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文姜祠
山东淄博博山区的国家3A级景区
颜文姜祠,又称灵泉庙、顺德夫人祠,位于山东省博山区城郊西南凤凰山南麓。始建于北周(公元557年),唐天宝元年(742年)扩建,宋熙宁八年(1075年)增建,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再次增建,1993年春夏经过建设整修。颜文姜祠占地3660余平方米,是仅存的3座唐朝木质建筑之一。祠依山势而建,共有四进院落,包括山门、香亭、正殿、寝殿等建筑,共计殿庑七十余间。
颜文姜祠主要建筑包括山门、香亭、灵泉等,其中灵泉是孝妇河的主要源头。正殿是元代建筑,面阔三间,进深三间,高约15米,单檐歇山顶。2006年5月25日,颜文姜祠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建设沿革
颜文姜祠位于博山区城南两公里,处凤凰山南麓山头镇西神头村。该祠旧曾称颜神庙、灵泉庙,又名顺德夫人祠。均以齐国孝妇颜文姜远汲新泉事婆母,感动神明,泉涌室内,汇流成河的故事而得名。据《齐乘》载:“齐孝妇颜文姜祠后周建,唐天宝年间更建。”该祠历经宋、元、明、清、民国几经维修。1981年省、市、区人民政府拨款二十五万元重修,装饰一新,基本上恢复了富有民族古建筑特色的风貌。现为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建筑布局
该祠分山门、香亭、正殿、寝殿、东、西两庑等。共计73间。其中主体建筑34间。现存主要建筑多系明代风格。祠院总面积约达2,000平方米。
颜文姜祠大门楼呈朱红色,沤钉兽环,是一翘两昂五踩的斗拱建筑,极为壮观。门前两侧有雌雄石狮回头相向。雄踩球,雌踩小狮。座雕“刑”字纹饰。高108公分,座高48公分,宽47公分,长73公分。两狮张牙舞爪,瞠目相视。造型精巧,神态如生。
祠内还有香亭,它是一座八角形、风铃、飞檐斗拱建筑,玲珑古雅。两旁石碑龟跌龙首铜像。香亭墙系青砖细石砌成,古色古香。高七米,宽3.95米,长3.6米。
正殿前中央,有个每边长七米的石砌方池,深约三米。水从殿下涵洞处喷涌而出,流入池中。水质清冽,又自池中龙头经隧道流出,注入孝妇河。近年水位下降,池水干涸。1981年政府拨款,重雕石栏兽柱,采用人工管道,自池下循环供水,基本恢复原貌。
正殿九间,高约15米。面阔、进深各三间。殿顶梁架与一般明、清手法不同,或称“无梁殿”。檐下斗拱五踩重昂、出檐深远、角铃悬空、五脊六兽、绿瓦朱,风貌古朴浑厚,颇具民族特色。
正殿中有爱新觉罗·旻宁年问,博山区县令杨春之妻吴静君所画的“风雨竹”石刻。书画秀拔苍劲、潇洒超群,吸引着文人墨客。为区文物中的珍品。
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青州府志》载:“颜文姜颜回之后也。初许聘李姓,夫亡,悯舅姑之失养也,远汲新泉,以供姑嗜。诚感神明,泉涌室内,姑发其笼,水流成河”。由此遂产生“辑笼”之说。诸如南梁顾野王的《舆地志》、宋代的《太平寰宇记》等古籍,都记述了这个故事。
为了纪念颜文姜的孝行,博山古代称为“颜神镇”,亦称为“颜山”,水亦称为“孝妇河”,乡亦称为孝妇,社亦称为“孝感”了。
祠内池旁石碑题云:“孝妇河名自古今,泉源一派更弘深。何当吸去为霖雨,洗尽人间不孝心。”
简介
