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瑟普·布罗兹·铁托
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总统
约瑟普·布罗兹·铁托(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语:Јосип Броз Тито,1892年5月7日-1980年5月4日),出生于奥匈帝国时期的克罗地亚,系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总统,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活动家,不结盟运动发起人之一。
1892年5月7日,约瑟普·布罗兹·铁托出生于克罗地亚库姆罗维茨村的一个农民家庭,家境贫寒,十五岁时便外出打工谋生,进入一家机械工厂做学徒。1913年应召参加奥匈帝国军队,后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时被俄罗斯联邦武装力量所俘虏;滞留俄罗斯期间接触到共产主义思想,参加了俄国十月革命和苏俄内战。1920年回国加入南斯拉夫共产党,后因从事革命工作而多次被捕入狱。1934年开始进入党组织领导层,并被派往共产国际工作学习,1937年成为南斯拉夫共产党总书记。1941年轴心国入侵,铁托领导南斯拉夫人民发起反法西斯战争,建立游击队和南斯拉夫人民解放军,其间带领军队七次粉碎了德意侵略者对南斯拉夫人民军的围剿,最终配合苏联盟军解放全境,被授予南斯拉夫元帅称号。1945年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成立,铁托就任总理和军队最高统帅。1948年开始领导南斯拉夫走独立自主道路,并获得西方国家援助。1955年万隆会议后,铁托转向推行不结盟运动,呼吁世界各国和平共处。1963年改国名为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并先后当选为共和国终身总统和共产党终身主席。1980年因病在卢布尔雅那逝世,享年88岁。
约瑟普·布罗兹·铁托参加革命工作七十余年,一生深受人民爱戴,是一名杰出的国际共产主义战士,自加入南斯拉夫共产党起就领导工人同资本家进行坚决的斗争,在党内派别斗争,争取党内团结和统一方面做了坚持不懈的努力,通过整党改组巩固和扩大了党组织,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带领南斯拉夫人民起义反抗法西斯主义侵略,赢得了国家独立。战后,铁托创建了社会主义自治制度,推动南斯拉夫改革开放,制定了独立自主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发起不结盟运动,反对苏联的干涉,形成了铁托主义,维护了国家的独立与稳定,对20世纪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与争取人类进步起有重要的作用。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1892年5月7日,约瑟普·布罗兹·铁托出生于当时属于奥匈帝国的克罗地亚库姆罗维茨村的一个农民家庭,父亲是克罗地亚人,母亲是斯洛文尼亚人。家里兄妹十多人,铁托排行第七。铁托家拥有约10英亩的田地,但由于家庭人口多,常常是入不敷出,以致总是欠债,而每当债务负担重得受不了的时候,铁托的父亲就自暴自弃,借酒浇愁,只能靠母亲坚强的维持着家庭的生计,所以铁托自幼被父母送往外祖父家生活,学会了斯洛文尼亚语,直到上小学前铁托才回到家里。1900年,八岁的铁托进入小学学习,为减轻家庭负担,铁托一边上学一边劳动,因而时常缺席课程。1903年铁托家乡所属地区发生反抗增加捐税的暴动,铁托所在村落农民也扯下当地火车站的匈牙利旗帜,以示不满,警察开枪制止示威,造成了人民伤亡,匈牙利部队被派往各个克罗地亚农家驻扎,对该地区惩罚,铁托家也被迫供养了四个兵一个月,导致家庭负担更重。
1905年铁托毕业后,被安排给自己的舅舅家干活,不过由于事务太过繁多而待遇又少,没做多久铁托就回家了。1907年,年仅十五岁的铁托外出到锡萨克谋生,铁托先是在一家餐馆打工,后结识了一名锁匠师傅,进入其机械工厂做学徒,期间因为读书而忽略了看管机器的任务,导致弄断了新钻头,挨了师傅一巴掌,年轻的铁托又羞又怒,逃跑进一家砖厂躲了起来,师傅报警后被警察抓进监狱,但师傅还是于心不忍,设法将铁托释放了出来。1910年,铁托三年学徒期满,前往萨格勒布的制锁工场工作,并加入了五金工人工会及克罗地亚社会民主党。1911年,铁托开始出去闯荡,先是到了卢布尔雅那的里雅斯特等地,但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之后,铁托搬到了比尔森,在斯柯达工厂短暂受雇,接下来又前往巴伐利亚州慕尼黑,进入曼海姆奔驰汽车工厂工作,并参观了鲁尔工业区。1912年10月,铁托抵达维也纳,与哥哥马丁及其家人住在一起,并在格里德尔工厂工作;不久又在维也纳新城进入奥地利梅赛德斯-奔驰集团工作,经常被要求驾驶和测试汽车,期间还花费了相当多的时间去练习击剑和舞蹈。在各地的培训和工作生活中,铁托还学习了比较流利的德语和不甚流利的捷克语
参军被俘
1913年,二十一岁的铁托应征入伍,编入萨格勒布国民警卫队第二十五团服役。在军中,铁托接受了滑雪训练,并被送往布达佩斯士官学校学习训练,还在全军的击剑比赛中获得亚军,提拔成为了全团最年轻的军士长。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铁托被奥匈帝国派往塞尔维亚前线,期间因煽动叛乱被捕,并被监禁在诺维萨德的彼德罗瓦拉丁堡垒中,但没过多久就被释放了。次年,俄罗斯喀尔巴阡山脉发起攻势,铁托所在军团被调往加利西亚俄罗斯前线,但是由于司令官的错误指挥,部队被敌军围攻,铁托在也战斗中身负重伤被俘,流落到了俄国。
