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立南京大学前身
中央大学是民国时期中国最高学府,校名先后多次变更。1949年8月,国立中央大学改名为国立南京大学,1950年10月后称南京大学。国立南京大学位于中国南京,于1952年8月21日迁至天津路原金陵大学,以东至天津路、西至金银街,南至汉口路,北至二条巷为范围,建立校本部。
该校前身是创建于1902年的
三江师范学堂,此后历经两江师范学堂、南京高等师范学校、
国立东南大学、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国立中央大学、国立南京大学等历史时期,于1950年更名为南京大学。1952年,在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中,南京大学调整出工学、农学、师范等部分院系后与创办于1888年的
金陵大学文、理学院等合并,仍名
南京大学。
历史沿革
三江、两江师范学堂
东晋建武年间,南京太学极一时之盛,仅学宫即增造房舍155间。明初南京国子监“学生人数超过15世纪时英国
牛津大学、
剑桥大学和法国的巴黎大学,堪称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国立大学”,后由于历经战乱,当年盛极一时的明初南京国子监难觅遗踪。19、20两个世纪交替之时,
三江师范学堂在它的旧址上建立起来,三江师范学堂诞生在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王朝。由于清王朝国力日渐衰颓,西方列强相继入侵,1894年
清军惨败,民族危机加深,以
联络千余举子“
”为标志,改良维新思潮汹涌澎湃。尽管“
”在顽固保守势力的重压下宣告失败,但“兴学育才”的思想却深入人心, 1901年,清政府试行“新政”,喻令各省
督抚学政兴办各级学堂。三江师范学堂的创始者,是1902年前后相继担任或署理
两江总督的
、
和
魏光焘。
三江师范学堂于1904年11月正式招生入学,是当时
的最高学府。三江师范学堂从1902年开始筹备,1903年3月开办,1904年11月正式招生入学,在两年多的时间内,完成了创建工作,组织架构与人事职务时常变动。
三江招生入学之后,学生提议应对三江师范学堂“正名”,理由是自
雍正元年起,两江总督就兼辖江苏、安徽、
江西省三省。在两江总督驻节之地开办的师范学堂,应更名为“两江优级师范学堂”,它不言而喻为三省公学,无须以“三江”为名。故自1906年5月易“三江”为“两江”,定名为“两江优级师范学堂”。1906年10月,周馥奏请停办两江的初级师范,并以江宁原有之算绘师范学堂扩充为初级师范学堂。三江、两江前后开办至1910年时共有毕业生919名,其中三江时期毕业117人,两江时期毕业802人,包括程度较高之“分类科”和“选科”的毕业生248人。
1911年12月南京光复以后,陈其美的沪军洪承典部驻扎两江师范学堂,因燃草取暖而失火,致两江的“斋舍洋楼半为灰烬”,“贵重仪器,至此荡然无存”。1913年7月两江师范学堂再度被军队占驻,遭到乱兵、土匪的洗劫,损失惨重。从1912年起,两江师范的师生曾多次发起复校运动。如1912年6月间曾有改两江师范为“南洋大学”之议,遭否定后又有人提出改设“南洋优级师范”、推举张謇为校长的建议,但均未成功。直至1914年8月30日,江苏巡按使韩国钧咨请教育部“改两江优级师范为南京高等师范学校”。
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和国立东南大学
武昌起义后,清政府的统治分崩离析。1912年1月1日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蔡元培出任教育部首任总长,着手改革教育制度。民国初年,除东吴大学和
金陵大学两所教会大学外,江苏境内的公立高等学校均已停办。全国临时教育会议提出在南京建立大学和高等师范学校的设想后,
江苏省主政者试图复办
两江优级师范学堂或就“两江”校址开办高等师范学校,后未落实。1914年7月15日,韩国钧委任
江谦筹办开学未果。江苏省立第二师范学校校长贾丰臻等鉴于“苏省自光复后,中等学校教员大为缺乏”而一致“请求设立高等师范学校”。8月30日,韩国钧批复:“由省委派校长,先行筹办”,定校名为“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同时成立“筹办事务所”。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的历史从1914年8月30日开始。1915年8月11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正式招生,与北京高师、成都高师、武昌高师和广州高师一起,成为中国最早创办的高等师范学校。
五四运动以后全国教育联合会数次会议上都在酝酿 “改高师为大学”之事。1920年4月7日,
郭秉文提出“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校址及南洋劝业会旧址建立南京大学”的建议,与会者一致赞成,并决定组成大学筹备委员会。1920年12月6日,教育部长
范源濂委任郭秉文为东南大学筹备员。次日,国务会议一致通过了南高筹建大学的议案,并定名为
国立东南大学。在东大筹建时业已议定:南高自1921年开始不再招生,待高师学生全部毕业,高师即与大学合并。东大成立后,学校逐渐有意识地由“高师”向“大学”转轨,后彻底并入东大。鉴于南高、东大本是一家,只是由于实施“双轨制”,才出现了三四年时间的“一校两制”的事实,故人们常将“南高”“东大”并称,视同一校。东南大学当时为
长江以南唯一的国立大学,与
北京大学南北并峙,为中国高等教育两大支柱。
南京中央大学
1927年3月由于战事爆发,
