珊溪镇位于
文成县西南部,是国家重点工程——珊溪水利枢纽工程所在地,1998年被列入
浙江省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位列浙江省136个重点镇之一。
珊溪水利枢纽工程竣工后,形成中国第二高坝、浙南第一大人工湖,是温州南片旅游中心镇。全镇人口25345人(2020年),面积102.5平方公里。该镇革命历史悠久,水电资源、旅游资源和矿产资源丰富,是文成县典型的资源强镇和革命老区镇。
历史沿革
区域概况
珊溪镇 是浙江省
温州市文成县辖镇,地处文成县西南部,由原珊溪镇、李井乡、南林乡、西山乡、毛坑乡、东龙乡等6个乡镇合并而成,距县城28公里,下辖一个居民区、36个行政村,总面积106平方公里,是国家重点工程——
珊溪水库所在地,省重点镇和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温州市南片旅游中心镇,温州市一星级文明城镇、教育强镇,文成县的次经济文化中心镇。
乡镇介绍
珊溪镇位于文成县西南部,距县城28公里,面积106平方公里,辖37个行政村,总人口4.1万人。镇政府驻珊溪街139号,邮编:325304。辖1个居民区(富强新村)、36个行政村(坦岐、五新、南阳、新红、环秀、君阳、新湖、联新、街尾、街头、下山、新西坑、山根、下爿坦、牛坑、下山、驮了、罗山、西黄、西山、朱川、松源、毛坑、东坪、福首源、岭背、高山、井市、新建、平坑、吴新、李夏、徐、卓山、项坑、松根)。
行政区划
2001年,辖富强新村居委会;街头、街尾、翁山头、下山、坦岐、牛坑、下爿坦、山根、下山垟、新西坑、井头、井市、新建、徐岙、吴新、和平、李夏、东山底、蔡宅、平坑、南阳、罗山、驮了、见坑、岙头底、黄田、驮寨、桂岭、驮坑、西山、西黄、朱川、均山、毛坑、岭背、东坪、高山、松源、福首源、大秧地、垟尾山、彭山、卓山、驮垄、岩塔头、项坑、松根、富强48个村委会。(根据2002年《行政区划代码》)
2002年10月,将原岙头底、见坑、驮坑、驮寨、黄田等5个行政村合并为五新村。年底,珊溪镇辖44个行政村(居),总人口4.1万。
2003年,珊溪镇原47个行政村调整为36个行政村。五新村由原岙头底、见坑、驮坑、驮寨、黄田等5个村组成;南阳村由原南阳、桂岭等2个村组成;新红村由原垟尾山、翁山头等2个村组成;环秀村由原井头、和平等2个村组成;君阳村由原驮秧地、均山等2个村组成;新湖村由原彭山、岩塔头、驮垄等3个村组成;联新村由原蔡宅、东山等2个村组成;下山、街尾、街头、下山垟、新西坑、山根、下片坦、牛坑、、坦岐、驮了、罗山、西黄、西山、朱川、松源、毛坑、东坪、福首源、岭背、高山、井市、新建、平坑、吴新、李夏、徐岙、卓山、项坑、松根等29个村暂时保持不变。总人口4.1万。
2006年,辖1个居民区、36个行政村:富强新村;
总人口3.95万人(2005年)。
经济
经济发展
2004年全镇国民收入成功超亿元大关,达1034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176元。效益农业蓬勃发展,以南阳
杨梅基地、李井大棚蔬菜基地、西山茶叶基地为主的农业产业化发展割据逐步形成,2005年全镇实施农业“百千万”工程,即培育百户种养示范大户,发展千幕蔬菜种植基地和千亩优质茶叶基地、发展万亩杨梅基地。工业经济逐步走向规模化,2005年全镇有企业21家,从业人员276人,个体工商户231户,从业人员458人;2003、2004年,分别成功引进年产值达1.0亿元的温州百丈实业有限公司和年产值达6000万元的温州珊溪日宏服饰有限公司,工业规模化格局已基本形成。
2006年全镇农村经济实现收入1.29亿元,工业总产值达1.06亿元,农业总产值4142.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861元。
2006年,珊溪镇镇党委、政府依托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先发优势,确定了“打造生态旅游示范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战略,采取了优化环境、敞门融资等举措,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工业规模化、旅游主导化、集镇城市化、社会发展协调化的进程。
2005年来,珊溪的生态经济发展态势良好,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社会事业得到全面