由于伤势严重,铁托经历了一年多的治疗身体才得以恢复。伤愈之后,铁托辗转多座战俘营,并努力学习俄语,最终被选举指定为战俘营领队,在乌拉尔山脉地区参加修建铁路的繁重劳动,在这里,铁托接触到了一些苏联共产党党员,宣读到列宁的一些文章和革命书籍。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胜利,沙皇制度垮台,俄国局势陷入混乱,铁托乘机逃离到了圣彼得堡。没过几天,圣彼得堡就发生了无产阶级反对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七月示威,铁托也加入其中,然而示威活动很快就受到临时政府的强制镇压,参与者大量被逮捕,铁托在经历了好几天躲藏的日子后,决心回到家乡革命,在逃往芬兰的途中,被警察发现,要被重新遣送回原战俘营,运送途中铁托逃了出来,到了鄂木斯克州。此时正值俄国十月革命胜利,苏联共产党取得了鄂木斯克的政权,铁托和一些东欧战俘在鄂木斯克加入了中国工农红军中的国际纵队,还申请了加入苏联国籍和苏联共产党,参与了红军与白匪的作战。
回国革命
1920年,苏俄内战落下帷幕,铁托重获自由,回到了家乡克罗地亚。当时奥匈帝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战败而解体,克罗地亚与塞尔维亚斯洛文尼亚联合组成王国,后定名为南斯拉夫王国。回到南斯拉夫国内后,铁托在萨格勒布的一家机械工厂找到了工作重操旧业,并加入五金工人工会萨格勒布分会和南斯拉夫共产党,参与了几次罢工活动,还在萨格勒布市工会一次庆祝十月革命周年纪念日的大会上发表演讲,积极参与共产党进入议会的选举。由于共产党对南斯拉夫政治生活的影响迅速扩大,在立宪议会选举中,共产党赢得了59个席位,成为南斯拉夫第三大政党。然而不到一个月,南斯拉夫王国政府就发布公告取缔共产主义活动,包括禁止共产主义宣传、取消共产党人的公务员身份等。1921年,根据《南斯拉夫国家安全法》,南斯拉夫共产党被宣布为非法政权,受到明令禁止,并开始将共产党员及其同情者作为政治犯起诉,铁托也因此被开除失业。之后,铁托前往别洛瓦尔的一家磨坊做技工,由于共产党被查禁,铁托只得转入地下工作。
1923年,铁托和从俄国战俘营一道回来的共产党员萨比奇一起,与地下党组织取得了联系,并经过党组织的考验,成为了党的积极分子,在合法的独立工会联合会中任职,秘密开展地下革命工作。1924年,铁托被选为一个地方工会委员会委员,工作中因公开宣告同情共产主义遭到逮捕,监禁了八天。1925年,铁托在磨坊的雇主去世,新老板给铁托下了最后通牒——放弃共产主义活动,否则就丢掉工作,于是33岁的铁托成为了一名职业革命家。其后两年,铁托越来越多的参加了党的秘密工作,职业选择也取决于是否有在产业工人中进行政治活动的机会,先后到克拉列维察排船厂、塞尔维亚车辆厂工作,并在这些地方建立起了党支部和工会组织。1927年,铁托被党组织任命为萨格勒布五金工人工会书记,并被选为萨格勒布地方委员会组织书记。不久,铁托被警察逮捕关押在奥古林监狱,为抗议当局的迫害和非人的监禁制度,铁托进行了绝食斗争,获得法庭的审判判处七个月徒刑,在向萨格勒布高级法院上诉期内,铁托获得暂时释放,并乘机逃离。
1928年,南斯拉夫共产党已建立起初步的地下组织网络,铁托参加了萨格勒布市共产党第八次代表大会,当选为市委书记。上任后,铁托为显示工人运动的力量,组织领导了五一节的工人游行示威,并为从军警手中解救一名同志而遭到逮捕,以不遵守秩序罪判监禁两周。之后,为反对南斯拉夫政府迫害议会中的反对派,铁托领导萨格勒布工人举行了三天大示威,引起当局的严密监视。同年8月,铁托再次被捕,在法庭审讯会上,铁托公开承认自己是南斯拉夫共产党员,承认自己宣传过共产主义,不承认资产阶级法庭的权力,最终铁托被判处五年徒刑,先后被关在波格拉瓦监狱和马里博尔监狱。在狱中,铁托组织政治学习班,使敌人的监狱成为学习共产主义的学校。
领导全党
1934年,铁托刑满释放,但只被允许留居家乡,为继续从事革命活动,铁托乔装潜回了萨格勒布,与党组织取得了联系,被选为了省委员会委员,进入克罗地亚党组织的领导层。当时,南斯拉夫共产党中央委员会设在奥地利维也纳,国内党组织与中央没有直接的联系,党活动进展困难,省委便派铁托前去同党中央取得联系。铁托越境到维也纳,向中央详细汇报了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国内党组织的情况,并带着中央的指示回国。之后,铁托受党组织指派筹备召集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两个地区的党代表大会,并多次往返国内和维也纳参加会议、汇报指示工作。同年12月,在卢布尔雅那召开的南斯拉夫共产党第四次代表大会上,铁托被选为党中央委员会委员及中央政治局委员。
1935年,铁托被南共中央委员会派往莫斯科,在共产国际巴尔干书记处工作、学习,并作为南共代表参加了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在共产国际日常工作之余,铁托学习阅读经济和哲学著作,研究军事学,还时常去苏联西方少数民族共产主义大学和列宁主义学校讲课。一年后,铁托被共产国际任命为南共中央组织书记回到国内主持工作。回到南斯拉夫后,铁托首先是积极动员和组织招募志愿军,援助西班牙人民反对佛朗哥独裁政权的斗争,护送了约1500名南斯拉夫志愿人员到达西班牙,参加西班牙共和军。同时铁托整顿国内党组织,消除派别分子,将搞宗派、不顺从的人从领导层清除,以民主主张号召人民,加强党和群众之间的联系,并成立共产主义青年组织。
1937年,由于约瑟夫·斯大林苏联肃反运动,原南共中央总书记被共产国际撤销,铁托上任为南共中央临时总书记,受命改组南共中央领导机构。铁托努力加强和统一了工会运动,并提出要将党中央委员会迁回国内、使党不接受外国的财政援助而独立、党必须在工人和农民中发展等九项指导原则,巩固和扩大了党组织,增强了党在社会上的影响力。1939年,铁托被正式任命为南斯拉夫共产党总书记。
二战领袖
领导武装起义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纳粹德国的军队已经侵占了维也纳,威胁着南斯拉夫边境,铁托发表宣言,号召人民做好反侵略战争的准备,并组织了一个特别的军事委员会,在军队中开展党的工作。1940年,铁托在萨格勒布主持召开了南斯拉夫共产党第五次代表大会,会议选举了新的中央委员会。1941年4月,德军实施“第二十五号计划”,大举入侵南斯拉夫,短短十天,南斯拉夫便沦陷于法西斯主义铁蹄之下,南斯拉夫王国政府签字投降。国难深重之时,铁托领导南斯拉夫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成立了南斯拉夫人民游击司令部,发起全国武装起义,并很快在塞尔维亚西部山区以乌日策为中心,建立了第一个解放区,当时乌日策作为第一块被解放了的土地,被称为“乌日策共和国”,铁托也将南共中央和人民游击司令部迁到了乌日策,建立了南斯拉夫最高统帅部,指导全国解放战争。
