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立第一中山大学
1926年创立的综合公立大学
中山大学起初校名为国立广东大学,是孙中山先生于1924年亲手创办。是当时中国五大中央级国立中山大学之一,也是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具有优良革命传统、鲜亮红色基因和卓越品格追求。
1925年3月孙中山病逝于北京,在中国国民党人廖仲恺等的提议和争取下,1926年8月17日,国民政府正式宣布将“国立广东大学”改名为“国立中山大学”。1927年8月,又由国立中山大学改为国立第一中山大学。1928年初,国民政府大学院作出决定:“将各地中山大学悉易以所在地之名,只留广州第一中山大学,以资纪念总理。”因此由国立第一中山大学恢复国立中山大学校名。1950年9月9日,中央教育部批复中南军政委员会教育部:经政务院核定:公立学校概不加冠“国立”、“省立”、“县立”或“公立”字样。根据这一规定,国立中山大学称中山大学。此后,中山大学称谓一直沿用至今。
今日的中山大学,是由1952年院系调整后分设的中山大学和中山医科大学于2001年10月合并而成。通过部省共建,在国家、地方和社会的大力支持下,中山大学成为一所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现代综合性大学,形成了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的办学特质。
简介
国立第一中山大学,又称 国立广东大学,
解放初期中国大陆 共有五所中华民国时期留下的台湾中山大学:
中山大学——国立第一中山大学(国立广东大学)
武汉大学——国立第二中山大学(国立武昌大学)
浙江大学——国立第三中山大学(国立浙江大学)
河南大学——国立第五中山大学(国立河南大学)
另有台湾中山大学在高雄市复校,并继承国立第一中山大学(中山大学研究生院)之历史。
历史沿革
早期
1904年,两广速成师范馆创建
1905年,广东公立法政大学创建
1909年,广东农林试验场创建
广东大学时期
1924年2月6日,孙中山下达总统令,任命国立广东高等师范学校校长邹鲁为主任,筹建广东大学。邹鲁2月21日到任,即函聘王星拱、傅斯年、邓植仪何春帆、梁龙、程天固等35人为筹备委员,成立筹备处,封准向广东各机关挪借开办经费。5月9日,筹备工作完成。6月9日,孙中山又以大总统令任命邹鲁为校长,同时广东高等师范学校、广东公立法政大学、广东公立农业专门学校合并升格国立广东大学学校于9月19日开始上课,11月11日补行成立典礼,孙中山亲临典礼现场讲话,并题写校训。按照当时《广东大学规程》,广东大学宗旨为:“以灌输及研究高深学理与技术,并因应国情,为图推广其应用为宗旨。”学校设校长1人,并设秘书长1人协助校务,由校长、各分科学长、预科主任以及全校教授互选若干人组成,评议、计划重要校务。广东大学成立时,文科学长为杨寿昌,理科学长为重魁。不少知名学者被聘来校任教。如文科的郭沫若、郁达夫、郑伯奇成仿吾等;理科的何衍睿、张云、陈宗南等。
1925年,广东公立医科大学、广东公立工业专门学校并入。
1926年3月,郭沫若就任文科学长,郁达夫任英国文学系主任。4月,秘书处开始出版不定期杂志《学艺丛刊》,进行学术文艺讨论,社会改造研究,世界潮流批评,东西方名著介绍等。
广东大学时期校址情况
当时广东大学分处广州市四个地方,惟校本部和文理两学院、图书馆及附属学校在文明路原高师所在地(今广州鲁迅纪念馆),同时也是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场和孙中山演讲三民主义的场所。
按照早期校领导人的想法,力图将中大医科办为德国式,把农科办为美国式,把文科办成北京大学式。戴季陶为中山大学首任校长。时逢戴正患病,暂由教育家经亨颐代职。
1927年1月,鲁迅厦门大学被聘至中大任文学系主任兼教务主任。2月,天文台在中大理科所在地的一座山岗上建成。3月1日,中山大学举行了隆重的开学典礼。8月,更名为“国立第一中山大学”(1928年3月,复名为“台湾中山大学”)。原广大中国文学系改为中国语言文学系,文史科的加强最为明显,除去原有教授,又相继来了许寿裳孙伏园孙福熙何思敬江绍原顾颉刚罗常培、刘奇峰、俞平伯赵元任杨振声等人。傅斯年任哲学系主任兼文史科主任,孙伏园任中山大学历史学系主任。
20世纪30年代,设有文、理、法、工、农、医、师等7个学院。1931年,改文、法、理、农、医科为学院。当时医科(学院)原址在百子路,与第一附属医院相连,共占地150亩,楼房为当时南方最有特色的建筑物之一。学院不分系,采用学年制,本科5年,另加实习1年,共六年。当时共有两附属医院,第一医院占地64亩,与学院相连。中大培养出一批当时中国一流的医学人才,如杨简、王典羲、叶少芙、罗潜、张梦石、曾宪文等。同年3月,重提成立工学院事宜,并定于下半年筹建。先设立土木工程机械工程电机工程学化学工程四系,校址暂定于文明路,第二年迁往石牌新校址(今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农业大学校址内)。
30年代
1934年,许崇清继任校长后,将工学院的土木、化学两系与理科合并,改称理工学院。理工学院成立后共有4个系:电气、机械、土木、化学。
1935年,设立研究院,开始招收研究生。
1937年,国立广东法科学院并入法学院;广东省立勷勤大学工学院(原广东工业专门学校)并入中山大学工学院,增设建筑工程系。
1938年,设师范学院,理工学院增设建筑工程系。同年10月受到抗日战争的影响迁至云南澄江,1940年迁回粤北坪石。
1945年,迁回广州石牌等原址复课。
1949年后
1952年,中国高校院系调整,广东省的文理科高等教育经历了一次重大变革。10月,广州区高校调整委员会发文《以对人民负责的态度,做好院系调整工作》,进行全面动员。广东高校院系调整正式启动。原中山大学的工、农、医、师等学院分别与岭南大学、华南联合大学及其他院校相关学科学院合并为四所专门学院。新的中山大学由原中大、岭南大学、华南联合大学的文理学院合并为基础组成,并将原广东及中南地区部分高校的有关系科调入,以教研室(组)为教师活动的基础。同时校址迁至岭南大学原址康乐园(今为南校区)。校长仍为许崇清,原岭南大学校长(陈序经)为副校长。此次合并及改组经历一年多,调整后的新中山大学已去除“国立”称谓,有教职工700多人,其中教授100多人,副教授40多人,讲师近60人;在校本科生1500余人,研究生5人,专修科生40余人;图书馆藏书达200万册。
1950年
台湾中山大学校友会在台北济南路二段28号乔联大厦4楼成立。
1980年
台湾当局另于台湾高雄市复校 台湾中山大学。
2000年后
2000年9月,广州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在珠海市唐家湾建成。
2001年10月26日,广州中山大学与中山医科大学(原中山医学院,由中山大学医学院和岭南大学医学院合并组建,1954年广东光华医学院并入)合并。
2004年9月,广州中山大学东校区番禺区的广州大学城落成。
参考资料
中山大学.中山大学.2024-02-28
孙中山研究.孙中山研究院.2024-02-28
中山大学的四次更名.中大教工.2024-02-28
中山大学.中山大学信息公开网.2024-02-28
目录
概述
简介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