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奥尔基·乔治乌-德治(
英语:Gheorghe Gheorghiu-Dej,
罗马尼亚语:Gheorghe Gheorghiu-Dej,1901年11月8日,伯尔拉德-1965年3月19日,布加勒斯特),罗马尼亚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1947年—1965年),曾任罗马尼亚共产党总书记(1944年—1954年)、
罗马尼亚工人党第一书记(1955年—1965年)、罗马尼亚人民共和国部长会议主席(1952年—1955年)和罗马尼亚人民共和国国务委员会主席(1961年—1965年)。
人物简介
格奥尔基·乔治乌-德治(Gheorghe Gheorghiu-Dej,1901年11月8日—1965年3月19日)
罗马尼亚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卓越的国务活动家、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工人运动的杰出活动家、罗马尼亚工人党和罗马尼亚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最高领导人。
罗马尼亚工人党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罗马尼亚人民共和国国务委员会主席。
人物传记
革命斗争年代
1901年11月8日,乔治乌生于罗马尼亚王国摩尔达维亚地区
瓦斯卢伊县伯尔拉德的一个工人家庭。11岁即开始在罗马尼亚国营铁路公司铁路修配工厂做临时工。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的1919年,18岁的乔治乌参加特洛图什河谷地区的革命工人运动和加拉茨的工会活动,被选为
罗马尼亚铁路修配厂工会领导人。1930年加入罗马尼亚共产党。1931年他被党派到德治地区工作。不久,他在自己名字后缀以“德治”地名,成为复姓乔治乌-德治。
1932年3月,为贯彻罗共“五大”制订的建立工人统一战线的方针,在
布加勒斯特召开了全国铁路工人代表会议。在这次会上,乔治乌-德治被选为铁路工人中央行动委员会书记。中央行动委员会在各地进行大量组织工作,有力地领导了铁路职工的革命斗争。1933年2月,乔治乌一德治参加领导了
罗马尼亚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无产阶级的政治斗争——格里维察的二月战斗。这次铁路工人、石油工人大罢工旨在反对瓦伊达政府降低工资,解雇工人的
日内瓦计划。罢工遭到反动政府的血腹镇压,罢工领导人乔治乌-德治等人被捕入狱,并在
布加勒斯特被判处长期徒刑。后在人民群众的压力下,判决被撤销。但在次年6月中旬的
克拉约瓦重审时,又被军事法庭判处12年徒刑。
1943年,乔治乌-德治又被关押到
特尔古日乌集中营。在狱中继续进行革命活动,建立罗共领导核心,并领导组织
抵抗运动,在党内逐渐形成了以他为首的“监狱派”。1935年在狱中被选为罗共中央委员。1943年同狱内外党的骨干一起制定了推翻
法西斯主义军事独裁和反对希特勒
德国的方针政策。在此期间,罗共与农民阵线、爱国主义者联盟、
匈牙利劳动者联盟、社会主义农民党、社会民主党的一些地方组织,以及一些资产阶级团体结成联盟,从而把工人阶级、农民、知识分子、城乡的中间阶级甚至一些资产阶级集团都联合了起来。
1944年4月,在身处囹但同地下党员保持经常联系的乔冶乌-德治领导下,罗共制定了准备武装起义的计划。这个计划中规定建立工人统一战线,加强各种形式的反
法西斯主义斗争,组织爱国
卫队,争取军队参加反法西斯的武装起义。同时,罗共采取断然措施撤销了党的总书记斯特凡·福里什的领导,将福里什、瑞摩斯·科夫勒开除出罗共中央。1944年4月5日,原罗共中央委员会决定停止工作,任命了乔治乌-德治、
康斯坦丁·珀尔伏列斯库、约瑟夫·兰格茨三人书记处为党的领导核心,同时在狱外成立了以珀尔伏列斯库、兰格茨和
埃米尔·波德纳拉希为首的临时中央领导机构。5月,
罗马尼亚共产党和社会民主党达成协议,建立工人统一阵线,扩大了
反法西斯同盟的力量,并把经济斗争和反希特勒的战争结合了起来。共产党人在许多为前线生产的企业里,通过降低生产速度、毁坏机器设备和组织军事运输等办法来组织破坏反苏战争的活动。6月,罗马尼亚共产党又与社会民主党、国家农民党和国家自由党达成协议,建立民族民主阵线,共同进行反对军事独裁,促使罗马尼亚退出反苏战争和参加反希特勒同盟的斗争。6月13~14日召开了有军队代表参加的会议,会议通过了共产党人建议的行动计划,建立负有在军事上准备起义斗争任务的军事委员会。当时,罗共利用了统治阶级(以国王为代表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与扬·安东内斯库法西斯集团)之间的矛盾和分歧以及它们同希特勒控制的矛盾,争取了所有反对法西斯并关心把国家从法西斯梏下解放出来的
