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山后村
王家山后村
王家山后村位于海阳市西北部,发城镇北部,地处东经120°59′,北纬37°01′。东北与姜家山后村为邻,西与程沟村相连,南与发城村接壤。隶属发城镇。距镇政府驻地6.8公里,距市政府驻地39.8公里。全村辖区面积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67公顷。适宜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花生、苹果等。2002年,全村504户,1219人。有王、潘、修、孙、郭、隋、邢、韩、张、杨、曲、辛等12姓,均为汉族,其中王姓人口最多,大约95%以上。
村庄由来
明初,秦姓山西省迁此(遮阳山后)建村,故名秦家山后。
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王姓先祖兄弟七人王宽、王宏、王海、王亮、王素、王洁、王静来发城一带择地居住,分别在发城村、王家山后村、崖下村和下上都村安家。
万历年间,因王姓增多,遂改称王家山后。
大事记
1941年3月八路军进驻,本村解放。
1953年成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1983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92年11月23日本村生产的红富士苹果,在全国红富士优质高产技术推广总结验收会上,位居榜首。自本年起,连续三年获全国红富士苹果评比第一名。
1993年本村成立皇家红富士开发总公司。同年本村红富士苹果注册“皇家牌”商标。
1994年建村办公大楼,由中国著名书法家启功题名:“皇家楼”。同年国防部长迟浩田为本村题词:“富士苹果为国争光,科技兴农再创辉煌。”同年“皇家牌”红富士苹果获中国科技成果金奖和果类制品自营出口权。
1996年本村红富士苹果被国家确定为名牌产品。
经济状况
蔬菜、农业、果业、养殖业在该村全面发展。截止到2004年,全村种植蔬菜730亩,大多蔬菜都逆季节种植,其中寿光市棚46个,崂山棚60个,小弓棚700余个,棚中主要栽种黄瓜、韭菜、西红柿、芹菜、茄子、茭瓜等。种植面积较大有韭菜290亩,总产量860吨。黄瓜250亩,总产量1800吨。粮油种植630亩,小麦、玉米各复种300亩,总产量350吨。花生330亩,总产量90吨。果园栽种面积200亩,以红富士苹果为主,总产量360吨。养殖业主要以养牛、鸡、猪为主,其中奶牛年存栏量120头,年总收入96万元。鸡年存栏量8600只,产蛋量16吨。猪年存栏量256头,总收入80万元。有电焊铺、电机维修铺各1个,年总收入8万元。2004年全村经济总收入2897万元,人均纯收入5034元。
特色经济
该村种植韭菜历史悠久,出产的韭菜质嫩、色绿味鲜,很受客户欢迎。截止到2004年,全村种植韭菜290亩,占全村耕地面积的24%,年总产量860吨,每逢冬春,菜贩纷纷来村购运。
社会事业
截止到2004年,村容村貌有了很大改观。全村修街道6条,并对街道进行了绿化、美化。改建新房800余间,建筑总面积12000平方米,200余户村民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房屋。村中有卫生室1个,参加医保163户,87%的农户有了彩电、骑上了摩托车,16%的农户有了冰箱或冰柜。固定电话213部,有线电视入户105户。建有农民业余秧歌队,农闲时节,自编自演,大大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
组织建设
中共基层组织建设1941年7月,王同礼加入中国共产党,为本村第一名党员。同年10月,成立党支部,时有党员13人。1949年10月,党员身份公开时,全村有党员48人。2002年,党员达到49名。曾任村党支部书记的有王振湖、王寿芝、王同福、王福春、王作香、王振香、王同云、王永民、王书奎、王永祥、王永学、王永起、王增云、王宝金、王增勇、王增强。2003年5月起,王增勇复任党支部书记。2004年起王奎晓担任党支部书记。
基层行政组织建设1941年设村公所。1943年,改称村政府。1958年9月,改称大队管理委员会。1968年6月,改称大队革命委员会。1980年12月,复称大队管理委员会。1984年5月,始设村民委员会。曾任村行政主要负责人的有王书升、王同元、王月亭、王振香、王增殿、王书成、王同云、王书奎、王永民、王明俊、王书金、修同行、王顺卿、王桂生、王桂江、王增云、王增勇、王奎晓。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村庄由来
大事记
经济状况
特色经济
社会事业
组织建设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