领导抵抗运动
1941年9月,德军动用了三个师的重兵向乌日策发起大规模的进攻(第一次攻势),铁托亲自率领战士投入反围剿的战斗,但由于双方力量太过悬殊,在激战了数月之后,铁托被迫做出全军撤出乌日策的指令。1941年12月,铁托创建了南斯拉夫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支正规军—第一无产阶级旅,并带领军队粉碎了敌军的第二、第三次攻势,解放了国内大批地区,同时铁托率领游击队“长征”,向北长途行军200英里到达波黑西部解放区,解放了西部重镇比哈奇,使之成为解放区中心,并建立了南斯拉夫人民解放军。1943年,敌军向比哈奇发起白色行动(第四次攻势),铁托调整战略指挥师团向奈雷特瓦河发起反攻,消灭了一个意大利师,缴获其全部装备,击退了敌军的进攻。不久,德军又发起了规模更大的清剿游击队的黑色行动(第五次攻势),铁托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指挥部队以寡敌众,付出了约八千人损失的重大代价后,成功突破敌军包围。
解放全境
苏捷斯卡战役后,世界军事形式已发生变化,苏联红军已转入了反攻,轴心国意大利法西斯主义投降,铁托召开南斯拉夫人民解放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宣布南斯拉夫全国解放委员会为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代替王国政府,铁托当选为主席兼国防部长,并被授予元帅衔,得到了反法西斯同盟的承认。1944年5月25日,德军不甘失败,对德尔瓦尔发起空袭(第七次攻势),企图消灭铁托和南斯拉夫人民解放军整个领导机构,铁托临危不乱,躲于防空洞中成功的脱离险境,德军仅缴获了铁托的一套新制服和一双长筒靴。此后,铁托领导下的南斯拉夫人民解放军不断壮大,战役皆捷,活动范围几乎遍及南斯拉夫全境。
1944年9月,铁托前往莫斯科,与约瑟夫·斯大林商讨军事援助问题,达成了苏联红军参加解放塞尔维亚等地的战役,承认和尊重南斯拉夫全国解放委员会政权机关的领导的协定,随后又与保加利亚祖国阵线政府达成军事合作的协定。同年10月22日,铁托领导人民解放军与苏联红军相互配合,解放了贝尔格莱德,铁托获“人民英雄”称号。到1944年底,在铁托的直接指挥下,南斯拉夫大片国土都已解放。同时,铁托还与南斯拉夫流亡政府签订了铁托—舒巴希奇协议成立联合政府,铁托是南斯拉夫武装力量的唯一领袖得到了王国政府的承认。1945年5月15日,铁托领导南斯拉夫人民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南斯拉夫全境获得解放。
国家元首
战后建设
1945年11月,南斯拉夫举行全国普选,以铁托为首的南斯拉夫共产党获得胜利,并宣布废黜君主制度,成立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铁托担任第一任总理和军队最高统帅。建国之初,国家一片废墟,急需发展恢复,当时南斯拉夫因的里雅斯特问题与英美列强发生伴有军事性质的严重冲突,铁托与东欧各社会主义国家一样实行对苏联“一边倒”的政策。国内方面,铁托以苏联为样板,采取中央集权制,对工业、银行以及所有商业企业无偿地加以接收,实行国家所有制;同时进行土地、货币改革,取消了农民欠国家的债务,在保留土地归农民所有的基础上建立公有化的农民合作社,并组织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大力发展工业。国际方面,铁托对西方列强采取抵制态度,拒绝接受美国的马歇尔计划;重视采取睦邻原则,先后访问波兰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等国,与之建立了友好互助合作条约,并加入了约瑟夫·斯大林创建的共产党情报局。
南苏决裂
然而,斯大林却试图控制南斯拉夫,以各种手段榨取南斯拉夫的资源、控制南斯拉夫经济与外交,无视南斯拉夫游击队长达四年抗战的牺牲,以其“解放者”身份傲视南斯拉夫人,并暗中安插忠于莫斯科而非铁托的间谍,铁托感到非常不满。1948年南苏关系急剧恶化,斯大林强逼南斯拉夫外交政策必须先过问苏联的意见,并无预警地中断两国间的贸易条约,撤回其于南斯拉夫的一切军事和文职专家。同年6月,共产党情报局宣布将“铁托集团”开除出世界共产主义运动。随后,铁托主持召开南斯拉夫共产党第五次代表大会,在会议上分析了南斯拉夫共产党的成立过程,公开了南苏两国的往返信件,瓦解了共产党情报局决议中列举的攻击南共的所谓事实,并将大会声明刊登在全国报纸上,供人民评判。最终,铁托获得南共中央委员会的广泛支持,受到南斯拉夫人民的拥护,并被选举为总书记。
维持中立
铁托与约瑟夫·斯大林关系破裂后,东欧各社会主义国家也停止了与南斯拉夫的贸易,南斯拉夫经济发展陷入困境,并受到苏联的军事威胁,为保持和巩固政权,铁托顶住压力,在坚持独立自主的政策基础上向西方靠拢。铁托先后得到英国、美国等西方国家的经济援助,但铁托并没有因此加入西方国家的阵营,而是始终维持中立,捍卫国家独立,不与苏联彻底交恶,也与西方国家保持友好关系。1950年,铁托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提出社会主义自治制度,将生产资料的国家所有制改为社会所有制,在政治、经济及文化等社会各领域实施自治原则。1952年,铁托主持召开南斯拉夫共产党第六次代表大会,会上将南斯拉夫共产党更名为南斯拉夫共产主义者联盟,铁托重新当选为南共联盟总书记。1953年,南斯拉夫进行普选,铁托当选为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第一任总统。与此同时,铁托为加强南斯拉夫孤立的地位,同希腊土耳其领导人签订巴尔干公约,与奥地利签订和约,使南斯拉夫南北边境获得安宁。
晚年生活
