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珍德,曾任山东
胶州市向阳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中国西部地区教育顾问、
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现任中国教育学会学校文化研究分会理事、
北京师范大学校长培训中心特约专家。荣获
青岛市劳动模范、
山东省优秀教育工作者、全国十佳校长等称号。在他任校长期间,先后把两所一穷二白的农村学校都打造成全国名校,《
中国教育报》先后四次、《
中国教师报》先后五次大篇幅刊登他的办学事迹,并提出“课改看杜郎,创新学向阳”的口号。自2008年退休后,为全国校长、班主任、学生家长讲课达400余场,帮助30多所学校建设了教育综合馆,为上百所学校策划了校园文化。出版有《向阳百科》、《向阳人话作文》、《校园手抄报编排入门》、《教育是实践的艺术》等。
人物简介
韩珍德,
胶州市向阳小学原校长,
青岛市劳动模范、
山东省优秀教育工作者,全国十佳校长。享受青岛市特殊人才政府津贴。
1991---2008年,韩珍德在
胶州市常州路小学、向阳小学两所学校任校长。先后把这两所底子薄、条件差、师资短缺的乡镇学校都办成全国名校。《
中国教育报》、《
中国教师报》、《
人民教育》、《21世纪校长》、《现代校长高参》、《
中小学管理》、《现代教育导报》、《
山东教育》、《
福建教育》、《
教师月刊》《青岛教育》等刊物以《袖珍式学校的大手笔》、《用智慧经营教育》、《
向阳的智慧》、《就这样当校长》、《素质教育竟需要多大空间》、《向阳小学利用每寸空间开展素质教育》、《袖珍学校的大智慧》、《韩珍德和他的向阳梦》、《创造天才的学校》《学校教育中的理念创新与实践》、《韩珍德的智慧魔法》等为题刊登他的事迹。
2006年,
青岛市市召开了韩珍德校长创新实践研讨会,这是青岛建国以来首次以个人的名字命名的大会。
“课改看杜郎,创新学向阳”的口号已在全国悄然叫响。向阳小学(小学)、杜郎口(初中)、昌乐二中(
高中)被称为山东教育的“三面红旗”,韩珍德被誉为当代知名教育家;最具有创新型的校长;最具有点子和智慧的校长,是中国教育界一位传奇人物。
2008年退休后,现任
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教育学会学校
文化研究分会理事;全国小学德育指导中心主任;
北京师范大学校长培训中心特约专家。近几年为全国上百所学校进行了校园文化的策划,帮助20多所学校建设了教育综合馆;为全国校长、班主任、学生家长讲课达400余场。
人生经历
韩珍德1956年出生在一个农村,1974年高中毕业,是年参加民办老师,1976年办起村里的戴帽初中,因为没老师,韩珍德和另一个老师包班并担任班主任,教着数学、物理、
化学。教学质量在全公社一直前三名。1980年,戴帽初中砍掉,因为保留爱人的民办老师资格,韩珍德不得不下到生产队务农。
1982年,邻村缺老师,让韩珍德去代课,正赶上民办老师考录,当年韩珍德考入胶州师范,在校期间担任班长,被评为
青岛市优秀学生干部,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84年毕业分配到
胶州市振华中学任教,因工作成绩突出,1986年提任大同中学副校长,1991年调入新建常州路小学任校长,1997年调入
胶州市向阳小学任校长至2008年退休。
韩珍德先后被评为胶州市教学能手、胶州市劳动模范、青岛市德育工作先进个人、青岛市优秀教师、青岛市优秀校长,青岛市劳动模范,
山东省少年儿童工作先进个人并荣记三等功,山东省优秀教育工作者,山东省2005年创新人物
提名奖,全国创造教育先进个人,担任西部地区教育顾问,山东省小学校长联谊会副理事长,
中国教育学会教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
治学方略
韩珍德无意间看到了上中学的女儿的日记,孩子直达心灵的“控诉”扣击了他的灵魂,韩校长一下就哭了,针扎一样的心疼和深深的自责让他无法控制自己,“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他陷入了沉思,孩子们失去了“乐园”,这已是不争的事实!他觉得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怎么突然之间成为孩子们的“幸福杀手”了呢?而铺满鲜花和幸福的校园,怎么变成了埋葬孩子们青春的“墓地”了呢?