政党、组织和政界人士。
1944年8月,罗共完成了起义的准备工作,8月9日,乔治乌-德治被营救出狱,结束了11年的监狱生活。出狱后和党的其他领袖一起积极筹备武装起义。
苏联红军的胜利进军形势为进行武装起义创造了有利条件。1944年8月23日,“八·二三”武装起义推翻了安东内斯库军事
法西斯主义政权,结束了罗共20年的非法状态,成为国家决定性的政治力量。
人民民主革命
在1944年11月4日成立的康斯坦丁·萨纳特斯库第二届政府中,乔治乌-德治担任了交通部大臣。1944年12月6日—1945年2月28日任尼古拉·勒德斯库政府交通部大臣。他与各爱国民主进步力量一道同反动地主资产阶级势力和法西斯残余展开政治博弈。在此期间,罗共组织和领导民主力量为肃清和惩办战争罪犯,实行民主改革,建立人民民主制度而斗争。罗共动员和领导广大人民群众粉粹了反动派的
政变阴谋和美英
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计划,并得到了苏联政府和驻罗
苏联红军的强有力的支持。1945年3月政府危机,勒德斯库内阁倒台,在
罗马尼亚共产党和
苏联的支持下,成立了以
彼特鲁·格罗查博士为首相的工人阶级起领导作用的民主联合政府,贯彻落实罗共制定的民族民主纲领,推进各项民主改革。1945年3月6日—1946年11月30日任交通和电讯部大臣。
1945年10月16日一21日,在
布加勒斯特召开的罗马尼亚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乔治乌-德治被选为罗共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他在会议的政治报告中提出了迅速恢复遭到战争破坏的国民经济、重建国家、进行民主改革、加强人民政权和民主制度、巩固民族独立、加强工人阶级队伍的统一和巩固党的团结的纲领。全国代表会议通过了关于国家工业化和电气化的政治路线。1945年—1946年,乔治乌-德治与格罗查率领
罗马尼亚代表团出席了巴黎国际和平会议。
1946年11月9日举行国会选举,以罗共为首的民族民主阵线获胜,格罗查政府蝉联执政。1946年12月1日—1947年12月30日,乔治乌-德治任国民经济部大臣(1947年4月5日,国名经济部改称工业和贸易部),1947年12月30日—1948年4月14日任罗马尼亚人民共和国工业和贸易部长。在1947年8月领导了货币改革工作,通过币制改革,结束了货币的混乱状态,制止了
通货膨胀,稳定了物价。1947年11月领导人民政府粉碎了国家农民党和国家自由党的反革命政变阴谋,取缔了这两个反动资产阶级
政党。
共和国的缔造者
从1944年“八月起义”到1947年12月
罗马尼亚王国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人民革命”时期,乔治乌-德治在为罗马尼亚的解放、巩固民主制度,恢复国民经济,树立共产党在政权的领导地位,为社会主义革命做准备等方面都做出了伟大贡献。
1947年12月30日,国王
米哈伊一世被迫退位(据
阿尔巴尼亚王国领导人
恩维尔·霍查后来声称,米哈伊一世是在乔治乌-德治的持枪威逼下签署退位诏书的),
君主制被废除,罗马尼亚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它标志着
罗马尼亚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为完成这一历史使命,首先要求罗马纪亚工人阶级实现政治、思想和组织上的统一。罗共党员和社会民主党党员在为组织8.23武装起义而建立的工人统一阵线中的联合行动,增强了两党之间的相互了解和接近,从而为两党的合并创造了条件。
1947年9月,两党政治局讨论了罗工人运动在政治、组织、思想上统一的具体办法,成立了组织统一工人
政党的中央委员会。同年11月发表了《统一工人党的纲领性宣言》,确定了工人阶级统一政党的思想、组织和策略原则,明确规定了统一工人政党的基础是
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提出党的最终目的是实现社会主义社会——
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在此阶段,将消灭任何人剥削人的现象,实现“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进而实现高级阶段——共产主义社会。同时规定党的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1948年1月开始统一政党的基层组织—村、乡、县委员会并选举出参加统一代表大会的代表。