1955年,在斯大林逝世两年后,南斯拉夫同苏联的关系开始缓和,铁托先后与苏联新领导人赫鲁晓夫签订了贝尔格莱德宣言和莫斯科宣言,承认和尊重两国的平等关系和独立原则,但拒绝加入华沙条约,铁托便在苏联和美国之间保持平衡外交。之后,铁托意识到其加入的巴尔干公约,间接性地进入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势力范围,有偏离社会主义道路的可能,便开始提倡和推行不结盟运动,主张和平共处,为之频繁的进行外事活动和国事访问,使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赢得了世界上一些以前对其毫无所知的地区的尊敬,并于1961年发起召开了第一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
1963年,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改名为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1968年,苏联及其盟国入侵捷克斯洛伐克,铁托予以坚决谴责,并调动军队号召南斯拉夫人民实行全民防御体制,抵抗外来入侵。1974年,联邦议会颁布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新宪法,铁托当选为终身总统。1977年,铁托访问中国,正式恢复了两党关系,并于次年的南共联盟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被选举为南共联盟终身主席。1980年5月,铁托病逝于卢布尔雅那,享年88岁,遗体安葬于其贝尔格莱德所住的花园之中,在铁托的葬礼上,有来自127个国家的209个代表团出席。
执政举措
政治层面
社会主义自治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铁托依照苏联模式,建立起了中央集权制国家,国家政权、保安机构、军队和警察都由共产党掌控,剥夺资产阶级财产,实行生产资料国有化,巩固了无产阶级政权,但也滋生了官僚主义。后来,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与苏联关系破裂,铁托领导南斯拉夫共产党解放思想,破除迷信,依据马克思的社会自治理论,要让劳动群众成为国家的主人,提出“非国家主义”“非政治化”等口号,改革国家中央集权的管理体制,开创了属于南斯拉夫独有的社会主义自治制度。
社会主义自治制度坚持工人阶级领导,其主要内容是生产资料的社会所有制、经营管理的联合劳动制、政治体制的代表团制、国家结构的联邦制以及南共联盟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引导作用,并将其分为工人自治、社会自治和联合劳动自治三个阶段,逐步推行到经济、教育、文化等社会各个领域。
政治体制
基于社会主义自治制度,铁托创立代表团制的政治制度,人民通过各级议会享有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力,而议会根据代表团制组成,其规定所有基层自治组织的公民,都能以直接的无记名投票的方式选举本单位参加政权工作的代表团,再从代表团的成员中选出代表参加各级议会,各级议会再选出代表进入最高权力机关—联邦议会,同时要求各代表都必须经常地接受本代表团和基层自治组织的指导和监督,同人民群众建立紧密的联系。
经济层面
工业政策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南斯拉夫工业就处于落后状态。南斯拉夫解放后,铁托对工业十分重视,组织制定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就强调加速工业化和电气化,确保工业迅速发展和按照现代化技术建立新工业部门和新企业,尤其强调发展重工业的必要性,要求对现有企业进行合理化改造,特别是建设黑色冶金、机械和其他工业部门的技术设备,同时规定要保障建设强大的动力基地,大力兴建水电站及热电厂,增加煤炭生产,发展有色冶金工业。
1950年开始,铁托领导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进入社会主义自治制度的工人自治阶段,南斯拉夫由此变生产资料国家所有制为社会所有制,规定所有国有企业都是全民财产,工厂中通过民主的方法,自上而下的选举代表,组成工人委员会,直接对工厂进行管理,负责工厂里从生产计划到利润分配一切重大问题的决策。1952年铁托颁布《国民经济计划管理法》,国家不再对企业下达统一计划,而是提出计划比例和国家指标,供企业参考,而企业的的发展计划由企业自主制定,企业自主经营并自负盈亏,依法纳税后,自行决定利润分配。
由于机械地着力发展重工业,导致形成南斯拉夫生产力发展的片面性,轻工业、食品工业落后。1955年,铁托做出政策调整,把以发展重工业为主的战略调整为优先发展轻工业,将资金最大程度投入到落后的经济部门,增加对基础工业的投资。电力工业方面,铁托拨出大量资金修建水电站和热电厂,并建设供电系统,把南斯拉夫结成统一的供电网;造船工业方面,积极恢复和发展舰艇生产,逐步建造登陆艇快艇和扫雷艇等;加工制造业方面,大力发展石油化学工业,建立石油化工中心,并大力勘探和开发南斯拉夫本国自然资源,提高原材料和燃料的自给率。同时,引进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设备,重视经济信息,运用现代化手段提高生产力。
农业政策
第二次世界大战刚结束时,铁托就开始实行土地改革,没收了大地主、资本家、教会、寺院等土地,归入国家所有,将其中一部分配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另外的用于兴办国营农场和林场、农业合作社以及国营企业、保健机构等,同时取消农民的债务,实施中国农垦集团,并在保留土地归农民所有的基础上,鼓励农民以自愿的原则将土地合并建立农民劳动合作社。南苏关系破裂后,铁托采取更大张旗鼓的手段强化农业集体化,逐步违背了原先决议的自愿原则,引发农民不满。
1953年起,铁托领导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抛弃苏联农业全盘集体化的模式,强调加入和退出农民劳动合作社的自愿原则,同时大力提倡和推广新的综合农业劳动合作社,取消农业生产中的行政干预,提高农产品价格,确定农业合作社中的自治原则,并表示国家会对部分农产品的收购价格给予补助,允许农民有限度的自由买卖土地,还在农业贷款方面为农民提供便利。1954年,铁托强调工业支援农业,要求各共和国和自治区在各自的社会计划中明确列入支援农业的项目,加大农业投资比例。
