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伏·斯托伊卡
基伏·斯托伊卡
基伏·斯托伊卡(Chivu Stoica,1908年8月8日,斯梅埃尼——1975年2月18日,布加勒斯特),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共产主义运动和工人运动的杰出战士、卓越的党务和国务活动家。罗马尼亚共产党中央政治执行委员会委员、常设主席团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罗马尼亚人民共和国部长会议主席、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国务委员会主席。
人物传记
参加革命
1908年8月8日,基伏·斯托伊卡出生在罗马尼亚王国南部瓦拉几亚布泽乌州(今布泽乌县)斯梅埃尼的一个贫农家庭,是家中的第六个孩子。12岁离开家外出谋生,1921年—1930年在罗马尼亚国营铁路公司布加勒斯特铁路修理厂当工人,在此期间,结识了罗共领导人格奥尔基·乔治乌-德治,1931年加入罗马尼亚共产党(1948年—1965年称罗马尼亚工人党)。
1929年~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使罗马尼亚经济陷入困境。国王卡罗尔二世废除宪法,加强专制统治,激起人民的强烈不满。1933年1月至2月,基伏·斯托伊卡与乔治乌-德治、瓦西列·卢卡、康斯坦丁·东恰、杜米特鲁·彼特列斯库等一起领导了罗马尼亚铁路和石油工人大罢工,这是罗马尼亚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无产阶级的政治斗争,旨在反对首相亚历山德鲁·瓦伊达的国家农民党政府降低工资、解雇工人的“日内瓦计划”,反抗统治集团的压榨剥削和法西斯专制高压,史称“格里维察的二月战斗”。罢工遭到资产阶级反动政府的血腥镇压,基伏·斯托伊卡、乔治乌-德治等罢工领导人等被逮捕。
狱中斗争
1934年8月20日,基伏·斯托伊卡在克拉约瓦大审判中被军事法庭判处15年苦役,1936年,斯托伊卡以参加所谓“格里维察叛乱”的罪名被改判12年监禁。最初,他被关押在阿尤德监狱。1937年5月15日,乔治乌-德治、斯托伊卡等大批共产党人和反法西斯主义战士一同被关押进素有“罗马尼亚的巴士底狱”之称的多夫塔纳监狱,以后,他们又被转移到高度设防的卡兰塞贝什监狱和特尔古日乌集中营服刑。在狱中,他们坚贞不屈,坚持革命理想和斗争,开展党的活动,积极组织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探讨政治经济学。1944年8月,在党组织的营救下,斯托伊卡与乔治乌-德治等同时越狱,并参加了罗马尼亚八·二三武装起义的领导工作。
党和国家领导人
罗马尼亚解放后,1945年10月在罗马尼亚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当选为罗共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1945年—1946年任罗马尼亚劳动联合总会副主席。1946年11月19日起连续当选为历届大国民议会代表(议员)。1946年11月30日—1948年4月13日任铁路管理总局局长。1948年2月,罗马尼亚共产党与罗马尼亚社会民主党合并为罗马尼亚工人党,在罗马尼亚工人党第一次代表大会(罗共“六大”)上当选为罗马尼亚工人党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
1948年4月15日—1949年11月23日任罗马尼亚人民共和国工业部长,1949年11月23日—1952年5月31日任冶金和化学工业部部长。1950年3月17日—1954年8月20日任罗马尼亚人民共和国部长会议副主席。1952年5月在罗工人党中央全会上当选为罗马尼亚工人党中央政治局委员。1954年8月20日—1955年10月4日任罗马尼亚人民共和国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