1948年2月21日一23日,在
布加勒斯特召开了
罗马尼亚共产党和社会民主党统一代表大会(罗马尼亚共产党第六次代表大会),决定两党合并成立罗马尼亚工人党,在罗马尼亚工人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上,格奥尔基·乔治乌-德治当选为罗马尼亚工人党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大会选出13名政治局委员和5名政治局候补委员,5名书记处书记。在13名政治局委员中有10人是原罗共领导人,3人是原社会民主党领导人,5名候补委员中3人是原罗共领导人,2人是原社会民主党领导人,5名中央书记中有4人来自罗共,1人来自社会民主党。此次代表大会为一党制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在这之后,农民阵线等民主党派陆续自我解散或消亡,各界人士以个人名义通过人民民主阵线(后改称社会主义民主和团结阵线)参与国家政治生活。1948年4月13日,罗马尼亚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大国民议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罗马尼亚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罗马尼亚是统一的、独立自主的人民国家。
1948年4月15日—1952年6月2日,乔治乌-德治任罗马尼亚人民共和国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兼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主席,协调经济和金融部门活动、恢复经济和稳定货币委员会主席,指导和确立了建设
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总路线,并直接领导制订了1949年、1950年的经济发展计划。1947年9月—1949年11月三次代表
罗马尼亚共产党出席了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会议。1952年6月2日—1955年10月4日任罗马尼亚人民共和国部长会议主席。
为加强对军队的领导,1952年4月罗马尼亚工人党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成立最高军事统帅机构,1952年11月5日在罗马尼亚工人党中央政治局会议上,乔治乌-德治当选为武装部队最高军事委员会主席和武装部队最高统帅,委员会委员包括3位军方首脑
埃米尔·波德纳拉希(武装部队部部长)、
列昂廷·萨拉扬(总参谋长)、尼古拉·齐奥塞斯库(总政治部主任)和3位政治局的代表
约瑟夫·基希涅夫斯基、
康斯坦丁内斯库、
基伏·斯托伊卡。
1953年3月
约瑟夫·斯大林去世后,苏共中央新领导班子实行党政分工和集体领导,当时最关键的职务莫过于部长会议主席一职,斯大林就长期在此职位上行使他最高首脑的权力,在讨论由谁继承斯大林权力的会议上,组成了马林科夫、
拉夫连季·贝利亚、
维亚切斯拉夫·莫洛托夫的“三驾马车”,马林科夫任部长会议主席,
赫鲁晓夫主持书记处的工作,名列中央主席团的第5位,1953年9月赫鲁晓夫接替马林科夫,被任命为苏共中央第一书记,主持
党务工作。参照
苏联经验和模式,1954年4月19日,
罗马尼亚工人党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决定确立“集体领导”和“集体工作”的原则,实行党政分开的领导体制,改组了政治局和书记处,调整了领导人的分工,乔治乌-德治辞去罗马尼亚工人党中央总书记,专任部长会议主席。书记处由
格奥尔基·阿波斯托尔、
尼古拉·齐奥塞斯库、米哈伊·达列亚、亚诺什·法泽卡什四人组成,取消总书记的称谓,改设第一书记,阿波斯托尔接任这一职务,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和政治局会议,主管书记处,但这并没有改变乔治乌-德治的最高首脑的地位。时隔仅仅一年多,形势又发生了变化。苏共中央第一书记
赫鲁晓夫利用他掌握的书记处成功扳倒了部长会议主席、国家最高首脑马林科夫(第一书记虽不及部长会议主席的影响大,但也与
约瑟夫·斯大林时代大不一样,马林科夫并未完全掌握部长会议主席的所有职权,而基层和地方上具有实际权力的是各级党的书记,党的一整套体系则是与书记处和第一书记赫鲁晓夫紧密的联系在一起),重新确立了党的领导机构特别是书记处的权威。