经过改革,南斯拉夫农业生产有一定的发展,但整个农业劳动生产率不高。铁托认为必须使用先进的技术装备来提高生产率,实现南斯拉夫农业现代化。1959年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成立农业银行,向从事农业生产和农产品交换的社会所有制的经济组织发放贷款,并征收农业所得税,将国民收入的一部分转为农业投资。同时,铁托政府鼓励和加强社会所有制农业企业同个体农民的合作,1976年通过的《南斯拉夫联合劳动法》中铁托提出,农民可以将其劳动、土地、劳动资料及农民所有的其它资料联合在农业劳动者合作社和农民的其它联合形式中,或者同联合劳动组织的工人和社会资料建立持久的联系或长期业务合作的关系,维护个体农民的私有制,提升其劳动生产率,有步骤的逐步对个体农民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对外开放
五十年代初期,铁托率领南斯拉夫开始实行对外开放,当时由于南斯拉夫的经济不发达、劳动力过剩以及漫长的亚德里亚海岸线的原因,铁托除了对外进行传统的商品交换外,还制定了利用外资的政策,国家出面向外资进行中长期贷款,然后通过外援、合资经营、合作生产等形式在汽车、农业机械、电器产品等各领域展开广泛合作,使外国资金流入本国;其次将南斯拉夫劳务进行国际输出,使大批工人出国寻找工作,并为其给予各种优惠照顾,出国工人大多集中在德国奥地利;三是大力开展国际旅游业,铁托规定南斯拉夫外国旅游者不需要办理入境签证手续,并利用亚德里亚海岸线开展海滨旅游,吸引大量中北欧游客。同时在发展对外开放的过程中,铁托还强调要始终坚持不结盟政策,在平等的基础上与所有国家发展经济合作关系,以促进本国经济发展。
文化层面
教育
在思想教育上,铁托为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自治制度,大力开办政治学校,并利用报刊、书籍、广播等宣传工具对党、政、军干部及全国人民进行马克思主义和自治社会主义的理论教育,鼓励群众对现行社会主义自治制度的运行情况进行批判性分析,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在学校教育上,铁托规定在全国实行八年制义务教育,全国3-15岁儿童都可免费入学,并实行公费医疗,1974年后提出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改革,开展专业性较强的定向教育,将原本中等教育系统的各类学校改为统一类型的中等定向教育学校,同时加强成人教育和少数民族教育,建立独特的中国人民大学和工人大学,采取短期和中期培训班的教学形式,对广大职工进行思想、文化和技术教育,并对少数民族教育拨以经费资助。
文艺
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解放后,为丰富人民的文化娱乐生活,铁托根据自治原则组成文化自治利益共同体,由生产部门提供资金,文艺部门提供劳务,然后按照不同专业组成作家协会、电影工作者协会等文艺团体,强调在文艺活动中坚持创作自由、人道主义和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原则,反对干涉文化艺术的官僚主义做法,同时也反对以抽象的艺术为名的民族主义倾向、反社会主义自治倾向和资产阶级反动政治思想倾向。娱乐上大力发展广播事业,在全国各地成立了电影制片厂,建立电视发射台,允许百姓收看意大利奥地利的电视节目。
民族层面
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铁托在1946年宪法中就提出民族平等、团结和友爱的政策,规定各民族在决定国家重大事务、参与联邦领导机构、使用本民族语言、发展本民族文化享有平等的权力,强调反对民族主义,同时设立联邦发展基金,帮助少数民族及不发达的地区加快发展,缩小差距。但在1963年宪法中,铁托将科索沃升格为自治省,无形中开始打压塞尔维亚族,削弱其自主权。随后的1974年宪法中,铁托又将塞尔维亚境内的两个自治省提高到与六个共和国平起平坐的地位,并把塞尔维亚人居多的波黑划出一个共和国,还以宗教为由划出一个穆斯林族,分割了塞尔维亚。同时,铁托还设立“南斯拉夫族”,鼓励人们放弃原有族群认同而去改宗这一新的群体。
外交层面
与东方国家
南斯拉夫建国初期,铁托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一样,实行对苏联“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在国家建设上都以苏联为模板。后来,由于苏联持续以各种手段榨取南斯拉夫的资源、控制其经济与干涉外交,引起铁托不满。1948年起,南苏两国关系急速恶化,约瑟夫·斯大林强逼南斯拉夫的外交政策必须先过问苏联的意见,无预警地中断了南苏两国间的贸易条约,并将南斯拉夫开除出世界社会主义阵营。铁托也因此受到东欧各社会主义国家及中国的指责,南斯拉夫经济被全面封锁。
1953年斯大林逝世后,南苏关系开始逐渐缓和,尼基塔·谢尔盖耶维奇·赫鲁晓夫提议与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互换大使,实现关系正常化。与此同时,铁托开始与社会主义邻国举行边界问题谈判,主张停止边界冲突和恢复经济关系,并与罗马尼亚签订多瑙河协定,同保加利亚、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等缔结了专门的贸易协定。1955年,赫鲁晓夫访问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铁托与其签订了《贝尔格莱德宣言》,双方平等和尊重各自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及国际关系中不同地位的原则。次年,铁托又率领南斯拉夫党政代表团对苏联进行了国事访问,签订了关于南共联盟和苏联共产党关系的《莫斯科宣言》。