1955年10月4日—1961年3月20日任罗马尼亚人民共和国部长会议主席。在政府首脑任内,参与制定和领导执行罗马尼亚第二个五年计划(1955年~1960年)和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61年3月20日在罗马尼亚第四届大国民议会第一次会议上,斯托伊卡辞去部长会议主席职务,由扬·毛雷尔接任。1961年3月21日,在罗马尼亚工人党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上,斯托伊卡当选为罗马尼亚工人党中央书记处书记。1965年3月24日—1967年12月9日任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国务委员会主席。1965年7月在罗马尼亚共产党第九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罗共中央政治执行委员会委员、常设主席团委员。
1967年12月8日,罗马尼亚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举行全体会议,全会决定,基伏·斯托伊卡任罗马尼亚共产党中央书记处书记兼“斯特凡·乔治乌”社会政治经济教育学院(罗共中央高级党校)院长。1967年12月9日,在罗马尼亚第五届大国民议会第八次会议上,根据罗共中央全会的建议,斯托伊卡被解除罗马尼亚国务委员会主席的职务。1969年4月7日—1970年5月4日任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委员。1969年8月在罗马尼亚共产党第十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罗马尼亚共产党中央检查委员会主席。1973年8月,罗马尼亚-中国友好协会成立,斯托伊卡任罗中友协中央理事会主席。1974年11月在罗马尼亚共产党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罗共中央政治执行委员会候补委员、中央监察委员会主席。
基伏·斯托伊卡是罗马尼亚大国民议会代表。1946年11月19日当选为巴克乌选区国民议会议员,1948年—1952年当选为巴克乌县选区大国民议会代表,1952年—1957年当选为雅西州南雅西选区大国民议会代表,1957年—1961年当选为布加勒斯特市“8月23日”区选区大国民议会代表,1961年—1975年当选为普洛耶什蒂州普洛耶什蒂第1选区大国民议会代表。1961年3月25日—1965年8月21日任大国民议会宪法制定委员会委员。
1975年2月18日,基伏·斯托伊卡在布加勒斯特逝世,享年67岁。
基伏·斯托伊卡有过两次婚姻,第一任妻子埃卡特琳娜·克莱因,第二任妻子玛丽亚·马诺列斯库,是一名工程师,也是一位党务和工会活动家。斯托伊卡有一个女儿。
对中国的访问
1958年3月31日至4月10日,基伏·斯托伊卡率罗马尼亚党政代表团访问中国,并邀请我国水稻专家和“九兰组”(妇女劳动模范、先进集体)访问罗马尼亚。1964年3月随罗马尼亚共产党代表团访华,参与调解中苏矛盾。
荣誉
基伏·斯托伊卡曾荣获多项功勋奖章和荣誉称号,1947年被授予罗马尼亚王冠司令官级勋章,1948年、1958年两次被授予“罗马尼亚人民共和国之星”一级勋章,1949年被授予一级劳动勋章、一级保卫祖国勋章,1958年被授予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称号和“镰刀和铁锤”金星勋章,1959年被授予一级“八·二三”勋章,1961年被授予“罗马尼亚工人党(共产党)建党40周年”纪念奖章,1966年被授予一级“图多尔·弗拉迪米雷斯库”勋章,1973年被授予“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英雄”称号并附共和国英雄勋章和社会主义胜利勋章。
人物评价
