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历山大·尼古拉耶维奇·谢列平(
俄语:Александр Николаевич Шелепин,1918年8月18日-1994年10月24日),出生于
俄罗斯沃罗涅日市,毕业于
莫斯科车尔尼雪夫斯基历史哲学和文学学院,曾任苏联克格勃主席。
谢列平于1939年开始在学校的共青团工作,并在同年自愿参加红军,参与
冬季战争。1940年,他成为苏联共产党党员,并开始在莫斯科市共青团委员会任职。1943年,谢列平在共青团中央担任秘书,后晋升为第二书记和第一书记。1958年,谢列平短暂担任苏共中央加盟共和国委员会党部部长,后在同年接替伊万·谢罗夫担任
克格勃(克格勃)主席。在克格勃任职期间,谢列平进行了大规模的机构重组,裁员并吸纳了年轻人,将情报工作重心转向防止外国情报机构渗透。此外,他还参与了1962年新切尔卡斯克骚乱的镇压。1961年,谢列平离开克格勃,担任新成立的中央党和国家监察委员会主席,但继续监督克格勃的工作,并被视为1964年推翻
赫鲁晓夫的主要组织者之一。在赫鲁晓夫下台后,谢列平被任命为苏联中央政治局成员。1967年,谢列平被降职为苏联工会的负责人。1975年,他被苏联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政治局除名并辞去苏联工会理事会主席职务,转任苏联国家职业教育委员会副主席,直到1984年退休。1994年,谢列平在莫斯科去世,享年76岁。
1918年8月18日,谢列平出生在
沃罗涅日市一个铁路工人家庭。高中毕业后,他于1936年进入
莫斯科尼古拉·车尔尼雪夫斯基历史哲学和文学学院学习。1939年,他开始在学校的共青团工作。同年,谢列平自愿参加了红军,参与了
冬季战争,担任莫斯科骑兵第24师第157中队副指导员,在战争中他的腿曾被冻伤。1940年,谢列平成为了苏联共产党党员,同时开始在莫斯科市共青团委员会任职。退伍后,他继续在回到学校读书,并于1941年毕业。
1943年5月,谢列平在共青团中央担任秘书。1949年,晋升为第二书记。1952年,晋升为共青团中央第一书记。1954年之后,他动员了数千名年轻的共产党员支持
赫鲁晓夫的“处女地”计划,旨在发展
中亚的经济。1957年,谢列平作为共青团中央第一书记领导筹办了
莫斯科第六届世界青年学生节。1958年4月任苏共中央加盟共和国委员会党部部长,分管党机关部。同年12月25日,40岁的谢列平接替伊万·谢罗夫担任
克格勃(克格勃)主席。
1961年10月31日,谢列平进入苏共中央委员会秘书处。同年11月,谢列平离开了克格勃,并担任新成立的中央党和国家监察委员会主席,继续监督克格勃的工作,克格勃的新任负责人是他的门徒弗拉基米尔·塞米查斯特尼。谢列平和塞米查斯特尼不赞成
赫鲁晓夫与西方和解的努力,并参与了导致赫鲁晓夫1964年下台的阴谋。因此,谢列平被任命为政治局成员。不久,谢列平引起了苏共第一书记勃列日涅夫的猜疑,勃列日涅夫不喜欢谢列平的野心和他对安全部队的控制,他可能也认为谢列平的好战态度阻碍了良好的东西方关系。1967年7月,谢列平被撤销中央委员会秘书处职务,降为苏联工会的负责人。
1975年4月,谢列平受
英国工会大会邀请访问英国,但因遭遇敌对示威而提前结束了原计划的四天行程,只呆了两天。他将示威归咎于“犹太复国主义者”,虽然抗议者中可能并非多数是犹太人,因为当时正值
逾越节。然而谢列平被指责对这次访问没有做好准备,这一事件成为他被中央政治局除名的依据。4月16日,谢列平返回
苏联后被撤销政治局委员职务。同年5月,谢列平辞去苏联工会理事会主席职务,转任苏联国家职业教育委员会副主席,直到1984年退休。
1994年10月24日,谢列平在莫斯科去世,被安葬在莫斯科的
新圣女公墓。
在
克格勃,谢列平进行了大规模的机构重组,裁减了数千名人员,同时积极吸纳了来自共青团的年轻人。在这次重组之后,情报工作主要转向了防止外国情报机构渗透,而不再是追踪和监控苏联公民的思想和信仰。
1962年,谢列平参与了镇压
新切尔卡斯克骚乱的行动,甚至亲自从
莫斯科前往这个南部城市。在那里,他支持采取“镇压叛乱者”的强硬措施。此外,1964年尼基塔·赫鲁晓夫被解除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职务,谢列平被认为是导致其下台的主要组织者之一。
谢列平在离世前不久,回到了一趟故乡
沃罗涅日市,找到了己当年住过的房子。他想进到房子里看看,但当时的女主人没同意,因为她已不知晓谢列平是何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