和谐发展,党的建设扎实推进,全镇经济社会事业得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2022年1月24日,
文成县2021年度全县及各乡镇GDP出炉,珊溪镇2021年实现GDP76244万元。
工业
工业经济成效显著,2006年总装机8000千瓦的百万山水电站和投资额达1000万元的通奥实业有限公司建成投产,伯温酒业等企业的产品质量有较大提高。通过优化发展环境,拓宽招商渠道,开放型经济实现了较大突破。
生态旅游建设步伐不断加快,2006年动工建设占地400亩的坦坡下湾旅游综合配套设施基地,完成了
刘英纪念馆的修复工程,龙珠岛旅游接待中心已通过
温州市环保局审批。
随着文泰公路珊段改建工程的全线贯通,珊溪的经济发展插上了“起飞的翅膀”。
农业
农业是珊溪镇的经济基础。2007年完成农业总产值4153万元,同比增长16.8%。生态农业基地规模继续扩大,
杨梅基地已达7200亩,西山白茶基地已达600亩(新增徐岙白茶基地,现120亩),李井大棚蔬菜基地300亩;畜牧业生产稳定回升,全年生猪、肉禽等养殖大户10户,存栏量分别达4958头、6300羽;品牌战略全面实施,西山白茶荣获
宁波市国际茶叶博览会金奖等多个奖项,珊溪7000亩杨梅基地获省级无公害农业基地,珊溪西瓜荣获
温州市十大优质西瓜称号。
林业
林业资源丰富。境内山地辽阔,气候温度湿润,适合多种树木生长。建国后,广泛开展群众性是植树运动,但在人民公社化和“文化大革命”时期,滥伐林木,
森林资源受到严重破坏。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林业生产逐步恢复正常,并有所发展。
山华林场创建于1958年1月,称东瓜坪林场,1958年8月改为现名,大部分散在珊溪南林、毛坑、桂山、西山等地。驻地陈坑庵。初创时经营面积4.6万亩,并一度扩大到12万亩,现有林地1.24万亩,森林覆盖率75%。2007年,完成绿化造林400亩,其中迹地更新250亩,
经济林改造8000亩,落实生态公益林5万亩。
文化
新石器遗址
穿过一条
杨梅掩映的小路,心情就似这饱满的
杨梅红一样火热。走到一处平地,看到一个碑文,鲤鱼山
古遗址。
埋藏了七千多年的您,因一个偶然的机缘被发现了。那日,一位农民在这里开山锄地,挖着挖着,看到了一个奇怪的、粗糙的、却具有新奇性的石头。当时因为我们这里还没有文物探索的概念,所以就把您晾在那了。所幸消息传出,省里来了两个专家,经过调查研究和样品取证,原来那种石头叫石器,更确切的说叫石、石斧、石楔。那是我们祖先发明的,那时是新石器时期,也是人类原始母系氏族繁荣时期。
颧骨高高,头部前倾,臂长腿短就是您的样子。那时候的您开始磨制石器,用石铲、石锄开地,用石茅、石镞狩猎;那时候的您喜欢选择在依山傍水的地方,喜欢选择开阔的平地来保护自己。
宋代古窑址
淌过小溪流,大家沿着淤积泥沙和着水的小山路一路向前。弯曲的小路已经显现了你的身影,地上处处都是零碎的器皿碎片,有的似碗,有的似罐,有的似钵,颜色有褐色、黄色、青色,细看,器物造型淳朴,十分厚重。看着这一路碎片,心里不禁疑问是否出了盗墓贼,这么多器皿怎么能这么奢侈的随意丢弃?可是再往前走,发现田坎、田间都是碎片,似乎这里的人们把碎片当作了种植庄稼的肥料。后经文化局张局介绍,才知这里就是宋代古窑遗址所在地。据说,南方的制陶原料主要取材于当地的泥土,泥土金属的含量以及火候决定了陶瓷的颜色和品质,而且窑址的选择也有讲究,多依傍溪流山坡建设,有利于炼制陶瓷温度的掌握。
据考证,碗岗山古窑为宋朝龙泉窑体系,山上原有三条古窑,每条窑均有三米宽,两百米左右长。目前,旁边两条均被当地农户开垦为农田了,唯有中间的这条窑保存的较为完整。
爬下田坡,看见一处窑口,从外往里望,有些阴暗,透过历史的足迹我仿佛看见古人忙碌的身影——选土、泥、制胚、烧窑。
武威大将军
将军祠堂前。祠内有戏台、正厅和廊相,正好组成一个合院。经这里的子嗣介绍,
聂氏宗祠建于明永乐八年,重修于清朝
康熙五十二年和光绪二十五年,是为了纪念武威大将军刘孟厚而建。
据了解,
洪武二十七年,倭寇入侵,沿海的城郭遭毁,进犯的倭寇烧杀抢劫,百姓生于水深火热之中,孟厚泪眼望着被涂炭的森林,毅然诀别爱妻蔡氏,报名
参军,就在
瑞安市城西即将沦陷,在场官兵束手无策的时候,孟厚义愤填,身先士卒,登上炮台点燃炮火,一炮击中了敌人的阵地,战场形势瞬时转变,敌人慌忙逃窜。孟厚不怕危险穷追倭寇首领,并将其杀之,以报家园毁灭之仇。从此,海域又恢复了宁静,百姓又回到了安居乐业的生活。孟厚的故事不但在军中成为传奇,他也成为百姓心中的民族英雄。有他在,瑞安百姓就觉得踏实!
