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电子信息技师学院是江西省一所具有悠久办学历史和雄厚实力的,以培养电子信息、机电数控类中、高级技工和技师为主,同时又是一所集
职业教育需求预测、职业培训、技能鉴定、就业服务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国家重点职业学院;学院创建于1978年,隶属于
江西省电子集团公司,是经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批准的国家重点
技工学校和国家重点
中等专业学校学校。学院现有五个处、四个系、三个室、两个中心。电子工程系、
计算机信息工程系、机电工程系、基础教育系、教务处等承担了学校各门课程的教学及管理工作,是学院教学管理的中坚力量。
学院地址
江西省电子信息技师学院创建于1978年,坐落在
南昌市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其前身为江西省无线电技工学校,是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批准的国家重点技工院校,是江西省规模大、办学历史悠久、办学特色鲜明、专业教学经验丰富,集高级技工、技师、职业培训、技能鉴定为一体,以培养电子信息技术、通信技术、机械制造、
数控加工、汽车应用与维修、计算机应用等专业为主,在全省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万人职业院校。
学院介绍
学院占地面积150余亩,总
建筑面积达11万平方米,校园环境优美,设施完备,已建成电子电工及自动化控制实训基地、
计算机图文信息处理中心、
机械加工及汽车维修综合实训中心等“规范、实用、一流”的实训基地。
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14200余人;拥有一支能适应市场专业变化需要,专业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学院现有教职工500余人。其中2名为“全国模范教师”,2名为“教育教学名师”。
学院教学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依据市场需求,改革教学模式,形成特色的“内涵式”教学发展之路。学院根据教学过程,探索出项目(任务)教学、团队教学、专业方向化教学、分项教学、分层教学、走班教学、“大作业”引领教学等七种创新的教学方法及创造性地探索出“订单式培养”、“工学结合”、“人才就业培训基地”、“定向培养”等
校企合作的办学新模式。
学院高度重视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把学生能参加全省及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并在技能大赛上取得好成绩作为彰显学院实力、推动教学质量的最佳办法。从2007年开始,学院连续多年代表
江西省参加全国技能大赛,每次比赛都取得好成绩并刷新历史记录,尤其在2010年11月举行的全国技工院校技能大赛中,我院选手在每个项目比赛有百余名参赛的选手中荣获第二名、第十一名、第十四名的好成绩,同时学院荣获“优秀教学组织奖(全国第四名)。
学院以“做人为本、技能立身”为校训,围绕“培养一个学生,成就一个人才,致富一个家庭”的办学理念,全体教职工发扬着“敢于挑战、善于工作、重视友情、珍惜荣誉”的电子信息
技师学院人精神面貌,每位学生“独立、自信”,“孝敬、忠义”,“懂规矩、守法制”,“能吃苦、有耐心、不计较”。经过全体师生的努力,学院先后被授予“国家信息产业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第一批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江西省高技能人才培养样板基地”,共青团中央“全团基础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试点单位”、“江西省第十一届、十二届文明单位”,连续多年评为“技工院校先进单位”,院长
杨乐文同志为“全国百名杰出职业院校校长”。
学院先后为社会培养培训了10万余名合格技术人才,并与深圳华为、
鸿超准精密(深圳)、奥林巴斯(深圳)、爱普生技术(深圳)、
上海沪工、三一索特、
富士施乐股份有限公司、珠海光联等10余个国内优秀知名企业建立长期的人才培养基地。我校毕业生以“能吃苦、有耐心、不计较”,“技术扎实、专业过硬、品行良好”而倍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历年毕业生就业率在98%以上,居全省同类院校前列。
职能部门
党群部门
党委办公室
党委、工会办、宣传部、文明办是我院根据工作需要设置的四个
合署办公的综合职能部门和办事机构,具有组织、协调、监督和服务等职能。
主要职责是:一、在校党委的领导下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文件及会议精神,具体组织和落实上级
有关部门部署的工作、会议与活动;
二、负责党委、工会和学院宣传及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日常事务;
