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堂山普济宫位于
河南省内乡县乍岖乡白杨村。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便利。东距
内乡县衙27公里,北距省道豫52线11公里,西距淅川丹江游览区20公里,距宁西铁路内乡站30公里,南阳飞机场95公里。
石堂山海拔460米,因山腰有洞状如石堂而得名。普济官座落在山东麓之坳地,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周围秀竹环绕,林木葱郁,泉水四季长流,风景宜人。普济宫距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始终
香火缭绕,游客不断。根据明嘉靖《南阳府志》,明、清、民国《内乡县志》以及存于
石堂山元、明、清三代石碑碑文等文献考证,
司马曜太元九年(384年)著名道人
麻衣子(357—457年),姓李名和,字顺甫,世居秦中。因其披麻为衣,俗称麻衣子。
晋穆帝升平元年(357年)3月15日生,发美质,力绝等,性明慧,契悟玄要。
东晋孝武太元九年(384年),时年二十有八,以学道之志,告亲请去。常独行
终南山,逢一道者,谓真人日:“吾久侯汝。”授以秘诀,戒日:“终南非汝宅也,
南阳市之间,湍水之阳,有山灵堂,汝往之,当有异人率众拜附,可以神功于苍茫。”真人随后到灵堂居山洞修真19年。得道后在乡邻传道解惑,行善济人,记述有《麻衣相书》。
南梁刘宋大明元年(457年),农历八月初八日,白鹤翔集,祥云蔚烨,麻衣子俨坐而逝,行年一百零一岁,其徒及乡邻即筑地为观,名日“
白鹤观”(又曰“白仙观”)。
唐
贞观十三年(639年),天子制表,赐封
麻衣子为“慈惠普济真人”,敕建石门灵堂,封日“显圣洞”,赐宫名为“普济宫”。
普济宫后经元
大德年间(1297—1307年)及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的增建、重修,到
清代已发展到40余间房舍,占地3000多平方米。主要建筑有山门、三清殿、麻衣子殿、
邱祖殿、卷棚、文昌阁等,飞檐斗拱,雕梁画栋,青砖绿瓦,气势磅礴。普济宫历经战乱,现残留道房数间。
普济宫后有大小山洞5个,其中有麻衣子修行的显圣洞、邱处机修真洞;特别是十二龙潭洞,洞口高阔约3米,深约100米,洞内有12个水潭,据传是上天派下来辅助麻衣真人除恶降魔、济世救人的12条龙所居住的地方,洞内常年有泉水涌出,山顶有大小
长白山天池2个,传说是十二龙子沐浴游玩之处。普济宫周围原先
松柏密布,现仅存一株
巨柏,根围6米,高20余米,高大粗直,生长旺盛,树龄推算具有1200多年,号称内乡第一柏。位于普济宫原址前的竹园百里内享有盛名,大者碗口粗、数丈长,竹林郁郁葱葱,重重叠叠,神雾弥漫,荫凉送爽。
栎属满山遍野,遮天蔽日。石堂山普济宫环境幽静,风景迷人,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很多,因此历代众多文人骚客,善男信女到此云游。历代名人许鉴、张粹、
李衮、李荫等均在此留下诗词佳作。
石堂山普济宫现存古
碑林区具有很高的研究和鉴赏价值。现残留的主要碑刻有元代《普济宫重建麻衣 子祠碑铭》、《麻衣子道场重建十方普济宫碑》、《成吉思汗手诏碑》、《紫清白真人无极图碑》、明代《李荫诗词碑》等,这些碑刻内容较为详细地记载了晋代麻衣子的修真经历和“普济宫”的历史沿革,还有“邓窑”在唐、宋、元三个历史时期的发展演变、瓷器烧制情况,宋末元初
道教全真道龙门派鼻祖
丘处机奉诏晋见
成吉思汗重大历史事件,而且还留下了许多文人墨客的佳作。这不仅是研究豫西南道教历史发展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