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哇地区,隶属
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札达县楚鲁松杰乡,位于札达县楚鲁松杰乡境西南部。1958年6月2日,
印度武装部队侵驻札达县巨哇地区。
中段边界,中国政府和印度政府之间未订立任何条约和协议,从来没有划定过,但双方依循历史沿革已形成了一条传统习惯线。
新中国成立后,为发展边境地区的经济,中国同印度还签订了《关于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政府之问的通商和交通协定》。
巨哇地区在中印传统习惯线以北中国境内,历来属于中国,长期为中国西藏地方政府所管辖。西藏测绘局9幅藏汉对照大地图标出了巨哇曲(河),未标巨哇村的所在。《西藏自治区地名录》中其位于
札达县境,地处东经78°06'、北纬32°01',曲惹村位于同一经纬度。巨哇地区属于
西藏自治区,还可从1821年
西藏地方当局拒绝英国格拉尔德(Gerard)企图进入该地区进行勘测的事实得到证明。
1954年,
印度官方地图标为已定界,将该地区划入印度,形成争议。1958年6月2日,
印度武装部队进入巨哇、曲惹地区,从此侵占了该区。
巨哇地区位于札达县
楚鲁松杰乡境西南部,地处东经78°06′,北纬32°01′,东南与印占曲惹地区相连,东与本乡(楚鲁松杰乡)
楚松村为 邻,北与巴尔觉村接壤,西、南与印度以
喜马拉雅山脉山脉雪峰线为界,长约92公里。此段边界,沿着
帕里河(Pare chu river)右岸支流巨哇渠为一方、司丕提河(Spiti river)的其它支流为另一方的分水岭,通过这条分水岭上的6226高地,在巨哇渠与司丕提河汇流处西面数公里与司丕堤河相遇,再沿司丕堤河到该河与帕里河交汇处,边界沿南向东。巨哇境内的帕里河与巨哇渠在呼林汇合后出境。
17世纪中叶,
西藏自治区阿旺罗桑嘉措规定其为扎西岗的举巴扎仓管辖的领地。扎西岗的举巴扎仓一直在巨哇地区行使管辖,征收差税,直至1958年因印侵占而被迫中断。
1665年,五世达赖喇嘛给扎锡岗的举巴扎仓颁发了封地文书(1737年
格桑嘉措重新换发),文书中规定:“新建扎锡岗举巴扎仓时封给的溪卡巴尔觉、巨哇、楚鲁普(含曲惹)、郭尔赤等,因系供作宗教费用开支的基业,除扎仓应收差税外,不负担其他各项差徭赋税。”巨哇处于举巴扎仓治理之下。
1821年,
西藏地方拒绝英国人格拉尔德(Gerard)进入巨哇地区进行勘测。格拉尔德“往北到什布奇,在那里他接到一封噶尔本(即西藏阿里总管)给他的信,禁止他东进。他渡到北岸,溯司丕提河而上,到与
帕里河交汇处,再次为友好而坚决的使者所挡回。”司丕提河与帕里河交汇处,便是巨哇、曲惹一带。
1954年,
印度官方地图改标为已定界,将该巨哇地区划入印度,形成争议。
1958年6月2日,
印度武装部队侵入巨哇、曲惹,并在曲惹修房设卡,从此侵占了该区。
1959年,中国公布的《中印边界示意图》中标示巨哇地区位于
西藏自治区一侧,只是没有用藏文标注。西藏测绘局9幅藏汉对照大地图,标有巨哇的汉文地名及Rgyud-ba对应藏名。巨哇村虽未标注但言其位于
札达县境东经78°06′,北纬32°01′处,相邻的曲惹村亦位于同一纬度。
1960年,中国驳斥
印度的边界主张。中方声明1954年的中印协定只是有关中国西藏地方同印度之间的通商和交通问题的协定,并未提及中印中段边界事宜,此六大山口(什布奇山口、玛那山口、尼提山口、波林三多、昆里宾里、达玛山口等)及其附近地区如巨哇和曲惹,桑和葱莎地区,乌热地区、香扎马拉和拉不底地区等,均在中印中部历史界线以北,为西藏的属地。……况且此六大山口在
喜马拉雅山脉最高点以北。如以六大山口为中印中段标界,则印度势力越过喜马拉雅山,在
西藏自治区山坡上建立堡就威胁了中国西藏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