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式18.4mm防暴枪
中国研制的一款18.4毫米口径防暴霰弹枪
97式18.4mm防暴枪是中国自行研制的一款中口径制式警用防暴武器,由齐齐哈尔市雄鹰警用器材有限公司研制生产。主要装备中国各级公安机关所属刑侦、治安、巡逻、防暴等警种和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枪支管理法》公务配备用枪规定的专职守护、押运人员使用。
20世纪90年代,哈尔滨齐齐哈尔雄鹰警用器材有限公司开始研制一种18.4毫米新型警用防暴枪及配用弹,1997年,黑龙江雄鹰公司推出了一款仿制美国雷明顿870的霰弹枪,通过国家部级鉴定后,获得国家专利,被命名为97式防暴枪,此后在部分地区试用后正式列装防暴警察部队。
97式18.4mm防暴枪由枪管组件、枪机组件、机匣组件、手柄组件、击发发射机组件、游体组件及枪管固定螺丝螺母组成。该枪采用唧筒式供弹方式,可配用多种18.4mm弹药,如催泪弹、染色弹、橡胶子弹、橡皮霰弹布袋弹、防暴动能痛块弹、防暴动能弹、杀伤霰弹等,可满足不同任务需求。
发展历程
研制背景
长期以来,中国警用武器大都是从军用制式武器中选用的,一直没有形成专门的警用武器装备系列。而军用制式武器一般威力大、杀伤性强,能够“一枪致命”,多属致命性武器范畴。但是警察执行任务与军人有很大不同,在许多场合下是不能随意使用致命性武器的。虽然中国相继生产装备了38mm、35mm防暴武器,但是中国担任治安保卫任务的警务人员在执行任务时所使用的武器绝大多数还是7.62mm口径手枪、冲锋枪、自动步枪等杀伤性武器。
而此时,国外警察已经开始使用防暴武器,同一般军用枪械不同,防暴枪既可以配用非致命性弹药又可以配用致命性弹药,因此应用范围非常广在处理反恐、防暴等任务时可以完全替代军用制式武器的作用。因此,中国有必要为警务人员研制一种应用广泛、适应性强的防暴武器装备。
研制历程
20世纪90年代,哈尔滨市齐齐哈尔市雄鹰警用器材有限公司开始研制一种18.4毫米新型警用防暴枪及配用弹,1997年,黑龙江省雄鹰公司推出了一款仿制美国雷明顿M870式霰弹枪霰弹枪,通过国家部级鉴定后,获得国家专利,被命名为97式防暴枪,此后在部分地区试用后正式列装防暴警察部队,主要装备公安机关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枪支管理法》规定的金融、仓储、科研、司法等需配备公务用枪的有关部门
基本设计
整体结构
97式18.4mm防暴枪由枪管组件、枪机组件、机匣组件、手柄组件、击发发射机组件、游体组件及枪管固定螺丝螺母组成。
枪管组件
枪管是全枪的关键零件,承受发射药压力并赋予弹丸初速和射向。枪管前端下方有枪管固定座,装配时套在弹仓前端,通过枪管固定螺帽固定在机匣组件上。枪管前端上方装有固定准星,与照门部件组成瞄准机构。枪管上方装有防护罩,防止射弹过多时烫手。
机匣组件
机匣是全枪的基础零件,将全枪的主要零部件连接成整体。机匣前端下方连接弹仓,内部容纳枪弹;前端上部有圆孔为枪管定位;上方装有照门,与准星组成瞄准机构;尾端连接后手柄,便于握持;内部安装发射机组件、退壳机构及枪弹定位机构。
击发发射机组件
击发发射机组件是全枪的控制部件,不仅有储存击发能量、打击击针的作用,而且具有扳机保险、到位保险、锁定游体和控制出弹等功能。
