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门乡
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姚安县辖乡
左门乡位于云南省姚安县西北部,地处两州(楚雄彝族自治州大理白族自治州)三县(姚安县、祥云县大姚县)结合部,乡政府驻地距县城44公里。东连光禄镇,西与大理白族自治州祥云县接壤,南与官屯乡马游村委会相交,北与大姚县石羊镇相连。
人口民族
截至2017年,常住人口4036人。
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左门乡常住人口为3751人。
地理环境
左门乡位于姚安县县的西北部,距姚安县城44公里。地处两州(大理州、楚雄彝族自治州)三县(祥云县、大姚县、姚安县)结合部,是云南省20个最边远的民族特困乡之一。全乡国土面积203平方公里,辖5个村民委员会,47个村民小组、51个自然村、1119户,常住人口4036人(2017年)。201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168元。乡境内山高坡陡谷深,海拔差异大,最高海拔2771.9米,最低海拔1515米,平局气温13.3摄氏度,森林覆盖率达87.7%。
行政区划
全乡国土面积203平方公里,辖5个村委会,地索村委会、毕叭村委会、左门村委会、拉村委会、仰拉村委会,51个自然村,47个村民小组;2008年末,有农户1101户,常住人口4036人(2017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11‰。
经济
境内群山起伏,山高箐深,海拨差异较大,最高海拨花椒园2776米,最低海拨拉务堵1515米,森林覆盖率达76.3%,气候高寒冷凉,年平均气温12.2℃,年降雨量956.4㎜,农业生产条件差,素有“姚安小西藏”之称。2008年末,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1000万元,比二00七年的888万元增加112万元,增长12.61%;农民人均纯收入1275元,比上年增加116元,增长10%;粮食产量144.5万公斤,人均有粮275公斤。
自然资源
左门有丰富的珍稀资源,珍稀动物有:绿孔雀林麝白腹锦鸡白鹇穿山甲蟒蛇猕猴属等。珍稀植物有:松茸、兰花、野山茶等。矿藏资源:铜矿资源。
生态林
左门乡素有“核桃之乡”的美誉,迄今为止全乡有核桃面积12727亩,共有152724株,人均33株,预计八年左右挂果,以平均每株最低15公斤计算,每公斤十元计算,全乡152724株核桃产量将达2290.86吨,产值将达2290.86万元,人均产值达4580多元;30年以后进入盛果期每年平均每株100公斤计算,每公斤12元计算,全乡152724株核桃产量将达15272.4吨;产值将达1.8亿元,人均可达36000元,将成为全乡人民致富奔小康的重要支柱产业。
苦荞麦资源和中华蜜蜂资源
左门乡盛产苦荞,以前人们把苦荞作为主要粮食作物,“金裹银”粑粑养育了一代又一代左门人民,苦荞资源优势已经变成商品优势。左门乡荞粉厂以苦荞为主的系列绿色保健加工业兴起,开发纯天然食、药用的“苦荞粉”同时开发的“荞壳枕头”等产品,带动了300多户农户种荞,初步走出了利用山区资源、发展特色经济,加快了左门人民脱贫致富的步伐。此外,当地群众自己饲养的土蜂,以其味甜、质优而名扬乡内外“苦荞粑粑蘸蜂蜜”使人回味无穷。
野生菌类资源
左门乡境内群山连锦,林草丰茂,气候适宜,为野生菌类的生长创造良好条件。松茸美味牛肝菌、木耳、香菌等珍贵类野生菌类和山野菜等共有52种之多,近年来,乡党委、政府通过“包山拾菌,封山育茸”,采集野生菌、山野菜已成为人们增收的渠道之一。
生态资源
左门乡山高箐深坡陡,海拔差异大,境内最高海拔花椒园2740米,最低海拔拉务堵1515米。森林植被保护得较好,森林覆盖率已达到76.3%,其中花椒园被列入州级自然保护区,林木茂盛,野生动植种类较多,是姚安县境内的绿色明珠。
历史沿革
左门乡机构变动频繁。左门乡时而并,时而分,属于不同的区乡政府。
1950年至1953年,全县设6个区,现左门辖区属第四区。
1954年至1957年,全县设7个区,现左门辖区仍属于第四区。
1962年1965年,调整全县区划设置,现左门辖区属于马游公社。
1971年至1972年,调整区划,现左门辖区属于光禄公社所辖。
1973年至1978年,建立左门公社;辖苤拉、仰拉、左门、毕叭、地索5个大队至1982年。期间1974年,左门公社撤销并入光禄公社。
1975年又设置左门公社,所辖大队不变。
1983年,现左门乡辖区并入光禄区至1987年。
1988年10月15日,左门与光禄分开,设立左门乡,辖苤拉、仰拉、左门、毕叭、地索5个村公所,村改委后,5个村公所改为村委会。
社会
学校
