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夏天,阿兰·德波顿获邀担任英国希斯罗国际机场的“首位驻站作家”。他可以结识来自全球各地的旅客,访谈形形色色的人物,包括安检人员、飞行员、首席执行官,乃至机场牧师;他还可以在出境大厅、入境大厅、机场限制区和机场酒店随意进出,德波顿以他独特的视角探索着机场这个熟悉又神秘的“非场所”,观察着其中的奇妙与庸俗之处,以及旅客与员工的互动。
一周后,根据他的所见所闻,以他融合了风趣和智慧的一贯笔触,写出了这部非凡的跨界文化创意之作,探讨旅行、工作、人际关系以及日常生活的本质。让我们知道,待在机场里,可能比我们以为的更具启发性。
阿兰·德波顿,1969年生于
瑞士,12岁时全家人移居
伦敦。18岁入
剑桥大学。他徜徉于文学、艺术、美学、哲学、心理分析之间,上下古今求索,从中邂逅知音,产生共鸣,在跨越千年的著作家那里欣然找到先得我心之感,逐步接近了自己的目标。大学只不过提供他一个读书的氛围;而读书只是帮他找到自己独特的创作模式。所以,他不愿把他的写作归入任何一类:小说、历史、哲学……最多能称之为“随笔”,以个人的声音谈人生的重大题材。
德波顿在各种报刊杂志发表的文章很多,23岁开始出版第一部作品。但他写小说力求打破讲故事和表现情景的传统模式,希望探索的是情景背后的所以然,要弄明白各种人际关系后面的动力是什么。他最喜爱的、能引起共鸣的作家之一是
马塞尔·普鲁斯特。他的第四部著作:《
拥抱逝水年华》是从文学通向哲学的桥梁,这本书使他名声大噪。由此引出下一部:《哲学的慰籍》。如果说他的小说是寓哲学探索于文学创作之中;那么在这本书则是用文学笔法写哲学。他以自己驾驭文字的才华把通常是枯燥晦涩的哲学思想写得生动活泼而通俗易懂,目的就是要把哲学从高头讲章拉下来,进入平常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迄今为止,德波顿才华之旅的最后一站是《
旅行的艺术》,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何况你的导游是德波顿。全世界的人都在翘首期待这位当代英伦第一才子何时踏上新的旅程,又会是何等新奇的经历。
风趣又迷人,而且只有薄薄一本,可轻易塞进你的行李箱…… ——《
每日邮报》
诗人的灵魂、哲学家的胸怀和喜剧明星一般的幽默、犀利,混为一体大致就是
阿兰·德波顿这个天才。他这本充满了智慧的
小品不仅照明了机场的隐藏角落,也照亮了我们鲜少探索的思维深处。——
刘轩(专栏作家、主持人)
出发与抵达,这两个人生关键词在德波顿的笔下被拆解得痛快淋漓!——
欧阳应霁(漫画家、作家)
德波顿善于促使我们思考自己的人生,以及我们如何能改变现状。 ——《
每日邮报》
深切感人又充满
笑果文化,德波顿至今为此最具想象力的作品。——《观察家杂志》
哇!
阿兰·德波顿笔下的希思罗机场第五航站楼,简直如同一座精致的世界城堡!他用文字带读者一同对航站楼中的大小事物细腻观察,连每天围着他写字桌打扫的清洁工的心事都没放过。 ——
郑华娟(作家)
不用学《航站情缘》睡机场,也能结识这些可亲可爱的人物,感怀荒凉孤寂里的温馨与诗意,并且最美妙的是——仍与一切保持距离。阿兰·德波顿做这件事仿佛他并非受邀到机场报道形形色色,反而是浏览各路人马进到他人生里出出入入,手势之优雅,简直像个流浪汉——自知拥有全世界,而全人类都在他家做客。——卢郁佳(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