三、根据党委和工会决定安排,落实党委、工会、学院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日程,安排、协调、落实党委、工会提出的各项工作任务;
四、负责检查和督促各部门、各支部、各工会小组贯彻执行党委、工会的决定、决议情况,并将检查结果及时反馈党委、工会;
五、督促与指导各支部、各工会小组工作与活动开展,协调支部之间、工会小组之间和党群工作与各行政职能部门工作之间关系,保障学院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六、负责党员和工会会员的教育、管理,制定党员、工会会员发展计划,做好入党积极分子的培训、发展和新聘员工的审查及新会员接受工作,办理好离校会员的转退手续;
七、做好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了解、反映职工的意见,维护其正当权益,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八、健全学院宣传工作网络,督促校团委及相关部门按时完成校报、校刊和宣传栏的出刊任务,围绕学院的中心工作,抓住重大历史契机,保持敏锐的政治头脑,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以板报、橱窗、广播、
局域网等为阵地,营造健康向上的宣传舆论氛围,配合校办、招生办做好学院对外宣传工作,协助相关部门搞好校园文化建设活动;
九、协助党委、工会和校领导接待、受理群众来信来访及上级部门转来的群众来信,了解和督促
有关部门来信来访办理及处理情况,并定期向党委汇报,充分利用信访渠道加强党委与群众、领导与职工的联系和相互间的信息沟通;
十、按照学院要求适时组织召开各种形式的座谈会,邀请校领导通报校情,做好上情下达,下情上达工作,做好民主管理及校务公开工作,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增强学院凝聚力;
十一、在工会委员会的领导下维护好教职工的合法权益,发挥好工会组织的监督、参政、维护等职能作用,举办适合教职工特点的文体活动,丰富职工生活,增强职工体魄,强化职工团队意识和爱校情结,为教育教学保驾护航;
十二、负责组织和起草党委、工会及学院精神文明创建相关文件工作的计划与总结、会议纪要以及有关材料和信函,负责做好党委、工会日常文书处理工作;
十三、负责
党费、会费的收缴、管理、上报和上缴上解工作,负责党委、工会、党办印章、介绍信的规范使用和严格管理工作;
十四、负责指导、督促和检查各部门两个文明建设工作及创建材料的收集整理工作;
十五、负责完成党委、工会和校领导交办的及上级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
十六、抓好部门自身建设不断提高部门职工业务素质和政治素养,为履行上述职责,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奠定基础,提供保障。
计算机工程系
计算机应用工程系是我院四大教育系之一,坐落于南校区最东面的科技大楼,我系现有在校生2000人左右。现中专班开设有
计算机应用技术、多媒体应用技术、
电子商务等三个专业;高级技工班开设有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信息管理两个专业;技师班开设计算机网络应用、计算机广告制作两个专业。其中计算机应用专业为全国示范校校重点建设专业。
我系现设硬件、网络、设计、综合四个教学团队小组,分别承担着计算机各学科的教学与研究,在高级网络班我系采用了先进的项目教学方法。我系现有专业教师51人,包括专职教师16人,兼职教师15人,外聘教师20人。我系教师主要以年轻化为主、知识层次高,在计算机专业技术与艺术设计方面有很高的造诣,担负着计算机及相关专业的教学及科研任务。现已逐步建立起了一支师德高尚、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适应职业教育和未来发展的教师队伍。
我系拥有先进的教学设备设施图文信息处理中心实训场地,拥有24个计算机专业及
多媒体实训场地,微机总数高达1080台;四个多媒体投影教室;两个
计算机组装实训室;一个
计算机网络实训室;一个综合布线实训室;一个网络技能工作室;一个广告技能工作室等多个专业实训室。
电子工程系
电子工程系主要负责我院电工电子类专业的教学组织实施及管理工作,电工电子类专业是我院的老牌传统优势专业,是
江西省同类学校中实力最强的专业,至今已有30多年的办学历史,现已形成“传统优势专业+新潮流行专业+政策优惠专业”的专业群。传统优势专业主要有电子与信息技术、电子技术应用、制冷和空调设备运用与维修等专业,新潮流行专业主要有
汽车电子技术、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等专业,政策优惠专业主要有农村电气技术,为涉农专业,可享受免学费的国家政策优惠。其中电子与信息技术、电子技术应用分别为省级精品、示范专业,《电子技术》为省级精品课程。在专业教学中,采用以“5个一体化”为基础的一体化教学模式,以工作任务项目为引领,对接实际工作岗位,让学生学到实实在在有用的知识技能。打造以“技能竞赛为龙头,
电子协会和技能工作室为两翼,日常教学为主干”宽平面培养方式,让每一个学生都拥有成才的机会。
电子工程系现有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工业自动化控制、汽车电子、电气运行控制、