进士周粹中曾赋诗赞曰:“明世年间倭寇侵,乃翁田舍奋雄心,声摇山岳风云变,气贯斗牛神鬼侵,破敌未曾折一矢,凯哥何用勾千兵,海域自此清平乐,铁拳褒封不朽勋。”
洪武二十八年,地方官上书,
朱元璋也想见识见识大明朝的英雄,就下旨召其进京受封。当时站在殿外的孟厚见大家都有帽子戴着,觉得自己不戴帽子有失体面,见殿外有一鼎,就将鼎举过头作为自己的帽子进殿面圣。此举不仅惊动了在场官员,就连
皇帝见了也目瞪口呆,此乃我大明奇才啊,顿时龙颜大悦,封刘孟厚为
沙和尚。
孟厚是明朝三朝元老,朱元璋后,他还先后辅佐过文惠帝
朱允炆和
朱棣。
永乐元年,他又被嘉封为
武威市大将军。孟厚一生正直,晚年仍坚持与朝中的奸之徒抗争,后积劳成疾,病逝于京都,时年仅五十五岁,一代英豪就此陨落。
街头罗茂盛
珊溪街头村曾住着一位叫罗德温的老人,因其善于经营,远近闻名,当地人常以他的店号“罗茂盛”称呼他。为了走进这段历史,我十分曲折地找到了他的后代——罗文直老师。
如今,老街内那座洋房就是其与后代所建。据介绍,罗茂盛生有六子,所以也就置办了六间房子。当时,六间房屋全部用于开店,除了棺材,店内什么东西都卖,商品琳琅满目,样样齐全。当时大户人家才用得起汽灯,可是这里的人家就点了10盏,生意的繁忙让这户人家起早贪黑,早五晚十。据说
姜子牙去世的早,家业全由太婆操持着,不但持家有道,而且在孩子能力发展上,太婆也不疏忽:老大性格适合读书,就去读书;老二人活跃,就走从商之道;老三人敦厚,就去种田,并为他雇了五个长工;老四老五办事有条理,就管进货;老六是读书之才,就送去私塾。只可惜,“三百年间同晓梦”,
中国国民党兵变时,便土匪般抢劫罗茂盛家中的财物。当时,由于墙打不透,铁皮门打不进,于是这些士兵就气急败坏的向这处房屋扔了一个火烧弹,“橹灰飞烟灭”,一代繁华只落下三间破屋,破屋后来也被国民党士兵强行占用。
六间房子的上间有两块牌匾,一为“骤凝堂北”,意思是罗家的人都像水泥凝固一样团结;二为“管晏遗风”。关于此,有一个典故。相传,很久之前村里有一个矮子叫
晏婴,其父亲为菜农,一日晏子想帮其父亲锄地,却把地里的菜都锄坏了,父亲看到,感觉自己辛苦种下的菜付之东流,一气之下,就用锄柄打孩子。晏子被打倒在地,父亲又懊悔起来,觉得不该对孩子下手这么重,心疼之余,却见晏子并未哭泣,而是微笑的起身。父亲不明,问其原因。晏子说:“父亲你打我很痛,说明父亲有力气,父亲身体康健!”这话被管仲的父亲听见了,觉得这孩子日后定有出息,就跑上前去对晏子的父亲说:“如果,你让晏子与我家管仲一起读书的话,我愿意承担孩子的一切学费和生活费,并将家中的田地财产与你平分。”果不出其然,
晏婴和管仲一起考上了科举,晏子考了
进士,管仲考上了榜眼。听闻此传,我也不禁感叹管仲父亲的慷慨仁慈和慧眼识珠。
王家五梅花
关于五点梅花,原来它在街头村的垟心,如今,那儿只剩下三米多高的围墙,层层叠叠,起起伏伏的围绕着属于它曾经的辉煌。
听王家后代说,五点梅花预示五排房屋,中间正房基本是用一人半手臂才可以环抱住的石柱支撑着,其它四排房屋都围绕着这个正房的四个角规划建设,形状似梅花,所以叫五点梅花。
这里的墙是用石子加上泥土砌成的,墙体高低不平,大部分已经损毁,有些还围起了牛栏用于饲养牲口。其中一面残墙被延长的很远很远,循着墙垣,我似乎走进一座宫殿,它的占地面积是街头村的三分之一。低头看见一条长长门槛还遗留在地面,这褴褛的门槛几乎被周围高过它的水泥地淹没,就像这五点梅花一样,替代他的是一座座钢筋水泥林立的冰冷四方块。而旁边的一处捣