左门乡地处两州三县结合部,境内山高、坡陡、箐深,海拔差异性大,气候冷凉,农业生产条件相对较差,交通条件相对滞后,渔泡江把左门一分为二,穿境而过,流入大姚县境内。苤拉村森林覆盖率高,生态好,被列为州级自然保护区。左门民间的彝族服饰加工是一项传统手工业,以其做工精细,穿戴适宜而出色,漂亮的毛边底花鞋,精美的花鞋垫,姑娘头上戴的绣球头饰,具有浓郁民族特色。垛木房构成的彝家山寨令人向往,地索民居揉合了彝、白、汉民居的特色,别具风格,诱惑你前往小住一宿。左门箐门口水碓群是彝族生产生活的活化石,千年神树是彝族敬神、祈福的精神家园。左门乡是彝族聚居乡,彝族民俗文化保存完好,婚丧嫁娶等民间活动仍在采用古老的传统方式,彝族梅葛、葫芦笙舞、竖秋杆等活动得以传承,现存毕摩仍在传播着彝族。多年来,左门乡人民采用传统配方和小甄酿酒法,在窑藏一至五年,其味清香醇和,令人回味无穷。为了传承、保护、开发彝族民俗文化,2006年乡党委、政府成功举办首届左门彝族秋山会,2007、2008年举办了盛况空前的中国彝族葫芦笙文化节。建立了以花椒园为主的“梅葛文化传习所”和以乡政府所在地干海迤村为主的“毕摩文化传习所”建设,组建了一支具有一定水平的梅葛、毕摩文化演艺队伍。
1949年7月,党组织在地索发展党员32员,成立姚安县境内第一个中共党支部-中共地索村党支部。为纪念这些为革命事业献身的烈士,1989年3月县人民政府在地索村委会小团山建立了革命烈士纪念塔。2004年左门乡被省列入解放战争时期革命老区乡。2006年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命名为“云南省生态乡镇”。
通讯设施
左门乡农业、水利、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滞后,严重制约着左门经济社会的发展。乡党委、政府始终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重点工作来抓,通过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项目资金,千方百计增加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不断改善了交通、水利、电力基础设施,夯实了经济发展基础,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断增强,群众出行难的问题不断改善。5个村委会42个自然村中,有42个自然村通简易自来水,自来水入户1101户,42个自然村基本通电,18个自然村通公路,6个自然村实现村内主干道硬化,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沼气池、太阳能逐步进入农户家庭,建成1个村文化活动室和图书室、2块篮球场、3个公厕、2个垃圾池;全乡组建农村文化宣传队1支人。
教育
左门乡有初级中学1所,5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18人,教职工20人,完小2所,村小4所,一师一校校点2所,在校学生369人,教职工45人,中小学教职工共65人。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县教育局的大力指导下,乡党委、政府始终把教育工作列入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坚持“教育先行”的理念,以抓基建创条件,在教研教改上作文章,不断完善评价制度,在提高彝族地区的教育教学质量上下功夫,为培养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探索新路子,经过不懈努力,走出了具有民族特色的办学之路,教育事业蒸蒸日上。
旅游
花椒园自然保护区位于左门乡苤拉村委会花椒园村,距姚安县城35公里,最高海拔2771.9米,年平均气温13.2℃,年均降雨量980毫米,属高寒冷凉山区,有农户20户,人口74人,彝族人口占100%。花椒园保护区属森林生态系统类别、野生动物类型的自然保护区,面积37061.2公顷,其中核心26421.8公顷,森林覆盖率达82%,保护区内野生动植物较多,这里古木参天、遮天蔽日、四季鸟语花香、空气清新、气候凉爽,景观独特。
左门乡自然景观神奇秀丽,花椒园粱子古木参天,大竹箐泉水叮咚,站在山顶上听松涛阵阵、举目四望、群山连绵,像奔驰的骏马,满目翠绿尽收眼底。此外,乡政府驻地干海子,夏天凉爽是人们避暑好去处。左门箐门口水碓群是彝族生产生活的活化石,千树神树是彝族敬神、祈福的精神家园。地索革命老区,历史悠久是姚安县第一个党支部成立的地方,有革命烈士纪念塔、渔泡江风景迷人。
目录
概述
人口民族
地理环境
行政区划
经济
自然资源
历史沿革
社会
旅游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