仿真设计、制冷、通信等实训中心,总实训操作训练场地面积达4000多平方米。实训仪器设备品种齐全,性能先进,能够满足电子电工类专业学生大部分专业课程以实训操作为主的需要。
电子工程系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业教师50名,其中高级职称10名,技师15名,来自企业的专家6名。师资力量雄厚,结构合理,多名教师被评为国家级、省级优秀教师,其中邱黎平老师被国家教育部评为“全国模范教师”,邓文新老师被评为“中国职业院校教学名师”。
随着国家信息产业迅猛发展,电工电子类专业毕业生近几年来供不应求,我系毕业生绝大多数被推荐到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从事电子产品生产加工、
通信设备组装调试、汽车内部电路安装等岗位,毕业生就业单位部分均为国际国内知名企业,如华为通信、
中兴通讯、珠海光联、广州电装、
上海沪工实业有限公司、创维电子等,电工电子类专业毕业生从事工种技术含量高,待遇丰厚,晋升空间大,工作环境整洁舒适。
机电工程系
机电工程系成立于2003年,经过全系教职工的共同努力,由成立之初的招收2个班发展到近4年招生规模都在30个班以上,3次获得学院年度先进部门的荣誉称号。
在教学过程中,系里采用了“项目教学法”、“团队教学”、“订单培养”、“一体化教学”等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理念。通过教学课程与企业典型工作任务相对接,承接外来产品加工和开发制造实用产品等一系列措施,拉近了学生与企业之间的距离,学生就业后受到企业的好评,培养出来的学生同时具备较强的自谋职业和创业的能力。
学院非常注重机电工程系实训室的建设,现有实训基地面积近万平方米,建成“数控车削”、“普车车削”、“数控铣削/加工中心”、“模具加工”、“汽车机修”、“汽车电控”等11个实训区,共有大中型设备200多台(套),总价值1700余万元,良好的实训条件培养了学生过硬的技能水平。在近几年举行的
江西省各类竞赛中,系里的成绩均名列前茅。
经过多年的培养和积累,系里已经拥有一支教学水平高、师资高尚的教师队伍。在120余名教师中,获省级优秀教师称号的有16人,获国家级优秀教师的有5人,双师型师资占比超过80%,优良的师资为教学提供了保障。
为了培养学生达到一专多能的效果,系里广泛开展了短期
技能培训,聘请企业专家来给学生上课,学生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到更多的技能,拓宽了学生的知识和就业的渠道,每年参加培训的学生达到2000人次左右。
基础教育中心
基础教育中心下设文秘、会计、市场营销和学前教育四个专业。面向全院开设语文、数学、英语、体育、思想政治、法律基础、心理健康、就业指导、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多门课程。
基础教育中心现有教职工96人,其中高级职称15人,
中级职称25人,双师型教师占80%。2007年以来,青年教师中的张荣老师荣获“全国优秀模范教师”和“全国巾帼建功英雄”的光荣称号,杨鲁燕老师,李琳老师,郭小春老师获得“
江西省优秀教师”荣誉。
基础教育中心不但在全院开展各项德育工作,而且在国家级德育竞赛获得了一、二、
三等奖共18人次,省市级竞赛共获得一、二、三等奖共51人次,培养了一大批品学兼优的学生,体现了强大的教学实力。
为响应国家“十二五教育规划”,基础教育中心在前期行动导向教学改革的基础上通过
校企合作,不断创新,培养更多的社会适用人才。
社服工程系
社会服务工程系成立于2011年9月,是学院的文科专业系。该系是学院在丰富专业门类,强攻专业内涵,不断提高专业建设能力,不断规范学院内部管理,不断提高办学质量的工作思路指导下,从基础教育中心分出,独立设系的。该系主要开设学前教育(幼师)、会计、市场营销、文秘、饭店(酒店)服务与旅游、美容美发与造型等六大专业。
社会服务工程系主要以年轻教师为主,教师的亲和力强,教学教法创新突出,充满活力,充满激情,教师关系融洽,师生关系和谐,围绕学生将来的就业,突出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实训场地和设备先进、齐全、一流,能满足教学需求。该系主要开设了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钢琴基础、
成本会计、会计电算化、文书与档案管理基础、前厅服务与管理、美容营养等70多门专业课程,同时还开设了舞蹈、声乐提高、汉语培训、点钞等二十多项
技能培训,服务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专业能力。
我们的专业,学生就业好、教学方法好、教学设备好。活力、魅力是我们的本色;追求卓越,创造特色,精心育人,是我们的目标。我们年轻,我们自信,我们步伐稳健,信心百倍,我们将以出色的教学成绩去兑现对学生、对家长的承诺。
部门介绍
江西省电子信息技师学院学生就业服务中心是负责全院技师、高级技工、
中等专业学校学生就业工作的职能部门,以服务学生、服务用人单位、服务社会为宗旨,以提高学院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为核心,以开展就业指导、岗前培训和开拓就业市场为重心,以信息化建设为依托,着力加强就业跟踪服务和开拓就业工作长效机制。学院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突出服务功能,拓展就业渠道,注重社会效益,构建高效、务实、严谨、诚信的就业格局。学院通过“订单式培养”、“工学结合”、“人才
