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亚切斯拉夫·米哈伊洛维奇·莫洛托夫(
俄语:Вячеслав Михайлович Молотов;1890年3月9日—1986年11月8日),原名维亚切斯拉夫·米哈伊洛维奇·斯克里亚宾(Вячеслав Михайлович Скрябин),曾任
苏联人民委员会主席、苏联人民委员会(1946年后改称
苏联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任外交人民委员(1946年后改称外交部长)。1957年6月被降为驻蒙古大使,1964年被开除党籍,勒令退休。1984年恢复
党籍。
维亚切斯拉夫·米哈伊洛维奇·莫洛托夫生于1890年3月9日,1902年进入
喀山第一实业中学,积极参与革命小组。1906年,莫洛托夫加入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尔什维克派,成为喀山地区学生革命运动领导小组的核心成员。1912年至1913年期间,莫洛托夫担任《
真理报》编辑部秘书,1917年
十月革命期间,担任
圣彼得堡军事革命委员会成员。1918年,莫洛托夫被任命为北方地区国民经济委员会主席。在随后的二十年,莫洛托夫积极参加经济工作,并支持
约瑟夫·斯大林的集体化政策,参与第一次五年计划的制定与实施。1924年1月21日,
彼尔姆在列宁逝世后积极支持斯大林打击政治对手。1928年至1929年,任
莫斯科市委第一书记,进行了大规模的党内清洗。1937至1938年,莫洛托夫授权处决政治反对派,参与了“大清洗”行动。1939年5月莫洛托夫接替外交人民委员利特维诺夫担任苏联外交人民委员会主席,开启了自己的外交生涯。莫洛托夫先后参加了苏德同盟和二战反法西斯联盟的外交事件,参与制定了莫洛托夫计划。1949年3月,莫洛托夫被解除外交部长职务。1953年3月5日复职后参与两次
日内瓦会议。1957年6月29日,莫洛托夫被解除
苏联人民委员会第一副主席和外交部长的职务,并被解除中央委员会主席团和中央委员会的职务,被降为驻蒙古大使。1960年9月5日,莫洛托夫被任命为
苏联常驻
维也纳国际原子能机构代表。1961年11月,莫洛托夫被开除出党。1963年9月12日,莫洛托夫退休。1984年夏,莫洛托夫在政治上恢复了名誉。1986年,莫洛托夫接受了《莫斯科新闻报》的采访。1986年11月8日,莫洛托夫去世,死后他被葬在
新圣女公墓。
莫洛托夫在他的政治生涯中撰写了大量的理论著作,并且在党的代表大会上作过多次报告:《党的实践问题》《党与列宁的号召》《革命时期的列宁和党》等。莫洛托夫还在一些论文集、讲话和演说中阐述了
社会主义建设中党和苏维埃国家的领导作用,阐明了社会主义计划的原则,介绍了社会主义工业和国民经济的成就,以及
苏联科学文化的繁荣等问题。其中包括《为社会主义而奋斗》的论文集(1934年)和《1935-36年论文演说集》(1937年)。
俄罗斯外交政策和国际关系主任纳塔利娅·纳罗奇尼茨卡娅认为莫洛托夫出色地代表了地缘政治维度和各种外交策略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一位精湛的外交家和具有鲜明风格的强硬谈判者。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维亚切斯拉夫·米哈伊洛维奇·莫洛托夫于1890年3月9日出生在俄罗斯维亚特省库卡尔卡镇(今
基洛夫州苏维埃茨克镇)。莫洛托夫的父亲米哈伊尔·普罗霍罗维奇·斯克里亚宾以前是一位农奴,后来成为了一名店员并娶了一位富商的女儿安娜·雅科夫列夫娜·内博加蒂科娃。在莫洛托夫成长的年代,人民反抗沙皇独裁统治的革命浪潮正在兴起,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的革命运动蓬勃发展。幼年的莫洛托夫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并会拉
小提琴和写诗。
20世纪初的
喀山是对革命思想着迷的激进学生的集中地。莫洛托夫于1902年进入喀山市第一实业中学,同样展现出极大的革命热情。莫洛托夫在十五岁时就积极参与革命小组、群众大会和示威游行,反对沙皇统治制度。1906年,
