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三传
古代诸宫调的发明者
孔三传(约1068~1085年),北宋泽州人,原名不可考。据《刘知远诸宫调》载:三传者,指“多知古事,善书算,懂阴阳”而言。“三传”可能是他的艺名。他生活的年代,大约是赵顼――宋徽宗年间,原是说唱伎艺的艺人。宋人王灼在《碧鸡漫志》中说:泽州孔三传,是诸宫调的创始人。据记载,元朝杂剧的兴起,与孔三传开创的诸宫调有直接关系。孔三传在中国曲艺、戏剧史的发展上,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这是可以肯定的。
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崇宁大观以来,孔三传在京城东京演唱诸宫调,闻名于当时。”南宋耐得翁《都城纪胜》中指出:“诸宫调本京师孔三传编撰,传奇、灵怪,人曲说唱。”南宋王灼《碧鸡漫志》也说熙宁元丰元祐年间“泽州孔三传者,首创诸宫调古传,士大夫皆能诵之”。所以孔三传是诸宫调这一新的说唱艺术的首创者,也是戏曲史上有重要影响的艺术家。
说唱历史
有人称孔姓以说唱内容皆演山西省故事之佚名撰《刘知远》,董朗撰《西厢记》及王伯成撰《天宝遗事》三诸宫调驰名,故自号三传。泽州(今晋城市)人。世人认为诸宫调这种新颖的曲艺形式的首创者是孔三传。诸宫调为宋代主要的说唱形式,它是吸收当时民间流传的一些乐曲的精华,加以发展,根据内容的需要,形成一定的体制。这一艺术创造,对于中国戏曲的发展颇具影响。
诸宫调创始
生活在北宋(960-1127)中期的讲唱艺人孔三传首创了一种以唱为主的讲唱艺术,叫诸宫调。诸宫调在演唱时,不再限于一支曲子,也不再限于一个宫调了。它是根据故事情节的需要来选择、连缀不同的宫调、曲子。宫调曲子的更替,依循着故事起伏的脉络,以故事为音乐的命脉,用音乐渲梁故事。这样,诸宫调就成为以故事为重心的文学——音乐组合体。可以说,这是讲唱艺术的高级形态,它把故事与音乐相结合的整体性带给了戏剧。最著名的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
货郎儿可以说是人类商业行为的副产品,起源于民间小贩沿街挑担的叫卖调。最初是一种民间歌曲形式,后演变成说唱形式。宋、元时期,城乡间以摇串鼓(今货郎鼓)招揽顾客叫卖的小贩谓之“货郎儿”。货郎儿的叫卖调渐渐发展成为一个民间曲牌,其曲牌名叫《货郎儿》或《货郎太平歌》。《货郎儿》进一步发展是《转调货郎儿》。它的音乐,一头一尾用《货郎儿》曲牌,保持音乐结构的同一性,中间则自由插入其他曲牌,增强音乐的表现力。《转调货郎儿》根据故事表现需要,可以联套使用。是根据唐朝元稹的《莺莺传》改编的。原作只有几千字,董解元却用14种宫调、1993套曲子来唱叙一个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它对后来王实甫的《西厢记》产生了直接影响。像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这样精彩的叙事文学,一旦与“可以扮演出来”的戏剧因素相结合,势必孕育出中国戏剧。因此,说它是在文学——音乐的组合上奠定了中国戏民的最初格局,是一点也不过分的。
一路向戏剧的源头看去,你会发现孔三传这个人。就是这个名不见经传的人,《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曲艺卷》却把他做为曲艺大师,作为戏曲的创始人。可见其对戏剧艺术的巨大奉献,是他首创诸宫调。什么是“诸宫调”呢?说白一点儿就是将古代的许多纷杂的宫调合在一起,并加以变化和说唱。它的本质就是将社会和人以高度艺术的夸张手法描绘出来,充分体现了社会是艺术的原生态。诸宫调产生于民间,民间才是艺术的真正创造者。它促成了元代杂剧的加速成熟。我们所知道的现存于世的有两部“诸宫调”巨著,一是《刘知远诸宫调》,另一本是《西厢记诸宫调》,作者是金朝山西侯马人董解元,写的是发生在永济市普救寺崔莺莺和张生的爱情故事,它以上乘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为王实甫创作《西厢记》提供了蓝本。