颜文姜祠,又名灵泉庙,顺德夫人祠,当地人俗称大庙。位于凤凰山东南麓,(淄博市博山区山头镇北神头村)。全祠南北长64米,东西宽61米,主要建有山门、香亭、正殿、东西两庑、寝殿等计73间,建筑面积1324平方米。山门,坐北朝南,面阔3间11米,进深1间6米。歇山顶,单檐琉璃瓦,前后均有斗拱,门上悬“颜文姜祠”匾额,行书阴文,系中原地区著名书法家舒同于1982年秋题写。山门两侧有石狮1对,门内顶梁有“清代乾隆三十四年岁次乙丑六月吉旦中书科中书蒋今长重建”,“时大清爱新觉罗·旻宁八年岁次戊子桂月吉旦重修”和“公元一九八二年九月重修”三道嵌梁,建筑风格庄重朴实。
院内迎门有重檐四角攒尖式香亭1座,为人们进香之处,高8.5米,长5.1米,宽4.7米。重檐歇山,后墙及两侧底部为石基,中砌青砖,门窗皆为朱色木雕扇,布局协调,玲珑别致。
前院中央是灵泉,为孝妇河的主要源头。呈7.5米见方的正方形,深3米,四周护有兽雕石栏。泉旁有一石碣题云:“孝妇河名自古今,泉头一派更弘深。何当汲去为霖雨,洗尽人间不孝心”。现泉已干涸,改为人工泉水循环池内。
前院正中为正殿,俗称“无梁殿”。是颜文姜祠的主体建筑,面阔3间13米,进深3间14.5米,高约15米。歇山顶,单檐斗拱,木架结构,上覆琉璃瓦。殿前檐下有木制卷廊,檐枋皆饰以彩绘,殿内顶梁上有“清代顺治丁酉九月吉旦钦命督抚,山东省领尚书孙廷铨御史赵班玺重建”、“中华民国拾叁年岁次甲子荷月上浣吉旦邑重修”、“1982年大修”三道嵌梁。前院两庑均为硬山式斗拱建筑,面阔各5,进深各1间。原大殿还有一梁题字”大清乾隆五十七年中书科中书蒋今长重修“。
当地相传:齐地孝妇颜文姜,孝侍公婆,远汲山泉,不间寒暑,感动神明,泉出于室内汇流成河。文姜殁,在其地草庙为神,后人于北周时在此建庙,即颜文姜祠。该祠于唐朝天宝五年更建,赵顼熙宁八年扩建,元、明、清、民国等均曾重修。一九六五年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九八一年后,国家、地方两次拨款四十余万元修,现为博山区文物管理所和中国陶瓷馆驻地。
该祠占地面积3660余平方米,由山门、香亭、正殿、寝殿、土地祠、火神祠、三公祠、王爷殿、公婆殿、爷娘殿、郭公祠、百子殿、东西两庑,左右配院共四个院落,八十三间房屋组成,建筑面积1368.34平方米。
历史
颜文姜祠至今已有一千四百余年的历史,据元代《齐乘》记载:颜文姜祠,后周建(公元557-581年)建,天宝天宝五年(公元764年)更建。到标榜以孝治天下的宋代,更有人将颜文姜附会为复圣颜回的后代,于是灵迹远播,香火日盛。熙宁八年赵顼敕封颜文姜"顺德夫人",赐灵泉庙为额,对祠庙进行扩建,以后历代均有重修,现存建筑为典型明清风格,为1984年修葺的,电视剧《武松》、《宋江》、《庚娘》、《碧血珠光》都曾在该祠进行拍摄。
名称由来
关于颜文姜的由来,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远在周代,凤凰山下住着一户姓郭的人家,娶了个美貌儿媳颜文姜,婚后不久,丈夫去世,生性勤劳善良的颜文姜就担起了全家的重担,侍奉年迈的公婆,抚养小姑,当时,此地水源奇缺,婆婆喜欢用清洌的泉水沏茶,颜文姜就天天翻山越岭,往返三十多里山路到石马庄为婆婆挑来深山泉水。泰山老母闻知此事,半信半疑,就变成一个骑马的老者在路上等候文姜以试探她的孝心。待文姜挑水行至"老人"面前,"老人"求她赐水以饮马。文姜答允用后一桶饮马,"老人"问她原因,她回答道:"后一桶水是我喝的,前一桶水是给婆婆用的"。泰山老母深为文姜孝行感动,便将马策赠给文姜,嘱咐她将马鞭挂在水瓮里,啥时用水稍微一提就有,但如提出水瓮就会水涌成灾,文姜感激不尽,将马鞭拿回家照做,果然灵验,而且水质更加甘洌,文姜十分高兴,便小心翼翼用绢笼将水瓮盖好,准备随时取用。