苏联政治权力版图的这一变化在各兄弟国家产生连锁反应,乔治乌-德治随即意识到权力的核心已经发生转移,即从行政首脑转移到了党的书记,于是在1955年10月4日辞去
苏联部长会议主席职务,专任工人党第一书记,同时当选为罗马尼亚人民共和国大国民议会主席团委员。
1961年3月21日
罗马尼亚第四届大国民议会第一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撤销大国民议会主席团,设立国务委员会,作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的常设机关,乔治乌-德治当选为罗马尼亚人民共和国国务委员会主席。他身兼党的领袖、国家元首和军队最高统帅,党、政、军大权集于一身,成为党和国家的最高主宰者。1965年3月18日在罗马尼亚第五届大国民议会第一次会议上连任国务委员会主席。
为表彰乔治乌-德治的伟大功绩,1951年11月、1961年11月他两次被授予
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称号和“镰刀和铁锤”金星勋章。其著作编入《格奥尔基·乔治乌-德治论文和演说集》一书中。
1965年3月19日格奥尔基·乔治乌-德治在
布加勒斯特逝世,享年64岁,葬于布加勒斯特自由公园的“为人民、祖国的自由和
社会主义而斗争的英雄纪念碑”陵墓。1989年12月22日罗马尼亚政局发生剧变,
尼古拉·齐奥塞斯库政权被推翻,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被颠覆,1990年,罗马尼亚救国阵线政府在全国实行去罗共化,清除“
共产主义象征性地标”,专门安放已故党和国家领导人遗体的纪念碑陵墓被拆除,乔治乌-德治的遗体被迁出墓穴,重新安葬于一个城市公墓,如今纪念碑下方的墓室大厅已经一片空寂。布加勒斯特理工大学在1965年—1990年被改名为“格奥尔基·乔治乌-德治”理工大学,
罗马尼亚城市奥内什蒂和
苏联城市利斯基在1965年—1990年被改名为乔治乌-德治。苏东剧变后,上述地区又恢复原来的旧称。
时代建设
乔治乌-德治在担任党和国家最高领导期间,为恢复国民经济,实现主要生产资料国有化、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电气化、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维护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反对和抵制大国
沙文主义干涉和控制以及在执行和平共处的外交政策方面都作出了重大贡献,对于1958年
苏联红军从罗马尼亚领土上撤走也起了决定性作用。
国内建设
在乔治乌-德治的领导下,建设社会主义经济总路线在1949年、1950年的两个年度计划、十年电气化计划和
第一个五年计划中都得到了体现。经过两个年度计划,恢复了在战争时期遭到严重破坏的工业,并在此基础上恢复整个国民经济。两个年度计划完成后,
社会主义经济成份占了绝对优势,在工业、财政金融和保险系统、在对外贸易中占了100%,在
交通运输方面占90%以上,在商业方面占80%以上。1948年6月,根据工人党中央全会关于实现主要生产资料国有化的决议,大国民议会通过了将工矿企业、银行、保险和
运输企业国有化的法律。生产资料的国有化,使罗的经济基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经济生活中消灭了生产资料的
资本主义私有制,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新的社会主义所有制。
从1945年起推行土地改革,彻底扫除了阻碍农业发展的封建残余势力,1949年开始进行农村的社会主义改造,实行土地国有化和建立集体农庄,发展农村的社会主义经济,提高农民和全体人民的生活水平。党的农村阶级政策是依靠贫农、巩固与中农的联盟,反对和限制富农,逐步消灭农村中的剥削关系。同时也为富农提供了在国家法律规定的条件下从事生产活动和进行商品交换的可能性。在执行过程中一些地区出现了强制加速合作化,以反富农名义非法给农民判罪的
左派过火的错误。罗党对此坚决地进行了干预,制止了逮捕和审判,并释放了成千上万非法被捕的农民,并针对合作化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出台了相关决议、章程和法令。至1962年4月,
罗马尼亚在农村全面实现农业合作化。与此同时,热电部门、天然气开采、冶金、机器制造、金属加工、化工和建筑材料等都有较大发展。同时工业结构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1950年10月罗马尼亚工人党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讨论并批准了十年电气化计划(1951年—1960年)。同年12月工人党中央全会又批准了发展国民经济的