之后,铁托领导南斯拉夫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也逐步实现了正常化,恢复了多方面的合作。1968年,苏联入侵捷克斯洛伐克,铁托认为这是对社会主义国家主权的侵犯和践踏,是对世界社会主义和进步力量的沉重打击,南苏关系又冷却下来。与此同时,中国也公开谴责了苏联的军事行动,引起南斯拉夫的注意,双方都对苏联的入侵表示担忧,铁托遂决定恢复南斯拉夫与中国的贸易谈判并寻求关系正常化。1970年,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与中国互派大使,双方关系回归正轨,铁托加强了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和体育等方面的合作。1971年,苏共中央总书记列昂尼德·勃列日涅夫访问南斯拉夫,表示要改善和加强南苏关系。1973年,铁托访问莫斯科,获得苏联的经济贷款,并对南苏两国在政治、经济、科技等领域的合作表示满意。1977年,铁托访问中国,正式恢复了两国两党的关系。
与西方国家
1945年5月,铁托率领南斯拉夫人民解放军突破德军防线,与盟军新西兰部队共同占领解放了的里雅斯特,但不久在西方盟军的压力下,南斯拉夫军队被迫撤出该市。之后,西方盟国将本属于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的的里雅斯特及其周边地区划为自由区,并将其分为A、B两区,其中A区由英美军队共管,B区则由南斯拉夫控制,引起铁托强烈的不满。针对铁托提出的抗议,西方大国还不断对南斯拉夫施加压力,制造边界事件。之后,铁托断绝了战时与西方友邦的关系,对西方列强采取抵制态度,加入苏联社会主义阵营,美苏冷战时拒绝接受美国的马歇尔计划
在南斯拉夫被苏联及其社会主义阵营国家孤立之后,铁托开始寻求西方国家的援助,西欧和美国决定利用苏联与南斯拉夫之间的矛盾,给予南斯拉夫援助。对此,美国制定了对南斯拉夫的专门政策,铁托不仅获得了美国几千万美元的银行贷款,还与之签订军事协定,得到其武器和军事装备,用于抵御苏联的军事威胁。之后,铁托又相继与英国法国等西欧国家展开合作,签订了军事协定,获得经济援助。
后来,随着南苏关系的改善,南斯拉夫与美国的关系稍有降温。1955年,铁托使美国相信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永远不会返回到苏联阵营,又获得美国1.53亿美元援助。在整个五十年代,铁托获得西方国家给予的贷款和援助金额超过20亿美元。1965年,铁托在南斯拉夫纪念战胜德国法西斯二十周年集会上肯定了苏联红军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功绩,却没有提及美英盟军的作用,引起了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强烈不满。1968年,铁托在以色列阿拉伯国家的战争中站在后者一边,支持不结盟国家,导致南美关系紧张。1971年,铁托访问美国,修复和促进了两国关系,会谈中铁托要求美国增加贷款和扩大双方的贸易金额,美国为防止南斯拉夫进一步靠近苏联,同意了提议,并承认了铁托的不结盟政策是国际关系中的重要因素。之后,铁托又先后访问了西欧多国,与之发展政治和经贸关系。1975年,铁托与意大利签订《奥西草协议》,解决了两国间的边界争端。
巴尔干联盟
在1953年到1955年,铁托与希腊土耳其两国成立了史称“巴尔干联盟”或“巴尔干公约”的地区组织,旨在联合国宪章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巴尔干地区合作,以维护地区的和平发展,实现自由、独立和一体化。
1953年,由于南斯拉夫面临来自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员国意大利的军事威胁,铁托与邻国希腊、土耳其签订了《安卡拉条约》,旨在和平年代和战争时期建立政治与军事合作,有效期为5年。1954年,铁托又与两国在南斯拉夫的布列德签订了为期二十年的政治合作和互相援助条约,其中包括“对缔约国任何一方的侵略被视为对所有缔约国侵略”的条款。1955年,铁托在安卡拉与两国签订了成立协商议会条约。后来,铁托逐渐意识到加入巴尔干公约,已成为东西方的缓冲地带,并间接进入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势力范围,若继续发展《巴尔干公约》可能使南斯拉夫偏离社会主义道路,便开始探索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不结盟政策
万隆会议后,铁托开始提出不结盟政策,发起不结盟运动。1961年,铁托在贝尔格莱德主持召开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当时有来自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28个国家参加,铁托在发言中提出,发达国家应该帮助不发达国家,并强调要坚持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独立、自主和平等、和平共处和积极合作的原则;支持各国人民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以发展民族经济和民族文化的斗争;坚持反对集团划分,反对帝国主义、新老殖民主义、种族歧视,以及一切形式的外来干涉与统治和霸权主义;加强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主张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
之后,铁托出使多个国家,在国际上大力推行不结盟政策。1983年的第七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新德里举行,出席的成员国加至101个,占3/4的联合国成员国。而在坚持不结盟政策的同时,铁托领导南斯拉夫在国际上开展全方位外交,对各种危机和热点问题,对危害世界和平和各国人民独立发展的重大事件,都坚持自己的原则立场。
人物思想
全民防御
