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辩证法问题》是
俄罗斯革命家列宁创作的哲学著作,首次出版于1925年。该书是《哲学笔记》的重要部分,是列宁研究
辩证法的总结。编入中文版《
列宁全集》第55卷,《
列宁选集》第2卷。全文分两部分,列宁在书中提出并阐述了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并指出了辩证法就是
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对立统一规律是人类全部认识的普遍规律,最后揭示了
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和阶级根源。
内容简介
第一部分阐明辩证的发展观和
形而上学发展观的根本区别。指出“统一物之分为两个部分以及对它的矛盾着的部分的认识……是辩证法的实质”。形而上学的发展观(以庸俗进化论为代表)认为发展是减少和增加,是重复,忽视事物自己运动的动力;
辩证法认为发展是对立面的统一,把主要的注意力放在认识事物自己运动的源泉上,从而“提供理解‘飞跃’、‘渐进过程的中断’、‘向对立面的转化’、旧东西的消灭和新东西的产生的钥匙”。第二部分阐明认识的辩证法问题。指出“辩证法也就是(
格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和)
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
形而上学的
唯物主义的根本缺陷就是不能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应用于认识的过程和发展”。人类认识的发展,从最简单的命题开始,就包含着个别与一般的矛盾关系,就有偶然和必然、现象和本质的对立统一。因此,在任何一个命题中,都可以发现
辩证法一切要素的萌芽。进而强调辩证法是活生生的、多方面的认识,“直线性和片面性,死板和僵化,主观主义和主观盲目性就是
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书中于1930年介绍到中国。毛泽东著《
矛盾论》时引用了本文的观点,并对对立统一规律作了进一步的论证和发挥。
创作背景
1914年8月,
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后,国际社会各种矛盾空前尖锐化,无产阶级
政党处在错综复杂的环境中,面临许多新问题。如何认识时代的本质和阶级斗争的新形势、新特点,如何判定
社会主义革命的战略策略,一系列重大的问题迫切需要通过科学的思考给予理论上的回答。同时,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
第二国际大多数党背叛《巴塞尔宣言》,堕落成为支持本国政府进行
帝国主义战争的
沙文主义的党。一些第二国际的领导人为了替自己政治的堕落辩解,用诡辩论冒充唯物辩证法,抹杀帝国主义战争的性质,欺骗工人参加战争为帝国主义卖命。为了从理论上批判和揭露第二国际社会沙文主义的诡辩论及其思维方法,彻底清算其理论根据的反科学性,揭示诡辩论的
形而上学实质,为无产阶级政党提供正确的认识论,捍卫
马克思主义的纯洁性,1914年8月,列宁侨居
瑞士后,阅读了许多有关辩证法的哲学著作,创作了《谈谈辩证法问题》。
作品思想
首先,列宁提出并阐述了对立统一规律是
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并论证了这个观点。
第一,对立统一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列宁确认对立统一规律是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的一般规律,列宁列举了数学、力学、物理学、
化学、社会科学中的基本矛盾来证明此论断,同时也指出,举例只是通俗地说明,举例不能代替论证,更不能以举例来代替规律。
第二,事物的对立与统一的相互作用,是事物发展的内在源泉和动力,是否承认这一点是区别两种发展观的关键。列宁区分了辩证法和形面上学这两种不同的发展观。前者认为发展是对立面的统一,发展的源泉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发展是旧东西对立面的转化、飞跃、渐进过程的中断;而后者则否认对立面的统一,认为发展的原因在于事物外部,把发展理解为同类事物的简单重复,亦即把发展看成简单的量的增减。
第三,列宁还指出对立统—规律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列宁以哲学史的发展为例说明“人的认识不是直线(也就是说,不是沿着直线进行的),而是无限地近似于一串圆圈、近似于螺旋的曲线”。列举了从
德谟克利特到
柏拉图以及
赫拉克利特的
辩证法、从费尔巴哈经过贝克莱、
大卫·休谟、
伊曼努尔·康德到