第一个五年计划(1951年—1955年),建立统一的
社会主义经济及其物质技术基础,即把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作为
经济政策的中心,同时发展和巩固社会主义商业,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劳动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发展经济上落后的地区和加强国防力量。在一五计划执行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偏差,如优先发展重工业,在机器制造、石油、电力、冶金和化工工业投资过多,从而影响了农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1955年,第一个五年计划任务完成并超额完成,国民收入有了显著提高,工业、农业、
交通运输、商业和对外贸易都取得较大成就。
在1948年—1952年
罗马尼亚社会发生的经济基础、社会结构和国家生活中的根本变革后,1952年9月24日大国民议会通过新宪法,标志着统一的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和政治制度基本建立。1955年12月罗共“七大”制定了
第二个五年计划(1956年—1960年)。1960年6月在罗共“八大”上,德治在大会的政治报告中说,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已经在罗马尼亚建成,农业中的
资本主义所有制的最后形式——富农已被消灭,在罗马尼亚人剥削人的现象已不存在。罗共“八大”讨论并批准了《关于1961年—1965年发展国民经济的五年计划的指示和十五年长远经济计划纲要》,经过五年时间的建设,三五计划在劳动人民的努力下顺利完成,到1965年,
罗马尼亚在经济、社会、文化诸领域取得了重大成就,进一步提高了人民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罗马尼亚因此在1965年宣布,统一的
社会主义经济已经在罗马尼亚建成,它标志着社会主义在各个工作部门中已经取得全面胜利。
独立自主
罗马尼亚在1944年解放后,一直奉行对苏友好政策,1949年1月加入
经济互助委员会,1955年5月参与缔结《阿尔巴尼亚人民共和国、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匈牙利人民共和国、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波兰人民共和国、罗马尼亚人民共和国、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友好合作互助条约》,成为华沙条约组织
成员国。罗共在1956年苏共二十大至1961年苏共二十二大基本上还是听从苏共的指挥,并在1960年
布加勒斯特会议后一个时期积极追随苏共反华反
阿尔巴尼亚。但1956年苏共二十大以后,乔治乌-德治与赫鲁晓夫在改革和去斯大林化的问题上产生分歧和对立,
赫鲁晓夫强迫东欧各国也反对个人崇拜,在罗则把矛头指向乔治乌-德治,企图颠覆罗共领导,并利用经互会加紧对罗进行控制,引起罗的反抗,罗苏矛盾日益加剧和公开化,由此,罗共与苏共之间展开了长期的颠覆与反颠覆、控制与反控制的斗争。
1955年
罗马尼亚首次要求
苏联撤军,结果遭到赫鲁晓夫的强硬拒绝。1956年
波匈事件,虽然罗马尼亚赞同苏联出兵干涉,但
苏联红军在
波兰和
匈牙利的武力镇压以及
纳吉·伊姆雷的悲剧性结局也使得罗马尼亚领导人心生恐惧和警惕。经过乔治乌-德治和罗工人党领导集体的不懈努力,1958年苏联终于同意罗方要求。苏联之所以同意撤军,主要是出于和平攻势的需要,也考虑到罗马尼亚处在一个不容易受西方国家攻击的地理位置,同时也是对罗马尼亚忠诚的“奖赏”。苏军的撤出为
罗马尼亚以后独立自主政策的实施大开了方便之门,这在东欧国家是唯一的例外。1961年苏共二十二大后,罗马尼亚摆脱
苏联控制的倾向进一步发展,没有积极追随
赫鲁晓夫在国内搞反对“个人崇拜”,对
约瑟夫·斯大林的评价也有所保留。在经互会更是反对苏联对各兄弟国家经济的控制。在国内建设的一些重要政策问题上也没有盲目追随赫鲁晓夫所采取的措施。1962年起,罗马尼亚在国内实行的是一种“新斯大林主义体制”。1963年罗马尼亚奉行独立自主的方针,抵制苏联的压力,坚决维护主权和民族利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缩小苏联的影响,并防止苏联的颠覆活动。同时,基本上退出