彼尔姆加入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尔什维克派,并成为学生中的布尔什维克党员。在喀山各学校中建立了秘密革命小组,继续进行地下工作,并成为该地区学生革命运动领导小组的核心成员。1909年,莫洛托夫因参加革命活动被捕,流亡到沃洛格达。
社会革命
1911年莫洛托夫结束流放并参加了
圣彼得堡理工学院的校外考试并于同年进入经济系学习,但只完成了两门课程。在这段时间里,莫洛托夫在圣彼得堡和
莫斯科从事党的工作。莫洛托夫展现出了极强的工作能力,给党内同志留下了深刻印象。因此莫洛托夫也被称为“石头屁股”。1912年至1913年期间,莫洛托夫担任《
真理报》编辑部秘书,并参与了该报的创刊工作。1915年,莫洛托夫被流放到
伊尔库茨克省,但在1916年逃到
喀山,然后前往彼得格勒。同年,莫洛托夫开始担任俄共(布)中央委员会俄国局和
圣彼得堡局成员。在1917年,莫洛托夫成为彼得格勒苏维埃和俄共(布)彼得格勒委员会的代表和执行委员会委员。在全俄布尔什维克会议期间,莫洛托夫与
约瑟夫·斯大林和加米涅夫对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态度问题产生分歧。1917年,第七次全俄布尔什维克会议(4月24-29日)莫洛托夫被提名为中央委员会成员,但未当选。自5月起任
俄罗斯联邦共产党(布)执行委员会委员。在7月31日的会议上,莫洛托夫主张必须举行武装起义。1917
十月革命期间,作为彼得格勒军事革命委员会成员,莫洛托夫在斯莫尔尼与列宁、斯大林、
雅科夫·斯维尔德洛夫、
列夫·托洛茨基等人为邻。
从政生涯
十月革命后
1918年,莫洛托夫被任命为北方地区国民经济委员会主席。1919年6-8月,莫洛托夫担任“红星”号宣传轮船船长,并在后来担任了俄共(布)中央委员会和全苏中央执行委员会伏尔加河地区专员、下诺夫哥罗德省执行委员会主席。1921年3月至1930年12月,任布尔什维克全联盟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书记,其中1922年后由于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的建议,该职务转给斯大林。莫洛托夫的主要任务是监督斯大林农村集体化的进展。1924年1月21日,
彼尔姆在列宁逝世后积极支持斯大林打击政治对手。1928年至1929年,任莫斯科市委第一书记,进行了大规模的党内清洗,市委6个部门负责人中的4人、区委6个书记中的4人、莫斯科市委157名委员中的99人失去了职位。1930年12月19日莫洛托夫被任命为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和苏联劳动与国防委员会主席。莫洛托夫经常与人民委员发生冲突,但得到了斯大林的大力支持。1931年12月和1932年10月,莫洛托夫领导了乌克兰南部的强制粮食采购,这可能是乌克兰大饥荒的原因之一。20世纪30年代初,苏联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了一个常设国防委员会,由莫洛托夫领导。莫洛托夫还监督了第一个工业化五年计划的实施。1937-1938年,莫洛托夫授权处决政治反对派,参与了“大清洗”行动。
1939年5月3日,莫洛托夫接替外交人民委员利特维诺夫担任苏联外交人民委员会主席。就任新职后,莫洛托夫在国家刑事调查局组织了一次新的大清洗。1939年夏,莫洛托夫积极参加了在莫斯科举行的
英法海底隧道苏谈判,莫洛托夫与英法在
波兰问题上不可避免的决裂。1939年8月18日,
苏联和
德国签署了贸易协定。8月22日,
鲁道夫·冯·里宾特洛甫飞往莫斯科缔结互不侵犯条约。该条约被称为《莫洛托夫-里宾特洛甫条约》,但主要发起人不是他们,而是
约瑟夫·斯大林和
阿道夫·希特勒。该条约最重要的部分是一份秘密议定书,其中规定德国和苏联瓜分波兰、
芬兰和波罗的海国家,以及苏联吞并
罗马尼亚的比萨拉比亚(今
摩尔多瓦)。该议定书为希特勒
波兰战役开了绿灯,希特勒于9月1日发动了入侵,这也是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开端。几天后,苏联军队从东部进入
波兰,波兰被
德国和苏联瓜分。1939年9月28日,德苏签署了新的“友谊与边界”条约,将
