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
艾滋病防治全国性、专业性、非营利社会团体
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Chinese Assoction of STD and AIDS Prevention and Control),是由中国各地性病艾滋病防治工作者、热心性病艾滋病防治事业的社会各界人士以及与性病艾滋病防治工作相关的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自愿结成的全国性、专业性、非营利性社会团体,由中国民政部登记,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原卫生部)主管,挂靠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1993年11月30日,鉴于艾滋病自1985年开始在中国传播后严重危害人民健康,中国国务院决定,由原卫生部、公安部牵头,在北京成立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协会业务涵盖宣传教育、行为干预、关怀救助、减少歧视、技术培训、学术交流、国际合作、社会动员等多个领域,创建了中文核心期刊《中国艾滋病性病》,还打造了世界艾滋病日主题宣传活动、“爱在阳光下”受影响儿童夏令营、“美好青春我做主”红丝带青春校园行、高校防艾基金、艾滋病学术大会、社会力量参与凉山彝族自治州艾滋病防治公益行动等一批有社会影响力的品牌活动和项目。截至2023年11月,协会设立分支机构24个,个人会员4200余人,团体会员40多个。
2014年,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评选为中国公益类社团组织中唯一的4A等级全国性社会组织。2015年,协会获得“全国先进社会组织”荣誉称号。
历史沿革
成立
1985年,中国报告首例艾滋病患者,艾滋病在中国开始流行,严重威胁人民的身心健康,中国亟需建立国家层面多部门协作机制、调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防治,于是,中国国务院决定,由原卫生部、公安部牵头,财政部拨款50万元,于1993年11月30日成立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卫生部部长陈敏章教授担任协会首任名誉会长、中国环球性病艾滋病基金会会长钱信忠教授任第一届理事会会长。
发展
1995年8月,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创刊中国艾滋病防治科研领域唯一期刊《中国艾滋病性病》,该杂志经过发展和完善,已成为中国A类学术期刊、精品期刊,入编《核心期刊目录》,并成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被美国化学文摘(CA)及数据库收录。
1996年,国务院根据艾滋病防控工作需要,建立了艾滋病防治协调会议制度,1998年,原预防医学科学院成立卫生部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前身)。为避免职能交叉,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在工作职能、模式和机构运行上进行了转型,从被动接受政府任务到主动寻求事业发展,在动员、引导、培育和支持社会组织有序参与艾滋病性病防治工作以及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学术交流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成为政府和专业机构在艾滋病性病防治领域的得力助手。
2013年,协会尝试开展艾滋病专业领域学术交流工作,举办了“艾滋病防治学术交流会议”,次年10月,协会在北京市举办第一届全国艾滋病学术大会(简称学术大会),该次大会有1200余人参加,截止到2023年,学术大会共举办8届,参会人数逐年增加。
2014年,协会针对高校群体启动“美好青春我做主”红丝带青春校园行活动,次年成立高校防艾专项基金和尿检项目。
2015年,协会成立学术委员会,聘请中国艾滋病相关学科资深专家学者担任委员,下设13个学组,为协会学术交流工作和艾滋病学科建设提供技术支持。
2017年,协会响应国家号召,启动“社会力量参与凉山彝族自治州艾滋病防治公益行动”(简称公益行动),2021年接续实施第二阶段公益行动。
2019年至2023年,为了应对艾滋病防治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需求,协会主动开展了社医合作、艾滋病真实世界数据收集平台、以患者为中心的智能化自报告结局(ePRO)等多个专题项目,探索新的工作方法和模式。
2023年11月,协会已陆续设立了治疗关怀、预防母婴传播、检测、质控、基础研究、艾滋病与结核病/肝病等合并感染疾病、艾滋病心理等24个分支机构。
组织机构
组织架构
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的最高权力机构是会员代表大会,其职权包括:制定和修改章程、选举和罢免理事、审议理事会的工作报告和财务报告、制定和修改会费标准、决定终止事宜、决定其他重大事项。会员代表大会每次召开必须有2/3以上的会员代表出席,其决议必须有一半以上的到会会员代表表决通过,才能生效。
会员代表大会每隔5年换届一次,因特殊情况需要提前或延期换届的,必须由理事会表决通过后,报告给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及经社团登记管理机关批准,若延期换届最长不超过1年。
