坡头彝族苗族白族乡
坡头彝族苗族白族乡
坡头彝族苗族白族乡位于镇雄县东北方向,距县城87公里,东邻贵州团结乡,林口镇和大营镇,北接威信水田乡,东北邻四川水潦乡,地处云贵川三省结合部,素有“鸡鸣三省”之称。这里奇峰耸翠,绿水争流,溶洞遍布,飞瀑流珠,境内滔滔赤水市泻于群峰之间,汇百水而东下,成为酿造名酒茅台酒的优质水源。当年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四渡赤水,佯攻镇雄,转战于此,与敌周旋。后来,川、滇、黔边区游击队经常在这里神出鬼没,牵制三省敌军数十万,有力地支持了中国工农红军的战略转移,谱写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这是一个集优美的自然景观和悠久的历史的文化于一体的地方。
概况
国土面积153.24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460米,年平均气温17.5℃,降雨量1000毫米,适合种植玉米、烤烟、李子、石榴等。全镇有耕地面积4524.86亩,林地23742.9亩,人均耕地0.76亩,共有经济林果3000亩。辖坡头、仁和、堰塘等12个村民委员会291个村民小组,共16078户68247人,其中少数民族3293户,14547人,占全镇总人口的21.3%,是镇雄县第一大民族乡镇,境内山脉纵横,河流遍布,极富盛名的赤水河横贯东西,为镇雄三大水系之首,水流湍急,落差极大,水力资源十分丰富。华电集团四川分公司已签约投资2亿多元在境内建设坛子口水电站。该电站的成功建设,将为我镇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增添强大的后劲。随着“十一·五”期间“鸡鸣三省大桥”的立项建设,坡头镇出川入滇的交通咽喉作用将得到凸现,区位优势将迅速转变为经济优势,有望成为镇雄经济发展的东大门。
全镇农民收入以种植业为主,2006年农民人均总收入1387.5元,人均纯收入973.3元。全镇经济以农业为主,年产烤烟400多万斤,占全县总量的七分之一,为全县烤烟第一镇,年产蚕茧40000公斤,居全县之首;德隆村小有名气的冰脆李,清脆爽口,果大味甜,颇受人们的青睐,堰塘村荷花不仅让人赏心悦目,成为一大景点,而且是当地人民增收的一大支柱。煤硫含量丰富,为新型工业化战略奠定了基础。镇内干群关系融洽,社会治安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为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坡头镇党委、政府结合实际,着眼未来,提出“稳定粮烟打基础,改善生态求平衡,依托资源谋发展,调整结构促增收”的整体发展思路,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带领全镇各族人民抓住机遇,趁势而上,艰苦创业,共谋发展,种植业方面稳定粮烟生产,增加李子、石榴等经济林果种植2000亩,打造蚕桑养殖基地,增加蚕桑面积1000亩;养殖业方面实现户均养商品猪1头,同时推广良种肉牛养殖,想尽一切办法增加农民收入,争取在“十一五规划”结束时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到2000元。
基层党团组织
坡头镇建有党总支13个,党支部64个,党员1301名,其中男性892人,女性409人,少数民族党员263人,60岁以下的1040人,60岁以上的261人。全镇建有团总支2个,团支部20个,共有团员254人。
近年来坡头镇高度重视党团组织工作,在发展党员上认真贯彻发展党员的16字方针,不断发展壮大党团队伍。在切实做好党员发展工作的同时,我镇组织党团员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不断提高党员的综合素质和为民服务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努力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一是加强党员活动设施建设,每个党总支和机关支部均建立了党员活动室,方便党员学习和娱乐;二是开展各种教育活动,全面提高党员的自身素质,如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教育,实施“云岭先锋”工程和开展“八荣八耻”教育活动等;三是开展干部职工党员一对一帮扶活动,被扶对象不脱贫,包扶党员不脱钩,进一步密切党同群众的血肉联系;四是认真开好支部会议和党员民主生活会,为党员提供相互学习和交流思想、沟通感情的平台。
农村经济