过了一段时间文姜的婆婆对文姜说:"你很长时间没回家了,趁这两天家里没事,回家看看吧!"文姜听从婆婆的话回娘家。文姜走后,小姑去水瓮里取水沏茶,见里面有一条马鞭,心里十分生气,顺手猛地一提,只听山崩地裂一声巨响,平地冒出一股大水,顷刻间冲倒了房舍,幸而文姜尚未走远,拼命跑回家用身体堵住了泉眼,才使狂涌的水流驯服,自此这灵异的泉便世代流澈,汇而成河,后人根据这一传说,将凤凰山下这一泉源称作"灵泉",在泉上又建起了一座颜文姜孝感灵泉庙,并将河水命名为"孝妇河",把在河泉附近兴起的村落称为"颜神",颜文姜则因这一美丽动人的传说被人们奉为神明。世代祭祀。一年一度农历四月二十八"颜奶奶庙会",香客毕至,商贾云集,热闹非凡。"白打春暄社,红妆暗卜钱","灯火祠夜堂,依然问寝年"。(清安致远《灵泉颜文姜祠》)就是对此盛事的写照。
碑碣
祠中碑碣很多,大都系宋、元、明、清镌刻,计81块。原有唐朝淄博市李阳冰,淄州刺史高霸撰文所镌的碑文,均已不存。现以赵顼熙宁年问敕牒石碣最引文入学者欣赏。上述碑碣,其内容都是表彰颜文姜孝行感天、德配天地高尚品质。宋神宗熙宁年问并褒封她为顺德夫人。
主要景点
灵泉
灵泉--又名孝泉。闻名遐迩,被咏为“笼寒泉万古声”,位于香亭和正殿之间,瓮石为池,深三米,正方形,四周雕栏环抱,柱头狮、兽、莲等石雕颇精,旧时,泉水自正殿殿基下涵洞涌出,甘冽清冷,荇藻郁茂,常年不竭,是孝妇河之源。池北正殿台基中嵌一石碑,题云:"孝妇河名自古今,泉头一派更弘深,何当吸去为甘霖,洗尽人间不孝心"道出了博山区一带自古以来敬老爱幼的朴厚民风。
正殿
正殿--也是颜文姜祠的主建筑。正殿建于泉西北台基上,是颜文姜的主体建筑,内有颜文姜艺术彩塑,构思别致,造型生动。因该殿梁架结构系全部用斗拱攒成,俗称"无梁大殿"。原形式四面皆为木雕槅扇,清代,内秘书院大学士,本镇人孙廷铨恐年久侵损,遂以砖石围筑东、西、北三面,致有今日之规制。殿宇雕梁画栋,上复琉璃瓦,采用单檐歇山顶,前无续檐,另建卷棚代替出厦的形式。独具匠心。雄姿勃勃的吻兽立于正脊、重脊之上,使大殿更加壮观,富有神采。整个建筑物规矩严谨,金玉交辉,华丽中透着古朴,优美中伴着刚健,充分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和建筑技巧。前院东西配庑均为硬山式斗拱建筑,东配庑现为陶瓷陈列室。
后院
后院--后院正殿一列,中为寝殿,东为公婆殿,西是爷娘殿,西殿一列分别是郭公祠、百子殿;东殿一列分别是钟楼、王爷殿。全祠虽不宏阔,但布局有序,鸣泉淙淙,环境极为幽雅。祠中古代碑刻甚多,自北宋以来历代碑刻七十九块,多嵌于殿,庑墙壁间,其中北宋《牒文石碣》、《敕女石碣》请孙廷铨撰文碑,赵执信手书《重修顺德夫人坟院记》碑都保存完好,清乾隆三十一年任博山知县的杨春喈之妻吴静君所画"风雨竹"刻石,为其中佼佼者,历来为人们所珍爱,嵌于正殿壁上。
二十四孝蜡像
一、孝感动天
二、戏彩娱亲
三、鹿乳奉亲
四、百里负米
五、啮指痛心
六、芦衣顺母
七、亲尝汤药
八、拾葚异器
九、埋儿奉母
十、卖身葬父
十一、刻木事亲
十二、涌泉跃鲤
十三、怀橘遗亲
十四、扇枕温衾
十五、行佣供母
十六、闻雷泣墓
十七、哭竹生笋
十八、卧冰求鲤
十九、扼虎救父
二十、恣蚊饱血
二十一、尝粪忧心
二十二、乳姑不怠
二十三、涤亲溺器
二十四、弃官寻母
传说
颜文姜祠的传说
唐朝初年的一个夏天,唐王李世民率大军东征。一天,路径西长峪道,来到颜神镇(今淄博市博山区)神头这地方。因为天热,三军长途跋涉,人困马乏,大家真是又饥又渴,唐王便传旨停止前进歇息,寻找水喝。