苏联主导的反华大合唱和,频繁与中共接触,改善与
阿尔巴尼亚的关系,愈发地显示出对
莫斯科的离心倾向。
在国际共运,坚持“
社会主义国际劳动分工的基本原则”,即:尊重独立和国家主权、权利完全平等、同志般的互相援助和互利原则。中苏两党爆发论战后,乔治乌-德治等罗党领导人积极从中斡旋、调停,1964年罗工人党分别致函中共中央和苏共中央,呼吁停止公开论战,说论战的继续和尖锐化将使国际共运和社会主义阵营的完全分裂成为不可避免,认为分裂将会给共运的力量和社会主义阵营以沉重的打击。1964年4月发表了《罗马尼亚工人党关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工人运动问题立场的声明》,为维护国际共运和
社会主义阵营的团结、弥合各兄弟党之间分歧和矛盾做了大量工作。
外交多元化
乔治乌-德治积极寻求多元化的外交政策,1953年以后开始与
美国等西方国家接触并改善关系,扩大和加强与西方世界的经贸联系和文化交流。
罗马尼亚大幅增加与欧美的贸易额,从
英国、西德、
法国购入大部分工业设备,并派特使访问伦敦和巴黎,1963年派部长会议副主席兼国家计委主席格奥尔基·加斯顿-马林作为特使参加
约翰·肯尼迪总统的葬礼并与林登·约翰逊总统会晤,1964年与美国签署贸易协议,允许罗马尼亚购买工业产品。通过与西方的互动,拓展了罗马尼亚的国际生存空间。当时罗马尼亚的对西方政策与其对
苏联政策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由于受制于苏联,罗马尼亚与西方仅限于经贸关系,但为后来
尼古拉·齐奥塞斯库的“东欧戴高乐主义”奠定了基础。
1956年9月,乔治乌-德治率领
罗马尼亚工人党代表团参加中国共产党第八次代表大会。1965年3月,德治逝世后,罗马尼亚为他举行了隆重的国葬,米高扬同志率领苏联党政代表团、周恩来同志率领中国党政代表团出席了葬礼,共有包括西方国家在内的33个国家派出了代表团。
党内斗争
开始内斗
格奥尔基·乔治乌-德治在当时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一种不良作风影响下,也曾在党内错误地制造了一些冤案,使一些同志惨遭杀害。1946年,根据乔治乌-德治等人的决定,将1940年—1944年曾任罗共总书记的斯特凡·福里什判处死刑。1948年—1950年,
罗马尼亚工人党在全党进行审查和甄别,将20多万党员清洗出党。
苏南冲突后,根据
约瑟夫·斯大林的指示,东欧各国掀起针对“铁托分子”的大清洗,乔治乌-德治趁机整肃“国内派”,在1954年将罗共建党时期的老党员,在人民中享有崇高威望的前政治局委员、司法部长卢克雷齐乌·帕特勒什卡努处决。国际共运和工人运动的著名活动家,曾任罗马尼亚共产党第一任总书记和共产国际中央执委的格奥尔基·克里斯泰斯库也遭受到政治迫害。在1948年到1954年进行大清洗期间,超过4万人,大多数是在劳改营中的政治犯,被发配到
多瑙河-黑海运河工程强迫从事重体力劳动(这实际上是仿效
苏联的
古拉格)。同时,乔治乌-德治还对罗工人党内的原社会民主党系成员、参加过
西班牙内战的原
国际纵队老战士以及
法国抵抗运动老战士加以排挤、打压。
1952年,乔治乌-德治借
约瑟夫·斯大林的“反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在党内批判和揭发“波克尔—卢卡反党分裂集团”,将“
莫斯科局”的
安娜·波克尔、瓦西列·卢卡、
特奥哈里·乔治斯库(他们都是苏联在
罗马尼亚的代言人)清洗出党中央,1954年卢卡被判处死刑(后改判终身监禁,1960年死于狱中),波克尔、乔治斯库在苏联的干预和
庇护下得以善终,但政治生命就此终结。1957年罗工人党揭发和批判了“基希涅夫斯基—康斯坦丁内斯库分裂主义集团”,将图谋废黜乔治乌-德治的
约瑟夫·基希涅夫斯基和
康斯坦丁内斯库(幕后有赫鲁晓夫和苏共的支持)开除出政治局和书记处,通过一系列政治肃清,乔治乌-德治在党内的劲敌被铲除尽,尤其是对他威胁最大的福里什和帕特勒什卡努。
1965年罗共“九大”后,罗共中央开始重新审视1948年—1954年的大清洗。1968年罗共中央组织调查委员会对这批错案进行审查。6月25日中央全会的结论认为:“当时
罗马尼亚工人党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格奥尔基·乔治乌一德治违反党纪,对调查过程进行干预……施加了消极的影响。”罗共中央批判了乔治乌-德治的“个人
迷信”,对福里什、帕特勒什卡努、科夫勒、波克尔、卢卡、乔治斯库、基希涅夫斯基、康斯坦丁内斯库等人予以平反。
中国致的唁电
