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味肉粽隶属北系
粽子,是盛行于北方并流传于南方的一中粽子,古味肉粽以五花猪肉为斩件,配以香菇,板栗等,食之香美、兼具板栗之甜美,肉质鲜嫩而不油腻。俨然有北系口味之精美!
做法
准备工作
粽叶:如果是新鲜的粽叶洗净。把根部(有两个小尖尖)剪掉一点。煮开水。把粽叶放进去煮3-5分钟就可以了;如果是干的粽叶就先要泡一天,把粽叶泡软,剪掉根部后和新鲜的一样处理。
米:淘米要快,尽量不要让米吃水,用萝把米控干,稍微放一会儿(米里会吃进去一点水),加
酱油和香料(酱油稍多).
肉:把皮去掉,肥瘦肉分开,切成大约3到4cm见方的肉块,肥瘦肉块数的比例在1:2比较合适,往肉里倒
料酒、酱油、盐和一点糖,
天然调味品,酒多一点好吃,酱油少放一点,用手搓直至肉泛出白沫,说明味道已经完全吃到肉里面去了。
包粽子
粽叶分清楚正反面(毛的一面是反面,可以看叶径区分,径往外鼓的是反面,正面朝里。用三片叶子折弯成三角形,先放一层米再放一块肉,再把米盖在肉上,最后把头上多出来的叶子沿着
粽子的三角形包起来,再多用一张粽叶将粽子再包一遍。用针将粽叶那尖尖的地方穿过粽子(也就是穿过里面的肉和米啦)粽子包出来好不好吃和系的紧不紧很有关系。每个粽子都一定要放肥肉哦。不然不好吃的。
营养价值
白糯米:糯米富含B族
维生素,能温暖脾胃,补益中气。对
中焦虚寒、食欲不佳、腹胀
腹泻有一定缓解作用。
猪肉:猪肉为人类提供优质蛋白质和必需的
脂肪酸。猪肉可提供血红素(有机铁)和促进铁吸收的
半胱氨酸,能改善
缺铁性贫血。
虾米:虾米是著名的海味品,有较高的营养价值据测定每一百克虾米含
蛋白质58.1克,脂肪2.1克,
糖类4.6克,钙577毫克,磷614毫克,铁13.1毫克,还有多种维生素等。
香菇:香菇具有高蛋白、低脂肪、
多糖、多种氨基酸和多种
维生素的菌类食物。
鸡肉:鸡肉蛋白质的含量比例较高,种类多,而且消化率高,很容易被人体吸收利用,有增强体力、强壮身体的作用。
莲子:莲子性味甘平、具有补脾止泻、益肾固精,养心安神等功效。莲子除含有大量淀粉外,还含有β-固
植物固醇,生物碱及丰富的钙、磷、铁等矿物质和维生素。
热量分析
粽子的热量依其“大小”、“内容”不同有所差别,“肉粽”每个热量约含450至600卡,台式肉粽由385至671卡,平均495大卡,而湖州粽则由400至520卡,平均459卡,肉粽的内容物当然也直接影响它的热量,如使用
五花肉和使用叉烧肉当配料,所含热量自然不同。
注意事项
粽叶的选用:广州人包粽子多用
箬叶,选表面光滑软韧的较好。汕头人包粽子多用竹叶,粽子有竹叶的清香味,但要煮软再用。
上海市等地采用每年大伏天从
黄山采下的叶,含有特殊的清香味,俗称“徽州伏箬”。
粽馅的调味:先将新鲜的猪肉用少许味精、
白糖、酒、盐、生抽拌匀反复揉擦至调味品渗入猪肉再包。
粽子的捆扎:不宜捆得太紧,防止米粒挤进豆沙中,如果煮不透会出现夹生现象。咸肉粽如果用肥猪肉不宜扎紧、松紧适度即可。如果用瘦猪肉就要扎紧,因为瘦肉熟了以后会收缩,粽馅的肥汁会漏入水中,不能保持粽子的肥糯。
粽的烹煮:煮粽子一定要水滚以后才落粽子,水要浸过粽面,待重新滚起以后再用旺火煮3个小时左右即可。在煮粽过程中不要添生水。要留意枧水粽不能和其它粽子一同煮。煮好以后趁热取出。吃时打开
粽叶,粽香喷鼻,入口油而不腻,糯而不粘,咸甜适中,香嫩鲜美是为上品。
禁忌人群
古味肉粽的营养以热量为主,其次为
蛋白质、脂肪、
粗食纤维等。其热量依其馅料不同有所差别。对于成年人来说,一顿饭食用50克(1—2个
粽子)左右就可以满足正常的能量的需求,因其热量大多偏高,每次不宜食用过多。
心血管疾病患者粽子品种繁多,尤其是其中肉粽子和
猪油豆沙粽,所含脂肪较多,属油腻食品。患有
高血压、
高脂血症、
心肌缺血者若进食过多,会增加血液中胆固醇及低密度
脂蛋白含量,使血液黏稠度增加,加重心脏负担和缺血程度,诱发心绞痛和
心肌梗死。
老人和儿童粽子多用糯米制成,黏性大,不易于消化吸收。老人和儿童如过量进食,极易造成
消化不良,并由此产生的
胃酸过多、腹胀、腹痛、
腹泻等症状。
胃肠道病患者
粽子在蒸熟后会释放出一种刺激体内
腺体分泌消化液的胶性物质,吃后会增加这些消化腺的负荷,不利于肠道疾病患者的健康。粽子中的糯米性温滞气,且其中含有大量的植物纤维,吃多了会加重胃肠的负担。患胃肠溃疡的病人若吃粽子过多,很有可能造成溃疡穿孔、出血。
糖尿病患者粽子中常有含糖量很高的
大枣、豆沙等,吃时通常还要加糖,如果不加节制,会过度伤害
胰岛功能,引起患者血糖和尿糖迅速上升,加重病情,严重者会有生命危险。
发展
春秋时期:用叶(
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
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
芭蕉米果”。
东汉末年:草木灰水浸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就成广东碱水粽。
晋代:
粽子被正式定为
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米外,还添加中药材
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
南北朝:出现杂粽。品种增多,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
大枣、赤豆,裹成的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唐朝:粽子用米已“白莹如玉”,粽的形状出现锥形、
菱形。
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
宋代:有“以
野艾蒿浸米裹之”的“艾香粽”,还有“蜜饯粽”,见
苏轼“时于粽里见
杨梅”的诗名。这时还出现用粽子堆成楼台亭阁,木车牛马作的广告,说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时尚。
元代:
粽子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
箬叶,突破菰叶的季节局限。
明代: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
胡桃属,品种更加丰富多彩。
如今粽子更是千品百种,璀璨纷呈。现今各地的粽子,一般都用箬壳包糯米,但内涵花色则根据各地特产和风俗而定,著名的有
龙眼粽、肉粽、
水晶粽、
莲蓉粽、蜜饯粽、
板栗粽、
辣粽、
酸菜粽、
火腿香肠粽、
咸鸭蛋粽。
提示
水一定要淹过所有的粽子,然后煮一个半小时左右即可。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