巧在女儿要过十九岁的生日,他饱蘸着嘱咐和叮咛、歉疚和自责、期望和梦想、责任和柔情,给女儿写了一封,他把女儿的日记连同自己的回信,拿到学校读给老师们听,八十颗心灵在这一刻被强烈的震撼了,八十个人全都哭了,八十个肩头感知到了他们的责任,八十个责任变成一个愿望,八十个理想凝结成同一个承诺:把学校办成培养学生聪明才智的校园;发展兴趣爱好的乐园;陶冶学生美的情操的花园。要办好“三园”学校,就必须做到四个优化:优化育人环境;优化干部、教师和学生的“三支队伍”;优化学校管理;优化教学过程。
同时突出办学的四个特色:以艺术教育为突破口,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以养成教育为起点,教育学生走好人生的第一步;以创造教育为主线,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电化教育为基础,建设学校的软环境。
他们还提出抓好“三风”建设:团结、好学、尊师、守纪的校风;勤奋好学、刻苦认真、探索求知、积极向上的学风;严谨、求实、开拓、奋进的教风。做好“三个”样子:学校要有学校的样子;教师要有教师的样子;学生要有学生的样子。
他们围绕这样的理念:夯实基础,注重养成,激发创造,以美育人。他们这样徜想:只有让每一个“向阳的孩子”生活在理想的“乌托邦”里,才能尽享成长;只有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体会到成功和收获的快乐,生命的美丽才能得已绽放。他们开展“百名校园星”评选,实施“人人获奖工程”,充分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激励他们自强不息、勇于成才,发掘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他们为孩子们推出了17项有特色的“考级”制,包括学科类、艺术特长类,三字经、百家姓、中华成语千句文、古诗文、手抄报、钢笔字、配画文、
器乐、数奥等,并制订了详细的考核标准,比如古诗文背诵,每背过20首算一级,最高级是20级,每过一级,老师便在孩子的成长档案里盖一个“你真棒”的绿戳,谁的绿戳多,谁就是校园星,校园星的照片和事迹在二楼艺术长廊展出,每年年终表彰会,95%以上的学生都能获得奖状,学校1600名学生,每年都有超过1000人获取全国级别的各种奖项,其中仅手抄报一项,只要是向阳小学的学生参加,不用评,有几个算几个,一准是最高奖。“我自豪,因为我是向阳人”,“向阳少年”的代名词就是幸福、快乐、成功。
韩珍德特别爱“美”,也善于畅想美,他说当小学校长20年了,愿以毕生的精力办一所这样的学校:美的校园,美的教师,美的教学,美的学生。以至于老师们都背后叫他“美校长”,他以“大美育”的视角,提出“以美育人,育美的人”的办学宗旨,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出发,从教育的主旋律与价值趋向着眼,针对当前少年儿童的新特点、新问题,摸索出了他们称之为“三三聚合”的育人经验。所谓“三三聚合”,既把学校主阵地创建成校园、乐园、花园,通过学校、家庭、社会紧密配合,形成把教育、训练、管理有机结合起来的立体育人网络,其中他们十分重视学生的养成教育,“你仍掉的是垃圾,拣起来的是品质”、“拣起一片纸花,净化一片心灵”、“想起妈妈唠叨的,记住老师强调的,完成今天该做的,我能行”,“向阳”自己发明的很多墙壁劝勉语,如今早已“风靡”在全国各地的校园里。
经营创造