理事会是会员代表大会的执行机构,在闭会期间领导协会开展日常工作,对会员代表大会负责,每年需召开最少1次会议。
以上表格内容来自
理事会下设机构为常务理事会,由理事会选举产生,在理事会闭会期间行使理事会的部分职权,对理事会负责,其至少每半年召开1次会议。常务理事会实行会长办公会制度和秘书长制度,由会长、副会长、秘书长组成会长办公会,负责日常工作推进和职能部门管理。
秘书处为协会常设办事机构,截至2023年11月,秘书处下设综合部、学术部、项目一部、项目二部、《中国艾滋病性病》杂志编辑部、财务部等六个职能部门。
分支机构
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在长期发展中,根据自身需要,依据业务范围划分和会员组成特点设立了分支机构。分支机构的职能是专门从事协会业务范围内某一领域的业务活动,具有专业性的特点,其接受协会的领导和管理,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不能设立或者变相设立下级分支机构。
截至2023年,协会共设立24个分支机构,各分支机构设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常务委员和委员等,按照《分支机构管理办法》规范开展工作。
表格内容来自
会员
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的会员种类有单位会员和个人会员,截至2023年11月,协会共有个人会员4200余人,团体会员40多个。
个人申请加入协会必须具有较高的性病艾滋病防治专业水平和业内影响力,需填写《个人会员申请表》并经当地省级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学会盖章推荐。协会的应届理事需成为个人会员,如第六届(现届)理事会副会长尚红、李长宁,秘书长王新伦等。
具有法人资质的社会组织、事业单位以及爱心企业,可以申请成为单位会员,直接提交《单位会员申请表》。如四川省云南省上海市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等地区协会,红石榴互助工作组、贵阳阳光关爱医院等组织及单位,以及上海百雀羚集团有限公司等爱心企业。
会员享有协会的选举权、被选举权和表决权,对该协会工作的批评建议权和监督权等,并履行协会规定的义务,可自由退会。
职能责任
组织性质
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是由中国各地性病艾滋病防治工作者、热心性病艾滋病防治事业的社会各界之士以及与性病艾滋病防治工作相关的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自愿结成的全国性、专业性、非营利性社会组织。接受业务主管单位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社团登记管理机关民政部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其住所设在北京市。
主要职能
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的主要职能为:信息交流、业务培训、书刊编辑、展览展示、国际合作、咨询服务。
业务范围
(一)宣传普及性病艾滋病防治知识,提高民众的自我保护意识;
(二)在高危和弱势人群中开展行为干预和关怀救助活动;
(三)依照有关规定,编辑出版学术期刊,制作科普读物、音像制品,利用新媒体技术提供宣传服务;
(四)开展中国国内外性病艾滋病防治学术交流和技术培训活动;
(五)开展调查研究,接受或参与政府部门的项目,为制定对策和法规提供科学依据;
(六)关注、维护感染者、病人及其亲属的合法权益,营造反歧视社会环境;
(七)维护会员权益,反映合理诉求;
(八)推广性病艾滋病诊疗的新技术、新产品;
(九)开展符合该协会宗旨的其他社会服务,增强自身发展能力。
工作成就
截至2023年11月,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成立30年,期间围绕中国艾滋病性病防治工作,在动员、引导、培育和支持社会组织有序参与艾滋病性病防治工作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艾滋病防治方面,中国已经实现:艾滋病经输血和血制品传播已经基本阻断,母婴传播和注射吸毒传播得到有效控制,感染者和病人检测发现比例不断提升,抗病毒治疗覆盖比例超90%,治疗成功比例达到95%,重点地区防治取得重大进展,社会歧视进一步减轻,全国整体疫情仍处于低流行水平。
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以下简称“中艾协”或“协会”)工作成就具体如下:
宣传倡导
宣传、倡导是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主要工作领域之一,协会通过:参与国家防治知识健康教育、组织举办大型主题活动、设计制作传播材料、引导和动员社会公众人物参与、开发利用多种媒体平台等多种方式,在群众中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
为了宣传艾滋病防治知识、倡导消除艾滋病社会歧视、提高艾滋病社会关注度,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开发出多种宣传倡导途径,包括:举办展览,发放传单,举办大型群众宣传活动,线上、线下互动,邀请媒体及具有社会影响力的公众人物参与活动等,协会以世界艾滋病日为契机,举办防艾宣传活动、防艾纪录片发布仪式、公益音乐会、慈善之夜等主题宣传活动,通过歌舞、情景剧、朗诵、主题班会、辩论赛、科普试验、专家访谈等多种形式普及预防艾滋病知识,提升防艾意识。
