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坝乡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黑水县下辖乡
龙坝乡,隶属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黑水县
历史沿革
发展史
1949年,属黑水大头人苏永和,后由他的儿子苏加帮统治龙坝、洛多各寨。
1953年,设行政委员会,驻瓜苏。
1956年,设龙坝乡。
1958年,分为龙坝、瓜苏2乡。
1959年,合并为龙坝乡。
1962年,析置洛多乡
1967年,改为前进公社。
1973年,更名龙坝公社。
1984年,公社改龙坝乡。
地名由来
龙坝乡因藏语音译而得名,“龙坝”藏族方言,意为“有楼之坝场”,故取名龙坝。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龙坝乡地处黑水县东南部,东与石碉楼乡接壤,南与维古乡接壤,西北与木苏镇接壤,北与洛多乡接壤,行政区域面积42.9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龙坝乡地处黑水县东南部,地势西高东低,北高南低。
气候
龙坝乡属季风高原型干旱河谷气候,其特点是温暖干燥、缺少雨水,日照充足,气温年差较小,日差较大,夏无酷暑,冬无严寒。立体地貌使光、热、水等条件在垂直和水分分布上发生明显差异。气候垂直差异大,气候随平均海拔增加而骤降。等温线与地形等高线大体分布一致,一般海拔高度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从河谷到山顶,气候递变类似于我国从南方到北方的气候变化。全乡雨量少,雷雨多,干雨期分明。冬天日照充足,夏季降雨集中。霜、雪、冰雹、大风天气较多。
水文
龙坝乡境内主要河流1条发源于洛多乡境内,支流2条,流入黑水河。
自然灾害
龙坝乡主要自然灾害有冰雹、旱灾、涝灾、风灾、低温、霜冻、雷击等。小地震时有发生,最严重的一次发生在2008年5月12日,震级8.0级,震源深度33千米,烈度11度,波及全乡5个村。5·12汶川地震,该乡属重灾区,全乡5个村共640户2557人受灾,农房倒塌205户。交通、通信、电力、邮政、广播电视、村级公共服务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遭到严重破坏,经济损失严重。
2011年,龙坝乡有耕地面积2506亩。
行政区划
截至2020年6月,龙坝乡辖4个行政村:龙坝村、瓜苏村、西苏村、二巴郎村。
人口
2011年末,龙坝乡总人口2557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25人,城镇化率0.9%。总人口中,男性1271人,占49.7%;女性1286人,占50.3%。总人口中,以藏族为主,达2551人,占99.7%;汉族5人,羌族1人。2011年,人口出生率8.8‰,人口死亡率3.2‰,人口自然增长率5.6‰。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42人。
截至2019年末,龙坝乡户籍人口为2418人。
经济
2011年,龙坝乡实现农业总产值423万元。
2011年,龙坝乡生产粮食591吨,其中小麦207吨,稞麦90吨,玉米102吨,阳芋123吨,胡豆47吨。
龙坝乡畜牧业以饲养野牦牛、生猪、羊、家禽为主。2011年,各类牲畜存栏2553头,各类牲畜出栏377头。
2011年,龙坝乡农牧民人均纯收入3938元。
社会事业
文化事业
2011年,龙坝乡有乡文化站1个,村级文化活动中心5个;各类图书室5个,藏书约5000余册;休闲广场1个,绿化面积1600平方米。2011年末,村村通电视用户607户。
2011年末,龙坝乡有1个村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20%。
医疗卫生
2011年末,龙坝乡有乡卫生院1个,其中村卫生医疗室5个;病床4张,专业卫生人员2人。2011年,医疗机构完成诊疗200余人次。
社会保障
2011年,龙坝乡有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494户,人数963人,支出77.4万元,月人均67元,比上年增长10.9%;供养农村五保8人,支出1.44万元;农村医疗救助27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974人次,共支出7.5万元,比上年增长11.8%。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3人,抚恤事业费支出2.2万元。
邮政电信
2011年末,龙坝乡有中国电信集团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服务范围覆盖全境的5个村。
交通
2011年,龙坝乡境内龙洛路是主干线。农村交通路线5条,有汽车33辆,小型拖拉机33台。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发展史
地名由来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地形地貌
气候
水文
自然灾害
行政区划
人口
经济
社会事业
文化事业
医疗卫生
社会保障
邮政电信
交通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