2006年,全镇经济总收入9469.3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3871.6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40.88%,种植业中烤烟收入2000多万元,占全镇经济总收入的21%左右;畜牧业收入2754.9万源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29.09%;渔业收入11.1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0.11%;林业收入66.2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0.69%;外出务工收入1500万元,粮食总产量1983万斤,农民人均有粮145.6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973.3元。
突出烤烟产业:2007年全镇新增烤烟种植面积2490亩,新增收购任务27万斤,烤烟种植8000亩,科技培训4期2500余人(次),烤烟总产量达401万斤,销售收入2400多万元。
抓好畜牧产业:畜牧业也是我镇农村经济的一个主要部分,我镇因地制宜,结合实际,加强领导,集中精力抓好畜牧业,在加大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力度的同时,努力把科技养畜实验示范推广好,提高群众的科技养畜意识,畜牧业发展水平得到较大提高,成为全镇“三个三分之一”的主导产业。截止2006年底,全镇生猪存栏17360头,出栏14734头,牛存栏5267头,出栏1526头,禽存栏67861只,出栏46830只,畜牧业收入达2760万元,促进了群众增收。
做大做强劳务输出产业。我镇把做大做强劳务输出产业作为实现县委提出的“三个三分之一”战略目标的有效途径,加大宣传和培训力度,有序组织部分劳动力外出务工,全镇共输出剩余劳动力10000余人,务工收入达1500多万元,为全镇经济发展增强了后劲。
发展壮大二、三产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全镇交通运输,饮食服务和建筑安装等产业发展迅速,全镇已有运输个体户140家,餐饮服务业28家,个体商业户700户,2006年第二、三产业收入已达2640.7万元,有效拉动了全镇经济快速发展。
林果产业颇具特色。全镇以德隆的李子产业为基础,培养发展了堰塘、新场的青皮软子石榴和坡头、德隆、簸笠等村的车厘子、板粟、核桃等,现有李子2000余亩,石榴1000余亩,李子已经成为德隆群众增收的主要产业,石榴已初见成效,其他林果发展较快,从坡头大部分村的气候和群众的观念来看,林果业将成为群众增收的一个主要产业,堰塘村荷花不仅让人赏心悦目,成为一大景点,而且是当地人民增收的一大支柱,精致藕粉达到200多元/斤。
蚕桑产业居全县之首。我镇石里、龙洞、簸笠、营上等村群众栽桑养蚕的技术小有名气,全镇每年干茧可达40余吨,居全县第一,为蚕桑产业的发展起到了较好的示范作用。
人口卫生
现有农户16078户,总人口68247人,其中农业人口67052人,劳动力人口29058人,从事第一产业的人口20736,外出务工人数8494人。全镇以汉族为主,其中着汉族53700人、彝族8187、苗族3739人、白族2621人。2006年全镇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6‰以内。
近年来,计划生育工作的被动局面被逐步扭转,主要是在计生工作上加大力度,采取措施把计生工作抓实抓好。一是加强领导,成立人口计划生育工作领导组,奂责统筹安排,组织协调,全面抓好人口计划生育工作;二是责任包干到片,落实到人;三是深入到户进一步建准建实台帐,挤干水分,为科学决策人口和计划生育提供可靠依据;四是加大医学监护力度,严格控制违法生育;五是加大社会抚养费征收力度,达到以惩促控的目的;六是加强流动人口管理,确保计生工作整体推进;七是进一步建准建实台帐,挤干数据水分,为科学决策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提供依据;八是为计生工作提供快捷、高效、优质的服务,充分体现人关怀,消除群众对计生工作的抵触情绪;九是加强计生队伍建设,提高计生干部队伍的整体水平;十是加大宣传力度和落实好农业人口独生子女奖优免补政策,营造顺利开展计生工作的良好氛围。
