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庙位于山西新万安镇,公元六一九年,即唐武德二年,毁于一九四六年战乱中,距今已有历史一千五百年之余。
天地庙原碑座是军民共建的
庙宇,以天地殿三间房为中心,九十六间房的庙宇占地24亩。庙内有山门、八卦戏台、木牌坊、天地殿、地母殿、三界楼等建筑,布局层次分明。老百姓朝拜以祈求国泰民安和五谷丰登。每年正月初九、三月初三、四月初九、六月十五、
重阳节,三十六村的百姓都会前来朝拜。庙会延续和传承。
建设背景
天地形成,万物消长,生生不息,周而复始。据传,唐王
李世民领兵攻打临汾郡时,(今
新绛县城),屯兵于古唐关(现新绛县
柏壁村东唐王堡)。打了胜仗后,拟在此建立
首都,边派军事
袁天罡进行实地勘察。军事袁天罡得令立马找来周边的地形图仔细勘察。根据对附近地形的勘测以及星象观察和预测,起初从天象观测认为此处具备36
天罡,正是建立都城的风水宝地。待进一步对地质的分析,勘测,发现汾南一代地下暗潭涌动,系风水中的的“龙玄潭”之地,集聚的36天罡72地煞乃天地可造之地,根本不宜建都,否则会极大的影响到
唐朝的根基稳固。
李世民得报后,便下令不与天地争位,立天地之神威,建
庙宇以感天地护佑
柏壁之战大获全胜之恩德,建庙宇为“天地庙”,御封地名为“万安”。以祈得天地护佑,唐朝万年安定兴盛。而后,根据军事
袁天罡的建议,将
首都向西移至500里外,占领‘旧都’建唐朝都城为“
长安”。
文化活动
据当地百姓祖辈们说,当时确定建庙的时辰后,周边三十六村百姓便自愿捐银捐力,军民齐建,数日内,天地殿首先落成。在举行完开光仪式后,原本还是万里晴空的天气,霎时间则乌云密布,雷电交加,倾盆大雨直洗大庙。当时,因水路排水不太利,积水过尺,眼看地上的雨水要漫进大殿。急眼的当地百姓们修水路的修水路,用锅碗瓢盆往外端水的往外端水,但还是挡不住雨水蔓延,百姓们全都束手无策。就在此时,突然当头一声雷响,震耳欲聋,闪电从大殿房基划下,开天辟地。平地立现一道深不见底的裂缝,当老百姓反应过来,积水已全部被“喝”下,解去了水漫大殿之险。百姓傻眼,就地跪拜。后来当地的百姓说那是老天爷在显灵,特安排降雨,又派
东海龙王张口将所有的积水“喝”完。半个时辰后雨过天晴,在清理雨后的大殿时,光那道深不可测的裂缝周边三十六村上千名百姓,用马车、牛车、人力车、拉土就填埋了九天九夜。所以直到现在,天地庙周边以及三十六村老百姓还称平地出现的裂缝为“龙海口”的叫法,并流传至今。而今那道深不可测的裂缝填埋后的痕迹,在庙园
断层处还清晰可显。
为保国泰民安,百姓乐业,
李世民下御旨,以天地殿三间房为中心,再起九十六间房的
庙宇。三十六村百姓领旨齐心协力,很快,今世的九十九间“天地庙”掘地而起。庙宇落成,李世民专程朝拜,百姓前来祈福,香火相当旺盛。天地庙共占地面积24亩,庙内建筑有正殿、配殿、厢房共99间半房,据老年人回忆,此庙主供奉天父、天母之神位。配殿内的大小全神位、善财童子及供养人均为彩塑,
塑像面庞丰满,形态各异,实属罕见。在大庙中轴线上自前至后有山门,八卦戏台,木牌坊,5楹献台,天地殿,3楹献台、地母殿,三界楼,整体观看重叠有序,层次分明纯按
晋西南前庭后院的建筑风格设计。庙内钟鼓二楼峙于八卦戏台两侧;日、月两楼台座落于大殿前两侧。分金楼耸立前献台右侧,供香客焚香供表。两侧有厢房、配殿,规模壮大,气势雄浑。
古往今来,无论是皇帝还是百姓,为求得国泰民安,五谷丰登,都会向神灵或祖先焚香朝拜。古绛州的老百姓也不例外,自天地庙建成之后,尤其
汾河以南,由万安,阳王辖区的三十六村上千万户的老百姓,每年逢正月初九、三月初三、四月初九、六月十五、
重阳节都会用他们特有的风土民俗前来天地庙进行朝拜,一则来答谢神恩保得的往年五谷丰收,二则前来以祈得来年的庄稼更加旺盛更加丰收。特别值得一提是正月初九这一天,三十六村的百姓边会自发组织无数辆由36匹健壮鬃马拉的鼓车队、威武雄壮的
锣鼓、花鼓队;巧夺天工的抬阁、高跷;如陶似瓷的走兽花馍等独具的风土民情前来天地庙朝拜闹社火。当天的天地庙是锣鼓喧天,气势浩大,热闹非凡,场面相当的壮观,引得方圆上千里的百姓前来朝拜,观看的百姓多达数万人。总知,在天地庙上所遗留下来的这种古朴庙会,仍保持它原有的本土民俗流传着、延续着……
