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台县志由鱼台县地方志编委员会编,张瑞檀主编,乔守荣、王庆礼、张义社、李鸿业任副主编,1997年于济南
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共898千字,849页,印量3000册,定价138元图书发行代号ISBN7-209-0207-8。
鱼台修志始于明代,至
清代共修《鱼台县志》五部。其中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清顺治九年(1652) 、
康熙帝三十年(1691)、
爱新觉罗·弘历二十九年(1764)、
光绪十五年(188 9)各有县志一部,境内仅存乾隆、光绪两种版本,北京大学、
复旦大学、
首都图书馆各藏康熙版本一部。
第六部县志于1982年2月始修,搜集文字资料1300万字。志书上限起自1840年(部分编章上溯至发端),下限断至1995年。全志除序言、凡例、概述、大事记、附录、后记外,设专志31编,依次为:行政区域、自然地理、人口、城乡建设、农业、水稻、林业、畜牧·水产、水利、工业、交通、邮电、商业、粮油、财税、金融、经济综合管理、党派群团、政权·政协、民政、人事·劳动、公安·司法、军事、教育、科技、文化、医药卫生、体育、风俗·宗教、方言、人物。另有“八五”期间经济和社会发展概况。编下设章、节、目、子目,共计156章、586节。
本志根据县情特点和各门类资源占有量而设置篇目,为中小编结合体式。水稻是鱼台农业生产的龙头,带动了全县经济建设的发展。
鱼台大米1985年成为省优、部优产品,畅销十余个省、市、自治区,在国内享有盛誉。为突出地方特色,将“水稻”从农业编中析出,升格为编,作重点记述。为增强志书的直观感,本志随文插入了65幅不同年代的珍贵黑白照片。其中有
新中国成立前贫苦农民居住的篱屋及
太平车、子、耙、手摇
纺车、石磨等生产、生活工具;有
日本侵略军残害抗日军民的“阎王殿”旧址;有新中国成立初,人民政府颁发的土地房产所有证和稻改前白茫茫的盐碱地等。
鱼台县位于
山东省西南部,
微山湖西畔。
西周为极国封地。
春秋为
棠邑,属
鲁国。秦置方与、湖陵二县。唐
宝应元年(762) ,因境内有鲁隐公观鱼台,改方与为鱼台。其后境域未变。新中国成立后,历属
平原省湖西专区、山东省湖西专区、
济宁专区,1983年为
济宁市辖县。县域面积654.2平方千米。1995年,辖4镇、10乡,42.48万人,有14个民族。地势西南部略高,东北部稍低,全县大部属微斜平地。属暖温带季风型半湿润大陆性气候,气候温和、雨量集中、光照充足、四季分明。境内有大小河流17条,全长2267千米,流域面积654.2平方千米。盛产水稻、棉花,有鲤、鲫、鲢、鳝等自生鱼类100余种。林木覆盖率达到17%,素有江北“鱼米之乡”之称,是国家商品粮、优质棉、优质大米、淡水鱼生产基地和全国平原绿化达标单位。矿产资源以煤为主,还有铁、天然气、
钾盐等矿藏。境内古迹众多,
栖霞堌堆、武棠亭遗址、孔庙大殿、旧城遗址,均为省、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鱼台经济以农为主。
新中国成立后,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1965年实行耕作制度的改革,大面积旱田改种水稻,使农业生产逐步走出困境,由缺粮县变成余粮县。此后,水稻面积逐步扩大,产量不断提高。1975年,粮食总产达到17.42万吨,人均交售余粮250
千克,由全省人均吃统销粮最多的县变成向国家交售余粮最多的县。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调整内部结构,搞农工商综合经营,各类专业户逐步增多,呈现出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的兴旺景象。1990年,农业总产值达2.44亿元,比1978年增长137%。先后获
山东省粮棉双贡献奖和棉花高产奖。“八五”期间,鱼台围绕“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建设农业强县”的战略目标,积极发展多种经营,推广农业生产新技术。1995年,农业总产值7.3 4亿元,比1990年增长59.6%,年均递增9.8%。
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相继建成农机修造、粮油加工、食品、酿造等工业企业。1978年后发展较快。1990年,全县工业企业2073家,拥有机械、纺织、酿造、
化学、化工、
造纸、缝纫、粮油、
食品加工等24个门类300余个品种,工业生产总值达2.56亿元。有16种工业产品获省以上优质产品称号。
孔府宴酒、孔府宴加饭酒在1990年第29届
布鲁塞尔世界优质产品博览会上分获特级金奖和金奖。NZJ-10/8.5型联合米机、 SB-10D型米机进入国际市场,出口56个国家。1995年,全县工业总产值23.62亿元,比1990年增长5.5倍。
鱼台交通便利。 1995年形成3条
省道贯穿,33条县、乡公路及11条
内河航道的交通网络。邮电事业发展迅速。20世纪70年代,实现电话电路载波化和邮件传递机械化;80年代,电报纳入全省自动传报网;90年代实现国内国际电话直拨。
文教卫生事业日趋繁荣。 1995年,全县中学21所、职业中专2所、小学294所、幼儿园322所,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医疗卫生事业形成了县、乡(镇) 、村三级预防、保健、医疗网络。县乡(镇)级医疗保健机构22处,村级卫生室432处。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1995年,全县职工年平均工资45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728元,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平均每人1576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