波罗的海各共和国划归
苏联,以换取波兰的部分领土。1940年3月9日,为纪念莫洛托夫50周年,
彼尔姆更名为“莫洛托夫”市,集体农庄和企业以莫洛托夫的名字命名,弗-米-莫洛托夫本人被授予国家奖章。1940年9月缔结的《三国条约》巩固了德国、
意大利和
日本之间的联盟。1940年11月,
约瑟夫·斯大林派莫洛托夫前往
柏林,与
鲁道夫·冯·里宾特洛甫和希特勒就苏联加入三国协约一事进行谈判。希特勒建议苏联对抗英国。1941年4月14日,斯大林和莫洛托夫与日本签署了互不侵犯条约。1941年6月22日,
阿道夫·希特勒执行
巴巴罗萨计划,进攻
苏联。莫洛托夫称
德国的行动是前所未有的背叛行为,并强调“我们不应该受到这样的对待”。同日12时,弗-米-莫洛托夫在电台发表了关于战争开始的讲话,莫洛托夫在讲话的最后说了一句名言:“我们的事业是正确的。敌人将被打败。胜利将属于我们。”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
1941年10月,苏联外交委员会与外交使团一起撤离到库比舍夫。然而,莫洛托夫和
约瑟夫·斯大林一样留在了
莫斯科。莫洛托夫的主要工作是根据
英国和美国的租借法案提供军事物资,以及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1942年5月底6月初,莫洛托夫以“布朗先生”的名义首次访问了英国和美国。5月26日,莫洛托夫与伊登(A.Eden)在伦敦签署了《英苏同盟条约》。离开伦敦后,莫洛托夫访问了美国,会见了
富兰克林·罗斯福及其部长们(5月29日至6月6日)。访问期间签署了《苏联和美国关于反侵略战争互助原则的协定》。1942年5月至6月,外交人民委员弗-米-莫洛托夫访问了英国和美国。在伦敦签署了《苏联和英国关于在反对希特勒德国及其在欧洲的帮凶的战争中结盟以及战后合作和互助条约》。1942年8月16日,莫洛托夫晋升为国家情报局第一副主席。
莫洛托夫还非常重视加强
苏联外交部门的人员和专业水平。为了培养合格的外交人才,在莫洛托夫的倡议下,1943年在莫斯科大学成立了国际学院,1944年在其基础上成立了独立的国际关系学院,即今天的俄罗斯外交部学院。
莫洛托夫陪同
约瑟夫·斯大林出席了
德黑兰会议(1943年)和
雅尔塔会议(1945年2月),并在
德国战败后出席了
波茨坦会议(1945年7月至8月)。他代表苏联出席了
旧金山会议(1945年4月至6月),
联合国就是在这次会议上成立的。即使在莫斯科与西方民主国家结成军事同盟期间,
彼尔姆也以强硬的谈判者和不屈不挠地捍卫
苏联利益而著称。1945年至1947年间,莫洛托夫出席了所有四次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胜国外长会议。他的特点是对西方列强持极为消极的态度。莫洛托夫代表苏联政府谴责
马歇尔计划是“
帝国主义”计划,并称该计划将
欧洲分为
资本主义和
共产主义两大阵营。作为回应,苏联和其他东欧国家提出了所谓的“
莫洛托夫计划”。
斯大林执政末期
然而,1948年起,情况开始发生变化。斯大林以各种借口羞辱莫洛托夫,在反犹运动中,斯大林逮捕了莫洛托夫犹太裔的妻子波林娜·热姆丘任娜。1948年12月29日,有关热姆丘任娜案件的国家安全材料被提交给政治局。她被开除了
党籍,这意味着她即将被捕,在这一决定上,莫洛托夫投了弃权票。1949年3月,莫洛托夫被解除外交部长职务。在紧接着共产国际第十九次代表大会之后的十月中央全会上,莫洛托夫受到了
约瑟夫·斯大林的批评。
赫鲁晓夫时期
1953年3月5日,斯大林的继任政府首脑赫鲁晓夫重新任命莫洛托夫为外交部长,莫洛托夫代表
苏联出席了1955年的日内瓦会议。1956年6月1日,莫洛托夫再次丢掉了外交部长的职位。1957年6月29日,莫洛托夫因“属于反党集团”而被解除
苏联人民委员会第一副主席和外交部长的职务,并被解除中央委员会主席团和中央委员会的职务,被降为驻蒙古大使。1960年9月5日,他被任命为苏联常驻
维也纳国际原子能机构代表。他积极参加了国际原子能机构大会及其委员会的工作。1961年11月中旬,
赫鲁晓夫决定从维也纳召回莫洛托夫。在莫斯科,莫洛托夫被开除出党。1963年9月12日,莫洛托夫退休。
晚年失意
1984年夏,在
苏联外交部长