而《西厢记》后来成为舞台上久演不衰的剧目,孔三传以及董解元的艺术创造无疑起了奠基作用。难得就是这么一位有心人,集千年中原地区古典音乐精华以大成,直接为其后元代的杂剧产生了深远影响,对中国戏曲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然而孔三传就像一个迷一样,留给人许多不知不解。查阅他的资料,你会发现无生卒年,也无较为详细的经历介绍。大概是他生活时的年代太久了,被人们所遗忘。当然人是尽可以无名的,只要他对社会的奉献在。他约于北宋赵顼(1068—1085年)在世,据说是北宋理学家程颢所创办乡校里的学生。程是谁,就是这位北宋著名的理学家,系统研究和发展了由唐朝教育家韩愈提出的道学思想,进而演变为理学,“理即性也”。他是我国古代客观唯心主义者的代表之一。抛开他的思想不谈,在教育方面,首倡“乡必有校”,在为泽州县令三年期间,建立了乡校72所,社学数十处,为“河东人物劲气豪,泽州学者如牛毛”谱写了开山之篇。孔三传就是在这么良好的师教氛围里成长起来。
他出身于此,受教于此,却因为生活所迫,到繁华的京师说唱为生,不想一唱成名,即为名声所累,连自己的真姓名也隐埋不见。“春秋三传”不是他的真名,据记载,“三传”即“多知古书、善书算、阴阳之意”。可见他并不只是位说唱艺人,更是一位文人,智者,术士和谋略家,不由得令我肃然起敬起来。俗话说,艺不压身,若是人人都有这种思想,并致力于追求最高境界的话,那他离圣人已经不远了。
晋城市是孔三传的故土,就是我脚下的这绵绵群山哺育和滋养了他。他对戏剧的贡献却不是偶然之举,绝对不是历史的心血来潮之作。可以说山西上党郡在中国历史上一直是个未了的神话,从女祸补天,夸夫追日之时起,就从未间断过深厚的文化内涵。山西晋东南位于黄河之北,太行山一翼,南为中原,北为少数民族。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各民族聚居之地。对戏剧最直接的影响是金元南下,比起汉族来,少数民族历来能歌善舞,恰封人主大行仁政,国泰民安。盛世必兴娱乐休闲,好有声色之辈。特别元灭金后的八十年间,因废除了开科取士制度,文人的地位一落千丈,文人与民间艺人一起成立了书会组织。孔三传就是最先开拓的杰出代表。所以说各民族文化的交融产生了戏剧艺术,山西省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能形成这样的艺术也势在必然,大环境如此,诸宫调孔三传能奈几何。
诸宫调毕竟不同于戏剧,最主要的区别是诸宫调以第三人称为手法,而戏剧是第一人称。所以诸宫调并未流传开来,这未尝不是一种遗憾。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未形成体系,虽然产生于民间,却并不能在民间获得大范围的推广,艺术要靠上层建筑认同和推动,正如同规则形成规律一样,一种新鲜事物只有掌握其规律,才便于人认识和掌握,才经得起历史的考验,大概孔三传也认识到了这一点,从山西走出去到了北京,靠士大夫和有闲阶级来认同和传播,为我们留下了这一宝贵财富。二是戏剧产生自诸宫调,任何一种艺术萌芽之初都会经受考验,或者变化,有时甚至变得似是而非,完全两样,这些也都是情理之中。忽然间对戏剧的式微命运惑然开朗,有什么必要为它担心呢,电视艺术不正是人体艺术、舞台艺术、摄像化妆技艺的结合么。网络艺术也不正是电视艺术的接续,以更为自由和开阔的视野摆在你我的面前,供我们自由选择么。
评价
孔三传,不只是位说唱艺人,更是一位文人,智者,术士和谋略家,古代韵律宫调的发明者,堪称中国古代的音乐大师、中国戏剧之父。他创造的宫调对当时的大曲演唱形式是一个突破性发展,不仅在当时北方的学艺界有很高的声誉,而县在京都汴梁及宫廷演出也极负盛名,他对元代杂剧的兴起和曲艺及戏剧的繁荣,都有着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
相关词条
参考资料
诸宫调首创者孔三传.华夏经纬网.2024-04-09
..2024-04-09
目录
概述
说唱历史
诸宫调创始
评价
相关词条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