在卫生工作方面,重点抓好疫病预防控制和公共卫生安全的同时,集中抓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工作落实,现有50806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75.77 %,有中心卫生院1个,分院2个,卫生所12个,在职在编医务人员18人,乡村医生34人,配有B超、X光机等设备,可进行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断治疗,为辖区群众的看病提供方便可靠的服务。
人文地理
文化底蕴深厚,历史悠久,远近闻名的“鸡鸣三省”所在地——三贫河在该镇德隆村境内,属全县外八景之一,也是红军长征时经过的地方,在这里有许多鲜为人知的传奇故事,堰塘集镇附近的荷花池和菏花池旁的杨仕庙,建于清朝末年,每当荷花开放的季节,前来观赏荷花的人络绎不绝,看着“万绿丛中一点红,轻风漫舞香醉人”的荷花,你会感到沁人心脾,心旷神怡,每年春天,慕名而来购买鲜藕和藕粉的人不少,究其原因是该塘之藕用传统工艺生产的藕粉具有提气安神、美容养颜、健胃消食片的作用,是人们公认的天然绿色食品,近年藕粉价格虽然直线上升,但是仍然供不应求,成为我镇最畅销的特色食品。
该镇是全县的4个少数民族乡镇之一,坡头镇的毫都、德隆、营上3村属全县15个少数民族村之列,乡镇撤并后新建的坡头镇,以彝、苗、白族为主的少数民族人口有14547人,仍占全镇总人口的21.3%,坡头人民向来民风淳朴,热情好客,确实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坡头镇苗族同胞每年在毫都举行的赶花场活动,吸引了周边省市的苗族同胞前来参加,每当节日或举行盛大的庆典活动,苗族同胞便会用牛角向客人敬酒并跳上一曲芦笙舞欢迎客人,准会让客人感受到坡头人民的热情名不虚传,另外,苗族同胞的腊染技术和白族同胞的针织技术历史悠久,属于我镇民间艺术的一个亮点。
特色经济
突出抓好烤烟产业,努力打造林果产业,做大做强蚕桑产业,目前该镇种植烤烟24240亩,辖区内有烟站3个,今年收购任务428万斤,占全县总任务的15.29%,而且我镇烤烟的种植水平和烟叶质量较高,数量和质量均居全县第一,对全县烤烟产业的稳步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以李子为主林果产业颇具特色,德隆李子清脆可口,果大味甜,总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特别是德隆的冰脆李,在具备上述优点的同时,还兼具耐贮藏的特点,是李子上市的季节坡头人民送亲朋好友的最佳水果,也是农民增收的一条经济来源;我镇的蚕桑不仅数量居全县第一,而且由于蚕农养蚕历史悠久,技术过硬,因此蚕茧质量也处于全县领先地位,为全县蚕桑产业的健康发展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堰塘村荷花不仅让人赏心悦目,成为一大景点,而且是当地人民增收的一大支柱,精致藕粉达到200多元/斤,新场村、坡头村的千亩石榴已初具规模,显现成效。
文化教育
现有中学3所,小学43所,中学教职员工202人,在校初中学生人数3786人,小学教职员工300人,在校小学人数生10265人。
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坡头镇坚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达到群众满意为宗旨,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努力提高教育水平的同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廉政建设,全面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教育党总支辖10个教育党支部,有中共党员205人。“两免一补”工作效果明显,2006年小学享受免费教科书学生10594人(次),中学3302人(次)。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人士的关心支持下,中心校精诚团结,务实进取,奋力拼搏,全镇的教育事业取得了 足的进步,在今后的工作中,坡头镇的全体师生将竭诚希望进一步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为坡头教育事业再谱新篇。
参考资料
数字乡村网.www.ynszxc.gov.cn.2010-10-24
目录
概述
概况
基层党团组织
农村经济
人口卫生
人文地理
特色经济
文化教育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