安德烈·葛罗米柯的倡议下,莫洛托夫在政治上恢复了名誉。1986年,莫洛托夫有时间接受了《莫斯科新闻报》的采访,他在采访中特别提到:“我有一个幸福的晚年。我想活到100岁”。在他去世前不久,记者费·丘耶夫记录了与他的一百四十次谈话,后来在此基础上编写了一本书。1986年11月8日,莫洛托夫去世,死后他被葬在
新圣女公墓。
外交事迹
苏德同盟
1939年5月3日,
约瑟夫·斯大林任命
苏联人民委员会主席莫洛托夫兼任外交人民委员。1939年8月23日,莫洛托夫与
德国外交部长
约阿希姆·冯·里宾特洛甫在莫斯科签署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苏德关系迅速改善,从敌对转变为友好。实际上,
苏联开始容忍德国的侵略,甚至计划参与德意日三国公约,与这四个国家共同主导世界局势。在
远东,苏联还牺牲了中国的利益,与
日本达成妥协。《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秘密议定书决定了
波罗的海三国、
芬兰和
罗马尼亚部分领土的未来归属。1939年9月1日,
阿道夫·希特勒果断对
波兰发动进攻,开启了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在
德军占据优势的坦克和飞机面前,波兰的抵抗很快被摧毁。9月17日,大批
苏联红军侵入波兰东部,与德军形成东西夹击之势,波兰被
苏德战争分割。
苏联以武力为后盾,借
德国的威胁为借口,它采取强硬外交手段,实现了吞并上述国家领土的目标,建立了所谓的“东方战线”。
从莫洛托夫的外交言行中,可以看出苏联在当时是以
俄罗斯帝国的继承者自居,有意恢复沙皇时期的版图。苏联通过建立所谓的“东方战线”和瓜分波兰等行动,在政治上造成了极为有害的影响。苏联的这些做法将
芬兰和
罗马尼亚推向了法西斯阵线,引起了英美等民主国家的怀疑和反感,对于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建立不利。同时,这些行动也加剧了
苏联国内的民族矛盾,为苏联日后解体埋下了恶因。
二战同盟
1941年6月德国侵略苏联,外交领域成为重要的战略战场。莫洛托夫担负着重建联盟的艰巨任务,按照
约瑟夫·斯大林的外交路线,致力于维护盟国之间的团结和合作,捍卫苏联的利益,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在此期间,莫洛托夫与
英国达成了《苏英战争协议》,承诺相互支援,决不单方面与德国停战。苏联还与被
德军占领的
比利时、
挪威、
波兰、
捷克斯洛伐克等国建立了外交关系,逐渐重建了外交联系,走出了低谷。1942年1月1日,
苏联、美国、英国、中国等22个国家在
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签署了联合国宣言,宣布全力以赴战胜
法西斯主义侵略者是维护各民族生存、自由和独立的必要之路。各国承诺动用全部军事和
经济资源,并不与敌国单独达成停战协议或和约。这一宣言从法律上巩固了反法西斯国家的军事和政治同盟,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44年5月26日,苏联与
英国签署了《苏英互助合作条约》,被莫洛托夫誉为“苏英关系发展史上的政治里程碑”。该条约重申两国政府在反对
阿道夫·希特勒及其
欧洲同盟国的斗争中相互支援,以及战后的合作事宜。然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凭借
苏联强大的军事实力,莫洛托夫在欧洲与英美争夺影响力,与美国的全球野心发生冲突,形成了紧张的国际关系,预示着
美苏冷战的到来。
莫洛托夫担任外长期间,苏联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欧洲,苏联顶住了希特勒
德国的进攻,成为主要的抵抗力量;在
亚洲,苏联出兵中国东北,对
日本发动了最后的攻击,加速了战争的结束。此外,苏联还坚决揭露和抵制美帝国主义的侵略扩张,积极支持东欧国家建立人民民主政权,促进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巩固和团结。但是,莫洛托夫在外交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将自身的国家利益凌驾于其莫洛托夫国家之上,通过一些秘密协议来换取特殊权益。同时,