就业培训基地”等
校企合作的就业新模式,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更好的满足学生的就业需求。学生就业服务中心通过就业岗前培训,全面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就业稳定率和就业质量。加强对就业学生的跟踪服务,掌握学生实习就业动态,解决学生在实习就业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让每个学生都就好业。
学生就业服务中心工作职责:
1、熟悉了解学生实习就业需求,掌握学生实习就业前的基本信息。
2、分析国内、国际就业形势,了解就业市场用工需求,结合学院办学层次、学生所学专业,开发学生实习就业市场,落实学生实习就业岗位。
3、开展学生实习就业前岗前培训,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4、根据学生个人实际情况及用工单位招聘条件,组织学生参加面试,组织录取学生办理离校手续,按用工单位要求,安全、准时护送学生到达就业单位。
5、建立健全学生实习就业跟踪服务体系,做好学生实习就业跟踪服务工作,解决学生在实习就业工作期间遇到的各种困难,提高学生实习就业稳定率,做好学生再次就业服务工作。
7、统计学生就业率及就业稳定率,分析学生实习就业存在的问题,为学院教育教学改进提供素材。
8、按ISO9000标准整理学生实习就业相关材料,并建立就业信息化管理。
就业岗前培训:
组织学生参加实习就业岗前培训,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了解什么是就业,转变就业观念,树立良好的就业心态和就业意识,增强团队精神和吃苦精神,树立安全第一的自我保护意识,加强服从意识和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教育学生如何处理
人际关系,如何适应新环境和克服工作、生活当中遇到的困难,培养学生成为适应社会、适应现代企业一线生产、管理岗位需要的、会学习的劳动者。学院每年都要按《学生就业岗位培训实施方案》对二年级学生进行为期半个月的岗前培训,让学生真正理解“时刻问自己:什么是就业;时刻看自己:我准备好了吗”。
就业跟踪服务:
学生外出实习就业有专门老师护送到单位,采取“一对一”的跟踪体系,跟踪服务老师经常和用工单位、就业学生、家长保持密切联系,了解实习就业学生的基本情况,每一位就业学生都有一张跟踪服务卡,详细记载学生个人信息资料,学生在外遇到困难和问题,第一时间为学生排忧解难,让学生在外实习就业也感受到学院的关怀和温暖。
校企合作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意见》文件精神,大力推行工学结合、定向培养、订单培养、产教结合的校企合作培养模式,逐步建立和完善校企合作制度,实现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突破。现根据我院实际情况,遵循
职业教育基本规律,以适应我国现代经济建设、产业发展和社会进步需求为原则,建立行业(企业)与职业院校密切协作、相互促进、互利共赢的机制,着力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根本目标,达到提升我院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实现学生成功就业的目的,我院于2004年在全省职业院校中率先成立了校企合作部,由1名副校长主管,部门下设主任1名、副主任1名及科员6名,主要负责开拓学生实习与就业市场,提高学生实习与就业的专业对口率、实习与就业稳定率、家长满意率;推行深层次的
校企合作模式,提高校企合作的力度与质量,与企业建立互利共赢、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校企合作部积极主动地开展学院与企业之间各种的合作模式,拓宽学生的实习与就业渠道,更好地满足我院学生的实习与就业需求,从而实现校企双方“在合作中谋求双赢,在创新中谋求发展”的共同目标。我校开展的校企合作模式主要有即时就业、订单式培养、定向培养、半工半读、工学结合、产教结合等模式。
我院校企合作实习与就业单位几乎涵盖了国内知名的IT企业、
机械化制造业、电子制造业和第三产业。实习与就业学生主要分布在珠三角和长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
长期与我院合作的单位有深圳
华为、深圳
中兴通讯有限公司、
鸿超准精密模具(深圳)有限公司、
上海先进半导体制造股份有限公司(深圳)有限公司、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浙江分公司、
广州电装有限公司、
广汽本田、
三一重工、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上海沪工集团、昆山
沪电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春风动力股份有限公司等330余家。我院每年学生就业率高达99%以上,专业对口率90%以上,就业稳定率高达93%以上。
校企合作部的工作理念
校企合作部的工作理念——做人讲诚信做事讲责任干事讲精神成事讲思路
一、校企合作部总体工作目标:
保质保量地完成我院学生的实习与就业服务工作,确保学生实习与就业的安置率为100%,其中专业对口率不低于80%;切实做好顶岗实习期学生的实习管理、跟踪服务及实习与就业返校学生的再次推荐等工作,确保学生实习与就业的稳定率不低于88%;拓宽
校企合作的层次和模式,提升学院实习与就业的品牌和质量,确保定向培养班数量占全校班级总数的1/3以上。
二、校企合作部主要工作职责:
1、拓宽就业渠道,广聚就业信息,根据各专业的专业特色和就业需求,与省内外知名企业建立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确保我院各专业学生“好就业、就好业”。
2、负责开展就业学生跟踪服务及就业后返校学生的接待、管理及再就业安排等工作。
3、做好合作企业与相关教务部门的沟通及联系,协助专业系制订定向培养学生的培训方案和教学计划,积极开展合作企业的特色培训。
4、制定学生实习与就业前的岗前培训目标及培训计划,并根据计划要求安排培训课表和培训教师;创新学生实习与就业前的岗前培训模式与内容,为学生成功就业打好基础。
5、严格按我院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国家重点职业院校及国家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院的要求,做好本部门
校企合作相关信息及学生实习与就业服务信息等资料的收集、归档与整理工作。
6、及时对实习与就业困难,或有特殊原因而未实习与就业的学生提供咨询服务并做好跟踪记录;及时处理学生在实习与就业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确保无重大事故发生。
7、认真对待学生和家长的来电、来访,及时解决学生在实习与就业过程中反映的各种问题。
校企合作模式简介
1、定向培养或订单式培养模式
招生前学院与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定向培养或订单式培养协议,新生入学时经合作企业面试录取后组成“订单”培养班或“定向”培养班。企业录用时与学生综合测评成绩挂钩,实现了学院招生与企业招聘同步,实习与就业联体。校企双方共同制订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实训标准;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课、专业基本技能由学院负责完成,学生的生产实习、
顶岗实习在合作企业完成,毕业后继续在该企业工作,实现教学、实习与就业无缝对接;具体形式可设有定向培养班、企业冠名班、企业
订单班等。
2、工学结合或半工半读模式
该模式为学生在学院进行专业基础知识与技能学习,再定期到合作企业接受职业、工作技能训练。校企合作部根据相关专业的教学与培养要求,与合作企业开展广泛密切的联系,掌握企业的用工需求及实习岗位与专业的对口性,签订工学结合或半工半读办学协议,以确保学生工学交替的实习岗位。同时,派实习指导教师对在企业实习期的学生进行跟踪管理,从保障学生实习安全、确保学生实习内容、维护学生取得合法报酬、遵守国家有关法规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服务,以确保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工作的健康开展。工学交替周期由校企双方共同决定,一般为每学期、每季度或每月进行“工”“学”轮换。
3、教学见习模式
学生通过一定的在校专业技能知识学习后,为了解合作企业的产品、生产工艺和经营理念及管理制度,提前接受企业文化职业道德和劳动纪律教育,培养学生强烈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到合作企业对企业工作过程和生产、操作流程等进行现场观摩与学习;如有条件可安排学生实地参与相关工作、亲自动手制作产品、参与产品管理,较为系统地掌握岗位工作知识,有效增强协作意识、就业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该模式的实施期一般为1—2周。
“2+1”顶岗实习模式即学生入学后,在学院学习2年时间,第3学年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学院和用人单位共同参与顶岗实习学生的管理、合作教育培养,使学生成为用人单位所需要的合格职业人。学生在校期间主要是进行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和专业基础知识、专业技能的学习,而在企业实习期间则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当顶岗实习结束考核合格后,学生本着“双向选择”的原则,可以与实习单位签订工作劳动合同,继续在该企业工作,从而走上工作岗位,完成从学院到企业的过渡。这种形式的
校企合作模式是一种比较常见也比较成熟的模式,其优点是学生便于管理,
顶岗实习时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完成学院与企业的过渡比较顺利。
5、产教结合模式