枪机组件
枪机组件是全枪的核心部件,在游体组件的带动下完成开锁、抽壳、闭锁等动作。
游体组件
游体组件套装在弹仓筒上,可前后移动,带动枪机完成开闭锁、供弹等动作
工作原理
97式18.4mm防暴枪采用唧筒式供弹方式,非自动滑膛武器,以手推拉游体组件前后运动,完成开锁、抛壳、压倒击锤、送弹入膛、闭锁等一系列动作。
瞄具类型
97式18.4mm防暴枪瞄准系统采用缺口与照门,瞄准方法与军用枪相同。
弹药类型
防暴枪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根据使用场合的不同,可以灵活选择弹药种类,而97式18.4mm防暴枪配有多种弹药,除杀伤霰弹外,还有催泪弹、染色弹、防暴动能痛块弹和防暴动能霰弹,还能发射催泪枪榴弹。
杀伤霰弹
需要打击持有枪械或凶器的恐怖犯罪分子时,可选择使用杀伤霰弹。国产杀伤霰弹的弹长65毫米,全弹质量43克,弹丸初速335米/秒,内有22粒直径6毫米铅丸,直射距离应大于50米,对50米以上距离上的目标也有较强的杀伤效果。作为标识,除了使用红色塑料弹壳外,还在塑料封口片上加工有一道5mm长的凸棱,通过手摸也能感觉出来。由于此弹种属于致命性弹种,使用此弹的目的是杀伤正在施暴的恐怖分子,因而要特别谨慎,以防误伤群众。
防暴动能霰弹
当用于驱散骚乱人群时,97式防暴枪可选择使用防暴动能霰弹。由于这种动能霰弹在大于35米的距离上仅会对人体外露部位造成轻度损伤,所以非常适合驱散非法聚众的骚乱人群。国产防暴动能霰弹的弹长65毫米,全弹质量23.5克,初速315米/秒,射击距离应大于35米,最有效射击距离为35米-100米,每发霰弹可射出8粒直径8毫米橡胶球。
防暴动能痛块弹
当需要打击已经确认的暴乱分子或带头闹事的人员时,可选择使用防暴动能痛块弹。国产防暴动能痛块弹的弹长65毫米,全弹质量18.85克,弹丸初速123米/秒,直射距离大于35米,最有效射击距离为35米-100米。由于此弹种内的弹丸只有一个,射击时的精确性好,更适合于打击点状目标,所以对那些带头闹事或引发骚乱的暴乱分子,可使用此弹。需要注意的是在35米以内弹丸对人体外露部位可造成一定损伤,射击时应特别注意。
布袋弹
布袋弹也称为沙包弹,全弹重45克,弹头是包裹铅砂的布袋,是比较柔软的非致命性防暴弹,具有非常好的延展性,击中目标时尽管动能比痛块弹和动能霰弹两种防暴弹更大,但由于接触面大,所以比动能小,大大降低了在近距离上对目标造成的严重伤害。
催泪弹
当需要从封闭空间驱赶出罪犯或者驱散小面积的驱乱人群时,可选择使用催泪弹。国产催泪弹的弹长65毫米,全弹质量21.76克,弹丸初速65米/秒,有效射击距离为35米-100米。由于此弹种到达目标区30秒后,其催泪的作用浓度可达到20平方米,并且不存在威力过大的问题,因而成为使用范围最为广泛的一个弹种,所以对那些聚集在封闭空间的骚乱人群及逃入室内的暴乱分子,使用此弹效果尤佳。
染色弹
97式18.4mm染色弹的弹丸内含染色剂,在作用区可对人体及衣物染上不易去除的颜色,便于事后查证。全弹重17克,弹丸重7.6克,染色剂散布圆直径约2米,颜色为玫瑰红。弹头标识为一个十字形的凸棱。
信号弹
97式18.4mm信号弹有红、黄、绿三种颜色,发射高度约100米,发光时间约15秒。
照明弹
97式18.4mm照明弹可用于瞬间照明。发射高度约100米,发光时间约15秒。
驱鸟雷弹
