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肉恐龙
白垩纪晚期的兽脚类恐龙
食肉恐龙是2亿多年前爬行纲中是数量最多的一种动物,,根据腰带骨骼的形状和生长方式可将恐龙分为蜥臀类鸟臀类两大类,而食肉恐龙都属于蜥臀类。
食肉恐龙都是用两足行走的,其爪子通常大而尖,有明显的弯曲弧度,两侧之间是扁平的。食肉恐龙靠吃食植物的恐龙来维持生计,小型食肉恐龙经常用爪子袭击猎物,而大型食肉恐龙前肢弱小,颅骨巨大,还具有很大的咬力和撕裂力,一般用牙齿来袭击猎物。白垩纪的食肉恐龙以霸王龙最为著名,其身长约13米,体重达可6~8吨,而最小的食肉恐龙叫秀颌龙,与家鸡一样大小,长有一条长长的尾巴。另外生活在白垩纪晚期的食肉恐龙还有窃蛋龙属棘龙属和雷克斯暴龙等。
简介
食肉恐龙都有较大的头和嘴,嘴里的大而弯曲的利牙。例如我国四川省发现的永川龙属就有尖锐的带锯齿的、向后弯曲的牙齿。例如,蜥脚类恐龙有勺形齿或钉状齿,便于剪断茎和叶。这是因为它们主要吃苏铁类和蕨类植物门始鸭嘴龙类主要吃的是石松门植物木贼,这种植物含硅质较多,十分坚硬,所以鸭嘴龙的嘴里上下左右都有牙齿,一个接一个,密密麻麻排成许多行,最多的可达两千多颗,这是对长期吃硬食的一种适应。此外,肉食性恐龙有大的颅骨和腭骨,脖子粗短,一般用后肢走路。而素食性恐龙头小脖子长,一般用四条腿走路。
1.8亿年前,一群新的兽脚类恐龙出现了,这就是肉食龙类恐龙。
特点
肉食龙类恐龙有的体形非常庞大,至少有7米长。它们的下颌非常有力,牙齿呈锥形弯曲,就像军刀。它们的尾巴粗壮有力,可以用来支撑身体。
食性
大型的肉食龙主要捕猎大型的素食恐龙,例如梁龙属雷龙属马门溪龙始鸭嘴龙等都是它们的美食;小型的肉食龙吃小动物,如小的爬行纲、昆虫及哺乳类。一种体型轻巧的小型肉食龙,以偷吃其他恐龙的蛋为生。这样看来,恐龙当然会吃自己的同类。
习性
初步推测出:大多数恐龙是群居行为。在骨架化石中,有幼年个体,也有成年个体,它们生活在一起表明是突发事件将它们成群掩埋并保存下来的。肉食龙也是如此,虽然它们的数量相对较少,但人们也见到过成群个体保存在一起的情形。所以,肉食龙类也是通过群居强化进攻的力量,从而维持它们强者的地位。至今已经发现群居恐龙化有的地方有:中国自贡大山铺镇(大量恐龙堆积)、辽西地区(34具鹦鹉嘴龙集体埋藏),另外在美国加拿太电有不同类型的恐龙群居理藏保存。
游泳足迹
2013年4月9日,中外古生物学者宣布,他们在四川省西南部,大凉山腹心地带的昭觉县,发现了中原地区首例确凿的肉食龙游泳足迹。这类足迹目前在全球仅发现数例,亚洲尚无记录。同时发现的还有一罕见的,包括多种植食性恐龙和肉食性恐龙的足迹组合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简介
特点
食性
习性
游泳足迹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