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蓉村
浙江省杭州市桐庐县辖村
梅蓉村原名梅洲,又名九里洲,小名洲上,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桐庐县县桐君街道,距桐庐县城10公里。南起富春江中游的放马洲(又称外滩),北依刺山、虎山至水面山,东连窄溪镇窄溪水泥预制厂,西接横弓里,与家庄村相毗连。村境东西长5公里,有"十里洋滩九里洲"之称。全村总面积为6平方公里,晋以前,洲上已有人定居,尔后陆续迁入。迁者来自各地,范围甚广,姓氏各异,延续至今。
2018年12月,住房城乡建设部拟将梅蓉村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2019年6月6日,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2020年3月,该村作为第二批村落单馆入驻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
村庄简介
梅蓉村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桐庐县桐君乡。村内形成多以姓氏为名的孙家、戚家、陈家、王家、店坞、前江、龚家、徐家、罗家、舒坑、滩上11个自然村。其中孙家、王家两自然村最大。宋、明、清时属水滨乡。1934年属梅洲乡。1938年属梅蓉乡,乡公所设在村区境内,梅蓉村名即由此而来。1954年成立新蓉农业合作社。1956年春,称新蓉高级农业合作社。1958年属上游人民公社梅蓉管理区。1959年秋属窄溪人民公社。1960年属桐君人民公社。1984 年4月为桐君乡梅蓉村。1992年属桐庐镇。全村908户、3202人。
村庄历史
梅蓉村昔系荒洲,由历代洪水泛滥,泥沙淤积而成,四面环水,荆棘茅草丛生,早年曾有虎狼出没。村境因临富春江而屡遭江水侵扰,作物无收,故前人遍种果林,尤以梅树为最,遂雅称梅洲。清乾隆十五年(1750)后,平地遍种梅树,山上多种杨梅,梅蓉杨梅闻名遐迩,梅果成为最主要的经济作物。抗日战争时期,梅树大片被毁,村民又增种了桃、李、板栗、柑橘杜梨。50年代农业合作化时期,建立水 果专业队,负责培育管理213亩成片果树的山林。1980年,增设蚕桑组种桑苗约30亩。1967年至1976年间,全村营造柑橘属林230亩,承包给7个专业组。1992年水果产量为29.7万公斤。
昔日梅蓉村,每当梅花盛开,满洲梅花争芳斗妍,清芬袭人,九里一色,文人墨客赏花者络绎不绝。村西南小江边设有赏梅亭以接待来访者。元、明、清皆有名人来洲赏梅并留下诗文。如“风雪林中看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元·王冕);“凌风却月是梅花,冷蕊疏枝态自嘉,九里沙洲梅不断,残香犹在野人家”(明·张芸)。据传当年林则徐船过梅洲,上岸赏花住一宵,赞云:"梅洲山水秀丽,乃文墨荟萃之地。"当代名家周天放、叶浅予在《富春江游览志》中赞誉梅洲:"春日花开,疏影横江,清芬袭人,九里一色,实乃桐庐县之胜景也。"60年代,英国作家格林、挪威电影公司都曾到此拍过梅蓉的风光影片。
农业发展
梅蓉村历来洪灾甚多,村境内为大片沙地。1949年前,全村的田地甚少,且多在横村、旧县、窄溪以及建德市富阳区境内。占全村人口仅14%的56户富户,占了85%的耕地和50%的山林,大多村民的生活非常贫困。村里自古流传:"十里洋滩九里洲,庄稼十年九无收,米桶一年空到头,有不嫁九里洲。"土地改革以后,梅蓉村民组织起来发展生产。1956年,村里派人去萧山区绍兴市买回晚稻秧苗,利用80亩低洼田、积水沙地试种双季稻获得成功,此后,沙地相继改为良田。1956年,投工18500个,集资4800元,当年造田165亩。1956年春,建成水渠1600米,沙地改水田270亩。是年,粮食总产量达527.85吨,九里洲人第一次实现粮食自给有余,向国家卖了5吨余粮。1962年新建抽水机埠10处,架设线路24公里,90%的耕地实现机械灌溉,粮食亩产超千斤,人均收入超百元。1966年舒坑水库工程动工,1969年建成,投资13000元,用工45500个,水库蓄水42.5万方。1967年,建成全长2000米的地下水渠。1971年,沿江防洪大坝完工,受益田1100亩。1956年至1978年的农田水利建设中,总投工69万个,集体投资40万元,完成水利工程14项,防洪工程3处,沙地改水田1098亩,荒滩造田220亩。1985年亩产达到吨粮,粮食总产量由1948年30万公斤增加到1986年的169.7万公斤。至1992年,全村山、地、田总面积为1711.48亩,粮食总产量为164.7万公斤。农业总收入294.6万元,占工农业总收入的27.5%。
