一生,以及其对现代中国社会的思想文化产生的深远影响。
南下之梦——
鲁迅的
广州市岁月:展示鲁迅1927年1月到广州任
中山大学文学系主任兼教务主任之后的工作与生活,以及其从中大辞职后,在白云楼潜心写作、反思革命,不做名人、玩在广州的人生体验。
名人之交——鲁迅与
广东省名人:展示和鲁迅有过交往的广东名人。他们或是短暂的萍水相逢,或是惺惺相惜的终生挚友,又或是亦师亦友的忘年之交。广东人特有的精神风采与鲁迅的思想、品格碰撞、融合,形成一道动人的文化风景。
青年之谊——鲁迅与广东木刻青年:展示鲁迅作为中国新兴木刻运动的开拓者,在倾心扶持中国木刻创作的过程中,指导和培养了
李桦、
罗清桢等广东籍木刻青年,成为感人至深的历史佳话。
风子之爱——鲁迅与许广平:展示鲁迅与许广平从相识、相知、相爱,到建立起相依为命的家庭,以沫相濡、甘苦与共的人生故事。
在钟楼,在白云楼,在
广州市,
鲁迅和
广东省结下了不解之缘,本展览为我们走近鲁迅,触摸历史,感受这缘分开启了一道穿越之门,将历史的昨天、现在和未来连接在一起。
钟声:1924——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历史陈列
1924年1月20日至30日,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
广东高等师范学校礼堂召开。大会通过了新的党章,改组了
中国国民党组织,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形成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等重大政策,实现了
第一次国共合作,敲响了国民革命的钟声,给中国国民党、中国共产党乃至中国社会带来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
本陈列纵向梳理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历史暨首次国共合作的史:
一、顿挫与酝酿。追溯孙中山先生领导革命党人进行民主革命的艰辛历程、国民党组织的变迁,以及孙中山先生改组国民党及联俄联共的历史性选择。
二、召开与合作。再现
中国国民党“一大”召开的历史场景、重要决策、重大成就,以及第一次国共合作下的国民党各级组织的重建。
三、高涨与影响。在国共两党共同努力下,创建
广东省大学、
黄埔军校一文一武两所学校,培育了革命的军事人才,工农运动蓬勃发展,国民革命迅速高涨,广东统一,北伐进展顺利。
从红楼到钟楼——广东贡院与近代高等教育变革陈列
贡院是科举考试举行乡试的考场,又称贡闱、贡场。最早出现在
唐朝,其后贡院的数量和规模发展迅速,到
清代光绪年间,全国共有17座贡院。广东贡院是清代四大贡院之一,广东士子都在这里应试,迈出自己科考生涯中重要的一步,开始追逐自己的人生梦想。
红楼,即明远楼,取自《大学》“慎终追远,明德归厚”之意,是广东贡院的最高建筑。有清一代,
广东省贡院共产生
举人6千多名,是广东籍官员的摇篮,对广东传统文化的建构影响重大。
钟楼,是在贡院旧址上建起的新式学堂办公楼。1905年科举制废除后,广东贡院被改建为两广优级师范学堂。后历经
广东高等师范学校、
国立第一中山大学、台湾中山大学等沿革,见证了广东近代高等教育变革的全过程。这些新式学校在西方教育的影响下,采用西式教育和新的学制,是广东近代高等教育的开端,也是广东近代高等教育制度变革的缩影。
本展览回顾从红楼到钟楼历史岁月,追溯科举制的兴衰,盘点贡院走出的文化名人,梳理
广东省近代高等教育的发展脉络,为当代广东精神的弘扬和广东文化强省的建设提供一些历史借鉴。
九天六夜秋闱苦 一点三方举子梦——广东贡院号舍基址陈列
2014年,国民党“一大”旧址修缮期间,在进行
基础加固施工中,施工人员 发现礼堂有人工构造物,经考古人员确定,系广东贡院号舍
基址。2015年,在“一大”旧址庭院施工过程中,又发现贡院号舍旁的石路和一口贡井。为呈现广东科举的历史场景,还原广东贡院历史原貌的一角,鲁迅馆在原址上推出了该微型陈列。
钟楼原是中山大学校本部办公楼,正门为拱形圆柱廊,楼前半部分为两层,后半部分为一层。整座楼为砖木结构,其外貌似“山”字形。因楼四面上方装置了时钟,故名为“钟楼”。1927年1月,
鲁迅从
厦门大学到中山大学任文学系主任兼教务主任,先在钟楼居住,后迁至白云路白云楼。鲁迅在
广州市共住了八个月,在此期间,写下了杂文43篇、译文10篇、书信180封,整理旧译作《小约翰》一部,旧作《
野草》、《
朝花夕拾》各一部,校录《
唐宋传奇集》上下两册。
文物藏品
2019年度藏品数量2,306 (件套),珍贵文物0(件套)。
获得荣誉
2020年12月21日,入选第四批
国家二级博物馆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