苏联也曾让别国解放运动的利益服从于自身的外交政策,这在
希腊问题上表现得比较明显,这些行为都体现了莫洛托夫在外交方面的一些大国
沙文主义思想。
苏南冲突
莫洛托夫在苏联和
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关系恶化过程中需要承担一定的责任。
十月革命后,苏联于
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没有外交关系,直到1940年6月,两国才进行外交。1941年三月,
南斯拉夫王国加入轴心国集团,随后南斯拉夫内部爆发
政变,新上任的
彼得二世为国王。新政府发展了与苏联的关系,并于四月签订了《苏南互不侵犯条约》,并决定在莫斯科展开招待会招待南斯拉夫使者,但是因
阿道夫·希特勒入侵南斯拉夫之战,
约瑟夫·斯大林决定取消此次招待会,但是莫托洛夫建议斯大林不要取消此次招待会,否则会给其他国家产生苏联惧怕德国的印象,斯大林拒绝了他的建议。4月17日,
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投降
德国,彼得二世流亡海外,
苏联迫于德国压力否定了彼得二世在海外的南斯拉夫政权,并取消了与南斯拉夫的外交。
德侵苏后,苏联与南斯拉夫恢复了外交关系,但是在之后的战斗中,苏联承诺给予南斯拉夫的武器军械未能给出。苏联对
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的要求没有得到充分满足,这可能损害了南斯拉夫的
民族自尊心,并为冲突埋下了隐患。这与莫洛托夫的外交手法有一定关系。在第二阶段,莫洛托夫未积极解决苏南之间的矛盾,反而采取施加压力的方式,导致矛盾进一步激化。莫洛托夫对
苏联驻南斯拉夫大使有关南斯拉夫国内情况的片面言论没有制止,反而利用这些言论挑起冲突,并恶意攻击南斯拉夫和
约瑟普·铁托,进一步恶化了苏南关系。在第三阶段,莫洛托夫阻挠与南斯拉夫的正常化关系,并失去了对外关系的决策权。这表明莫洛托夫对改善苏南关系持反对态度。总体来说,第二阶段中苏联对南斯拉夫的经济剥削和外交控制行为,以及第三阶段中莫洛托夫的反对态度,显示了大国
沙文主义、大党主义和民族利己主义的思想根深蒂固。这些做法削弱了
社会主义事业本应具备的政治和道义威信。
莫洛托夫计划
1947年5月,美国国务卿
乔治·卡特利特·马歇尔提出复兴
欧洲的计划,并希望至少一部分欧洲国家可以参与。莫洛托夫下达指示要认真准备讨论
马歇尔计划,并计划于6月27日参加
巴黎召开的英法苏三国外长会议。但与此同时,苏联方面对马歇尔计划的意图和目的进行分析和研究后,对马歇尔计划的态度转向否定和批判。因此莫洛托夫前往三国外长会议的目的变成了获得“打算给予欧洲的经济援助的性质和条件”的相关情报。会议上莫洛托夫拒绝与
美国妥协,反对美国主导和操纵欧洲的复兴进程,也反对将
德国纳入复兴范围。7月2日,莫洛托夫宣布退出会议并发表声明谴责马歇尔计划。
为了应对
马歇尔计划对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冲击,同时预防东欧可能出现的偏向西方的倾向,苏联开始加强与东欧国家的经济联系,并提供政治和经济援助。1947年7月至8月,
苏联分别与
保加利亚、
捷克斯洛伐克、
匈牙利、
波兰等东欧国家签订了贸易协定,以此来抵制和反击“
马歇尔计划”,这些举措在后来也被称为莫洛托夫计划。此举是考虑到马歇尔计划实施后对
欧洲经济格局的影响和东欧国家拒绝马歇尔计划后可能遭受的经济损失。因此,苏联在东欧国家拒绝
马歇尔计划之后立即着手实施这一举措,以保护其在该地区的政治和经济利益。
时代落幕
约瑟夫·斯大林去世后,莫洛托夫于1955年恢复外交部长的职位,在这段短暂任职的期间,莫洛托夫参与了对奥国家条约的缔结。莫洛托夫仍然沿袭了斯大林时代的国际关系理论,并未能适应不断变化的新形势。莫洛托夫又于1955年和1961年分别参加了两次日内瓦会议,但在会议过程中莫洛托夫并没有实际取得什么成果。
莫洛托夫认为
社会主义与
资本主义的关系是一种零和博弈。莫洛托夫坚信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是不可调和的对立的力量,它们无法共存共处。在莫洛托夫看来,社会主义只能与资本主义进行彼此对抗的斗争,要么赢,要么输。因此,莫洛托夫主张以