为提高宣传教育针对性,协会制作了多种类型宣教材料,进行公益发放和媒体传播。1998年,协会参与制作中国第一部正面反映艾滋病题材电视剧《黑色雨》;2009年策划拍摄反歧视纪录片《在一起》,该片获北京第一届国际电影季优秀纪录片奖;制作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宣传片《重回幸福》彝语维吾尔语、傣语和普通话版,推出中国首部抗击艾滋病亲历者口述书卷《中国抗“艾”之路亲历者说》;2019年,协会与腾讯控股联合出品首款艾滋病话题小游戏《蓝桥咖啡馆》,之后与开心麻花合作开发防艾系列科普海报和防艾公益短片《开心小镇:侠客行》《危险游戏》。
协会还动员了具有广泛社会号召力的公众人物参与到防艾宣传中,他们通过现场参与宣传活动,拍摄公益广告和海报,慰问艾滋病感染者和受影响儿童等行为,在促进艾滋病防治知识传播,引导消除社会歧视,促进社会和谐方面发挥了引领作用。
为了扩大艾滋病防治宣传覆盖面,协会与中国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中国青年报、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腾讯控股、快手等电视、网络媒体合作,策划了特别节目、专题访谈、科普短视频宣传等,如协会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少儿频道《大手拉小手》栏目合作“爱在阳光下”夏令营特别节目,与北京卫视养生堂》《我是大医生》《老师请回答》栏目合作策划世界艾滋病日特别节目,参加2022年两会健康策系列直播访谈等。
同时,协会也建立了自己的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平台、微信视频号、腾讯微视号、微博号、抖音号等系列媒体矩阵。
协会还拓展关联领域,组织参与了结核病防治的宣传倡导工作,通过策划活动、组织比赛、设计传播材料等,引导公众关注结核病防治。
社区动员
协会成立后建立了以协会为中心的包括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或筹备组在内的全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工作网络,推动基层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建设,为后续开展工作奠定基础。
协会在关注特殊群体上发挥出桥梁作用,2010~2016年,协会举办中国红丝带北京论坛,对受艾滋病影响人群权益保护的热点难点问题和多方进行交流,表达了受艾滋病影响人群的权益诉求,推动多方进行沟通合作。
协会开展了能力建设培训,培养了一批社会组织项目管理人员,可以与中国政府等协作承接、执行大型项目。到2000年,协会管理、执行的国际及中国国内项目任务有社会动员项目、全球基金项目、中盖项目等。
社会动员项目
2002年,协会开始实施中央财政设立的国家艾滋病防治社会动员项目,在艾滋病感染者、患者以及吸毒者、暗娼、嫖客、男男性行为者、出租车司机和广大群众中开展关爱和反歧视、重点人群干预和宣传教育等工作。2010~2013年,原卫生部委托协会负责社会动员项目的管理工作,期间,协会投入项目经费和建设经费共1620万元,支持了158个机构的202个项目,项目覆盖28个省市区,涉及宣传教育、干预、关怀、能力建设等方面内容。
全球基金项目
在中国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中,协会作为社会组织代表,参与了基金各项重大事件的讨论与决策,以及项目后期实施工作,和其他机构共同负责项目在全国的执行管理,该项目经费预算1833万美元,执行历时2年,项目经费执行率达100%,项目工作指标完成率超过100%。
中盖项目
中国-盖茨基金会艾滋病防治合作项目是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与中国政府(原卫生部、国务院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和非政府组织(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在中国合作开展的首个大型公共卫生项目。该项目于2007年11月开始实施,周期6年,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作为三个受赠单位之一,截至2012年12月31日,开展7个项目,干预高危人群近83万人次,艾滋病检测近26万人次,对3万余名感染者和患者开展了随访关怀工作,近2万名感染者和患者接受CD4检测。
除此之外,协会还通过协会的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参与国家相关行动计划和防控策略的制定,提出各个时期加强性病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建议和提案。
关怀救助
协会携手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爱心家园”、北京地坛医院“红丝带之家”、闻喜县“温馨家园”、湖南省“博爱家园”以及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社区、开封市等地,向艾滋病感染者和患者及受影响群体,开展物资救助、困难帮扶、捐资助学、精神抚慰、心理疏导、宣传教育、特色关怀等工作。
