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琪(1963年-2014年1月8日),原名李英,毕业于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中国当代诗人、作家。她是顾城生前最后一部作品《英儿》的女主角的原型。
1986年6月,麦琪在
昌平区诗会认识了
顾城和时任《
诗刊》副主编
刘湛秋。从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后,麦琪进入《诗刊》担任编辑。在1988年顾城、
谢烨夫妇前往
新西兰的前一天,麦琪当着谢烨的面向顾城告白。1990年麦琪前往新西兰
奥克兰怀希基岛,成为诗人顾城的情人,三个人生活在了一起。1992年在
谢烨的积极鼓动下,顾城与之一起赴
德国从事文学工作,独留麦琪在激流岛。不久,麦琪同在岛上教她
英语的
英国移民约翰结婚,婚后就去了
悉尼。在顾城和谢烨死后,麦琪精神受冲击并与约翰离婚,在同一时期,麦琪在
刘湛秋的鼓舞支持下逐渐恢复,1996年与刘湛秋结婚。2002年发表小说《爱情伊妹儿》。2011年麦琪被发现患
鼻咽癌,2014年1月8日,麦琪因病去世,享年50岁。
麦琪出版有诗集《天边梦边》、长篇纪实小说《
魂断激流岛》《
爱情伊妹儿》等作品。她的作品曾在中国大陆及台湾《
联合报》、
香港特别行政区《
大公报》、澳大利亚华文报纸上发表,并译有《
格林童话全集》。麦琪的中篇报告文学作品《第三种权力》获得第七届徐迟报告文学奖即可。在《魂断激流岛》中,麦琪完全否认了她与
顾城的感情,又在《爱情伊妹儿》中提及,早在1986年的9月自己就已经成为
刘湛秋的情人。对于麦琪在书中竭力撇清她与顾城的感情纠葛,曾经的好友文昕在接受采访时直斥她对世人撒谎。有人曾痛骂麦琪是不知廉耻的第三者,却也有人觉得她给了诗人顾城真正灵肉合一的爱情。
人物生平
早年
麦琪,1963年出生于北京,许多认识她的朋友对学生时代的她评价都是“单纯、可爱,像小妹妹一样”。
1986年6月,北京作协组织了一场
昌平区诗歌研讨会。时年23岁的麦琪,作为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的学生,因一篇分析朦胧诗派的论文,深得导师赞赏。于是导师引荐她参加了这场诗会。在会上,麦琪认识了两个改变她一生命运的男人:诗人
顾城和《
诗刊》副主编
刘湛秋。诗会结束后,麦琪、
谢烨,还有在作协工作的
毕馥华,三人同住一间宿舍。麦琪当时就偷偷爱上了顾城,那一年顾城30岁,与妻子谢烨已结婚3年。
从
北京大学分校中文系毕业后,麦琪进入《诗刊》担任编辑,而当时的责任主编正是刘湛秋。在1988年顾城、谢烨前往
新西兰的前一天,麦琪担心自己的心意再也无法传递给顾城,便当着谢烨的面向顾城告白。有意思的是,后来顾城还对朋友说麦琪的诗写得比他好。
激流岛生活
1990年7月5日,麦琪离开北京,应顾城谢烨夫妇的邀请前往新西兰激流岛,妻子谢烨默许了麦琪与顾城的情人关系,三个人生活在了一起。顾城爱麦琪,把她接到岛上来,但又没有离开谢烨,他把麦琪和谢烨视为他的两个妻子,他最醉心的是麦琪和谢烨在一起和和美美生活的场景,“他看到她们一起行走,就好像看见了童年的梦幻。”麦琪称顾城“说的每一句话我都能听懂,能理解他梦幻的空间。他对我也一样”。顾城则对和谢烨、麦琪的关系有过这样的表述,“英儿,你跟我天生就是一模一样的,谢烨不一样,她是我造就的。”
在激流岛生活期间,
谢烨把最好的房间让给麦琪,为她做衣、找工作,在她为身份苦恼的时候,谢烨径直地说要离婚,让她和
顾城结婚。谢烨虽然在不幸中,却依旧关心着麦琪和许多人,她帮助麦琪办好绿卡,并帮助她更好地生活。可是日子长了,麦琪发现这个理想国并不是她所想象的那样美好,自己在感情上的压抑也并没有减少。反而三个人畸形的关系令麦琪感到紧张与恐惧。三个人的生活对两个女人都是折磨。
1992年3月,在谢烨的积极鼓动下,顾城应DAAD学术交流基金会的邀请与妻子一起赴
德国从事文学工作,独留麦琪在激流岛。不久,麦琪同在岛上教她英语的
英国移民约翰结婚,婚后就去了
悉尼。1993年3月,顾城联系不到麦琪而知变故,15日到23日回北京寻找麦琪,没有找到。
谢烨原以为自己的家庭可以从此恢复到曾经的和睦,岂料麦琪的离岛让顾城彻底崩溃。谢烨建议顾城写一部忏悔录,然而《英儿》的创作却完全背离了她的想象,顾城用近似呓语的独白回忆了他与麦琪的感情,他曾说他写《英儿》就是为了“解释一些想解释却无法解释清楚的事”。这本叫《
英儿》的小说长达21.3万字,几乎三分之一的内容被用来描写他和麦琪情的交融和欲的外泄。最终让谢烨不再留恋这段婚姻。10月8日,顾城在
新西兰怀希基岛杀死其妻子
