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尔吉尔·特罗芬
维尔吉尔·特罗芬
维尔吉尔·特罗芬(Virgil Trofin,1926年7月24日,利波瓦茨,——1984年7月6日,克勒拉希。)
罗马尼亚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党务和国务活动家。罗马尼亚共产党中央政治执行委员会委员、常设主席团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部长会议副主席、罗马尼亚总工会中央理事会主席。在后乔治乌-德治时代进入权力核心,原本是尼古拉·齐奥塞斯库时代初期的罗共第二号人物,后多次被降职,并于1981年被踢出党中央委员会。
人物传记
青年领袖
1926年7月24日生于罗马尼亚东北部瓦斯卢伊县利波瓦茨乡。早年在家乡读小学和初中,1939——1944年接受机械工职业技术培训,并在雅西从事各种金属结构工作,当过机械钳工和锅炉制造工。1944年加入罗马尼亚共产主义青年联盟(共青团)。1945年11月15日加入罗马尼亚共产党(1948——1965年称罗马尼亚工人党)。1945——1946年任罗马尼亚共产主义青年联盟雅西州委书记。1946——1948年任罗马尼亚共产主义青年联盟中央委员会委员。1948年罗马尼亚工人党成立后,罗马尼亚共产主义青年联盟与其他左派进步青年组织整合,成立罗马尼亚劳动青年联盟,1948——1951年先后任罗马尼亚劳动青年联盟中央组织部副部长、宣传鼓动部部长。在此期间,在布加勒斯特经济研究学院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经济学。1951年任罗马尼亚武装部队总政治部组织指导部部长,被授予人民军中校军衔,1952年晋升为上校。1953年当选为罗马尼亚劳动青年联盟中央委员会委员,1954年7月任罗马尼亚劳动青年联盟中央委员会书记处书记。
1953年以前,特罗芬在政治上倾向于安娜·波克尔、瓦西列·卢卡、特奥哈里·乔治斯库的“莫斯科局”(约瑟夫·斯大林的代理人),后在波克尔与总书记格奥尔基·乔治乌-德治的政治角力中倒向了乔治乌-德治阵营,在波克尔垮台后,被乔治乌-德治作为党的年轻干部和积极分子予以重点培养和提拔。
1955年12月28日在罗马尼亚工人党第二次代表大会(罗共“七大”)上当选为工人党中央候补委员。1956年6月——1964年6月任罗马尼亚劳动青年联盟(共青团)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1960年6月25日在罗马尼亚工人党第三次代表大会(罗共“八大”)上当选为工人党中央委员。1956年匈牙利十月事件后,特罗芬领导共青团对团员队伍进行整顿,尤其是对大学和高中学生加强教育和管控,制定严格的入团审查标准。他曾在1956年11月公开说:“我们必须知道我们有多少敌人正试图攻击我们的党和国家”。布加勒斯特市党委第一书记弗洛里安·达纳拉赫和中宣部部长列昂廷·拉乌图听取了他的建议,特罗芬对于抑制学界的动荡趋势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在此期间,他与扬·伊利埃斯库、科尔内尔·布尔蒂卡、斯特凡·巴莱亚、彼特鲁·埃纳凯、斯特凡·安德烈密切合作,并在党内形成了一股“少壮派”(“共青团帮”)势力。
1957——1965年当选为巴克乌县波杜-图库卢伊选区大国民议会代表(议员),1965——1969年当选为盖尔拉选区大国民议会代表,1969——1975年当选为皮特什蒂选区大国民议会代表,1975——1980年当选为布拉索夫斯蒂格·罗苏选区大国民议会代表,1980年在特尔古日乌第一选区当选大国民议会代表。1961年3月25日任共和国宪法委员会委员。1964年毕业于“斯特凡·乔治乌”社会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学院(罗共中央高级党校)。1964年6月23日任罗马尼亚工人党中央组织部第一副部长。
特罗芬与尼古拉·齐奥塞斯库曾在团中央、总政治部和党的组织部门共事,建立了密切的联系。从此,他的政治事业的兴衰都与齐奥塞斯库有着直接关联。1965年3月乔治乌-德治逝世后,在尼古拉·齐奥塞斯库和格奥尔基·阿波斯托尔的权力斗争中,作为“少壮派”的代表人物和党的组织部门负责人,特罗芬极力为齐奥塞斯库上台消除障碍,齐奥塞斯库主政后,特罗芬被迅速提拔到了党和国家最高领导层。罗共“九大”后,他与瓦西列·帕蒂利内茨利用平凡冤假错案之机对当时党内二号人物亚历山德鲁·德勒吉奇进行整肃,使这位“大清洗”的主要组织者和执行者身败名裂。
权力中心
1965年3月29日,维尔吉尔·特罗芬任罗马尼亚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组织部长。1965年7月24日在罗马尼亚共产党第九次代表大会大上,维尔吉尔·特罗芬当选为罗共中央委员、中书记处书记。1967年12月8日在罗马尼亚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被增选为罗马尼亚共产党中央政治执行委员会候补委员。1968年8月升为罗马尼亚共产党中央政治执行委员会委员、常设主席团委员。1969年8月在罗马尼亚共产党第十次代表大会上仍当选为罗共中央政治执行委员会委员、常设主席团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从1965年7月至1972年10月,在担任党中央委员会书记期间,特罗芬主管党和共青团的组织干部工作,负责协调全国妇女理事会、罗马尼亚总工会中央理事会、农业生产合作社全国联盟的活动。