年糕石器似乎也在深深叹息,如今石器里盛着的也不是繁华,是尘土,任风雨荡涤。
王家的后代告诉我,这是侧门。据介绍,正门有三重门,可是已经不在了,通过老人的指点,我仿佛跨过了一重门、二重门、三重门,森严、神秘、严谨,大门一扇扇有节奏地打开着,循着历史的声音,来到了用小石子铺成的庭院。那些石子有规则的静静的躺在那,这是唯一留下的还算完整的遗迹。继续往里走着,发现这是一座仅存的五点梅花建筑,只可惜房屋岌岌可危。
社会
城镇建设
集镇建设日新月异。珊溪镇在集镇小环境治理方面主要取得效果:重点整顿了违章占道设摊经营、广告乱贴乱挂、早(夜)市经营混乱等问题;大力改善环卫基础设施,强化集镇日常卫生管理,全面推行镇城区卫生有偿清扫、清运服务,实行门前“三包”责任制,确保全日保在洁。集镇脏、乱、差面貌开始得到改善。镇域大环境治理方面:启动库周环境及
飞云江流域整治工程;取缔非法采砂场9个,建成合法采砂场1个;珊溪坑治理的规划可行性报告已完成,正在争取上级配套资金;李井坑治理,
浙江省水利厅资金已到位,图纸已会审,待进行工程招投标。珊溪将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人们面前。
区位优势顺利推进。2007年,新峃珊线管贯通;境内康庄公路连接全镇高山、东坪、卓山、岭背、徐岙等各村;珊溪大桥建正在兴建之中;水库码头安全设计方案、图纸通过会审;完成“三无”船舶整治工作,进入一年过渡期;加强通讯网络覆盖面,建设移动、联通手机塔4个;“出行难”、“流通难”的问题得到进一步缓解;交通事业的进步将促进珊溪镇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总占地面积8.5亩,总投资370多万元的珊溪自来水厂扩建工程胜利竣工;珊溪坑治理的规划可行性报告已完成,正在争取上级配套资金;总装机8000千瓦的百万山电站投入试运行;福首源电站完工量达70%;李井坑治理,省水利厅资金已到位,图纸已会审,待进行工程招投标;省财政厅农综项目已立项,并列入2008年项目,总投资900万元,分两年实施。此外,一批农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
旅游
该镇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境内山清水秀,风景如画,秀色旖旎。珊溪镇是国家重点工程——
珊溪水库的所在地。珊溪水利枢纽工程竣工后,形成全国第二高坝、浙南第一大人工湖,是
温州市南片旅游中心镇和著名的革命老区。境内
飞云湖景区于2004年成功晋升为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飞云江恰似一颗绿明珠镶嵌其中;刘英公园系
浙江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被列入省“十一五”红色旅游发展规划,是远近闻名的红色旅游胜地。
珊溪镇革命历史悠久,水电资源、旅游资源和矿产资源丰富,是
文成县典型的资源强镇和革命老区镇。1998年被列入省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位列全省136个重点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