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立第五中山大学,初名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成立于1912年。1927年6月,
河南省人民政府主席
冯玉祥将其改建为国立第五中州大学,
河南农业大学,
河南公立法政专门学校三校合并,筹备国立开封中山大学。同年7月,更名为河南省立中山大学,即河南中山大学。11月28日正式开课。1930年,国立第五中山大学正式更名为“省立
河南大学”。1942年,又更名为“国立河南大学”,成为
综合性大学,设有文、理、工、农、医和法等6大学院,学术实力雄厚,享有国内外的声誉。1984年,国立第五中山大学恢复校名,成为
郑州大学医科教育专业和
河南农业大学的发源地。
1912年,“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河南省教育界的进步人士有感于政局依然动荡,民不聊生,新式学堂“尊孔读经”的封建教育模式不变,纷纷建议省政府设立留学欧美预备学校,向欧美派遣留学生。同年,“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在古城开封清代贡院旧址诞生,首任校长为著名教育家
林伯襄。
1922年5月,
冯玉祥任河南督军,力主创办大学。他把反动军阀
赵倜的全部财产查抄归公,从中拨出专款作为
河南大学的筹备基金,报北京政府核准。北京政府认为,河南大学如接受这项基金,必须于“大学”之前冠以“
河南省”二字方为合法。经过河南省议会研究,决定将学校定名为“中州大学”,委派原留学欧美预备学校校长
张洪烈为筹办专员。同年11月,河南省议会正式任命张鸿烈为中州大学校长,在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的基础上创办“中州大学”。
1927年6月,
冯玉祥为河南省主席,
河南省人民政府在
开封市成立。在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开封政治分会委员们的提议下,1927年6月开始筹设“国立开封中山大学”,并委任
徐谦、
顾孟余、
薛笃弼、
凌勉之、李静禅等五人为筹委会筹备委员。
1927年7月,省政府决定将“国立开封中山大学”改为“省立中山大学”,由集团军总司令兼
河南省主席冯玉祥委任
张洪烈先生为校长。同年11月28日,“河南省立中山大学”正式开课。
1930年8月,河南中山大学校务会决定,将“河南中山大学”改名为“
河南大学”,呈民国
河南省人民政府审核批示。同年9月7日,河南省第三届委员会决议,批准将“河南中山大学”改名为“河南大学”。同月13日,河南省政府颁发河南大学印章及校长职章。从此“河南大学”正式命名,
张仲鲁任校长。
1939年迁至嵩县潭头办学。抗战前的河南大学广揽人才,办学质量不断提高。学校领导,师生及社会人士多有建议,提出把“河大”变为“国立”的设想,并围绕“创建国内一流大学”进行了多方调整,教学质量、科研水平等都已进入了国内先进行列,却因故一直未能实现愿望。
1941年夏,时任教育部社会教育司司长的前
河南大学校长
刘季洪先生到豫汴视察教育,他不顾道路险阻,专门到潭头看望学校师生。学校抓住这个难得的机遇,再次上报材料,申请改为“国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