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山龙眼属
乔木。叶常异形,全缘、3裂或羽裂。
总状花序腋生;花单性异株;花双生,有苞片和小苞片;腺体4,离生;
雄花花丝短;雌花花被管基部膨大,子房无柄,花柱细长,顶部棒状,胚珠顶生,悬垂。
核果,外果皮薄革质,中果皮干后海绵状纤维质,稀无残留纤维,内果皮木质,坚硬。种子1-2,球形或半球形,皮薄,
子叶大,肉质。约7种,分布于
亚洲南部及东南部。中国3种。为热带
雨林或季雨林树种。
简介
拉丁名: Heliciopsis terminalis (Kurz) Sleum
拉丁科名: Proteaceae
保护级别:3
地理分布:在我国分布于海南崖县陵水,广西百色、十万大山,云南思茅、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澜沧、
沧源佤族自治县、
芒市等地。大致在北纬18°-24°,东经98°-111°的范围内。生于海拔500-1500(-1800)米的向阳山坡杂木林中。印度北部、
缅甸、
泰国、
柬埔寨、
越南也有分布。
现状:
渐危种。假山龙眼在我国分布于
海南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
云南省的局部地区。由于森林过度砍伐、雌雄异株受粉困难、果实落地后多被兽食等原因,致使本种自然资源日益减少,天然更新不良。
海拔下限(米) : 500
海拔上限(米) : 1500 (1800)科属简介
山龙眼科包括80属,约2000馀种,主要分布在
南半球,大部分种类在澳洲和南非,此外在
南美洲和东南亚有少数种类,中国原产的有山龙眼属和
假山龙眼属2属共21种,分布在南 假山龙眼方。
本科植物多为灌木或
乔木,稀为
多年生草本;单叶互生、稀对生或轮生,常革质,无托叶;花两性,稀单性,通常左右对称,稀为辐射对称,无花瓣;
花萼为花瓣状,4基数,具有颜色,花小,但花序明显,有特异化的很特殊的
传粉机制;果实为
坚果、
核果、果或果。各品种适应分化的非常严重,因此有时很难通过共性确定其科属,但各属之间还是有明显的区别。
假山龙眼属:乔木。叶常异形,全缘、3裂或羽裂。
总状花序腋生;花单性异株;花双生,有苞片和小苞片;腺体4,离生;
雄花花丝短;雌花花被管基部膨大,子房无柄,花柱细长,顶部棒状,胚珠顶生,悬垂。核果,外果皮薄革质,中果皮干后海绵状纤维质,稀无残留纤维,内果皮木质,坚硬。种子1-2,球形或半球形,皮薄,
子叶大,肉质。约7种,分布于
亚洲南部及东南部。中国3种。为热带
雨林或季雨林树种。所有种类:
调羹树、
假山龙眼、
痄腮树形态特征假山龙眼是
常绿乔木,高4一8(一15)米;树皮灰绿色。叶互生,薄革 假山龙眼质,倒
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10一30厘米,宽4一9厘米,先端短钝尖或钝圆,基部渐狭,两面有光泽,无毛,侧脉每边7一14;柄长8一20毫米。
总状花序生于老枝落叶腋内,稀近顶生;总轴幼时疏被锈色伏毛,后变无毛;
花梗密被锈色伏毛,稀无毛,通常双生,长达4一8毫米;
雄花白色,长约1.2一1.4厘米,花药长2.5毫米,腺体4,分生;
雌花子房无毛,果椭圆状球形,长3一4厘米,直径约2.5厘米,外果皮革质,光滑,无毛,成熟时黑色;内果皮近木质状革质,外面具网状凹穴;梗粗壮,长5一8毫米。
生活习性特性分布
分布区位于
热带季雨林、雨林区域,垂直分布可上达山地季风常绿阔叶林带。产地的水热条件变幅较大,年平均气温18℃一25℃左右,极端最低温一1.7—5.7℃,年降雨量1100—1700(一2 700)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在80%左右。土壤为砖红壤和砖红壤性红壤。生长于疏林或密林中,要求一定的庇荫。单位面积内
种群数量少,常单株或三两株零散生长。
云南省产区常见的伴生树种有思茅木姜子Litseapierreivar.szemaois Liou、
倒卵叶黄肉楠Actinodaphne obovata (Nees)B1.、
普文楠Phoebe puwenensis Cheng、华南
泥柯 Rehd.
浓毛山龙眼Helicia vastita Smith等;在
广西壮族自治区产区多见于
狭叶坡垒Hopea chinensis Hand.-Mazz.、乌榄
橄榄属 pimela Koenig、
梭子果Eberhardtia aurata (Pierre)Lec.组成的沟谷
雨林为下层
小乔木。
花期3—5月,果期7—11月。开花多而着果少,果实成熟落地后多为
哺乳纲所食。自然更新困难,林下幼苗稀少。保护价值与措施保护价值:果可食,茎皮可供药用,有一定的经济价值。此化合物具有镇静作用,主要用于治
神经衰弱、神经衰弱综合征及
血管性头痛等病症。在系统演化上占有比较原始和孤立的位置,属
亚洲热带区系成分,对系统演化和我国热带区系研究有一定的学术意义。保护措施: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自然保护区内有一定数量分布,应加强保护管理,促进天然更新。
繁殖培育栽培要点:根据野外观察,林下有少量幼树生长,且能耐旱耐瘠,说明种子直播林地容易萌发生长,移苗种植效果亦好,但人工栽培尚未尝试。易混物种
瑞丽山龙眼,HeliciashweliensisW.W.Smith ,
山龙眼科Proteaceae,濒危种,
常绿乔木,高5--10米;小枝几无毛,仅在叶着生处被锈色绒毛;芽被锈色绒毛。叶薄革质,无毛,倒卵状长圆形或长圆形,稀倒
披针形,长6--13厘米,宽2.5--5厘米,先端急尖,或圆钝、具短骤渐尖头,全缘或具浅锯齿,齿端具腺体,侧脉6--8队;叶柄长2--5(--10)毫米。
总状花序多生于小枝落叶腋部,长7--12厘米;苞片显著,叶状,披针形至长圆形,长5--10(--20)毫米,宽1.5--3(--5)毫米,为锐尖;小苞片长1--2毫米;宽约0.5毫米;花黄色,长约13毫米。果序上常有2--3(--5)枚叶状苞片。果倒卵圆形或近球形,顶端具细尖。
瑞丽山龙眼仅分布于
云南省西部的狭小范围。由于植被破坏严重,导致生境条件的恶劣变化,使植株数量日渐减少,已陷入濒临绝灭的境地。
濒危等级濒危种。瑞丽山龙眼仅分布于云南西部的狭小范围。由于植被破坏严重,导致生境条件的恶劣变化,使植株娄量日渐减少,已陷入濒临绝灭的境地。地理分布分布于云南景东、
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
临沧市、
龙陵县、
瑞丽市、
陇川县、
腾冲市等地。生于海拔1800-2130米地带的林中。保护价值瑞丽山龙眼是我国特有种。其苞片大而显著,在属内为独特类型,有一定的科研价值。保护措施目前尚无任何保护措施。建议产区科研部门研究该树种说地保存、迁地保存和引种驯化的枝术。栽培要点通常用种子繁殖。种子寿命短,采后应即播种。治疗功效此化合物具有镇静作用,主要用于治
神经衰弱、神经衰弱综合征及
血管性头痛等病症。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