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家沟镇,隶属于
长春市德惠市市,地处德惠市北部,东与
松花江镇接壤,南与夏家店街道、
大房身镇相连,西与
边岗乡隔河相望,北与
菜园子镇毗邻,距德惠市区28千米,区域总面积159.51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9728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
清末,达家沟镇境域属长春府怀惠乡南六甲;1985年6月,由达家沟乡改为达家沟镇。截至2018年末,达家沟镇
户籍人口为36341人。截至2020年6月,达家沟镇下辖3个社区、14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驻达家沟村。
2018年,达家沟镇有工业企业1个,其中规模以上1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12个。
历史沿革
清末,属长春府怀惠乡南六甲。清
宣统二年(1910年),属第三区。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7月,设达家沟村。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11月,改达家沟区。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2月,划归德农县。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5月,改达家沟乡。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10月,改达家沟区。
1950年7月,改名第十区。
1956年5月,属达家沟镇和
岫岩满族自治县、天合、
饮马河、合义4乡。
1958年3月,属达家沟、合义2乡。
1959年,改达家沟公社。
1984年1月,由达家沟公社改为达家沟乡。
1985年6月,由达家沟乡改为达家沟镇。
地理环境
地形地貌
达家沟镇地处
松嫩平原中部、饮马河右岸,地势较平坦,地形为半
丘陵、半平川;境内最高点住于东部的大杨木林子,海拔203米;最低点住于西部的饮马河出境口,海拔163米。
水文
达家沟镇境内河道属
松花江流域;境内最大的河流为
饮马河,流经三家子、獾子洞、五家子、六家子4村,长18千米,
流域面积140平方千米,年平均流量99.5立方米/秒,有3条支流,境内总长2.8千米。
自然灾害
达家沟镇主要自然灾害有大风、洪涝灾害。
自然资源
2011年,达家沟镇有耕地面积13.9万亩,可利用草地面积1.8万亩,林地面积1.3万亩。
行政区划
1997年,达家沟镇下辖14个行政村和仲粮、仲达、百兴、站前4个社区。
2011年末,达家沟镇下辖仲达、百兴、站前3个社区,14个行政村。
截至2020年6月,达家沟镇下辖3个社区、14个行政村:仲达社区、百兴社区、站前社区,镇人民政府驻达家沟村。
人口民族
2011年末,达家沟镇总人口38256人。总人口中,男性19448人,占50.8%;女性18808人,占49.2%;14岁以下5655人,占14.8%;15—64岁26096人,占68.2%;65岁以上6505人,占17%;以
汉族为主,达37312人,占97.5%;有
朝鲜、满、蒙古3个少数民族,共944人,占2.5%,其中
朝鲜族588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62.3%。2011年,达家沟镇
人口出生率6.3‰,人口死亡率5.6‰,
人口自然增长率0.7‰,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240人。
2017年末,达家沟镇常住人口为32866人。
截至2018年末,达家沟镇
户籍人口为36341人。
2021年7月,
德惠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达家沟镇常住人口19728人。
经济
2011年,达家沟镇农民人均纯收入7445元。
2011年,达家沟镇农业总产值1.1亿元,比2010年增长20%。达家沟镇粮食作物以玉米、水稻为主。2011年,达家沟镇生产粮食90200吨,其中玉米81098吨,水稻9102吨。达家沟镇主要
经济作物有
紫苏、芝麻等。2011年,达家沟镇种植苏子2970亩,产量336.6吨;种植芝麻300亩,产量3.3吨。达家沟镇畜牧业以饲养生猪、家禽为主。2011年,达家沟镇生猪饲养量5.6万头,年末存栏2.4万头;家禽饲养量1520万羽,年末存栏420万羽。2011年,达家沟镇造林67亩,其中
防护林30亩,农民住宅四旁树木1.6万株,林木覆盖率7.9%,活立木蓄积量3万立方米。2011年,达家沟镇水果种植面积850亩,产量340吨,主要品种有
葡萄、
苹果、梨等。
文化
地名由来
达家沟镇因镇政府驻达家沟村而得名。清
宣统元年(1909年),
中东铁路通车,设大家沟站,
九一八事变后转音为达家沟。
文化大院
德惠达家沟镇文化大院成为
长春市“欢乐庄稼院示范点”。
后窑屯文化大院是村民自发成立的文化组织,闲暇时村民聚在一起,扭秧歌、演小品,吹拉弹唱,自娱自乐。为了让农民充分发挥文化主体的作用,巩固农村文化阵地,长春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局决定在达家沟镇后窑屯建立“欢乐庄稼院示范点”。
达家沟镇后窑屯的树和大院以“活动”出名。这个由镇卫生院退休职工王树和、张淑芬夫妇与该屯文艺骨干何建富、邢佳春共同投资建起的文化大院,创办的初衷不过是为了发挥个人爱好、与邻里“乐一乐”。而当人们聚集在大院的葡萄架旁,组建起名声在外的秧歌队、打起快板、传唱