基伏·斯托伊卡是罗马尼亚无产阶级革命元勋,长期从事罗马尼亚的共产主义运动和工人运动,是20世纪30年代罗马尼亚铁路工人和石油工人大罢工的组织者和领导人之一。他组织和领导了铁路工人和石油工人进行为争取改善生活条件、争取民主自由权利和反抗法西斯主义侵入罗马尼亚的斗争。1944年,他是推翻本国法西斯独裁政权和从阿道夫·希特勒奴役下解放罗马尼亚的斗争的领导者之一。解放后参与领导社会主义建设,为在罗马尼亚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作出了重要贡献。由于他为祖国和劳动人民,为世界人民的和平与友谊所作的长期而富有成就的活动,罗马尼亚人民共和国政府曾经多次授予他勋章和奖章。
乔治乌-德治曾称赞斯托伊卡是党的忠实儿子,具有领导党、国家和工会工作的丰富经验,不愧是为工人阶级和人民的利益而奋斗的战士。
政治沉浮
基伏·斯托伊卡和格奥尔基·乔治乌-德治自1931年结识,并肩战斗和工作长达34年,是乔治乌-德治的得力助手,在历次党内斗争中都是乔治乌-德治的坚定支持者,更一度被视为乔治乌-德治的潜在的接班人。1965年3月,格奥尔基·乔治乌-德治病逝,乔治乌-德治在生前并没有明确指定接班人,有实力角逐大位的包括尼古拉·齐奥塞斯库格奥尔基·阿波斯托尔、亚历山德鲁·德勒吉奇和基伏·斯托伊卡。齐奥塞斯库承诺斯托伊卡主持国务委员会,作为对他放弃竞争党的第一书记的交换,斯托伊卡表示同意。
经过一番权力角逐,最初形成了尼古拉·齐奥塞斯库任党的第一书记、总书记,基伏·斯托伊卡任国务委员会主席,扬·毛雷尔任部长会议主席,齐奥塞斯库、斯托伊卡、毛雷尔、波德纳拉希、阿波斯托尔、德勒吉奇、伯尔勒迪亚努、尼古列斯库、维尔德茨组成中央常设主席团的集体领导的政治格局,这种安排显然带有政治酬庸和各方妥协的性质,尼古拉·齐奥塞斯库以此来回报斯托伊卡、毛雷尔、波德纳拉希等人对他的支持,平衡党内不同利益。
但这种政治平衡只是暂时的,1967年12月,齐奥塞斯库放弃了集体领导的观念,他在罗马尼亚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提出为消除目前“在党和国家机构中存在的平行和重叠现象”而“应由党和国家领导中的同一位同志来负责一个部门的工作”的建议,亲自兼任了国务委员会主席,斯托伊卡的国家元首地位被取代。此后,基伏·斯托伊卡的地位不断下降,精神愈发地抑郁。1969年8月在罗共“十大”上,斯托伊卡未能被选入中央政治执委会和书记处,而是改任有名无实的中央检查委员会主席。1974年11月在罗共“十一大”上重新被选入中央政治执委会,但被降为中央候补执委。晚年的基伏·斯托伊卡失宠于尼古拉·齐奥塞斯库夫妇,他们之间产生了矛盾冲突。尽管斯托伊卡仍保留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头衔,但实际上早已被逐出权力中心,失去了所有重要的政治职位。
死亡之谜
1975年2月18日,斯托伊卡突然去世,据说他是用猎枪自杀的,但这一说法一直存在争议和质疑,直到今天依然是个谜。扬·毛雷尔在齐奥塞斯库倒台后解释说:“我们被告知他是自杀······但没有提到动机他的死亡可能是被安排好的。根本不存在调查。”此外,斯托伊卡的妻子玛丽亚·马诺列斯库-斯托伊卡也对她的丈夫死于所谓的自杀表示怀疑。
尼古拉·齐奥塞斯库在20世纪60年代末登上权力顶峰后,对于党内元老则一一排斥,为他的个人集权化扫清障碍。特别是在1969年的“十大”后,齐奥塞斯库把曾与自己为敌的政治对手和意见不合者尽数排挤出中央委员会。到了20世纪70年代,大权独揽的齐奥塞斯库更是大搞个人崇拜和家族统治,更加容不得任何异议,大肆排斥异己。基伏·斯托伊卡充满争议的谢世并不是孤例,在那之后的十多年里,从1984年至1989年间,又有维尔吉尔·特罗芬瓦西列·帕蒂利内茨、扬·约尼查、彼特鲁·埃纳凯瓦西里·米列亚等一些著名的党内活动家,最后都不明不白地“猝然辞世”。
争议
如果有一个人物在共产主义罗马尼亚完全符合主宰者格奥尔基·乔治乌-德治的个性,那他就是基伏·斯托伊卡。他的真名原本叫斯托伊卡·基伏,他在加入共产党后转换姓氏名字的位置,大概是为了避免干扰。斯托伊卡格局有限、缺乏教育、满怀怨怼、有着很强的自卑感。他更多地被看作乔治乌-德治的“大管家”,就好比是列昂尼德·勃列日涅夫身边的康斯坦丁·契尔年科