那时,神头四面环山,人烟稀少,十分荒凉,全军将士东寻西找,哪里有水源呢?个个心焦口燥,一筹莫展。正在这紧要关头,忽然从南面来了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婆婆,慈眉善目,满面笑容,身着蓝粗布衣裙,左手提个四鼻水罐,右手拄一根龙头拐杖,好象特意送水而来。
御林军见了喜出望外,急急忙忙迎上前去说:老婆婆,唐天子东征路过这里,想找点水解解渴?御林军边说边瞅着罐里的水,等待老人的满意答复。老婆婆慈祥的脸上,笑开了花,毫不犹豫地说:喝呗!天子先喝,大家再喝,一定让大家喝个饱。御林军小心谨慎地接过水罐,心中想:这个四鼻小罐能盛多少水?这么多人怎么能喝饱呢?边想边把水罐双手跪献给唐王。
唐王见了水,二话没说,端起罐子,咕嘟咕嘟一气喝了个饱。真奇怪!喝过以后,罐子里的水还是满满。于是,他又传给将士们喝,将士们挨个喝完后,又传给士兵们喝,三军将士挨个喝饱后罐子里的水照样满满的。唐王感到很惊讶,心里揣摩:一定是神仙下凡相助,才要拜谢,抬头一看,老婆婆却无影无踪。唐王立刻派人打听这是什么地方?有什么神庙?
御林军很快探得实情,便向唐王禀报:这个地方叫颜神,后周时这地方有个孝妇叫颜文姜,她秉性勤劳贤淑,孝敬公婆,治服了洪水之患,救活了一方人的生命,人民感念其恩德,所以就在当地建立了颜奶奶庙,四时香火不断。颜奶奶救苦救难,为民造福,还常常显灵显圣呢!唐王听了以后,立刻到庙前一看,唉!原来是一座小庙!于是,马上焚香跪拜,虔诚地祷告说:您老人家多多保佑,待我东征胜利归来,一定给您老人家塑个金身,建九十九间无梁大殿。祷告完毕,大队人马又继续东征去了。
不久唐王东征凯旋归来,又路过颜神,却把许愿之事给忘了。当他的大队人马走到离神头五里多远的马棚之时,不知从哪里突然飞来一群大士蜂,团团围着唐王的坐骑嗡嗡地叫个不休,怎么轰也轰不走。唐王发怒道:小小马蜂,自不量力,怎敢阻挡我的大驾。于是,命令御林军驱散马蜂群。谁知越赶越多,黑压压一片,铺天盖地,遮住了太阳,阴风阵阵,骇人万分。结果把驱赶马蜂的御林军蜇得鼻青脸肿,叫苦连天,顿时队伍大乱,不能前进一步。唐王急得团团转,如坐针毡,束手无策。他灵机一动,觉得马蜂来得蹊跷,一定有缘。于是,派人打听这是什么地方。地方官禀告说是颜神地方。唐王恍然大悟,想起了当年路过此处颜神保佑和自己许愿之事。
唐王仰首观天,深深地叹了口气说道:朕一旦食言,区区小虫,也不相容,何况苍天乎?便急忙下了坐骑,焚香下拜说:神蜂息怒,寡人因军务繁忙,忘掉许愿之事,望你宽恕,我立即办理修庙之事,一定不负诺言。说完之后,也真奇怪,士蜂立刻散去,云雾开处,红日高照,青天再现。
于是,唐王火速传旨,大军就地宿营,急速责令地方官请来名工巧匠,设计图样,准备材料,择地建庙。可是神头四面环山,地方狭窄,盖不开九十九间大殿。唐王又重新焚香祷告,说明原因,便在神头建了九间供承攒的无梁大殿。只见琉璃瓦面,金碧辉煌;五脊六兽,栩栩如生;飞檐斗拱,古朴壮观;雕梁画栋,镂金错彩。殿前建有双檐四角尖式的香亭,山门外有一对精工细雕的大石狮子把门,真是雄伟壮观极了。唐王还亲笔书写“孝妇祠”三个大字,制成金字大匾,悬挂于山门的上方。
此后,在标榜以孝治天下的宋熙宗年间,又进行了重修,并改称为“颜文姜祠”。
交通信息
从博山汽车站乘坐11路、13路、15路、17路、49路、50路、98路、113路或117路公交车到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建设沿革
建筑布局
简介
历史
名称由来
碑碣
主要景点
灵泉
正殿
后院
二十四孝蜡像
传说
交通信息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