韩珍德有句口头禅,“校长可以等,老师可以等,但孩子不能等”,其意不言自明,要实现自己的教育“乌托邦”,没钱不行,光靠等着上级拨款再图谋发展,“孩子们等不及”,等了耽误的是孩子的一辈子。
1991年他被派往一个几近停办的学校去当校长,当时教育局硬派去的还有36位老师,可他们闹情绪,就不报到,韩校长只得挨家挨户上门做工作,拍着胸口承诺,如果一年后学校搞不好,自己就辞职。学校实在太穷了,除了一幢破楼外,什么都没有,靠化缘人家给了部分淘汰不用的桌椅,没钱租车,只得自己带人用地排车拉。
2004年10月10 日学校新建大楼竣工,总建筑面积5000平米,大楼造价400万,可因为诸多原因资金只到位区区80万,人家承建方不干了,声称撤离工地,他软缠硬磨,以个人的名义打包票,又是他的执著打动了人家。
新建大楼全部采用“水循环地冷式”中央空调,不设主机,仅此一项全年节省电费30万元。大楼主体完工,韩校长筹划打一眼15米深井,为了省钱和不耽误白天工作,他自己带着人晚上干,连续三夜,当朝霞映红校园时,他拖着一身的泥水爬上来,迎着老师们含泪的目光,他的微笑透着的是掩饰不住的疲惫。
新大楼从设计、用料到装修、布局全是韩校长,他利用大楼主建筑的
地基,巧妙利用建筑外墙,加建出来500平米的厨房和“空中植物园”,只花了25万元。他利用主楼阁楼建的学生午休室,按年级分六个区,拥有480张床位,为了省钱,他同样自己买料,一米砖墙需要128块砖,一块砖0‚16元,外加钢筋,他总共花费7万元。
因为凡事自己动手,他因此学会了木工、电工、修理、设计,因为爱好全面,他能胜任所有课程的教学,包括书法、绘画,因为善于创造,他因此总能在别人的“绝处”谋求自己的生机,在他看来创造的人生是诗意而富有情趣的。
向阳被称为“袖珍学校”,空间自然是狭小,可也难不住他,因为他巧于创造,善于利用。他发挥“IC效应”,IC是英文(Integralted Circuit)的缩写。在当今高科技
信息时代,小体积、大容量的模式越来越被人们重视,他因此摸索出一条向空间发展,向立体拓展的新路子。
得意之作
“小脚印”展室、空中植物园、“大中国”和
民乐团是他的四件“大手笔”,透着的是他全部的心智和创造才华,是他教学思想的浓缩。
“小脚印”记录的是孩子们每一步的成长足迹,和一般学校的“成长档案”不同,“小脚印”蕴涵着“大寓意”,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小学是必经之路,这人生的第一步,要踏平、踏稳、踏实。“小脚印”展室对每一个人是开放的,孩子们只要自认为取得了成绩,哪怕是一点小小的进步,一个小小的得意,一次老师的表扬,便可以自己添加在自己的档案里,它不需要任何人去认定或者考评,这个自我评定的“小脚印”,极大地激发了孩子们的热情,满足了孩子们的尊重需要,激励了孩子们的成长和进步。
起“向阳”空中植物园的诞生,还有一段序曲,女儿小时侯有次跟韩校长回老家,女儿指着
小麦草当韭菜,这对韩校长的触动很大,不是常说农村是本,农业是根,而农民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吗,那我们就不能忘本,也不能丢根,就要想方设法为我们的衣食父母寻找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滴尽膏脂育桃李”,他要做有生命力的生活的教育,可学校寸土寸金,能利用的资源全用了,只有继续向空间拓展这条路了,他瞄准了一楼阳台,经过加固、防渗、强化处理,他终于开辟出一处300平米的“空间”,又覆以
胶州市菜农常用的塑料大棚,种
芹菜、种西红柿,也泡芽菜,搞无土、有机实验,也搞缺水、缺光实验。他搞的是高科技的“立体”种植,最高的可达九层,300平米的大棚,立体种植达2700平米,足有四亩地了,植物园对孩子随时开放,孩子们可以在