在总结了反对外来侵略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后,铁托根据南斯拉夫的国情,强调南斯拉夫处在风口之上,帝国主义不会让南斯拉夫太平,铁托遂提出了全民防御的战略思想,旨在通过社会的常备不懈来防止一切侵略和保障国家的和平发展,告诫人民时刻做好抵御外来入侵的战争准备,保卫南斯拉夫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并颁布《国防法》和《兵役法》,将全民防御的思想载入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宪法,按照统一的原则建立地方防御部队和机构。之后,南斯拉夫各族人民积极响应铁托总统的号召,从上到下建立起了一整套完备而严密的全民防御和社会防御体系,对国家安全和人民生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不结盟思想
铁托的不结盟战略思想是受到万隆精神的启发后提出来的。1956年,铁托在与埃及总统贾迈勒·阿卜杜勒·纳赛尔会谈的时候,最早提出了不结盟的概念,之后又与印度总理贾瓦哈拉尔·尼赫鲁及埃及总统纳赛尔举行三人会议,一致认为加速不发达国家的发展是保障和平的主要任务之一,便就“团结起独立的非集团国家开始行动的原则”达成协议,签署联合声明,指出世界上存在的冲突和紧张导致目前和对未来的恐惧,而一旦这种恐惧在世界占了上风,就不可能为和平奠定牢固的基础,当代世界划分为强大的国家集团,有使这种恐惧持久保持下去的趋势,和平是不能靠划分来达到的,而只能靠企求世界范围的集体安全和扩大自由的领域,以及靠结束一个大国对别国的统治才能达到。之后,铁托为促进这一活动,访问了世界多个国家,使之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发展起来。
铁托不结盟思想的内涵是消除建立在武力和暴力基础上的国际关系体制,强调大小国家权力平等,限制核武器,反对核军备竞赛并裁减军队,维护世界和平,坚持和平共处原则。不结盟思想驳斥了“弱国、小国无外交”的错误观点,显示了弱小国家联合起来所产生的巨大力量,对南斯拉夫和不结盟国家有着积极的影响,使南斯拉夫迅速摆脱困境,逐步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同时也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捍卫自己的国家利益提供了有力的武器和切实的保障,对缓和东西和南北矛盾发挥了积极作用,为世界和平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铁托主义
铁托主义是在南苏关系破裂后,铁托所提出的关于社会主义自治的思想理论。铁托认为南斯拉夫必须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抛弃僵硬的冷战思维,摆脱意识形态的狭隘偏见,以国家和民族利益为尺度,独立自主地处理本国的内外事务,抵制苏联的干涉和控制。在经济上,铁托主张建立社会所有制,将工厂、企业交给工人自己管理,组成职工大会作为最高权力机关,有权决定生产品种、指标、价格、投资、分配和人事等;在政治上,主张建立社会主义的直接民主制,劳动群众和全体公民直接参加解决一切社会问题,广大群众通过代表团制参与国家管理,共产党对国家活动实行引导,而不是代替国家组织和其他社会组织;在对外关系上,坚持独立自主,反对大党主义、强权政治、霸权主义,主张不结盟政策。
人物评价
克罗地亚前总统斯捷潘·梅西奇评价:“约瑟普·布罗兹·铁托是那一时代的伟大人物,领导人民赢得了民族解放战争,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和好评,他身上有缺点,也犯过错误,但在一些重大决策上没有失误。”
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评价铁托是一名伟大的战士,曾说:“一位伟大的新战士登上了舞台,铁托元帅的游击队向德国人发起殊死的激战。”英国陆军元帅伯纳德·蒙哥马利评价,铁托是一名伟大的军事家和政治领导人,称铁托确实是一位伟人。
苏联总统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评价,铁托是杰出的国际共产主义战士。
美国副总统亨利·华莱士评价:“铁托是共产党人的第一个马丁·路德。”
中国驻南大使潘占林评价:“铁托是历史上十分杰出的人物,是南斯拉夫杰出的领导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领导南斯拉夫同法西斯主义周旋,消灭了大量德国联邦国防军,战争打得非常出色。战后,铁托将南斯拉夫不同的民族,五个地区、五个共和国团结在一起,成为一个南斯拉夫联邦,他靠自己的威信、靠自己的凝聚力把整个国家团结在一起。”
《巴尔干百年简史》一书品评约瑟普·布罗兹·铁托其人指出:“他以个人的智慧和威望,缓解和处理了国内出现的种种社会问题,创建了南斯拉夫的社会主义自治制度,制定了‘积极共处’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并发起召开不结盟国家会议,成功推动了南斯拉夫的改革开放,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带领南斯拉夫迅速发展和民族团结的强有力的领导人。”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评价,铁托是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人民争取和维护国家的独立和主权的象征。中国《解放日报》评价:“铁托是闻名于世的共产党领袖,是军队的缔造者,南斯拉夫人民解放军是在南斯拉夫共产党领袖铁托领导之下建立起来并壮大起来的。”
个人作品
铁托著有《铁托自传》《战时回忆录》《军事著作》《言论集》《为实现和平和国际合作而斗争》《两次大战之间南共的斗争与发展》等作品。
个人生活
感情生活
