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罗尼米斯·博斯
十五至十六世纪荷兰画家
耶罗尼米斯·博斯(荷兰语:Jheronimus Bosch,1450年~1516年8月),又名希耶罗尼米斯·博斯(荷兰语:Hiëronymus Bosch),或耶伦·博斯(荷兰语:Jeroen Bosch),原名耶罗尼米斯·范阿肯(荷兰语:Jheronimus Van Aken),是十五至十六世纪荷兰画家,被认为是20世纪的超现实主义的启发者之一。
耶罗尼米斯·博斯生于安特卫普附近的荷兰小镇塞尔托亨博斯镇,自幼随祖父和父亲在故乡学画,擅长用细密笔法,描绘充满民间趣味的作品,曾为圣约翰教堂内玛丽亚兄弟会礼拜堂作画。在他的宗教作品当中,大多是表达了自己对于中世纪教条主义的思考。欲望、罪孽、放纵以及与之对应的惩罚和折磨是博斯的创作中重要的主题,他以魔幻和猎奇的描绘方式在画面中映射出现实生活的怪诞和荒诞。
耶罗尼米斯·博斯的主要作品有三叶式祭坛画《干草车》《世上欢乐之园》《东尼的诱惑》和《最后的审判》《七宗罪》等,大多未标明年份,难于明确其风格的形成。他多数的画作多在描绘罪恶与人类道德的沉沦,用幻想形象来赞颂生活美好的人和事,揭露、讽刺生活中丑恶的现象。
作者介绍
他的真名是 耶罗尼米斯(或“耶罗恩”)·范·阿肯
(Jheronimus(或Jeroen) Van Aken),意思是“亚琛来的人”。他在一部份画作上署名Bosch(荷兰文,音近英文Boss),取自他的出生地斯海尔托亨博斯。在西班牙文中他则多被称为El Bosco。
博斯出生于绘画世家,他的双亲分别是荷兰与德国人。他大部分的人生都在斯海尔托亨博斯渡过,这是十五世纪当时布拉班特(今荷兰南部)一个热闹的城市。1463年时,约13岁的他可能曾目睹在当地发生的严重火灾。不久之后他成为知名的画家,甚至曾接到海外的委托。1488年他加入了圣母兄弟会,一个极端保守的信仰组织,由40位斯海尔托亨博斯当地有权势的市民,以及欧洲各地7000多名的会员组成。
创作风格
他的作品并没有他的亲笔签名或日期标注,关于他的创作时期,则与同样作为意大利大师,如列奥纳多·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相近,大概是在15世纪的前后二十多年(1480~1520年),虽然他的作品与上述两位大师的作品极少甚至没有一点相似,而且还不能确定他是否知道达文西和米开朗基罗的存在。Bosch的创作时期正是英国人对教会态度转变的关键时期。在Bosch的晚年,新教在马丁·路德的带领下逐步发展,但在马丁路德出现之前,公民被剥夺选举权这种现象一直很普遍。
在他的宗教作品当中,大多是表达了自己对于中世纪教条主义的思考。然而,他的作品里还反映了他对腐败而且无药可救的教堂的怨恨。
从Bosch的作品中,我们能看到他对道德观的生动想象和强烈兴趣,但却不能完全了解他本人的价值观,因为人们很难弄懂他所运用的具有强烈力量的古体符号。
他的早期作品,如Epiphany和The Marriage Feast At Cana,都是运用他独创的创作风格——重视细节的不规则画法,对圣经故事的简单描述。这种画法,第一次出现在一幅复杂而富有细节的叙事性作品——The Conjuror上。但在Bosch的众多作品中,最具有特色的则是他关于道德、批判和犯罪主题的作品。他的首幅著作是The Seven Deadly Sins And The Four Last Things(七宗罪和最后四件事)。
Bosch早期艺术具稚拙和含蓄的个性;
巧妙滑稽地将写实与浪漫表现方式结合,创造了既富幻想又具真实感的形象,用幻想形象来赞颂生活美好的人和事,揭露、讽刺生活中丑恶的现象,成为Bosch独特的艺术语言。
晚期作品无论构图造型,还是色彩笔触都具有新创见和高深造诣。