97式18.4mm驱鸟雷弹主要用于机场飞机起降前驱赶跑道上空的鸟类,保障飞机的起降安全。发射高度80-100米,在半空中发出爆鸣声。
33mm催泪枪榴弹
33mm催泪枪榴弹是套在97式18.4mm防爆枪的枪口上用空包弹发射,使用CS发烟剂,全弹长220毫米,全弹重260克。
性能参数
特性
97式防暴枪作为中国警用武器的新成员,具有工艺先进、结构合理、环境适应性强、外形变换多样、勤务性好等特点。
97式防暴枪在设计的时候,为了减轻重量,大量采用工程塑料零件,使得武器重量只有3.15kg,携带方便。工程型料的运用还提高了机件的耐腐蚀性。机件在加工的时候还采用了无切属加工工艺、旋压成型工艺、精铸工艺、冲压工艺等新的加工工艺,这样不但节约了成本,而且还提高了武器的可靠性。
由于使用场合的特殊性,97式防暴枪的结构设计非常注重安全性要求,为了确保在非射击状态下防止误触板机面出现意外击发事件,武器设置了扳机保险,使用时只要左右按压即可实现,为了杜绝枪机闲锁不可靠时击发,在闭锁卡铁尾端设置有限位槽,当阳锁卡铁上升不到位时,即使击捶击打击针,击针也被闲锁卡铁尾端的限位槽阻止不能前移,因面不能击发枪弹底火,起到保险作用。
97式防暴枪注重使用的便捷性,因此,全枪总共只有78个零件组成。而在分解时,只需做三个步骤就可完成:第一步,用手按逆时针方向旋下枪管固定螺丝螺母,即可取下枪管,第二步,用右手拇指压下左开关簧片后向前推前握把,即可取下游体组件、枪机组件:第三步,用小冲子冲出前、后联接轴,向外拉扳机圈即可取出击发机组件。对武器进行结合的方法则是按照分解时的相反顺序即可。
衍生型号
97-1式
97-1式防暴枪主要是在97式防暴枪的基础上,将原来的前手柄更换为前护木,后手柄更换为折叠式枪托,这样的好处是抵肩后稳定性有了很大提高,同时,折叠枪托的设计使携行变得更方便。同时,97-1式防暴枪的前端还可以加装激光瞄准器,该激光瞒准器发射绿光,照射距离远,受其他光线影响小。通过开关可快速打开或关闭瞄准器,除了对一般静态目标瞄准之外,还很适合对付快速移动的目标。
97-2式
97-2式则是在97-1式基础上改进的,将原来的弹仓供弹改为弹匣供弹,虽然携弹量没有增加,但子弹更换速度却大幅度提高。另外,在前护木和手柄上增加了防滑纹、折叠托尾部增加了橡胶缓冲垫,这些人性化的设计大幅度提高了人机功效。因此,在建国60年阅兵式上,97-2式防暴枪成为了防暴警察部队唯一装备的武器。
服役情况
97式18.4mm防暴枪用于在50m距离内制服隐蔽在建筑物内的暴力犯罪分子,驱散35m-100m距离内非法聚众的骚乱人群。主要装备中国各级公安机关所属刑侦、治安、巡逻、防暴等警种和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枪支管理法》公务配备用枪规定的专职守护、押运人员使用。
参考资料
97式霰弹枪.pewpewpew.2024-04-26
目录
概述
发展历程
研制背景
研制历程
基本设计
整体结构
枪管组件
机匣组件
击发发射机组件
枪机组件
游体组件
工作原理
瞄具类型
弹药类型
杀伤霰弹
防暴动能霰弹
防暴动能痛块弹
布袋弹
催泪弹
染色弹
信号弹
照明弹
驱鸟雷弹
33mm催泪枪榴弹
性能参数
特性
衍生型号
97-1式
97-2式
服役情况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