古绛州历史悠久。早在20万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在这里繁衍生息。据〈
新绛县志〉载:“绛邑皇古为骀之国”,“唐为内地,有大夏之墟,虞夏仍畿内地,实
程咸之域,又为御龙氏国”,“商为豕韦及三国”,“周职方冀洲地,初为
晋国,后改晋,晋又迁绛”。可见4000多年前,如同古绛洲,天地之大庙在远古时也就有了文字可考的记载。
据记载,古绛州当秦晋要冲,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因此,在古绛州大地上,涌现了一批批忠仪之仕和优秀的历史人物。为弘扬我们祖辈们的优良传统文化,振奋我中华民族精神,铭记老一辈的传统美德,方圆百里以及三十六村万数以上的百姓都前来天地庙进行朝拜闹社火,尤其
汾河以南的三十六村百姓,他们分别以“仁”、“义”、“礼”、“智”、“信”为“社号”依次进行社火表演。久而久知,天地庙的古会便慢慢流传并很快发展起来。每逢天地庙古会,当地老百姓以“仁爱社火队”、“忠义社火队”、“礼和社火队”、“睿智社火队”、“诚信社火队”的“社号”为社火主题的表演内容,把我们中华大地的传统文化及民族精神体现的淋淋尽致。
在表演时,他们各队集中于天地庙,并大声齐喧:若心有大家者“仁”则大忠大爱为“仁”、“义”则大孝大勇为“义”、“礼”则修齐治平为“礼”、“智”则大恩大恕为“智”、“信”则公平合理为“信”;荣为龙的传人,心系民族者:“仁”则是天下统一为“仁”、“义”则是民族兴亡为“义”、“礼”则是自强不息为“礼”、“智”则是福亏自盈为“智”、“信”则是以义取利为“信”;身为中华儿女心若有天地者:“仁”即
世界大同为“仁”、“义”既祖国山河为“义”、“礼”既家国天下为“礼”、“智”既刚柔相济为“智”、“信”既一诺千金为“信”。他们这种具有鼓舞性、激励性、倡导性的民俗社火表演队,不仅服装统一,队形整齐,而且喧声震天,豪气万丈,
锣鼓喧声久久回荡于天空,场面挥舞更是催人泪下,感人肺腑,鼓舞人心。
遗憾痛心的是天地庙于1946年4月16日在战乱中遭焚烧,光火势就长达三天三夜,天地庙九十九间建筑只保留下了三界楼土垒原基,部分土下基石,碑记除大火烧毁外,所残留的碑记也在70年代建设西康
水利工程时被悄然拉走,在90年代国家大力支持恢复历史文化古迹,弘扬民族文化,经有关人士追查依是遥无踪影。文物古迹焚毁后,致仁人听之叹然而惜惜呼痛生心田;志士莅临怆然而悲悲呼愤发肺腑。
于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天地庙就在新绛县委、县政府以及万安镇的领导大力支持下进行修建,但最终还是因为资金严重短缺而搁置。
今天,我们恢复天地庙古迹,正是禀温总理之训导:“回朔源头,传承命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以此感天地之恩德,顺生民之意愿,继先圣之教理,尽分子之薄力,建和谐至大同。
天者:为大、为高、为健;地者:为广、为厚、为顺;为大者,广施天下苍生不言其利;为高者,德高而好生;为健者,君子自强不息。为广者,遍布苍生不居其功;为厚者,德厚而载万物;为顺者,顺其意而无怨悔。天地之心就在于慈悲释怀,利及苍生。人为天、地、人三才之一,理应感天地之厚德,立
庙宇以示后。
自古国有顺天意之号辞,尊天地之道规。
民有谢天地之盛举,拜天地之行为。为此,我们今天恢复天地庙盛举,也是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保护文物,利用开发,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化民众之感恩心德,提生民之道德观念,使国民能够明事理,守本分,接受古圣先贤教诲,从而达到,人与人,人与自然环境,人与万物生灵的整体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