2002年,协会创刊《携手》期刊,这是中国第一本由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直接参与成刊的读本。
协会在各方公益支持下,组织开展了“爱在阳光下”夏令营(冬令营)活动、“Ai成长营”心理支持和品格教育培训、就业技能培训项目等一系列针对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的关怀救助活动,并对收容帮扶困境儿童的相关机构给予长期资金和物资捐助支持。
从2010年组织举办“凝聚力量消除艾滋病社会歧视座谈会”开始,协会在北京、上海市深圳市香港特别行政区河北省四川省云南省海南省等地共举办“爱在阳光下”夏令营(冬令营)15期。期间,制作关爱受影响儿童公益广告《关爱·改变》《携手抗艾 与你同在》。
学术交流
2013年,协会尝试开展艾滋病专业领域学术交流工作,举办了“艾滋病防治学术交流会议”,此次尝试获得了业内人士良好反响。2014年10月,协会经过策划组织,在北京举办了首届全国艾滋病学术大会(简称学术大会),该次大会有1200余人参加,此后学术大会陆续在上海(2015年)、成都市(2016年)、广州市(2017年)、昆明市(2018年)、杭州(2019年)、北京(2021年)举办,参会人数逐年增加。
协会依托协会的学术委员会和分支机构搭建了艾滋病专题学科研讨交流平台,连续四届举办艾滋病免疫学术峰会、艾滋病检测技术研讨会、护理及个案管理研讨会、女性艾滋病防治专题论坛、HIV合并症系列会议等,还多次围绕艾滋病基础研究、门诊精细化管理、诊疗质控、暴露前后预防用药、围手术期治疗、女性艾滋病防治、重点人群干预等专题内容组织论坛和学术交流活动。
协会多次组织专家参加在马来西亚(1999年)、曼谷(2004年)、维也纳(2010年)、美国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2012年)、墨尔本(2014年)、南非约翰内斯堡(2016年)、荷兰阿姆斯特丹(2018年)等地举办的世界艾滋病大会,了解国际前沿学术动态,并在会议期间,通过展板展示、交流互动等形式向国际社会介绍中国防艾工作。
2016、2018年,协会开设中国卫星会,邀请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UNAIDS)、WHO、国际艾协(International AIDS Society,IAS)等艾滋病业界权威机构、中国防艾专家做专题报告交流,每场参会人数超过200人。
协会还与美国吉利德科学、英国葛兰素史克(GSK)、BD中国等国际生物医药公司达成艾滋病防治合作交流协议,交流最新防治技术。
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外交部委托下,协会参与策划组织了多场国际交流活动,向国际社会展示中国艾滋病防治进展和成效,促进国际交流合作,如协会于2015年参与策划组织在南非举办的中非携手迈向没有艾滋病的未来主题会议。
2015年,协会成立学术委员会,聘请中国艾滋病相关学科资深专家学者担任委员,为协会学术交流工作和艾滋病学科建设提供技术支撑,到2023年,协会共设分支机构24个,涵盖治疗关怀、护理、职业防护、影像、预防母婴传播、检测、质控、基础研究、流行病监测、预防干预、性病、艾滋病与结核病/肝病等合并感染疾病、健康教育、数字化防控、伦理法律和社会问题、心理等多个学科领域,对艾滋病多学科建设及学术交流起到促进作用。
1995年8月,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创刊《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杂志,杂志于2003年更名为《中国艾滋病性病》,2020年增加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为共同主办单位。
截至2023年11月,《中国艾滋病性病》是中国国内唯一一本专门介绍艾滋病预防与控制最新科研动态、成果和有关信息的学术刊物,它不仅是中国艾滋病性病防治学术水平进步的缩影,还是专业人员交流学习的重要窗口。该杂志已出版29卷242期(不含增刊),刊出文章七千余篇,并成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还被美国化学文摘(CA)及数据库收录。
2013年,该杂志成为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首批认定的A类学术期刊,中国精品期刊,2020年入编《核心期刊目录》(第9版),同时被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评为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
协会对各级防艾专业人员,开展了“艾滋病核心骨干能力培训班”“中青学社”“云端对话”“骨干医师交流会”“艾知学苑”等艾滋病业务培训项目。
其中,艾滋病核心骨干诊疗能力提升培育班项目开启后,历时4年共开展100余场培训,线上线下覆盖4万多人次。中青学社项目于2018年开始,每年组织6~10场线下培训,覆盖了全国6000余名中青年医生;2020年,协会启动“中青学社”云端对话项目,每年组织12~16场线上讨论会,报告学术前沿进展,累计吸引近1.5万人次进行了线上学习。
高校防艾
2014年,协会启动“美好青春我做主”红丝带青春校园行活动(简称校园行活动),邀请红丝带健康大使和专家,走进中国134所高校,组织上百场大型现场宣传活动和防艾论坛,影响力扩大至中国上千所高校,受益大学生达两千余万人次。
