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
念珠菌病由
白色念珠菌起引的
鸟纲上
消化道的一种霉菌病,特征是在上消化道粘膜发生白色假膜和
溃疡。多不会发生大规模的死亡。
基本介绍
本病又称霉菌性口炎、白色念球菌病,俗称鹅口疮。由白色念球菌引起的禽类上消化道的一种霉菌病,其特征是在上消化道粘膜发生白色假膜和溃疡。本病是一种内源性的条件性疾病,当菌群失调或
宿主抵抗力较弱时,以及饲养管理不善和饲养环境差就会发生本病。
由于念
球菌病不会直接给鸡群带来大面积的死亡,所以没有被引起足够的重视。但本病能给
鸟纲带来严重的免疫抑制,造成免疫应答水平低下,体质消弱,抗病差。一旦条件不适易引发
呼吸道、
大肠杆菌、病毒等疾病,肉禽瘦弱,蛋禽产蛋下降。给养殖户带来巨大的损失。
病原学
白色念珠菌(Moniliaalbicans)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可在健康畜禽及人的口腔、上呼吸道和肠道等处寄居。
流行病学
本病以幼龄禽多发,成年禽亦有发生。鸽以青年鸽易发且病情严重。该病发生以夏秋炎热多雨季节为甚。病禽和带菌禽是主要传染来源。病原通过分泌物,排泄物污染饲料、饮水经
消化道感染。
雏鸽感染主要是通过带菌
鸽乳的“鸽乳”而传染。本病发病率、死亡率在
火鸡和鸽均很高。
症状
鸡:
雏鸡、成年鸡均可发生。病鸡精神不振,食量减少或停食,
消瘦,羽毛松乱。有的鸡在眼睑、口角出现痂皮样病变,开始为基底
潮热,散在大小不一的灰白色
丘疹样,继而扩大蔓延融合成片,高出皮肤表面凹凸不平。病鸡囊胀满,但明显松软,挤压时有痛感,并有酸臭气体自口中排出。有的病鸡
腹泻,粪便呈灰白色。一般1周左右死亡。
鸭:鸭发病报道较少,以雏鸭易发。雏鸭发病有明显的
呼吸道症状,病鸭呼吸急促,频频伸颈张口,呈喘气状,叫声嘶哑。最后抽搐而死。
发病规律
1、雏禽易感性最强,感染后易出现高死亡,2周内感染死亡率可达30%-50%。
2、育雏后期感染后,呼吸道症状突出,同时
水样便也明显。
3、育成期阶段,呼吸道症状明显,但水样粪便不甚明显。
4、
性成熟前一般临床症状不明显,但如与其他疾病并发,症状明显。
5、性成熟后一般临床症状不明显,但是会造成产蛋下降和产蛋高峰期产蛋率低。
区别
解剖症状及与其他疾病的区别
2、有
呼吸道症状,肾脏
肿胀,有少许的尿酸盐的沉积易误诊为肾转支。
3、引起
胸腺、法氏囊等免疫器官萎缩出血,易误诊为流感、法氏囊。
4、因为呼吸道症状明显,有胆汁倒流,会有绿色粪便排除,易误诊为新城疫。
5、腺胃有时出现
溃疡及白色分泌物,严重时候分泌为黄色成褐色,肌胃和喉头上有“
白喉样”病变,易误诊为腺胃炎。
除以上述病症外:该病
雏鸡的有诊断价值部位为嗉囔,内壁有白色
菌落,积液腥臭严重时可形成树皮状溃疡。
病理变化
病理变化主要集中在上
消化道,可见喙喙结痂,口腔和食道有干酪样假膜和溃疡。
嗉囊内容物有酸臭味,嗉囊皱褶变粗,粘膜明显增厚,被覆一层灰白色斑块状假膜呈典型“毛巾样”,易刮落。假膜下可见坏死和溃疡。少数病禽病变可波及到腺胃,引起胃粘膜
肿胀、出血和
溃疡。有的报道在腺胃和肌胃交界处形成一条出血带,肌胃
角质膜下有数量不等的小出血斑。其他器官无明显变化。据报道雏鸭病死后以气囊混浊和肺出血为特征。
治疗
本病一旦发生,单纯的治疗效果往往不佳。在治疗的同时应改善饲养管理条件,加强
兽医学卫生措施可望收到满意效果。
治疗本病常用1:2000-3000
硫酸铜溶液或在饮水中添加0.07%的硫酸铜连服1周,对大群防治有一定效果。有报道,用5×10-4-1×10-3
丙酸铜或1×10-4
甲基紫也有一定疗效。
制霉菌素按每公斤饲料加入50-lOOmg(预防量减半)连用1-3周,或每只每次20mg,每天2次连喂7天。有报道认为在投服制
霉菌素时,还需适量补给复合
维生素B,对
鸽念珠菌病有较好防治效果。
鸽群如与鸽毛滴虫合并感染时,防治
毛滴虫病可选用二甲基硝基眯唑(达美素),以其0.05%溶液作为饮水,连用7天。或用1:1500
碘液供鸽饮用,连用20天。
本病没有特异性的防制办法。禽场应认真贯彻
兽医学综合防制措施,加强饲养管理,减少应激因素对禽群的干扰,做好防病工作,提高禽群抗病能力。特别应注意的是防止饲料霉变,不用发霉变质饲料。搞好禽舍和饮水的卫生消毒工作,不同日龄禽只不要混养等项工作是防制本病的重要措施。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