美苏冷战为手段,准备热战来与资本主义势力进行斗争。对于
赫鲁晓夫的缓和政策,莫洛托夫认为是对资本主义的让步和示弱,而莫洛托夫坚信,战争是实现和平的唯一途径。
思想主张
政治
在政治上,莫洛托夫主张积极拥护并支持
约瑟夫·斯大林及其决策,而斯大林的主张则有首先就是拥护和平,加强
苏联与世界各国间的贸易关系,只要它们不试图破坏苏联的利益,苏联将始终坚持这一立场。其次,还主张需要与邻国保持友好关系。然后再是提出应该为遭到侵略的国家提供援助,最后是提出,对于任何挑起战争之人都应该严厉惩罚。
经济
在经济上,莫洛托夫主张以“
莫洛托夫计划”,以应对
美国的“
马歇尔计划”,莫洛托夫提出,需向各战败国索取战争赔款,并且东欧各国可在苏联的援助下,完成资本主义经济向
社会主义经济的过渡问题,但同样的,各国需要与苏联签订贸易协定,来抵制和反击“马歇尔计划”,而莫洛托夫提出的“莫洛托夫计划”不仅加强了苏联与东欧的经济联系,也限制了东欧同西方的经济往来,使其日益成为一个游离于世界市场之外的封闭经济集团。
外交
莫洛托夫早年主张“苏德同盟”,同时提出牺牲部分国家的利益来与德意日四个国家共同主导世界局势,而莫洛托夫的主张也导致了英美等民主国家的怀疑和反感,对于反
法西斯主义统一战线的建立不利。而在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莫洛托夫又主张二战同盟,宣布全力以赴战胜法西斯侵略者是维护各民族生存、自由和独立的必要之路。各国承诺动用全部军事和
经济资源,并不与敌国单独达成停战协议或和约。
而在苏南的外交上,莫洛托夫主张拒绝与
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恢复正常外交关系,同时,莫洛托夫还非常重视加强
苏联外交部门的人员和专业水平。为了培养合格的外交人才,在莫洛托夫的倡议下,1943年在莫斯科大学成立了国际学院,1944年在其基础上成立了独立的
外交学院,即今天的
俄罗斯外交部学院。
人物评价
俄罗斯外交政策和国际关系主任纳林斯基认为1939年利特维诺夫下台后,莫洛托夫成为
约瑟夫·斯大林手下唯一一个能在外交政策问题上表达自己判断的人。斯大林亲自掌控着莫洛托夫的一举一动,对莫洛托夫的行动进行毫不犹豫的纠正,甚至从中找到了乐趣。尽管最终的决策由斯大林做出,但莫洛托夫是外交政策制定和执行中的重要角色,其作用不可低估。
俄罗斯国际关系和外交政策领域专家纳塔利娅·纳罗奇尼茨卡娅认为莫洛托夫出色地代表了地缘政治维度和各种外交策略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一位精湛的外交家和具有鲜明风格的强硬谈判者。莫洛托夫拥有解析对手意图的出色能力,这正是外交家的艺术,也能以机智的论证来击败对手,并进行细致的权衡利弊的交换。
学者汤慧兰认为莫洛托夫从参加革命到退休,经历了半个世纪的革命生涯。莫洛托夫的整个经历展示了一个青年学生如何在革命的熔炉中锻炼成为著名的
苏联政治活动家。尽管晚年被排除出苏联党政领导岗位,但莫洛托夫为苏联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做出了大量有益的工作,莫洛托夫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
个人作品
人物关系
人物轶事
“莫洛托夫鸡尾酒”指的是一个装有简易燃烧
混合物的瓶子。这一名称的由来有多种解释。前苏联人声称,它是在苏联士兵开始向纳粹坦克投掷这种瓶子后出现的。而另一种说法是,“莫洛托夫”鸡尾酒早在
冬季战争时期就已经出现。据说“莫洛托夫鸡尾酒”一词是芬兰人在1939-1940年与
苏联的战争中发明的。
苏联空军在战争中密集使用
燃烧弹和
子母炸弹。外交部长
燃烧瓶在电台上说,苏联飞机不是在轰炸,而是在向“挨饿”的芬兰人空投食物。芬兰人于是开始称这些空投炸弹为“莫洛托夫的面包篮”。不久,芬兰人开始用
燃烧瓶对付苏联坦克,称其为“莫洛托夫鸡尾酒”,因为“面包需要好酒搭配”。
后世纪念
艺术作品
相关论著
相关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