Bosch所创艺术形象继承了荷兰民间艺术中幽默和风趣成份,同时吸收了意大利、德国艺术精华。
作为美术史上不可思议的奇幻视觉始祖,Bosch充满着奇思怪想的画面像迷一样难解。
然而,他所创艺术形象又非凭空臆造,而是为强烈表现反封建思潮,复杂难懂的作品中蕴藏深刻的理想诉求。
从传统哥特式雕塑中世纪动物故事插图、色彩抄本和中世纪宝石古币甚至包括占星术中发掘艺术创想,呈现于作品中离奇怪异、引人入胜的元素,间接表达自我思想情感。
博斯制作了多幅三联画(triptych)──绘在三片接合起来的木质屏风上的画作,其中最有名的是《人间乐园》(The Garden of Earthly Delights,亦作《尘世乐园》)。这件三连画的左幅,描绘了乐园中的亚当与夏娃与众多奇妙的生物;中幅以大量裸身的人体、巨大的水果和鸟类描写人间的乐园;右幅则是地狱的情境,充斥着大量造型奇幻的狱卒,以各式怪异的酷刑逞罚罪人。三件画作合起时,观赏者可见上帝创造地球的灰色装饰画。
这些画作有一层较粗糙的颜料表层,与传统弗拉芒风格,以平滑的表面修饰人为的不自然的手法大异其趣。
到了晚年时,博斯的风格已有所转变,改以描绘大型、接近观赏者的人物为表现方式。代表作是《戴刺冠的基督》(Christ Crowned with Thorns)。
博斯从未在画作上注明日期,也仅在部分作品上签名(某些签名则被认为并非本人);总括来说,目前确认出自博斯之手的画作,仅有25幅。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在博斯死后收藏了他的大部分作品,因此目前马德里普拉多博物馆收藏了博斯最多的作品,包括《人间乐园》。
稍晚期的弗拉芒画家老彼得·勃鲁盖尔受博斯影响,其作品风格与博斯相当近似,如1562年之《死神的胜利》(The Triumph of Death)
主要作品介绍
Epiphany
一些作品归类于Bosch的第一个创作时期(公元前1470年至1485年)的作品,其中包括几个小圣经场景:《Epiphany》(费城),《Ecce Homo》(法兰克福,相关的版本现藏在波士顿美术馆)和《Christ Carrying the Cross》。
这种早期的风格,在《Epiphany》这幅作品之中尤为得到体现。,与基督小孩任性调皮的动作形成对比的,是国王庄严的姿势,而中年约瑟夫则谨慎地站在一旁,拿出了他的兜帽,仿佛因为眼前这两个打扮得漂漂亮亮的陌生人的存在而感到羞愧。而在他们背后的,是仅仅露出脸的两个牧羊人,他们脸上流露着充满好奇而又害羞的表情。
在早期的作品中,Bosch的绘画角度把握显然并没有太强硬。
特别的是,在这幅画当中,虽然摇摇欲坠的墙壁和茅草屋顶已经被描绘为一个重要的细节,但让人感觉微妙的是前景中的人物处于稳定空间关系的一个特殊联系。在右上角的位置,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牧牛满布的牧场和一个立着灯光闪烁的塔的城市。
《The Marriage Feast at Cana》
《The Marriage Feast at Cana》是Bosch创作初期末的作品。但这幅画的情况不怎么好,因为该作品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坏。图片上方的角已经被切断,许多人物的脑袋已经被重新粉刷,并且位于图片左下角的两条狗很可能是在十八世纪后期才被添加上去的。
婚宴在一个装饰华丽的室内空间里举行,最可能是一个小酒馆。神奇的酒坛(变水为酒)位于画面右下的位置,客人围坐在一个呈L形的桌子旁,而桌子的另一端则坐着基督,其身披着一般是新娘才穿的锦缎布。基督身穿时代的礼服,两个男性位于他的两侧。紧接着要介绍的,是处于桌子中央,面容庄重的圣母和衣着简朴的新婚夫妇。其中,新郎必然就是约翰福音,对于他脸部的绘画手法,与Bosch采用于圣人上的相似。虽然新郎在新约圣经上仍然无名,但却被普遍认为是基督的最心爱的弟子。