三句半时,图书,也成了与他们紧密相连的一部分。“好的表演团体必然要有好的创作团队,一味借用别人的作品就没啥意义了。想把自己屯里的事编进快板、三句半,都离不开文艺类书籍的辅助、参考,再说,如今村民也意识到,要紧跟形势,就要多看书看报,镇里也有意识地向大院输送图书。”达家沟镇副镇长柴国辉这样介绍道。于是,从最初为创作快板翻书“编词儿”,到围绕着一本书各抒己见,再到对时政信息、国家政策的接触、讨论,丰富的文娱活动,成为提升后窑屯村民阅读兴趣和文化科学素质的
催化剂。这种阅读的热力逐渐辐射到周边的郝家村、菜园子镇张家沟村、六家子村,后窑屯树和大院有各类图书期刊7000余册,是个可以各取所需、各得其乐的图书大院。
为了使示范点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在
有关部门的协调下,
吉林省东北艺术团还为文化大院捐赠了电视机、
影碟机、光盘等设施。
裕民大桥位于
德惠市边岗乡双城村与德惠市达家沟镇
六家子村之间,桥长305米,宽8米,是吉林省农村乡道建设中最长的大桥。大桥的建成使边岗乡至达家沟镇的通行里程由65公里减少到7.5公里。载重量均为80吨,设计使用寿命均可达100年。
裕民大桥的竣工使用,改善了德惠市
饮马河沿岸的交通状况,缓解了区域交通不畅的紧张局面,促进了城乡公路网络化的形成,是“村村通”公路向江河的延伸,同时提高了公路运输的承载能力,方便了百姓的生产和生活。
交通
达家沟镇有铁路
京哈铁路过境,境内长12千米;
同三高速公路从境内穿过;有G102国道过境,境内长10千米。2011年末,达家沟镇有通村公路14条,总长89.7千米。
社会
教育事业
2011年末,达家沟镇有幼儿园1所,在园幼儿450人,专任教师84人;小学10所,在校生550人,专任教师101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724人,专任教师68人,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
文体事业
2011年末,达家沟镇有文化站1个;农村文化书屋14个,藏书4.2万册;农民文化大院11个。2011年末,达家沟镇有体育活动场地11个。2011年末,达家沟镇有线电视用户数为5800户,有线电视普及率89%。
医疗卫生
2011年末,达家沟镇有镇卫生院1个,村卫生所14个;专业卫生人员46人。2011年,达家沟镇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3.5万人,参合率98%。
2011年,达家沟镇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为100户,人数183人,支出41万元,比2010年增长11%;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855户,人数973人,支出133万元,比2010年增长7.2%;农村五保集中供养48人,支出16.34万元,比2010年增长26%;农村五保分散供养218人,支出54.26万元,比2010年增长26%;农村
医疗救助368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
农村医疗保险220人次,共支出70.4万元,比2010年增长40%;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58人,抚恤事业费支出30万元,比2010年增长12%。
1、切实加强领导干部自身建设,教育广大党员干部牢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思想,以爱民敬业,德高人厚为基准,摆正自己的位置,肩负起为官一任的责任,统一思想,振奋精神,明确使命,尽职尽责,为推动我市经济更快更好的发展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2、要求各级干部遵纪守法,勤政廉政,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自觉抵制各种不正之风,讲奉献,讲给予,淡泊名利,居安思危,严于律己,宽于待人,严肃政治纪律。按《党章》要求,严格规范自己的行为。
3、全力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以创建和谐,建设平安达家沟为目标,注重解决突出矛盾,维护社会稳定,贯彻以德治国思想,注重
社会保障和
社会主义新农村事业的全面发展。
4、认真开展以构建和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的相关活动,比贡献、比实绩、比爱心、比感情,大力开展各项
争先创优活动,积极参加市委市政府组织的各项活动,为经济发展提供巨大的精神动力。
5、认真抓好机关作风建设,严格按照“六不准”要求,约束机关工作人员,同时抓好人、财、物的管理工作,严格财会制度管理、档案、人事、车辆、四防安全等方面的管理。
6、认真抓好组、宣、监、工会、妇女、老干部等工作,积极配合市相关领导部门抓好各项活动。
1、达家沟镇现状人口为6245人,用地规模140公顷,人均用地指标为225平方米,规划人口规模为15000人,用地规模190公顷,人均用地指标为127平方米;
2、控制农业用地区内的农田转变用途。特殊情况下,国家能源、交通、水利、国防等重点建设项目,无法避开农业用地区内基本农田的,必须严格审批。
3、禁止占用农业用地区内的基本农田进行城镇、村镇、开发区和工业小区建设;禁止占用农业用地区内的耕地
建窑、建房、建坟或挖沙、采石、取土、堆放固体废弃物。
