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战斗
厦门战斗
厦门战斗,又称厦门战役,是抗日战争中的一场重要战斗,分为1937年9月的前期冲突与1938年5月10日至16日的主要战斗,地点在中国闽南地区一带。交战双方为守军的国民革命军和日军。此次战斗是日本为了封锁中国东南沿海,阻止其与外界交流并进口所需武器和物资的一部分。控制厦门市将为日军提供一个基地,使福建省的封锁更加有效。此次行动由第五舰队总司令澤幸一指挥,战舰轰炸了城市,以掩盖超过2,000名入侵部队的登陆。城市的糟糕装备的防御者被迫撤退并转移到松屿。封锁成功,中国的反击能力被有效地削弱。厦门战役不仅是华南抗战的开端,也为日军其后在1938年10月攻占广州市、1939年6月攻占潮汕地区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前期冲突
厦门是中国东南沿海的重要港口,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日本夺取台湾后,便将厦门作为下一步扩张的目标。1937年8月底,台湾方面日军派遣扶桑号战列舰、羽风、若竹等3艘军舰搭载海军陆战队前往厦门市外海巡弋。台湾海峡局势持续紧绷,厦门守军也加强了战备,双方冲突一触即发。1937年9月3日,日本海空军开始对厦门展开空袭及炮击。在9月3日天刚破晓时分,日军舰艇发炮轰击厦门要塞,胡里山炮台在何荣冠指挥下迎击,击中若竹号,导致其沉没。这是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军队击沉的唯一一艘日本军舰。厦门守军亦付出伤亡22名的代价。由于上海淞沪会战持续胶着,日军暂时无力分兵直接夺取厦门要塞,决定首先攻占厦门外海的金门岛以封锁厦门湾。1937年10月26日,日军强行登陆金门县,守军全部阵亡,日军旋即夺取金门岛。
战斗暂歇
1937年9月至1938年5月间,日军虽然没有对厦门市发动进一步军事行动,但日本海军舰队仍然长期在厦门海域巡弋,以监视、封锁厦门港。中国军队在此期间除了继续加强防御,修建工事外,也从漳州市泉州市等地继续抽调兵力巩固厦门防务。西北军第75师在此期间进驻闽南地区,负责厦门、漳州地区的防务,师长宋天才为闽南地区军政负责人,具体到厦门要塞的防御则由副师长韩文英、厦门警备司令部参谋长楚怀民负责。至1938年5月初,厦门岛上驻防军的总兵力仍只有约3,000人。
日军登陆厦门岛
1938年3月,日军突袭金门县与厦门之间的小金门岛,该岛迅速失守。其后,日军便开始策划彻底攻占厦门要塞、占领厦门市。1938年4月20日,日军组建第二联合特别海军陆战队。5月1日,该部队编入第五舰队,预备作为攻打厦门主力部队。5月3日,日军发布“大海令112号”,任命支那方面舰队司令官为第五舰队司令官。日军大本营派出了第五舰队为主的31艘舰艇,以及加贺号航空母舰苍龙号航空母舰两艘航母。1938年5月10日凌晨,日军在五通、钟宅地区登陆,由于计划周密,直到日军上岸,当地防守的国军也没有任何反应。日军陆战部队迅速推进,中原地区守军趋于溃败。
厦门陷落
5月10日午后,日军与中国守军在莲坂激战,中国守军人数劣势,日军在11日晚夺取莲坂。11日白天,日军围攻厦门市要塞核心阵地,攻入厦门市区及厦门大学。国民革命军第75师副师长韩文英负伤,参谋长楚怀民阵亡,残余守军退守云顶岩、金鸡山一线。5月12日,日军攻占胡里山炮台厦门港,基本控制厦门岛南部各高地。5月13日,日军基本控制厦门市区,至晚上,中国守军仅余市区临海的弹丸之地继续抵抗。宋天才命令残余守军撤离厦门。5月14日清晨,守军大部渡海撤离,市区残余战斗至5月16日才彻底平息。
后续
完全控制厦门岛后,日军在厦门中山公园举行阅兵式庆祝胜利,厦门进入了长达七年的日据时期。约11万民众在战后涌入鼓浪屿公共租界中避难,随后疏散至附近地区。1939年7月1日,日军扶持李思源为厦门特别市市长,加强全市管理。全市仅剩鼓浪屿公共租界尚未被日军控制,直至1941年12月7日偷袭珍珠港爆发后,日军才最终夺取鼓浪屿公共租界。
参战方
中华民国国民革命军75师,指挥官:宋天才
日军海军陆战队,指挥官:大野一郎
光复
1945年8月15号,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10月3号,厦门光复。不屈的厦门市人,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书写了反击外来侵略的壮丽篇章。
意义
日军进攻厦门是华南抗战的开端,是日军完全封锁中原地区东南沿海港口计划的第一步,为日军其后在1938年10月攻占广州市、1939年6月攻占潮汕地区提供了有益的经验。此后7年,厦门都处于日军的稳固控制下,成为向福建省内陆渗透的基地,也成为沟通南北日军联系、运输战略物资的重要港口。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前期冲突
战斗暂歇
日军登陆厦门岛
厦门陷落
后续
参战方
光复
意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