梅蓉村在60、70年代大搞农田水利建设,使荒滩变成一片片绿洲而闻名遐迩。1962年,梅蓉村被评为浙江省农业先进集体。1963年2月20日《浙江日报》发表题为《富春江畔新绿洲》的长篇通讯,介绍梅蓉村奋发图强、自力更生搞农田水利建设的事迹。3月,《解放日报》头版介绍梅蓉村征服自然的事迹。是月,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拍摄了《访梅蓉大队》的纪录片。12月25日,外交部副部长黄镇陪同29个国家的外交使者69人前来参观访问。1966年,李先念副总理和中共浙江省委书记江华陪同阿尔巴尼亚部长会议主席穆罕默德·谢胡前来参观访问,并赠送了"阿尔一号"麦种。此外,《人民中国报导》、《浙江日报》等报刊多次作了专题报道。先后接待了挪威罗马尼亚、阿尔巴尼亚、菲律宾、美国、法国日本卢森堡、西德等10余个国家的来宾。
工业发展
梅蓉村水路交通称便,客、货轮和大小机、木帆船依洲而过。洲上居民因地域之宜,多为靠山吃水的船工,早期均沿小江建埠,装运货物,梅洲杂木柴远销杭州市。1958年,大队抽集80名船匠,在原有6个作业场的基础上筹办了江南造船,到70年代,全村已拥有自造的20~30吨级机帆船19艘,以捞黄沙搞运输为主。村办企业梅蓉针织厂原为杭州一家棉纺厂加工棉线,仅30个职工,1980年村里投资8万元,由来料加工变为独自经营,并逐年扩大。至1992年,有职工65人,产值55万元,销售收入37.07万元。1985年,在原梅蓉农机厂的基础上创办了铁路机车配件厂,主要生产机车散热器水箱,产品远销海外。1992年,有职工68人,产值312万元,利税10.08万元。梅蓉蜜饯厂办于1984年,以本村瓜果为主要原料。1988年该厂饮料车间又扩大成梅蓉果品罐头饮料厂,1992年引进外资,成立杭州天蓉包装有限公司梅蓉果品罐头饮料厂,新造厂房600平方米,至年底,有职工55人,销售收入136.28万元,利税12.86万元。1989年,梅蓉蜜饯厂又分为两个车间,1990年2个车间分成梅蓉蜜饯厂和春江蜜饯厂。其中春江蜜饯厂于1992年5月投资35万元扩建厂房700平方米,至年底,销售总收入105.17万元,完成税利11.50万元。1989年4月,创办桐君针织厂,主要生产外贸出口的各式袜子,1992年有职工100人,年总产值105.33万元。村办粮食加工厂由1963年的1个发展至现由自然村村办的6个。1992年4月,投资10万元对5公里梅蓉公路进行拓宽改造。
1992年底,全村有企业11家,就业职工501人;有100吨以上铁板船5艘,100吨以上水泥机船3艘,汽车7辆,四卡、手扶拖拉机等27辆。全村工农业总收入1068.74万元,其中工业销售收入613.24万元,占总收入的57.4%。农民年人均收入为1118元。现有集体固定资产335.6万元。农管费、农用电费,每年5万余元;用于改建抽水机埠等设施,每年3万元,全部由集体承担。
村庄现况
梅蓉村境内,1930年在王家办保国民小学,1名教师1个班。1951年,利用大庙扩办完全小学,并在孙家村俞家厅设立分部。随着儿童入学率的提高,1968年后新建绿、红教学楼2幢,还增办过初、高中。村里先后办图书室、广播站、医疗保健站各一个(所)。1979年8月,建成梅蓉影剧院,可容纳观众1108人。历年来,全村有35人被大中专院校录取,且不少文教、科技人员寓外工作。
梅蓉村人民生活逐年提高。60%以上农户有电视机、冰箱,拥有摩托车近50辆,家家装入免费自来水。放像机等高档用品近年来越来越多地进入村民家中。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村庄简介
村庄历史
农业发展
工业发展
村庄现况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