谢烨,随后上吊自杀。其绝笔之作《英儿》的出版将麦琪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麦琪被直指是顾谢家庭的介入者,激流岛事件的“罪魁祸首”,饱受舆论谴责与非议,麦琪一度精神压力很大,只能与约翰分居。
与刘湛秋结合
1994年1月,麦琪与刘湛秋在
澳大利亚再次相遇。麦琪在他的支持下,努力面对现实。1995年,麦琪发表了小说《
魂断激流岛》,讲述她在岛上和顾城夫妇的生活。该书遭到颇多非议,被指“拍卖隐私”。麦琪声称写这部书“只是想陈述一个简单的事实:我去
新西兰,不是为了去破坏一个家庭,出国对于我来说,是一次获得生命自由和独立的可能,是因为我和湛秋的关系”。
1996年麦琪与约翰离了婚。同年年底,刘湛秋再次飞赴
悉尼。麦琪与
刘湛秋结婚,定居澳大利亚,并改名麦琪,自此淡出公众视野。在悉尼隐居了8年后,2002年3月10日,在悉尼市中心“文华社”,悉尼作家协会为她的长篇小说《
爱情伊妹儿》举行新书发布会。书中讲述了她在海外的生活以及她与丈夫刘湛秋的故事,并提及“1986年的9月,我已经成为了湛秋的情人”。在悉尼举行的新书发表会上,麦琪已经近40岁,当时也在场的悉尼
华文作家协会荣誉会长何与怀在专栏中写道,“早年那副清纯样子已了无踪影”,“像受惊的鸟儿”,说话“吞吞吐吐”。
晚年
麦琪自2011年患病以来,拒绝西医,也未真正求助中医,仅靠自己琢磨的食疗应对病症。她死的时候是孤身一人没有人陪伴,
刘湛秋已经回国。麦琪去世后,
悉尼文友联系上了已回到中国大陆的刘湛秋。刘湛秋说,麦琪走的那天晚上还给他发过短信,说感觉还好,什么痛苦都没有。但就是那天夜里,她却走了。2014年1月8日,麦琪因
鼻咽癌在悉尼病逝,享年50岁,她的骨灰葬在悉尼东面近海的
两周王陵。麦琪去世后很久消息才传回中国。在她的墓碑上,写着这样的一段话﹕“LI YING 麦琪/中国诗人和作家/刘湛秋的爱妻/这颗美丽而快乐的心灵已结束了它的旅程/这个自由的灵魂将带着所有理解和认知升往来世/你是如此为人所爱/于2014年1月8日逝世,享年五十岁”。
主要作品
家庭生活
第一段婚姻
1992年3月,在
顾城去参加DAAD学术交流基金会后不久,麦琪同在岛上教她英语的
英国移民约翰结婚,婚后去了
悉尼。麦琪被指为
怀希基岛事件的“罪魁祸首”,饱受舆论谴责与非议,一度精神压力很大,只能与约翰分居。1996年,麦琪与约翰离了婚。
第二段婚姻
1986年6月,在北京作协组织了一场
昌平区诗歌研讨会上。麦琪与
刘湛秋相识。1994年的1月,麦琪与刘湛秋在
澳大利亚相遇。因激流岛事件,麦琪一度精神压力很大,在刘湛秋的鼓舞支持下,努力面对现实。于1996年年底与刘湛秋结婚。麦琪去世后,悉尼文友联系上了已回到中国大陆的刘湛秋。刘湛秋在麦琪患病后,留在
悉尼照顾她,2013年11月,麦琪病情好转,他便回了一趟北京。刘湛秋说,麦琪走的那天晚上还给他发过短信,说感觉还好,什么痛苦都没有。但就是那天夜里,她却走了。刘湛秋为麦琪立了墓碑,碑上中文名用了麦琪的笔名“麦琪”,而非与“英儿”有直接联系的“李英”。
刘湛秋不愿继续住在悉尼,“她不在
澳大利亚了,那里对我已经毫无意义。”
人物争议
顾城之死
1993年10月8日,朦胧诗的代表诗人顾城在
新西兰怀希基岛杀死其妻子
谢烨,随后上吊自杀。其生前最后一部作品《英儿》的出版将麦琪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这位在顾城笔下与他倾心相恋的女人被直指是顾谢家庭的介入者,并导致了悲剧。有人曾痛骂麦琪是不知廉耻的第三者,却也有人觉得她给了诗人顾城真正灵肉合一的爱情。
《爱情伊妹儿》风波
2002年,英儿出版了纪实小说《爱情伊妹儿》,将她与
刘湛秋的爱情故事和盘托出。她写《爱情伊妹儿》就是为了改正在《英儿》里的“污名”,希望时间能使传说中的“英儿”成长为一个具有着独立人格与独立情感的“麦琪”。然而不少人争读此书,是将《爱情伊妹儿》作为
顾城遗作《
英儿》的缀续。此书的发表引起读者的强烈反应,以致她不得不发表了《致新浪网网民的一封公开信》。在信中她说:“我非常感谢新浪网所引起的这场恶骂,实际上这些谩骂声把我骂清醒了,突然梦醒一样地意识到,《英儿》一书所给我一生的名誉带来的伤害远远超出我的想象。此刻,我无意于再道长说短,只能毁誉由之……”
文昕对《爱情伊妹儿》评价
对于麦琪在书中竭力撇清她与顾城的感情纠葛,曾经的好友文昕在接受采访时直斥麦琪对世人撒谎。对于这段三角恋情,文昕称“李英输了人格,
谢烨输了性命,
顾城输了人生”。文昕是《英儿》中“晓南”的原型,她曾在1994年发表纪实性作品《顾城绝命之谜》,对麦琪表示同情,将“激流岛事件”的责任主要归于谢烨,但其对命案的推测也曾遭到读者质疑:“文昕看来也是深爱着顾城的,无奈没有谢烨的温柔、李英的魅力,因此只能不得不站在一旁,给自己一个更好更无私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