基督和他的朋友们的脸上都挂着若有所思的表情,似乎被内心的疑惑困扰着,丝毫没有察觉到邪恶已经降临到了宴会厅之中。其他参加婚礼的客人或喝饮料或闲聊,这一切都被站在位于画面左上角的一处平台上的一个喝得醉醺醺的风笛手尽收眼底。位于拱门两旁的柱子的上方,两个象征着恶魔的雕像栩栩如生。一个手持弓箭正瞄准着另一个刚从墙上洞里逃走的恶魔。画面的左边,是两个手托托盘的仆人走了进来,而托盘上面放着的是一个野猪的头和一只天鹅。作为古代维纳斯的象征,天鹅代表着贞洁。
主持这场与神圣相违背的盛宴的,似乎就是场内位于后方的那位拿着指挥棒,一副管家或是老板模样的人了。在这个人旁边的,是一堆看上去像鹈,象征着基督的容器,还有在第二层上的三个裸体舞者形象的器皿。
关于画面上的所有细节还没有确切的含义,例如那个身穿华丽长衫的孩子,他背对着观画者,似乎在举着一只酒杯向新婚夫妇敬酒。
然而,这也可能是Bosch将这个场景塑造成一个邪恶的形象(这是在中世纪普遍流行的说法),从而用纯洁的婚姻盛宴反衬出塔卡纳的灯红酒绿的世界。在其转型的圣经故事,《The Marriage Feast at Cana》向我们介绍了这一时期到Bosch思想的复杂性。
《Garden of the Earthly Deligths》
主体部分:220 x 195 cm,
两翼部分: 220 x 97 cm
Bosch's最有名的和非传统的的画作是《Garden of the Earthly Deligths》,目前放在马德里普拉多国家博物馆。像大多数他创作的其他作品一样,这是一个大型的,由3部分组成的作品,称为三联。这幅画很可能是为一个贵族家庭创作的。位于中央的画面,是充满了嬉闹的裸体人群、巨型鸟类和甜美水果的花园。三联描绘了世界的历史,以及罪恶的产生和延续进程。从创造世界的百叶窗开始,亚当和夏娃的原罪故事在左侧画面上,地狱的折磨,黑暗,冰冷但火热的噩梦般的视觉,则在右边的画面上。位于中心的欢乐花园,说明世间的人类正深深地从事罪恶的愉悦。
神秘而奇特的幻想,为他赢得了巨大的声誉。在Bosch的一生中,他的作品被广泛地模仿,但为自己的其他作品及同期画家作品所不能替代的,依旧是Garden of the Earthly Deligths(译作人间乐园或尘世乐园),这一伟大神秘的创作,这是他最著名的作品。
他为自己生处的时代现实,通过画作来做出各种尝试和幻想。例如,一些与性相关的愿景,就与亚当派的信条相关,该教派主张,至少在理论上,性自由应该像在伊甸园中的一样。但是最有意思的还是插画中蕴藏着许多谚语:例如,看到在玻璃中的气泡恋人,我们会记得“快乐是玻璃的脆弱”这句谚语。
作品详细介绍:
这幅画是一个史上最神秘的图片,自创作以来它已经吸引和迷惑了无数的观众。这是一个大的三联画,却从未有宗教背景。对于这幅画作创作的目的和意义,一直是朋友和客人们热衷讨论的话题。
整个作品从外到内分为四个部分。当整幅三联画合上时,从最外面看到的是“创世纪”中的一幕,而当画幅慢慢展开,让人无比惊异的画面就会出现在眼前。
《人间乐园》的画面色彩缤纷,各种细节的描摹十分细致,遵从了北方文艺复兴的传统。虽然是圣经题材,但画面的世俗性很强,尤其是中联。画面中的透视关系不是很明显,画面的平面感比较强。但凭着丰富的色彩和让人眼花缭乱的物象,《人间乐园》就足以征服每一个观众。
三联画从左到右,分别是“伊甸园”、“人间乐园”、“地狱”。这三个场景是联系在一起的:它们分享了同一条地平线,具有颜色相似的水体,同时伊甸园最右边的苹果林一直延续到人间乐园,将画面分成上下两部分。“人间乐园”画面上方有四条河流注入一个湖中,与圣经中的描述相符。人间乐园中的人类是亚当和夏娃的后代,因为后者被告知要“多产,去充满并征服地球”。
1伊甸园
