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车狂》是
黑泽明执导的一部剧情电影,于1970年10月31日在日本上映。该片改编自
山本周五郎的短篇小说集《没有季节的小镇》,讲述了生活在仿如废墟的街镇上的人们身上发生的充满悲欢离合的故事。影片主要围绕着低能儿小六展开,他每天都模仿电车司机,叮叮地响着号角“架电车”环绕小墟一周。在这个仿如垃圾般的小墟里,居住着一群没有将来的小人物,就像小六一样,每天都再重复过着同样的生活。该片于1970年上映的电影《没有季节的小墟》是其前传。
对于市井中的芸芸众生,活着,有时只是一口气,他们的每一天都为着生计和饭钵忙碌,沉重而又无望。在这点上而言,智障的小六何尝不是一种幸福。存在的世界,思考的人因为思考招致的烦忧还少吗?
小六的家母吟诵着经文,一旁的小六合十拜佛,祈祷佛佑其母,此一细节说明了小六的善良和乐观,活在无奈中的底层人民,学习些
阿Q精神或者更能面对凄苦的
生存状态吧!智障的人和清醒的人,到底哪一种人更幸福?!
智障的小六以为自己是个电车司机,每一天准时在
贫民窟的垃圾场边风雨无阻开着子虚乌有的电车,这就是母子每天的生活,噙泪的母亲总是呆呆望着沉浸在另一个世界中的孩子,母亲的
辛酸只有母亲一人独存。
这样一个题材,
黑泽明却用小六家那堵色彩艳丽画满电车的墙,表述着心念中对美好世界的希望,那些天真的蜡笔画是生命在灰暗中对亮色的一种期待,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整个画满淫浸着导演的热忱和理想…
该片的制作群十分豪华,策划是日本电影的中坚力量:黑泽明,
木下惠介,
市川昆和
小林正树,而剧本出自小国英雄、
桥本忍和黑泽明。音乐是
日本音乐界的大师级人物:
武满彻。但是这样的创作群并没有创造票房奇迹。或许这就是艺术家和受众的距离。
黑泽明出生于
东京荏原郡大井町1150番地(现在的
品川区东大井三丁目18番附近)。父亲黑泽勇,母亲黑泽的第四个儿子,也是四男四女的兄妹中最末的一个。初中毕业后,黑泽明热衷于绘画,并立志当一名画家。由于受到哥哥突然自杀的影响,1934年黑泽明进入PCL电影公司(
东宝株式会社的前身)考取了助理导演,拜导演
山本嘉次郎为师,学习导演和编剧。黑泽明称他为一生之中最好的老师。在老师的教导和帮助下,黑泽明得到了真正的锻炼,从第三副导演晋升为第一副导演,并能胜任B班导演。之后又以剧作家的身份发表了,《达摩寺里的德国人》,《寂静》和《雪》。得到了广泛的好评。1943年已有多年经验的资深助理导演和写了十几个剧本的知名青年剧作家
黑泽明独立执导了处女作《姿三四郎》,一举成名,与《海港花盛开》的导演
木下惠介同被视为日本电影的新希望。1948年,黑泽明再执导筒,执意启用
三船敏郎担任《
泥醉天使》的男主角,从比,黑泽明和三船敏郎开启了“黑泽明黄金时代”,成为
日本最强的电影拍档。截至《
红胡子》为止的17年间,由黑泽明导演、三船敏郎担纲的作品包括《
罗生门》、《白痴》、《
七武士》、《生之录》、《
蜘蛛巢城》、《大镖客》和《
天国与地狱》等片。1950年拍摄的《罗生门》,翌年在
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上获得大奖,
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国语片奖。从此,
黑泽明闻名于世界影坛,三船敏郎也先后以《大镖客》、《红胡子》获得威尼斯电影节男主角奖,两人也因而在日本影坛建立了“国际的黑泽,世界的三船”的称号。1960年后半年到1970年初期,是黑泽明创作的低潮期,他和
三船敏郎的关系突然决裂,从此,两人不再跟对方说话,也没有再合作。1970年,他根据
山本周五郎的小说《没有季节的城市》改编的电影在票房上失利,黑泽明甚至因而企图自杀。1975年他导演的日俄合资电影《德苏乌扎啦》先后得到
莫斯科影展金牌奖和
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1980年的《
影武者》获得戛纳电影节
金棕榈奖。1990年,这位“
黑泽明”成为奥斯卡历史上第一个获得
特别贡献奖的
亚洲电影人。1998年,一代大师黑泽明的逝世标志着大制片厂时代的传统电影正在渐渐地退出历史舞台,向现代电影观念靠拢,从此揭开了日本电影时代更递的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