4、严禁各类建设占用名、特、优、新种植园用地。
5、严禁各类建设占用水土保持林、
水源涵养林、防风固
沙林及其他各种防护林地。
6、控制牧业用地区内的
牧草地开垦为其他农用地。开垦草地的,不能造成
水土流失和土地退化,依据土地利用规划和年度计划,经严格批准后实施,不许擅自转为其他用途。
7、建设用地区内各项建设用地应严格按规划用地标准。
8、鼓励自然与人文景观保护区内严重影响自然和人文景观保护的其他用地,按照土地利用规划的要求,调整到更适宜的用地区。
9、加强
土地利用中期计划和年度计划管理,各项建设用地不得突破计划规模。
10、严格实施《
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强化耕地保护。
11、做好村级土地利用规划的编制工作。
12、建立土地利用规划监察制度,依法监督实施各级土地利用规划,作为各级政府任期目标
责任制中考核政绩的一项重要内容。对违背规划用地,造成重大损失的,应依法追究行政、刑事责任。
13、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逐步将划拨土地使用权、城市建设用地、乡镇企业建设用地和
农村宅基地管理办法用地纳入有偿使用轨道,把市场机制引入
土地利用中,促进土地合理、节约、有效利用。
供销社
1、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供销社改造与发展,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根据全市总体目标与要求,从本地“三农”工作和供销社的实际出发,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并要建立起统一领导、分工明确、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机制,确保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2、进一步解放思想。供销社的改造与发展,一定要克服从本本和条条框框出发、不敢越雷池半步的思维习惯;克服墨守成规、因循守旧、固步自封、不敢改革、不思进取的工作态度;克服畏首畏尾、顾虑重重、怕冒风险、怕困难太多的思想,必须坚持与时俱进,从大市场中寻找更多、更大的发展机遇。
3、坚持改造与发展并重。结合乡镇调整和小城镇建设,本着因地制宜、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坚持供销社的牌子不能倒、阵地不能丢、骨干不能没,在改造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成果中深化改造。供销社只能加强,不能削弱;与农民的关系只能密切,不能疏远。
4、实施人才强社战略。根据合作经济事业发展的需要,要面向社会,聘用德才兼备、有献身合作经济事业精神和懂经营、善管理的中青年人才,广泛吸纳专业人才和“复合型”人才;开展各种教育培训活动,不断增强合作经济组织成员的基本素质、专业技能和提高驾驭市场、参与竞争等能力,为合作经济事业的蓬勃发展注入生机和活力。
1、高度重视,切实把组建新经济组织工作做为农村妇女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做好新形势下农村的妇女工作,进一步深化“双学双比”竞赛活动,更好地发挥农村妇女聪明才智和作用,对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农民增收,达到建设
小康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2、搞好调查,加强指导,认真抓好妇女合作社的组建工作。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摸清情况。掌握第一手材料
3、研究制定章程和各项规章制度。借鉴创建党员合作社的章程是建立农村妇女生产合作社的基础,征求意见,力争使制定的合作社章程每一条都符合实际。
4、选举合作社的领导机构。合作社是民主管理的自治组织,能否把具备一定能力素质的人员选举到领导机构中很重要。
5、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把握原则,切实保证收到实效。在组建合作社的过程中,根据农村产业结构发展的实际和特点来进行组建,不搞一刀切,不盲目追求数量,防止流于形式,在组建中,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也就是说,通过农村致富女能人把一定区域内具有一定产业规模和致富技术的妇女组织起来,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统一领导、相互扶持、互利互惠、共同发展。所以,既要积极做好宣传引导工作,又要充分尊重妇女群众的自主权利,不搞生拉硬拽强行入社。在合作社内部采取民主管理,由社员自行决定内部事务,社员大会为最高权利机构,合作社章程的制定,组织机构的设置,各项规章制度的建立以及各项生产经营活动,都由社员大会讨论通过。社员在享有充分民主权利的同时,要履行一定的义务,承担相应责任,做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6、进一步加强横向沟通联系。搞好部门之间的互相协调,积极为各种妇女
新经济组织提供技术、资源、信息等服务,不断壮大新经济组织的活力。如在技术服务上,与农业局、科技局、畜牧防疫站专家等下乡讲课,建立联系点等制度,对广大妇女进行科技培训和技术指导,进一步提高科技致富的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