东南大学被迫停课,5月16日,国民政府教育行政委员会聘请
胡刚复、
蔡无忌、何绍平和刘藻彬4人为东南大学接收员,23日胡刚复等人正式履职,顺利地接管了东大。6月9日,
国民政府教育行政委员会颁布“大学区制”,决定由江苏、浙江各省区设立一所大学,并统管全省教育。并于同日明令将原
国立东南大学、河海工程大学等9所公立学校合并,组建为
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国立东南大学和
江苏省境内各立门户的公立单科大学、专科学校便合并改组成为一所综合性的国立第四中山大学。1928年2月29日,大学院通过了更改校名的办法,第四中山大学依令更名“江苏大学”。4月5日又作出决定:“大学区大学均不必加‘国立’二字,学生得悉后4月13日学生在体育馆召开大会,一致反对改名“江苏大学”。4月24日大学委员会临时会议议决:“江苏大学改称
中央大学,得加‘国立’二字。”1928年5月16日,
国民政府行政院作出了“江苏大学改称国立中央大学”的决议。
1937年日本开始了全面的侵华战争,中央大学也接到内迁的指令,于8月下旬通过了迁校重庆的方案。9月23日,教育部“准迁重庆”的批复下达,学校教职工的迁徙于10月上旬开始了。抗战时期的中央大学地分三处:重庆、成都和贵阳。1945年8月,长达8年的抗日战争以
日本侵略者的失败告终,中央大学师生也迎来了新任校长
吴有训。他到校不久,便着手筹备学校复员东还工作。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后,汪伪政府利用
金陵大学原址开办的南京
中央大学停办。复员时,按照教育部指令,对该校校产的接收工作由中央大学、金陵大学与南京中大协商进行。商定南京中大之
土木工程系、艺术系(绘画、音乐组)、医学院等院系的图书设备归中央大学接收,其余概归金陵大学。中央大学的接收工作便暂告结束,复员后的中央大学规模是战前的三四倍,中央大学在重庆山城开办八年回到南京。1946年10月,原实验中学从贵阳迁回南京三牌楼,更名为中央大学附属中学。
国立南京大学
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8月8日,根据南京市军管会文教委员会通知,
中央大学改名为“国立南京大学”。8月12日,成立国立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由
梁希、
潘菽、
张江树、涂长望、
钱钟韩、谢安、
胡干善、
金善宝、
干铎、
蔡翘、高学勤、
胡小石、
楼光来、吴传颐、
韩儒林、
陈鹤琴、熊子容、陈谦 (讲师代表)、
管致中(助教代表)、傅春台、
陈又新(学生代表)等21人组成。8月15日,原校务维持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熊子容、
孙本文、刘世超在军代表赵卓监交下,向新的校务委员会移交了所有清册文件,中央大学的接管工作胜利结束,开始了办成
社会主义新型大学的历史性进程。国立南京大学从接管
中央大学之日起开始了对旧教育制度的改造。1949年5月11日,取消训导制,将校部机关调整为两个处,其一为秘书处,下设总务科与秘书室;其二为教务处,下设图书馆、注册组与讲义室。
1949年9月14日,国立南京大学法学院政治系与社会系合并为政治系。1950年9月4日,
安徽大学土木、艺术两系并入
南京大学,1950年10月10日,接华东军政委员会教育部长
签发的通知:“经政务院核定,除私立学校于校名上加冠‘私立’二字外,各级学校校名不加国立、省立、市立及公立字样。”故学校校名即去“国立”二字称“南京大学”。1951年6月1日,
中国科学院和教育部联合公布《1951年暑期招收研究实习生、研究生办法》,南京大学被列为全国15所招收研究生的大学之一。1952年1月9日,
华东地区南大、
浙江大学、交大三校航空系合并成立航空工程学院。
办学条件
院系情况
截至1952年6月,
南京大学下设6个学院37个系、4个专修科(体育、地理、畜牧兽医、林业)。
师资规模
1952年,国立南京大学原有南大、金大原有数学、物理、
化学、生物等学科的师资122人,调整后有72人留南京大学,占64.3%,其中有教授25人。一些学有所长、卓有建树的学者教授,如数学学科的
孙光远、
曾远荣、叶南薰;物理学科的
魏荣爵、
鲍家善、
施士元、吴汝麟;化学学科的
张江树、
李方训、
戴安邦、
高济宇;生物学科的耿以礼、
欧阳翥、陈纳逊、
郑集、朱浩然等都留
南京大学任教。
截至1952年,国立南京大学全校共有专任教师473人(其中教授145人,副教授146人),职员324人,工勤人员583人。
教学建设
截至1952年,国立南京大学在原有林业专修科、地质专修科和气象专修科基础上,废除了“党义”“公民”“军事训练”等课程及教材新设了“调查统计””农场管理“、“农业合作”“农产贸易”等课程,增设了“民主主义论”“社会发展史”“
政治经济学”“中国革命问题”等
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课,作为公共必修课,举办了畜牧兽医、调查统计人员、治淮人员等短期培训班。
学术期刊
《南大生活》
1949年12月,国立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常委会决定将原学生会创办的刊物《南大生活》扩大为学校刊物,由
潘菽任总编辑,吴衍庆任副总编辑。该刊于1952年1月17日停刊,共出69期。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参考资料
南大简介.南京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2023-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