在画面的前景处,占据了画面的中心位置的,是化为基督形象的上帝。非同寻常的是,他的外表十分年轻,并且人性化(与创世画面中出现在左上角的苍老孤高的上帝对比明显),左手牵着夏娃的手到腰部的位置,右手举起,做着祝福的姿势,仿佛正要为这对后来成为全人类父母的年轻人举行订婚仪式。夏娃的眼睛向下看着,膝盖微微的弯曲,充满了尊崇与顺从——博斯生活时代妇女所应具有的端庄品质。(夏娃的害羞与端庄与中联里放荡轻佻的妇女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后者完全背叛了上帝最初的祝福。这份端庄不可能出于羞耻,因为在犯下最初的罪前,人是不知道什么羞耻的。它也暗示着挑逗的目光会引发横流的欲望,就像在中联中随处可见的那样。夏娃的背后出现了兔子——多产的象征。亚当仰头看着基督,双脚挨到了后者的袍边。亚当和夏娃的身体没有互相接触,这种画法没有违背当时的惯例。不难发现亚当的相貌酷似基督(毕竟上帝是按照自己的形象创造人类的),只是一个穿着长袍,一个裸体
2人间乐园
主题
在这幅三联画中,左联和右联的宗教味道较浓,容易分辨其寓意,与之相比,中联就显得有些扑朔迷离。
出现在中联中的充满了俗世欢乐的花园,形式上类似于颇受中世纪画家青睐的“情爱花园”(love garden)。习惯上,情爱花园里充满了绽放的鲜花,鸣叫的飞鸟,有着用宝石和黄金堆砌起的喷泉,情侣们绕着它散步,嬉戏,歌唱。尽管如此,中联和情爱花园还是有很多不同之处。首先,中联在时间上和左联是连续的——这些雀跃的男女是亚当和夏娃的后代,这个大花园是伊甸园的直接承继。其次,这些男女们的行为中充溢的轻佻,在那个保守的时代是明显不当的,超出了一般的情爱花园。还有,情爱花园中的喷泉一般用宝石和黄金制成,在而博斯的画里是用象牙和角制成的。
那么,这幅画面中描写的场景是发生在大洪水之前,还是发生在大洪水之后呢?根据圣经,大洪水因人的堕落而起,但洪水后人类却重蹈覆辙。不过由中联和右联(地狱的场面)在时间次序上的连续关系看,中联的设定时间应该是在大洪水后比较合理。上帝被人们再次遗忘,男女们陷于接吻,欢跃,拥抱,爱抚,甚至忘记了上帝对他们“要多子,繁衍”的期望。中联没有儿童出现也许就在暗示这点。但也有观点认为因为亚当和夏娃的孩子出生在他们被逐出伊甸园后,画面中儿童的缺失也许正说明了中联的画面是对人类没有原罪的乌托邦世界的想象——从而否定了中联是在展示人类堕入地狱前的纵欲的说法。
我们很难从中联的男女身上找到罪人的印记。在博斯的作品里,邪恶常常以丑陋、衰老的形象出现。在描绘此类事物时博斯的立场一贯是很明显的,如《七种死罪》。与之相比,中联中的人类显得天真无邪,仿佛处于一种无意识的状态,他们尽管轻浮,享乐,却没有明目张胆的在做错事,显得天真无知。一些在博斯的其他作品中受谴责的行为在这里逃避了惩罚。而且,作为亚当和夏娃的子孙,这些男女的生活也比圣经中写的要舒适的多——按圣经的说法,因为亚当和夏娃犯下的罪过,他们的后代要以荆和为食,过充满痛苦和劳作的生活。因此若说中联是对人类贪图享乐的斥责,似乎多有矛盾之处。我认为,中联中表现的情景是违背上帝的旨意的,是有罪的,画家之所以没有用斥责的笔触去画
而中联中的也存在着不少和炼金术有着联系的形象。按照Dixon,整个中联描写的是蒸馏过程的第二个阶段——“玩耍”。中世纪的炼金家们把蒸馏比作液体中小人的嬉戏,在当时是一种惯例。倒立的小人的形象也曾出现在炼金书籍中。从右侧数第二个炉形山上放着酷似玻璃棒和埚的物体。前景右下方出现的玻璃管和玻璃罐也是炼金用具。但是,把人间乐园看作是画家对蒸馏全过程的图解的观点,与左右两联中的强烈道德倾向不符。博斯的妻子家里从事制药业,或许大量化学器具的出现和博斯的耳濡目染有关。