2015年,协会成立高校防艾专项基金(简称高校基金),支持高校及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社团开展校内防艾宣传教育等活动,倡导高校学生以同伴和朋辈身份参与艾滋病防治宣传。截至2021年,该项目覆盖中国30个省、区、市的606所高校、905个学生社团,共资助1637个宣传项目,开展宣传教育活动9500多场次,促进高危行为改变及检测活动1700多场次,覆盖在校生1500万人次。
2016年,在中国疾控中心艾防中心指导下,协会启动“高校尿液传递HIV检测试点项目”(简称尿检项目),对学校防艾教育及综合干预的针对性、有效性及可持续性进行了探索,该项目曾一度成为社交媒体热门话题,被评为新浪校园十大事件。
针对高校青少年这一特殊群体,协会开发了多种贴近青年群体的防艾宣传材料,搭建学生防艾交流平台,具体包括:制作大学生防艾课件,编写《青少年疾病预防和健康教育传播材料汇编》《健康要设防》,与开心麻花合作开发防艾知识长图,邀请红丝带健康大使参与拍摄“美好青春我做主”公益广告《要想爱先懂艾》(2018年),《艾的警示篇》《爱的真谛篇》(2019年),拍摄制作四部青少年警示教育微电影《艾情》《放纵的爱》《一生所艾》《与艾同行》,创造高校防艾吉祥物“艾宝”、艾宝”微信表情包、文创手袋等,协会还开发出防艾交流平台小程序“艾智库”“无艾芳华”,介绍和展示艾滋病防治相关知识和传播材料,方便各地各校防艾志愿团队互动交流。
凉山州艾滋病防治公益行动
2017年,国家卫健委和四川省人民政府联合启动“凉山州艾滋病防治和健康扶贫攻坚行动”,协会响应国家政策于同年启动“社会力量参与凉山州艾滋病防治公益行动”(简称公益行动),2021年接续实施第二阶段公益行动。2023年,协会与凉山州六个重点县签署国家乡村振兴结对帮扶协议,将防艾攻坚同乡村振兴衔接。
为加强凉山州公益行动宣传效果,提高防艾工作社会影响力,协会在国家大剧院举办“一切为了孩子”2017世界艾滋病日公益音乐会,爱心大使彭丽媛和凉山受艾滋病影响儿童共同启动“消除艾滋病母婴传播,中国在行动”。并联合北京卫视,策划《生命缘》凉山抗艾特别节目,讲述基层艾防人的故事。开发彝汉双语宣传片、公益广告和海报。
针对凉山彝族自治州的中、高校学生群体,协会组织了凉山州中学生预防艾滋病师资培训、健康教育机构能力建设培;对四川省省内高校西昌学院支持组建“青春红丝带志愿团”,助力大学生志愿者下乡开展防艾宣传志愿服务。同时开发初、高中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教案、教师用书与课件,编写大学生志愿者指导手册等。
协会还针对凉山州农村地区的普通群众制作了艾滋病治疗健康教育系列短片和《农村地区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实用方法》电子课件。
在对凉山州县乡村三级艾滋病防治工作开展调研后,协会联合相关专家等开展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工作。第一阶段,协会针对乡村基层艾防人员开展培训,培训后的人员进村入户,开展宣教、孕检和艾滋病快检等工作;第二阶段,用参与式和实战演练方式等开展不同主题培训活动,提高疾控、医疗和妇幼机构州级骨干师资的综合能力。
除此之外,协会还组织凉山骨干力量到云南省、广西、广东省等地交流学习,参加全国艾滋病学术大会等。
针对凉山彝族自治州受艾滋病影响困境儿童,协会从身心成长等方面对受影响儿童开展了系列关怀救助行动。第一阶段,协会对凉山州昭觉、布拖县、美姑、越西县四县4所学校的470多名受艾滋病影响儿童开展了关怀救助;第二阶段通过学校和社区对昭觉县、布拖、美姑三县260多名受艾滋病影响及HIV感染儿童开展了关怀救助。2023年6月,凉山州红丝带关爱组织建设项目启动,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捐赠1500万元人民币。
模式探索
随着大数据、服务优化理念在艾滋病防治领域的推广应用,以及为了应对艾滋病防治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需求,协会设立了多个专题项目,探索新的工作方法和模式。项目包括:社区组织与医疗机构合作开展重点人群预防干预服务、建设艾滋病真实世界数据收集平台、建设艾滋病诊疗全程管理平台与工具,以及抗病毒治疗多重保障机制建设与实施研究探索等。
2019~2021年,协会在7座城市与10家医院和10个社区组织合作设立了艾滋病暴露前后预防咨询项目点,针对男男性行为者(MSM)、青年学生等重点人群开展艾滋病防治宣传和干预活动,探索社区组织与医疗机构合作针对重点人群开展预防干预服务的新模式。
2022年4月,协会启动艾滋病真实世界诊疗数据收集项目,收集艾滋病真实世界临床诊疗数据,推动艾滋病科研和精准治疗。
2021年2月,协会和多家抗病毒治疗医院合作开展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智能化自报告结局(ePRO)项目,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艾滋病诊疗全程管理平台与工具,依托微信小程序和公众号,通过患者自报告量表、互联网服务等手段深化服务,并评估其对治疗依从性等的长期影响。
协会于2022年7月启动该项目,通过专家研讨、多地调查、人员访谈、数据分析等工作,初步掌握了中国开展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工作中各项政策施行现状,以及治疗服务提供方与患者对不同保障机制的认识与看法等,为下一步细化路径研究提供了数据和信息依据。
