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用高新技术改造
传统产业,全面导入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投资10个亿的"十五"技改项目--"金圣科技工业园"已建成投产。到"十五"期末,南昌卷烟厂年产销规模将达60万箱,年销售收入达44亿元,年创税利达29亿元,必将成为
江西省经济崛起的又一增长极。
早在一千多年前便被大诗人
王勃誉为"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历史文化名城
南昌市,孕育了一家既承载传统文化精髓、又深谙现代经济潮流的大型企业--南昌卷烟厂。
南昌卷烟厂,与共和国共成长。50余年风雨兼程,南烟人始终坚信"功到自然成",厚积薄发,炼就了个性鲜明的南烟文化。在这丰沃的文化土壤里,南烟培育出甘美的果实。"金圣”、“海鸟”、“l
庐山”、“南方”四大品牌争奇斗妍,竞相吐芳。尤以"金圣"最艳,身披国际国内金奖、国家专利、国优名烟等40多个荣誉花环,2002年商标
无形资产价值41.8亿元,身全国烟草品牌价值前十名。尤其是近几年来,南昌卷烟厂经济效益的列车呼啸前进,2004年销售卷烟突破43万箱,销售收入突破30.86亿元,实现税利突破21.14亿元。
"企业即人,企业为人,企业靠人"。南烟不仅制造卷烟,而且创造人才,追求人与企业的共同、协调发展。外引内育,竞争择优,一支业务精湛、作风严谨的科研、营销、管理队伍已经成为南烟最为宝贵的资源。基于人才、品牌、管理的优势,南烟志在打造企业
核心竞争力,积极实施积极地走出去兼并重组、做大做强发展战略,争创全国一流企业。
1950年,金星、南方、大众三家私营烟草厂合营,改称"
中联重科烟草
Inc.",这是南昌卷烟厂的前身。1950年,国家投资中联烟草公司,实行
公私合营,改名"公私合营中联烟草公司",下设烟厂。1951年,国家整顿"公私合营中联烟草公司",私人股金全部退回,国家全面接管,重新命名"地方国营中联烟草公司",下设"
南昌市中联烟厂"。1954年,烟草公司与烟厂合并,称"地方国营中联烟厂"。1956年改名为"江西卷烟厂"。1952年开始,南昌卷烟厂经历了"三反"、"五反"运动。经营体制、规章制度都沿用旧的方法,生产徘徊不前。
1960年,毛泽东第一次全面论述了"两参一改三结合"。1961年3月,他又发出指示,在工交企业建立政治部,以加强党对工交企业的全面领导,以思想革命化来推动中国式
社会主义,以
阶级斗争来保证各项事业的推行。1966年-1976年,
中原地区爆发"文化大革命"。1968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支左"军代表进驻南昌卷烟厂,取代行政指挥工作。十年内,南昌卷烟厂群众组织成立,各派别之间经常发生冲突,但并未停产。1977年,卷烟产量增长到11.8万箱。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南昌卷烟厂进入改革期,1984年底,企业还清银行全部贷款外,节余资金400多万元人民币。1985年-1990年,国家经济体制改革时期,南昌卷烟厂成为回复试行厂长负责制的企业,开始实现由生产型向经营型转变。1986年后,产品开始积压,至1990年,南昌卷烟厂累计挂账1.17亿元人民币。"七五"技术改造自1989年6月开始,两年半完成。厂址迁往朝阳州大脊村。1992年南昌卷烟厂开始与
江西中医药大学中药研究所合作成立了"卷烟研究课题组",
郑伟任组长。1994年7月,独具特色的香烟"金圣"研制成功。
1994年后,随着"金圣"卷烟的逐步崛起,南昌卷烟厂开始进入发展时期。尤其是1999年郑伟同志出任南昌卷烟厂党委书记、厂长以来,企业开始进入了快速发展轨道。这几年成功构建了金圣、
庐山、南方等三大品牌竞相迸发的良好局面,企业效益年年屡创新高,并成功启动了"十五"易地技改工程。2004年,南昌卷烟厂销售卷烟突破43万箱,实现销售收入29.8亿元,实现税利突破21.14亿元,"金圣"商标价值达41.8亿元,谱写了南烟五十多年历史中最辉煌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