园艺师傅的指导下“认养”其中任何一盆,他们不仅认识了各种植物和蔬菜的区分,还掌握了它们的习性和生长特点,通过劳作,他们体会出的不仅是创造的乐趣,也增强了生命意识和环保意识,空中植物园已成为“向阳”最有活力的生活教育基地,也为学校带来一年10万元的经济效益。
为了扩大孩子们的视野,用优秀的民族文化来占领孩子们的心灵,一个集知识性、趣味性和创造性,融爱国教育、图书阅览、研究性学习、电子书馆为一体的“大中国”百科展室诞生了,她以恢弘博大的民族精神为主线,分门类介绍了中国行政、军事、科技、矿产、土地、民俗、名胜、艺术、绘画、物种、服饰等100多种,在筹建“大中国”的过程中,学校发动每一个学生参与,整个暑假,孩子们都遨游在博大精深的祖国文明里,他们既了解了历史和文化的传承,也感受到了中国之大之美,这远比建一个校荣誉室或者英模纪念室更有意义。
向阳民乐团成立于2003年,只短短九个月,这个团便成功的举办了2004年
元旦迎春专场音乐会。这个团有180人之多,每当乐团星期天练习时,韩校长就把自己家里煮饭用的家什全搬过来,他亲自下厨,孩子们知道是校长做的饭,吃起来格外香甜。其实,在他的教育乌托邦里,乐团占有很重的分量,他不仅是要让孩子们接受“美”的熏陶,更主要的是要他们养成高雅的气质和文明的习惯,“育美的人”才是目的。向阳小学的美誉,吸引了20多位
韩国孩子借读,他们有的也成了乐团成员,在演出中担任韩国民歌《
阿里郎》的解说和翻译,并且学会了弹奏地道的中国
扬琴。
治校秘诀
韩珍德有了白发,可他的童心没老,他照样带着孩子们去农村弄来泥巴,一起玩捏“泥屋”,冬天来了,他和孩子们一样盼着下雪,然后就可以尽情地打雪仗了。他爱学校,因此他总把学校说成是“我们家”,他爱孩子们,他觉得最主要的就是教会孩子们做人,而不是让孩子们长大了去学校“对门”,他的对门就是胶州好市看守所,他说要站在世界的门槛上,看中国的教育,仅仅会考试的学校,是害人的学校,误的是整个民族。他善于利用每一个事例、每一点资源来教育孩子。
2000年
胶州市政府在市区建立了城市“万花筒”,不料一些花被人摘去,万花筒成为节日城市“残破”的风景,韩校长迅速行动,发动少先队,通过《胶州日报》发倡议信,并号召全市少先队员捐献压岁钱,修复万花筒,让爱心使胶州变得更美。“万花筒”的“花开二度”因而有了红领巾们心灵美的韵致。
他认为一个校长,应把学校规划好、设计好,围墙应是透明的篱式,学校要突出的是“人”本,一个好校长要千方百计地培养孩子们创造意识和创造才能,要高度重视学校的艺术教育,最终实现以美育人,育美的人之教育目的;一个好校长首先不要跟“风”,不追“热”,不搞花架子,不做表面文章,把有限的资金用在改善办学条件上,使现有的教育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一个好校长在办学过程中,既要考虑国家、民族的需求,又要兼顾群众、百姓的实际需求,把办学方向、培养目标、教学侧重点调整到社会放心、家长满意,教师愉快、学生受益的方位上来。
最新作品
《教育是实践的艺术》
什么是好的教育?怎样做好的教师?怎样做好的校长?怎样做好的父母?本书作者以一辈子的教育实践作了精彩的解答:“教育是实践的艺术。”实践,是对现实中教育存在的问题的正视、思考和解决;艺术,是从实践经验中提升出的符合教育本质的教育方式。
本书创意迭出,案例丰富,是素质教育的好读本,值得广大中小学教师、校长,乃至关心教育的家长朋友们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