中国人民怀着十分悲痛的心情,得悉罗马尼亚工人党中央第一书记、罗马尼亚国务委员会主席格·乔治乌-德治病逝的噩耗。乔治乌-德治同志是罗马尼亚人民敬爱的领袖,是中国人民亲近的朋友,是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杰出的活动家。他的不幸逝世,是
罗马尼亚人民和全世界劳动人民的重大损失。我们谨向罗马尼亚人民致以衷心的、深切的哀悼。
乔治乌-德治同志的一生,是为工人阶级的伟大事业奋斗的一生。他在少年时期就开始了劳动生活,参加了工人运动。一九三零年,乔治乌-德治同志加入了罗马尼亚共产党(今罗马尼亚工人党)。三十多年来,他献身于罗马尼亚劳动人民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献身于国际
共产主义事业,鞠躬尽,直到疾病夺走了他的生命。
乔治乌-德治同志是
罗马尼亚工人运动最早的领导者之一,是工人运动的出色战士。他是罗马尼亚历史上有名的一九三三年铁路工人大罢工的组织者。乔治乌—德治同志充满了为工人阶级解放事业而斗争的坚定意志和英勇斗争精神。反动政府的逮捕、监禁和长期苦役,都没有能使乔治乌-德治同志中断他的革命活动。一九四四年八月,当反法西斯战争进行得如火如荼的时候,他越狱出来,积极领导人民同希特勒侵略者和本国的法西斯统治者进行了大无畏的斗争。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发展的有利形势下,以乔治乌-德治同志为首的共产党领导
罗马尼亚人民英勇地举行了武装起义,推翻了安东内斯库的反动统治,迅速解放了全国,在罗马尼亚人民的历史上揭开了光辉灿烂的一页。
罗马尼亚解放以后,乔治乌-德治同志为保卫和巩固人民政权,为进行各项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为建设自己的祖国,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勤劳智慧的罗马尼亚人民,在罗马尼亚工人党领导下,坚持独立自主发展国民经济的方针,依靠本国的资源和力量,沿着社会主义道路从胜利走向胜利,在短短的二十年中,把罗马尼亚建设成了一个有着发达的工业和农业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些伟大成就的取得,是同乔治乌-德治同志分不开的。
罗马尼亚工人党和罗马尼亚人民共和国政府,坚持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一九五七年宣言和一九六○年声明所规定的兄弟党、兄弟国家相互关系的准则,积极发展同社会主义国家的互助合作关系,对维护社会主义阵营和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团结,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显然,这也是同乔治乌-德治同志分不开的。
乔治乌-德治同志一向十分重视巩固和发展中罗两国人民建立在
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基础上的友谊,他为促进我们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友好合作关系,作出了许多贡献。
乔治乌-德治同志与世长辞了。中国人民为自己失去这样一位亲切的朋友,为
罗马尼亚人民失去这样一位爱戴的领袖,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失去这样著名的一位战士而感到无限悲伤。我们相信,兄弟的罗马尼亚人民,将能化悲痛为力量,更紧密地团结在罗马尼亚工人党的周围,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旗帜,沿着
社会主义的道路,继续奋勇前进,并且取得更加辉煌的胜利。
乔治乌-德治同志永垂不朽。
所获荣誉
格奥尔基·乔治乌-德治曾荣获“罗马尼亚王冠”大十字勋章(1945年)、“文化功勋”指挥官级勋章(1946年)、“罗马尼亚之星”大十字勋章(1947年)、罗马尼亚人民共和国“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称号和“镰刀和铁锤”金星勋章(1951年、1961年)、“铁路工人和石油工人英勇战斗二十五周年”奖章(1959)、一级“八·二三革命”勋章(1959年)、“罗马尼亚共产党成立四十周年”奖章(1959年)、“祖国解放二十周年”奖章(1964年)、“罗马尼亚人民共和国武装部队建军二十周年”奖章(1964年)、捷克斯洛伐克一级白狮勋章、一级劳动勋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