斯托伊卡曾担任部长会议主席六年(1955年—1961年),而在1975年2月18日用猎枪自杀时,他只是中央政治执行委员会候补委员,实际上已被边缘化,政治上遭到削弱和排挤。但他有他荣耀的时刻,在乔治乌-德治时代一度登上罗马尼亚奥林匹斯权力的巅峰,二十年后却成了闲棋和摆设。乔治乌·德治曾对他的昔日战友寄予无限的信任和期许。
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基伏·斯托伊卡曾对妻子说,他将写一部“自传”,其中揭示的“秘闻”真相,有可能损害到尼古拉·齐奥塞斯库的威信和形象。不过,斯托伊卡在政治上已经精疲力竭,即使解释他是如何看待齐奥塞斯库的,他的讲话也缺乏任何实际影响。事实上,不论是埃米尔·波德纳拉希格奥尔基·阿波斯托尔,更不用说扬·毛雷尔康斯坦丁内斯库,大家都对他感到不齿。
基伏·斯托伊卡毫不犹豫地支持乔治乌·德治的所有举措,他的崛起是不可阻挡的,这得益于“小斯大林”在布加勒斯特庇护。这是乔治乌·德治政治意志最温顺的追随者,从1945年10月党的委内瑞拉全国代表大会起就一直是政治局的成员,1955年乔治乌·德治辞去部长会议主席,取代短暂任职的格奥尔基·阿波斯托尔,回任党中央第一书记,基伏·斯托伊卡出任总理,成为国家行政首脑,对于他的秃脑袋来说,这是一顶巨大的帽子。但对他似乎不太合适。他沉浸在这种严威赫赫之中,不仅频繁地与外国领导人举行会议,还在巴尔干地区倡导和平并扮演捍卫者的角色。强制推行农业集体化作为乔治乌-德治和他的领导集体盲目效仿约瑟夫·斯大林的政策的一部分,就是在斯托伊卡担任总理期间实施的。1966年斯托伊卡作为国务委员会主席签署了禁止堕胎的法令。
基伏·斯托伊卡是乔治乌·德治个人崇拜的受益者,也是推动者和鼓吹者。但最高领导人乔治乌·德治看出了他是如何的无能,执掌国政六年,政绩平平、毫无建树。1961年,罗马尼亚开始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沉稳老练的实干家彼得·毛雷尔取代他成为总理。
除了缺乏政治智慧,斯托伊卡的能力不济和失误也是显而易见的。1952年5月中央全会揭露和批判“莫斯科局”(安娜·波克尔、瓦西列·卢卡、特奥哈里·乔治斯库)的“反党阴谋”,基伏·斯托伊卡在工作报告中说大家什么都知道,但却不能说。他说,该集团处心积虑地想把德治赶下台,所以投机并不是一个基本原则,这并不是个人行为,因为他们在与苏联顾问合谋这件事。
乔治乌-德治死后,斯托伊卡立刻跳到了尼古拉·齐奥塞斯库的船上,他答应把国务委员会主席交给他。1967年12月罗共委内瑞拉全国代表大会,斯托伊卡的唯一任务是宣布这项工作由齐奥塞斯库接管,这使他成了一个时代的笑柄—“最有天赋的足球运动员”,因为他在后面给了自己一脚。1968年,在“大清洗”中被冤杀的卢克雷奇乌·帕特勒什卡努获得平反,恢复政治名誉。作为政治局委员,斯托伊卡在当年曾参与了对帕特勒什卡努的清洗。1969年,他被任命为检查委员会(俗称“大象墓地”)主席,从此再也未回归权力核心,一直游走在权力圈子的边缘。
斯托伊卡死后,罗马尼亚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国务委员会和政府联合发表讣告,举行了国葬。人们认为这是他应得的,作为前罗马尼亚人民共和国总理和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国家元首的老同志基伏·斯托伊卡的葬礼,党的重量级人物没有按照惯例参加。因此,他成了一个弃儿。在约瑟夫·斯大林主义者的眼中,自杀是懦弱的表现。在葬礼上,一位老铁路工人说:“无论你走到哪里,基伏,告诉德治我们在这里和谁战斗。”这是一个可笑的和没有影响的姿态。对于阿波斯托尔、博里勒、德勒吉奇和斯托伊卡等“老近卫军”来说,尼古拉·齐奥塞斯库是一个篡权者。罗马尼亚斯大林主义的政治文化孕育了他,基伏·斯托伊卡为之与乔治乌-德治服务的热情有增无减。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人物传记
参加革命
狱中斗争
党和国家领导人
对中国的访问
荣誉
人物评价
政治沉浮
死亡之谜
争议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