该项目于2021年9月启动,截至2023年1月底,24个示范区共建立50余个线下服药点,宣教70余万人次,为近3000名重点人群提供了暴露前预防服务,初步形成适合当地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工作模式,推进了中国艾滋病的多元防治策略及深度服务。
文化标识
宗旨
团结、动员、组织社会各界力量,贯彻落实国家性病艾滋病防治策略,配合各级政府部门开展防治活动,促进性病艾滋病防治事业的发展,为控制流行、减低危害、增进健康、早日实现“零艾滋”做出贡献。
会徽
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会徽整体为圆形,图案中央背景为C型长城造型,长城背景上为飘动的红丝带,图案外周两侧为橄榄枝,其外围是协会的中英文名称。其中,C型长城造型是代表中国(CHINA),红丝带是国际通用的关心艾滋病防治工作、用爱心关怀和帮助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的标志,橄榄枝代表和平与友谊。
红丝带的由来
20世纪80年代末,由于对艾滋病缺乏了解和治疗手段,人们视艾滋病(AIDS)为一种可怕的疾病,美国的一些艺术家们就用红丝带来悼念死于艾滋病的同伴们,在一次世界艾滋病大会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们齐声呼吁人们的理解,他们把一条长长的红丝带抛向会场上空,支持者们将红丝带剪成小段,并用别针将折叠好的红丝带标志别在胸前,用红丝带环绕成的圆圈,代表他们对艾滋病感染者的关爱之“心”。
从此,红丝带成为艾滋病防治的象征,它象征着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的关心与支持,象征着对生命的热爱和对平等的渴望,代表着人们对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决心。
荣誉表彰
2014年,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评选为中国公益类社团组织中唯一的4A等级全国性社会组织。
2015年,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获“全国先进社会组织”荣誉称号。
参考资料
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简介.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2023-12-04
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章程.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2023-12-04
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2023-12-04
第六届理事会成员.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2023-12-08
中国性病艾滋病协会被评为4A级全国性公益类社团.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2023-12-10
微博历史上的今天.中国传媒社 新浪微博.2023-12-08
第一届理事会.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2023-12-10
..2023-12-06
领导集体.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2023-12-08
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分支机构管理办法.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2023-12-06
中国性艾协会心理行为与健康专业委员会正式成立.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2023-12-05
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分支机构一览表.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2023-12-04
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2022年团队会员单位.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2023-12-21
2016-2017协会团体会员.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2023-12-21
会徽.艾滋病皮肤性病结核病防治论坛新浪微博.2023-12-07
红丝带的由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2023-12-07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成立
发展
组织机构
组织架构
分支机构
会员
职能责任
组织性质
主要职能
业务范围
工作成就
宣传倡导
社区动员
关怀救助
学术交流
高校防艾
凉山州艾滋病防治公益行动
模式探索
文化标识
宗旨
会徽
红丝带的由来
荣誉表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