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吾之战,发生在
秦始皇十五年(公元前232年),是秦、赵两国交战中,赵国最后一次取得重大胜利的战役。赵国名将李牧在战前准确判断敌情,是此战获胜的主要原因。尽管赵国已无力再战,此战仅为击溃战,未能围歼秦军。
基本概况
秦王政十五年,秦王嬴政再次派军兵分两路攻赵,一路由邺(今
临漳县西南)北上,准备渡
漳河向
邯郸县(今属河北)进迫;一路由
太原市取狼孟(今
阳曲县)后东进番吾,拊
邯郸市之背。赵将李牧率军抗击。邯郸之南有漳水及赵长城为依托,秦军难以迅速突破。李牧遂决心采取南守北攻,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方针。他部署
司马尚在邯郸南据守长城一线,自率主力北进,反击远程来犯的秦军。两军在番吾附近相遇。
李牧督军猛攻,秦军大败。李牧即回师邯郸,与司马尚合军攻击南路
秦军。秦军知北路军已被击退后,料难获胜,稍一接触,即撤军退走。
战役经过
秦始皇十五年(公元前232年),秦军又大举进攻
赵国。这是第三次攻赵。其兵力部署是:南路军推进邺邑平阳,从南面威胁
赵国首都
邯郸县,北路军推进
太原市,经
太行山进攻番 吾要地。
面对秦军的来势汹汹,
赵王迁并不怎么慌乱,因为他身边尚有将军李牧在,宜安之战中,就是这位能征善战名扬于时的大将为赵国建树了奇功。但是,赵王迁也有些忧虑。因为这一年赵国发生了旱灾,农田受灾面甚大,有的地方庄稼枯死,颗粒难收。此外,国内形势也不够稳定,人心惶惶。鉴于这种情况,赵王迁要求
李牧尽量实施强有力的反攻,争取首战即胜,不要把战事拖得太久。赵王迁本是个平庸无能的君王。他要李牧速战速决,是怕战事拖久了粮草难以接济,聚粮太急则有可能诱发动乱,影响君位的巩固。
李牧对赵王的意图心领神会,他决定先集中兵力打击北面来犯的
秦军,取胜后再攻南面之敌。激战在
赵国境内一片开阔的地上开始了。李牧临阵不惊,指挥若定,先给番吾秦军以沉重的打击,接着跟踪追击,驱逐秦军退出赵境,尔后,立即回师南进,锐不可当。
漳河沿岸的秦军闻讯,不战而走,
上党区等地的秦军也纷纷撤退,不敢应战,秦军第三次进攻宣告失败。
战役结果
番吾之战中秦军战败的消息传来,
秦始皇大吃一惊,他万万没有想到赵军竟有如此强大的战斗力,
李牧竟有如此高明的指挥之才。为扭转败局,秦王政召文武近臣聚集
咸阳宫,商议对策。商议认为
赵国全国大饥,国力不强,民心不稳,赵军缺乏充足的粮草储备,损失的兵力也难以得到补充。赵军久暴于外,必定将乏兵疲,难以持久。而
秦军则后备充实,补给及时,完全可以通过战略相持拖垮赵军,待赵军疲惫,可击其惰归,一举而战胜之。之后,
秦国利用反间计,假赵国之手杀害了李牧。同时,秦国的
姚贾在
齐国的游说、离间也获得了成功。他用重金买通了齐国的权臣
后胜,使
齐王建拒绝了与
赵国的联合。这样,赵军既失去了得力的主帅,又失去了齐国的外援,而新更换的将领又无领兵之才,一经交战便被
王翦率领的秦军击败。
赵王迁此时已丧失斗志,
郭开力主投降,打开了城门,于是
秦军浩浩荡荡地开入城中,赵王迁也作为俘虏被安置在房陵,至此,延续了二百多年的赵国宣告灭亡。
历史背景
番吾之战中秦军战败的消息传来,
秦始皇大吃一惊,他万万没有想到赵军 竟有如此强大的战斗力,
李牧竟有如此高明的指挥之才。为扭转败局,秦王政召文武近臣聚集
咸阳宫,商议对策。商议认为
赵国全国大饥,国力不强,民心不稳,赵军缺乏充足的粮草储备,损失的兵力也难以得到补充。赵军久暴于外,必定将乏兵疲,难以持久。而秦军则后备充实,补给及时,完全可以通过战略相持拖垮赵军,待赵军疲惫,可击其惰归,一举而战胜之。之后,
秦国利用反间计,假赵国之手杀害了李牧。同时,秦国的
姚贾在
齐国的游说、离间也获得了成功。他用重金买通了齐国的权臣
后胜,使
齐王建拒绝了与