利用学院的实训基地开展“产教一体化”式校企合作模式,就是将学院实训教学基地办成一个生产型实训基地,即基地既是学院的实训课堂,又是产品生产车间。变消耗性实习为生产性实习,实习产品就是生产成果,教师就是师傅,学生就是工人,而且以生产带动实训教学,在为学生实训提供真实现场环境的同时,形成了教育与产业紧密结合的互动机制,实现了教学服务企业,企业带动教学的双赢局面,同时还体现了企业获利、学生劳动获得收入的“双赢”原则。另外,学院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与企业共同建立教学实践基地,推动了校企紧密结合,使学生在企业实践中了解到企业管理理念,结合实际训练,强化操作能力,丰富了实践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的教学体系,为学院教学改革,培养高素质的生产和管理队伍找到了方向。机械加工类、电子技术类专业拟采用这一模式。
6、合作经营实训基地
企业可以利用学院实训设备、场地和实习学生,降低生产成本,获得更大利润;学院可以借助企业生产投入和技术指导,减少教育成本;学生可以提前接触生产过程,更早、更好地由学生向职工的角色转变,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7、成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根据学院各专业的人才培养要求与特点,聘请合作企业的行业专家、
工程技术人员、企业管理人员参与学院专业教学计划的制定和调整,与学院专业教师共同组建“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以此明确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确定专业教学的实施方案,并根据企业、行业的用工要求及时调整学院专业教学计划和实训计划,协助学院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同时学院每年聘请较高知名度的企业专家来校为学生作专题报告,让学生了解企业的需要,尽早为实习与就业做好心理和技能准备。
1、通过“三进、三转”的培养模式,建立了现代
职业教育的新理念、新体系。“三进、三转”即企业文化进校园、企业管理进课堂、
生产管理进基地;办学围着产业转、课程围着企业转、技能围着岗位转。该模式加强了校企双方合作的力度,提高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实现了学生、学院、企业三方共赢的局面。
2、建立工学结合实习基地,实现资源共享,互利双赢局面。我院充分教学资源优势及知名度与国内知名企业强强联手,双方共建工学结合实习基地,实现资源共享、互利双赢的合作办学模式。我院分别与
江西联创电子有限公司、鸿超准精密模具(深圳)有限公司、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浙江分公司、武汉完美网络服务有限公司等企业签定了工学结合协议,并开设了相应的工学结合培养班。
3、推行“1+1+1”教学模式,使培养的学生更受企业欢迎。即第一年在校学习专业技能基础知识;第二年,根据企业要求选拔并组建定向培养班,结合定向企业相关的岗位技能、企业管理、企业文化等要求,设置相应的教学内容,实行专业技能人才的定向培养;最后一年
顶岗实习。
4、实行订单式培养,实现学院与企业的无缝对接。新生入学后,经合作企业的选拔组建订单式培养班,学院与企业一起制定订单式人才培养目标及计划,双方签定订单式人才培养协议。在校培养1.5—2年后,学生全部进入该企业专业对口岗位实习,毕业后学生继续在该企业相关岗位工作。
5、加大定向培养力度,把面试企业录取合格的学生组成短训班,进行岗前强化培养。将企业考核与面试后录取的学生组成定向短训班,根据合作企业对人才的培养要求,对
顶岗实习前的学生开展全方位的岗前培养,快速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专业技能及对社会的适应能力,打造符合现代企业特定要求的高素质员工。学生到岗后上手快、适应性强、稳定性好,为学生今后在企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定的基础。
学院荣誉
2010年度优秀五四红旗团委
2010年度全省技工院校先进单位
2011年度全省技工院校先进单位
2011年度江西省中职学校共青团工作先进单位
2011年江西省首届
振兴杯职业技能大赛“优秀组织奖”
2011年度“省国资委系统五四红旗团委”
2011年度“先进基层党组织”
2011年招生工作先进单位
江西省
中等职业学校第八届技能竞赛节省属学校组
一等奖江西省第九届技能竞赛节省属学校组团体奖一等奖
江西省中等职业学校第四届文明风采竞赛省属学校团体一等奖
第八届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全国决赛组织奖
全国技工院校技能大赛优秀教学组织奖
江西省依法治校示范校
江西省公共机构节能领导小组
江西省省级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人社部一体化课程改革试点院校
全省高校第二届学生社团文化艺术节“优秀社团”——青年志愿者协会
全省高校第二届学生社团文化艺术节“优秀社团”——广播播音协会
2019年9月,获得“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称号。
关键词
本校“对口”的定义为:
1.
计算机等专业,实习大部分为客服、打字等包含学科专业知识的岗位。
2.汽修数控等专业,实习大部分为
流水线等包含学科专业知识的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