铁托有三段婚姻生活,第一任妻子是铁托被俘滞留俄国期间结识的俄罗斯女孩佩拉吉娅·别洛乌索娃,两人于1918年结婚,1920年铁托带其一同回到国内,佩拉吉娅相继为铁托生下三个孩子,但最终只有儿子扎尔科幸存了下来,1928年铁托被捕后,佩拉吉娅带着儿子回了苏联,并改嫁。铁托第二任妻子是斯洛文尼亚赫塔·哈斯,两人于1940年结婚,1941年哈斯为铁托生下儿子米沙,后因反法西斯战争的爆发,两人长期离散分居,没有了感情。第三任妻子是塞尔维亚约万卡·布罗兹,约婉卡是南斯拉夫游击队队员,后调至铁托身边工作任秘书,1951年铁托患上急性胆囊炎需立即手术时,约婉卡在其身边悉心照顾,两人关系迅速升温,并于次年的外交活动中两人正式宣布结婚,铁托逝世后,约婉卡被南斯拉夫当局软禁,2013年约婉卡逝世。
业余爱好
铁托爱好广泛,是一名运动的多面手,喜欢古典音乐、弹钢琴、跳舞、拍照、打台球等,尤其对击剑着迷,几乎每周都要进行击剑练习,并在击剑比赛上获得不小的成绩。后来由于公务越来越繁忙,铁托的兴趣集中在打猎上,并时常利用狩猎活动来展开外交活动。
家族成员
荣誉奖项
资料来源:
人物轶事
斯大林刺杀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铁托拒绝南斯拉夫按照苏联的模式发展,而是要走一条属于自己的独立自主的道路,斯大林担心南斯拉夫的扩大会削弱苏联对东欧的控制,便对南斯拉夫采取了一系列制裁措施,但铁托没有屈服,反而表现得更加强硬。于是斯大林便想用刺杀的手段除掉铁托,曾秘密派潜艇突袭铁托的私人游艇,也派杀手携武器潜入南斯拉夫共产党会所,但都未能得逞。之后,铁托写信给斯大林说道:“不要再派人来杀我了。我们已经抓了五百个人了,有些人带着炸弹,有些人拿着枪,如果你还是派人来杀我,那我也派个人去莫斯科,我肯定不会送第二个。”
极尽奢侈
铁托对于生活极为奢侈,喜欢时髦,好讲排场。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铁托用南共的基金买了一座葡萄园,战后又将其扩大,盖了别墅,同时在建国后铁托又不断的建造豪华别墅,将王室宫殿据为己有,并将国家博物馆收藏的艺术品搬进别墅摆设,铁托还在其制服上镶嵌金边,出席活动时身上挂满各种勋章,鼓励世人为其建造纪念碑和博物馆。铁托逝世后,留下庞大的遗产,价值约上千万美元,后来由于巴尔干战争的进行,铁托的遗产也随着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的解体而散落到分裂后的国家。
铁托教子
铁托身为南斯拉夫总统,把教育自己的儿子不搞特权作为生活中的大事来抓,时常叮嘱自己的儿子,不管什么时候什么地点,都应该将自己视为普通百姓。由于铁托的严格教育,其儿子始终只想当个普通老百姓,对参与党内政治极为反感,即使后来被任命为克罗地亚外交部副部长,也不愿意做。
关于名字
铁托原名约瑟普·布罗兹,1934年铁托从监狱出来后,为更好的从事革命工作,便化名铁托,同时其也有其他化名如瓦尔特、鲁迪、格奥尔基等,后人对为何化名铁托十分好奇,铁托解释这个名字是随便起的,在其家乡克罗地亚取这个名字的人非常多,没有什么别的意思。
人物争议
关于约瑟普·布罗兹·铁托的出生日期一直没有明确的事实,在克罗地亚库姆罗维茨村的铁托故居门前的牌子上写着:“1892年5月25日铁托同志出生在这里。”而英国传记作家菲利斯·奥蒂经过考证,在其所著《铁托传》中讲述铁托出生于1892年5月7日。曾任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共产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的米洛万·吉拉斯是铁托早年的战友,在《铁托:内幕故事》中也相信5月7日为其诞辰。铁托的生前好友弗拉吉米尔·德迪耶尔在经铁托本人过目的《铁托传》中,却回避了具体日子,只是借铁托的话说:“1892年5月,我出生在克罗地亚地方的一个名叫库姆罗维茨的村子里。”
后世纪念
纪念中心
铁托纪念中心位于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乌日策大街15号,是铁托生前的官邸,内展有铁托墓、铁托雕像、铁托元帅服以及使用过的办公物品和收到的各种礼品。1980~1990年,在铁托墓的入口处有礼仪兵日夜守卫,每日有后人来瞻仰铁托墓,铁托纪念中心成为政治圣地,南斯拉夫解体后,铁托纪念中心转变为普通景点,民众可免费参观。
纪念活动
2010年,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加盟共和国各地民众聚集到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的铁托墓前,共同庆祝铁托诞辰118周年。2013年,前南斯拉夫民众在铁托故乡克罗地亚库姆罗维茨村举行纪念铁托诞辰121周年的活动。2022年,库姆罗维茨市、克罗地亚反法西斯联盟等筹办纪念铁托诞辰130周年活动。
铁托专列
铁托专列于1959年制造,其车头和车身均为蓝色,又名“蓝色列车”,专列包含20个车厢,2007年塞尔维亚政府宣布将铁托专列的一节车厢进行拍卖。
纪念币
1980年,南斯拉夫为纪念铁托逝世,发行了一百万枚面值1000第纳尔的纪念币。次年,南斯拉夫为纪念铁托领导南斯拉夫人民反抗法西斯战争40周年,又发行十万枚面值1000第纳尔的纪念币。
相关作品
文学
影视
参考资料
Josip Broz Tito.Britannica.2023-09-27
不结盟运动正式诞生.中国大百科全书网络版.2023-09-28
Friends of freedom honoured.每日星报.2023-09-30
铁托墓的故事.光明网.2023-09-24
豆瓣.豆瓣电影.2023-09-27
苏捷斯卡战役 Sutjeska (1973).豆瓣电影.2023-09-27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参军被俘
回国革命
领导全党
二战领袖
领导武装起义
领导抵抗运动
解放全境
国家元首
战后建设
南苏决裂
维持中立
晚年生活
执政举措
政治层面
社会主义自治
政治体制
经济层面
工业政策
农业政策
对外开放
文化层面
教育
文艺
民族层面
外交层面
与东方国家
与西方国家
巴尔干联盟
不结盟政策
人物思想
全民防御
不结盟思想
铁托主义
人物评价
个人作品
个人生活
感情生活
业余爱好
家族成员
荣誉奖项
人物轶事
斯大林刺杀
极尽奢侈
铁托教子
关于名字
人物争议
后世纪念
纪念中心
纪念活动
铁托专列
纪念币
相关作品
文学
影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