格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以及从黑格尔经过费尔巴哈的中介再到马克思的过程。列宁抛弃了黑格尔的“否定的否定”公式的外在形式,即表现为正反合的三段式,而保留了其中的合理因素,认为,人的认识是一个矛盾运动的过程,是对立面相互转化相互斗争的过程,这个矛盾进程必然表现为对立面不断反复的前进过程,即否定之否定的过程。因此,列宁经常把这一过程比作一串圆圈或螺旋形曲线。所有这些比喻不外指出人类认识的辩证运动的两个特点,即前进性和反复性。这一论述还体现了对立统一规律与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内在一致。其次,列宁提出了
辩证法就是
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这一重要命题。马克思的《
资本论》就是自觉运用辩证认识来分析客观世界的典范。
在列宁看来,
卡尔·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从分析资产阶级社会里最简单、最普通、最基本、最常见、最平凡、碰到过亿万次的关系——商品交换入手,首先分析商品的内部矛盾或二重性(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进而过渡到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剥离出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接着马克思分析了货币与价值的关系、货币转变为资本的矛盾运动过程,从中发现了剩余价值的秘密,揭示出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并从对
资本主义矛盾发展的论证中揭示了经济危机的必然性、无产阶级革命与资产阶级灭亡以及
社会主义必将胜利的客观规律。列宁进而指出,对立统一规律不仅是
卡尔·马克思在《
资本论》中的认识规律,而且是人类全部认识的普遍规律,因为客观世界的运动是辩证的,那么与客观世界相符合的人类认识理所当然也应当是辩证的。
此外,列宁还分析了一般与个别、绝对和相对、抽象和具体、逻辑和历史等范畴,揭示了认识过程的辩证性质。最后,列宁揭示了
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和阶级根源。指出,哲学唯心主义是把认识的某一特征、某一方面、某一侧面,片面地夸大为脱离了物质、脱离了自然的、神化了的绝对。唯心主义就是僧侣主义。“直线性和片面性,死板和僵化,主观主义和主观盲目性就是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列宁还揭示了唯心主义阶级根源。指出反动统治阶级为了维护他们的阶级利益,需要唯心主义作为他们麻痹和欺骗劳动人民的精神武器。因此,以系统理论形态出现的哲学唯心主义产生出来后,统治阶级的阶级利益就会把它巩固起来。
作品影响
在该文中,列宁第一次精确地阐明了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指明了两种发展观的根本对立,揭示了同一的相对性和斗争性的绝对性问题。其次,列宁第一次论述了
辩证法就是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揭示了认识的辩证本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学说;第一次从认识论和阶级利益的角度深刻分析了
唯心主义产生的根源。第三,列宁彻底清算了社会
沙文主义的理论根据的反科学性,指出诡辩论的
形而上学实质,为无产阶级政党制定正确的战略和策略奠定了哲学理论基础,捍卫了马克思主义的纯洁性。
作品评价
中共中央党校研究员林利评价该书,列宁以关于辩证法、认识论、辩证逻辑三者的统一的天才见解发展了
唯物主义辩证法,为人们提供了理解辩证唯物主义实质的钥匙。
广西行政学院副院长
吕勇江认为,列宁把
辩证法与唯物论结合起来,在继承
卡尔·马克思恩格斯唯物辩证法思想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系统阐述。只有把辩证法置于唯物主义的坚实基础之上使之成为一种科学
世界观,才能为无产阶级正确认识当时复杂的革命形势提供科学指导。这种理论回应时代需要的务实精神,对建设
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作者简介
列宁(
俄语:Ле́нин,1870年4月22日—1924年1月21日),原名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俄语:Влади́мир Ильи́ч Улья́нов),
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
布尔什维克党创立者、苏联建立者和第一位领导人。他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形成了
列宁主义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