1969年3月13日——1971年11月17日任罗马尼亚农业生产合作社全国联盟主席(部长级政府成员)。1969年4月7日——1974年4月29日任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委员。1971年11月17日——1974年11月28日任罗马尼亚总工会中央理事会主席(部长级政府成员)。1972年10月11日被解除中央委员会书记职务。1972年10月13日——1974年3月30日任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部长会议副主席兼商业部长。1972年12月4日兼任人民服务和供应活动协调和管理委员会主席。1973年7月12日——1974年3月30日任人民委员会事务委员会(党政合一机构)主席。1974年11月罗共“十一大”和1979年11月罗共“十二大”均当选为罗马尼亚共产党中央政治执行委员会委员。
边缘化、贬谪
1974年11月28日——1977年12月14日任罗马尼亚共产党布拉索夫县委员会第一书记兼布拉索夫县人民委员会主席。1975年3月18日——1978年7月13日任人民议会和国家行政委员会委员。1977年12月14日——1978年10月12日任罗马尼亚林业经济和建筑材料部部长。1978年10月12日——1981年9月7日任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政府副总理兼能源发展和国家电气化协调委员会主席,1979年12月12日——1981年9月7日兼任罗马尼亚矿业、石油和地质部部长。1981年9月7日被解除政府副总理和矿业部长的职务。1981年11月26日在罗共中央全会上被撤销中央委员资格,大国民议会取消其议员资格,降为罗马尼亚手工业合作社中央联合会主席。1982——1984年任克勒拉希县“米尔恰·沃达”国营农业联合体主席。
访华
1956年和1967年访问中国。
政坛折翼
维尔吉尔·特罗芬曾是尼古拉·齐奥塞斯库的亲密助手和得力大将,1965年以后主管党的组织干部工作,在1969年至1972年间一度是仅次于齐奥塞斯库的党内第二号人物,权倾一时。但也因此受到齐奥塞斯库的疑忌。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齐奥塞斯库在1970年代末定期轮调高干,防止他们发展新的权力基础,一旦支持者质疑他的权威,齐奥塞斯库就立刻将他们踢出权力中心。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特罗芬与齐奥塞斯库之间发生冲突,逐渐被边缘化,多次被降职。1974年被外放到地方,1977年重新回到中央。
1981年11月25日至26日,在罗马尼亚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和罗马尼亚经济和社会发展最高委员会联席全体会议上,尼古拉·齐奥塞斯库作了关于国民经济情况和国际形势的重要报告,称经济发展取得重要成绩,但煤炭原油和金属生产未完成计划。齐奥塞斯库说“在执行今年计划方面,我们确实遇到了不少困难,出现了一系列缺点和不足,在确保动力、原材料方面困难尤为突出。”他说,这首先是由于没有全面完成煤炭和原油生产计划。此外,金属生产也未完成计划。完不成计划确有客观原因,但主要是主观原因,是经济领导与计划工作中的缺点、党政部门工作中的缺点所造成的。
罗共中央全会以“违反党的规定”,审批交付质量差的煤炭供应给发电厂,致使党和人民的利益蒙受损失为由,对分管能源的特罗芬进行严厉的谴责和警告,全会解除了特罗芬的党内外一切领导职务,并将他开除出中央委员会。也有观点认为,这是尼古拉·齐奥塞斯库为掩盖自身在采矿业上管理不善和1977年“日乌河谷矿工罢工事件”寻找“替罪羊”。特罗芬被逐出权力中心,政治生命就此终结。之后,他同齐奥塞斯库等领导人进一步发生冲突,又被贬到地方,从此再也未回到布加勒斯特
死亡
1984年7月6日,维尔吉尔·特罗芬在克勒拉希逝世,终年58岁。关于特罗芬的死因一直众说纷纭,有人基于各种证据坚持认为他是自杀。而罗马尼亚官方的做法十分隐晦、低调,罗共机关报《火花报》没有刊登官方讣告,也没有就他的死因作出解释。
家庭
维尔吉尔·特罗芬的妻子尤金妮亚·特罗芬,育有两个子女,女儿安娜·特罗芬,儿子米尔恰·特罗芬。儿子米尔恰后来先后担任检察官、特尔古穆列什地方法院法官等职。
荣誉
维尔吉尔·特罗芬曾荣获多项功勋奖章和荣誉称号,1959年被授予三级”八·二三“勋章、二级劳动勋章,1961年5月被授予“罗马尼亚工人党(共产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奖章,1964年被授予”罗马尼亚人民共和国之星“二级勋章,1966年被授予二级”图多尔·弗拉迪米雷斯库“勋章,1969年被授予”祖国解放二十周年“纪念奖章,1971年被授予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称号和”镰刀和铁锤“金星勋章,1976年7月24日,维尔吉尔·特罗芬在50岁生日时被授予一级“八·二三”勋章。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人物传记
青年领袖
权力中心
边缘化、贬谪
访华
政坛折翼
死亡
家庭
荣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