赵国的联合。这样,赵军既失去了得力的主帅,又失去了齐国的外援,而新更换的将领又无领兵之才,一经交战便被
王翦率领的
秦军击败。
赵王迁此时已丧失斗志,
郭开力主投降,打开了城门,于是秦军浩浩荡荡地开入城中,赵王迁也作为俘虏被安置在房陵,至此,延续了二百多年的赵国宣告灭亡。
相关人物
李牧曾经久居赵国北边代、雁门,防备匈奴。他有自行置吏的 方便,税收都归
幕府,为士卒的费用。每天杀几头牛战士,练习骑马射箭。他制订约束说:“匈奴入边来劫掠,赶快将畜产收入堡垒,有敢于捕虏匈奴的人斩首!”匈奴每次入侵,皆防守严密,而不敢战。这样连续几年,赵王责备李牧,他还是照旧。赵王恼怒,使别将来代替他领兵。结果,屡次出战皆不利,伤亡很多,边地不得耕种、畜牧。赵王复请
李牧出任边将。李牧称说有病,闭门不出。一再恳求,才勉强答应说:“大王一定要任命我,必须仍用我的老办法。”赵王只得答应了。
李牧至边地,重申旧约。匈奴几年入边,无所得,但终究以李牧为怯懦。边地士兵屡得赏赐而不用,皆愿
第一次世界大战。于是李牧从全军中选车得千三百乘,选骑得万三千匹,射手十万人,皆勒令演习战斗。当匈奴小股入边时,佯败不胜,丢弃数千人,恣其杀掠。单于听到这一情况,统率大军侵入
赵国边境。李牧多布令人莫测的阵势,开展左右翼的攻击,大破匈奴军,杀十余万骑,破东胡,降林胡,单于逃跑。此后十多年,匈奴不敢接近赵国边境。
公元前243年,
廉颇已离赵去魏,赵王以
李牧为将而攻燕,取武遂、方城。
公元前235年(
赵王迁二年),秦进攻赵。赵以李牧为大将军率兵反攻,大破
秦军于肥。李牧因功被封为
白起。公元前229年(赵王迁七年),秦大举攻赵,
王翦率领
上党郡兵卒直下
井陉县,
杨端和率领
河内兵卒进围
赵都邯郸县。赵派李牧、
司马尚带领大军抵御。赵王宠臣
郭开受了
秦国贿赂,造谣说李牧、司马尚谋反。赵王因此改用
赵葱和颜聚代替李牧、司马尚。李牧不受命,赵王使人隐微捕得,并杀了李牧,废司马尚。
李牧死后的第二年,王大破赵军,俘虏赵王迁。赵灭亡。
司马迁对李牧的冤死,感叹愤慨,他说,赵王“迁素无行,信谗,故诛其良将李牧,用郭开。岂不谬哉!”
相关事件
公元前246年,年仅13岁的秦王子
秦始皇继秦王位。公元前238年,秦王政亲政,当年镇压了
嫪毐叛乱,罢太后,次年驱逐
吕不韦,大权独揽。
公元前236年,秦王政十一年,
秦国趁赵与燕大战,国内空虚之机,分兵两路进攻
赵国。名将
王翦率一军攻占阏与(今山西和顺)、撩阳(今
左权县),将军
桓齮(
樊於期)、
杨端和率一军攻占邺(今河北
临漳县西南)、
安阳市(今河北安阳西南)等9座城邑。
公元前234年,秦王政二次伐赵。秦将桓齮又率军进攻
临汾市(今
磁县)、
讲武城遗址,杀死赵将
扈辄,斩首10万,大败赵军,占领城池。
公元前233年,桓齮挥军越
太行山,占领赤丽、
宜安两邑(今河北
石家庄市),进攻
赵国腹地。赵王急调在北方戍边抵御匈奴的名将
李牧,带兵抗秦,在肥(今河北晋州)以“
三十六计之围魏救赵”之计奇袭
秦军营地,后又设伏围歼回师秦军,尽歼秦军十余万。
桓齮畏罪逃往
燕国。
公元前232年,
秦始皇第四次攻赵,秦军又分两路进攻邺和狼孟(今
阳曲县)、番吾(今
灵寿县)。赵将李牧以先北后南之策于番吾之战击败秦北路军,遂回师向南,南路秦军稍战即退。
公元前229年,秦王政命大将
王翦率军第五次攻赵,设计陷害李牧,李牧被
赵王迁所杀。次年,王翦攻陷
赵都邯郸市,俘赵王迁,赵亡。
历史意义
番吾之战,为
赵国赢得喘息时间,获得短暂的稳定。但由于在
肥之战及此战中损失惨重,赵国军事实力丧失尽,已无力组织远程追击及反攻,仅能退守
邯郸县,暂时自保。所以此战仅为击溃战,未能围攻歼
秦军。这是秦、赵两国交战中,
赵国最后一次取得重大胜利。
李牧在战前准确判断敌情,是此战获胜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