在中联如梦境般的画面中,有很多不同寻常之处值得注意。首先,是大量庞大、熟透诱人、色泽鲜艳的水果。前景中的男女要么头顶之,要么手持之,要么怀抱之,仿佛果子也参与了他们的嬉戏;有时,他么甚至直接居住在貌似石榴的球状水果中。画面远处的水果则成为了人们供奉的对象。巨大的水果在博斯的作品里是反复出现的元素。在祈祷中的杰罗姆和荒野中的施洗约翰中,熟过头的水果以开裂,腐败的形象出现,甚至被鸟类啄食。在《圣安东尼的诱惑》中,从破裂的红果里面爬出了妖怪和小鬼。这些负面的形象和全神贯注沉思的圣徒对比鲜明。水果的感官诱惑及其腐败之后就色香全无的自然属性与人类的轻浮有共通之处。樱桃象征着骄傲;草莓则象征着色欲。
另外一点是,中联中的大量的人形都是裸体的金发小人——这其中有少数例外。在画面右下角,我们可以看到三个身上覆盖这金黄毛发的野人。右边洞穴里,有一个穿着衣服(也可以认为是身被褐色毛发)的男子侧着脸,手指向右下方的身被金毛寻回犬的裸女。这个男子的面容与被画家故意处理的千篇一律的其他人不同,显示出一种自制的力量。他的眼睛投向观画者,把我们的注意力引向裸女。裸女的手里拿着一个没有吃的苹果,让人想起禁果。他们是亚当和夏娃吗?比较流行的说法是,这是博斯的资助人,甚至博斯本人的画像。黑人也出现在中联中,甚至可以看到白人和黑人交配的画面。
3地狱的景象:七宗罪的惩罚
右联描述了一个典型的博斯式地狱:大火、怪诞、折磨。前文提到博斯居住的小镇在1463年曾经发生过一场大火灾——画面中的大火与之脱不开关系。整张画的时间设定在黑夜之中,左联和中联中多少还算优美的自然风景在这里全然不见。画面的色彩充满了不安。我们看到,惊慌失措的人们从着火的村子中逃出,人的罪和受到的惩罚都在这地狱的景象中展露无遗。人类本是猎人,在这里却是被动物捉弄、虐待的对象。老鼠,兔子,肥猪,鸟,狗,穿上人的衣物,仿佛在代替上帝执行着惩罚堕落的人类的职能。
4外部:太初之时
当整幅《人间乐园》三联画被合上时,从外面看到的是完全不同的景象——肃穆的灰色画面上,看不到丰富的色彩,看不到雀跃的小人,一副荒野的景象呈现在我们面前,出现在左联和中联的炉形山依稀可辨。地球仿佛沉睡未醒,被笼罩在一个玻璃球般的大罩子里。左上角的角落里,是年迈的上帝,他孤零零的待在大罩子外的黑暗中。他的膝盖上放着圣经,两扇画板上分别用拉丁文写着:因为他的话,才变得如此;他命令了,才有了一切。从画面上水已经退去,树木已经长出,可以推测这描绘的是创世第三天的情景。从这里看,整个《人间乐园》好像在讲着一个寓言:很久很久以前,上帝创造了世界,创造了人类。无所不在的上帝时刻注视着他的作品,看着他们的欢乐与堕落,看着他们受到的折磨。然而,当人类堕入地狱,一切终将回归太初。
《The Seven Deadly Sins And The Four Last Things》
《七宗罪》是博斯的早期作品。画面中部的圆环被分为7份,从下方顺时针分别描绘了七种不同的罪过:“激怒”、“嫉妒”、“贪欲”、“神经性贪食症”、“懒惰”、“邪淫”、“虚荣”。内容分别是:打架的男人;围绕在两个女人周围的几个相互憎恶的男人;要求贿赂的审判官;暴饮暴食的胖男人;斜靠在枕头上熟睡的人;沉迷于颓废衰败的爱情中尽情享乐的男女;痴迷的望着镜子里的自己的女人。在画面的四个角上的小圆里面从左上角开始分别以《死亡》、《最后的审判》、《天国》、《地狱》为主题绘制有四幅小画。画面的中心位置圆圈里面则是为人们指点迷津的耶稣形象,在他的下面是写着“心啊,心啊,神可尽知”几个字。该作品就如同是神的眼睛,从天国洞察着人世间的一切。这种思想对中世纪的人而言,是在产生某种邪念时以此警戒自己的普遍理念。该作品据说一直挂于菲利普二世的卧室,在他在位期间,以此来自觉自律,自省自身。
其他作品欣赏
参考资料
美设分享|十五世纪超现实主义鬼才画家----耶罗尼米斯·博斯.成大中国东盟艺术学院美设学院.2024-03-10
艺术分享(第一期)| 油画作品分享赏析.成大中国东盟艺术学院美设学院.2024-03-10
目录
概述
作者介绍
创作风格
主要作品介绍
其他作品欣赏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