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拉克利特
爱菲斯学派代表人物
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约前535年-前475年),出生于小亚细亚半岛最富庶的城市之一以弗所。古希腊哲学家,西方辩证法的奠基人和开创者,伊奥尼亚派的代表之一,著有《论自然》一书,现有残篇留存。
关于赫拉克利特的生平,古代记载甚少。据说他是爱菲斯王族的后裔,出身高贵,本可以继承王位,但他却将王位让给了兄弟。放弃王位后依旧关注波希战争的动态,后因友人赫谟多洛被驱逐之事,对城邦政治彻底失望,不愿再接受城邦民众通过的法律,于是选择了隐居,一心投身于哲学研究。晚年生活艰苦,后因水肿病去世。
赫拉克利特的思想一方面与米利都学派有着密切联系;另一方面又区别于其他前苏格拉底时期的哲学家。他在阿那克西曼德色诺芬尼的宇宙论和天体演化论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火本原说”,将“火”作为万物的本原,同时又提出“逻各斯”作为事物之间转化的原则,两者相辅相成,构成了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赫拉克利特开创了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为后世提供了新的方法论的指导,列宁将其称为“辩证法的奠基人之一”。其思想对后世哲学家也产生了深远影响:斯多葛学派延续并发展了其宇宙论与“逻各斯”学说、尼采受其宇宙论的影响提出了“永恒轮回”说、黑格尔在其辩证法基础上提出了主体性-辩证法思想等。
人物生平
出身贵族
赫拉克利特作为“轴心时代”的哲学家,传记的缺失导致其生平模糊不清,后世只能借助第欧根尼等人著作中的相关文献加以还原和猜测。
公元前533年,赫拉克利特出生在爱菲斯城邦安德罗克罗王族的后裔家庭中,他的父亲是一位名叫伯洛松的贵族阶级,其家族也是当时的名门望族之一。
放弃王位
相传,赫拉克利特本可以承袭王位,但他却将王位让给了自己的弟弟。放弃王位之后,赫拉克利特仍然密切关注城邦政治。公元前500年,米利都发生反波斯斗争,赫拉克利特密切关注波希战争动态,坚决反对波斯的统治,并从城邦内部寻找原因,指出抗战的关键在于改变淫靡奢侈的社会风气,戮力同心,共御外敌。
决裂归隐
当时赫拉克利特的好友赫谟多洛热心政治,为城邦改革立法工作奔波左右,最终却遭到爱菲斯内部守旧派“民主运动”的弹劾,被驱逐出城邦,此事引起了赫拉克利特对伪民主派的蔑视以及对于城邦政治现实的失望,也成为了他最终选择归隐的导火索。
赫拉克利特意识到自己与时政的格格不入,于是选择退隐林泉,离群索居,不再参加任何政治活动。他隐居的地方据说在狩猎女神阿耳忒弥的神庙附近,赫氏欣赏狩猎女神自由独立的生活方式,以身效法,其之后的哲学思考也受其影响。
投身哲学
隐居之后,赫拉克利特沉浸在哲学问题的思考中,其哲学思考后汇聚成了《论自然》一书。第欧根尼·拉尔修记录大流士一世曾邀请赫拉克利特去波斯传授希腊文化,但赫氏以其不喜名利、追求平淡为由拒绝,潜心于哲学研究。赫拉克利特晚年生活清苦,常靠树皮、草根为生。公元前483年,患水肿病去世,时年约60岁。
思想观点
赫拉克利特作为伊奥尼亚派的代表之一,和米利都学派一样都在寻求一种宏观物质形态来解释宇宙的成因,他继承了米利都哲学对宇宙无限性和运动绝对性的认识,发展了阿那克西曼德的对立和谐思想。在哲学的思辨理性方面,赫拉克利特的宇宙观又创造性地引入了变化的“逻各斯”,从而更加开创了一种世界本原意义上的古代朴素的辩证法
火本原说
关于万物本原的问题,赫拉克利特延续了米利都学派的路线,将其归结为物质性的元素。赫拉克利特认为宇宙处在永不停息的变化之中,所以为了契合持续运动的特征,他将“火”看作是万物的本原,因为“火”不同于自然物质的具体形态,“火”是物质燃烧现象的感性直观,它本身就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中。同时火的燃烧可以促成事物的质变,即它可以说明新事物的产生,这也是赫氏将其作为万物本原的原因之一。
赫拉克利特说:“这个世界对所有人来说都是一样的,没有哪一位神或人创造它;它曾经是、现在是、将来也是永生的火,或在燃烧或在熄灭。”赫氏所说的“火”是指永恒的活火,它过去、现在和未来都在不断燃烧着,因此它比任何其他物质元素都更加契合世界运动变化的特性。其次,这团“活火”是自然界自我生成的,而非由神或人所创造,这就从根本上否定了神创世界的传统说法而坚持了米利都学派的唯物论思想。此外,赫拉克利特受到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影响,提出宇宙秩序(科斯摩斯的思想)就是永恒的活火按照一定尺度燃烧和熄灭,这说明火的燃烧中存在逻各斯思想。因此“火”被赋予了一种隐喻含义,它代表了世界的同一性、运动性和有生有灭的规律,体现了赫拉克利特对立统一的辩证思想。
普鲁塔克辑成的赫拉克利特残篇中记载:“万物都换成火,火也换成万物,正像货物换成黄金,黄金换成货物一样。”此处表明了他认为火与万物相互转化的观点。而对于两者之间如何实现转化,在残篇中多用元素(如火、水、土、气)之间的转化来说明,赫拉克利特认为火首先凭借逻各斯和神,通过气转化为水,赫氏称它为“海”,接着海的一半成为土(地),另一半成为天以及被它包围的万物,别的元素转化也是如此,这种思想大概来源于对自然现象的直接观察。
又知其残篇中说:灵魂死亡变成水,水死亡又变为土,这个过程可逆且与元素之间的转化相似,所以赫拉克利特这里所说的“灵魂”实则就是指火。由于认识的对象和主体都处在运动变化之中,因此对象和主体(灵魂)都是火,这样一来,作为灵魂的火就可以进一步被解释为智慧或“理性”。这个比喻显示出了个体生命的能动性原则被当作了世界的本体,象征着人的不定形但是又自我定形的特点,赫拉克利特用“火”将人的自由意志隐喻的方式凸显了出来。
万物皆流
初期的哲学家都承认万物处在不断变化之中,赫拉克利特将人们的日常经验加以概括,并用“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来比喻万物的变动。“当他们踏入同一条河流,不同的水接着不同的水从其足上流过”,这一河流意象象征着赫拉克利特的“对立统一”思想:从整体来看,河流自始至终是同一个,但河流自身又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中,因此它又可以被看作是不同的多个,此时踏入者便成为了河流“多”与“一”的见证。在赫氏看来,任何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中,进而在某种程度上,每一事物都可以被看作那条河流,都是对立性质的统一体,它的创造是毁灭,它的毁灭是创造,没有事物能够始终保持唯一不变的性质,向其对立面的转化才是普遍的过程。
赫拉克利特是第一个从哲学上提出动的问题并为之作出深刻解释的希腊哲学家,但是他去世之后,他的这种变动学说被赫拉克利特学派的学者们推到了另一个极端,其中著名的代表便是克拉底鲁,他认为即使踏进一次也不可能,这就片面夸大了运动的绝对性,而根本否认了运动变化中的相对静止,这与赫拉克利特朴素的辩证思想在本质上是相违背的。
逻各斯说
赫拉克利特在西方哲学史上首次提出“逻各斯”的概念,并将其作为核心贯穿自己的哲学理论体系。在第尔斯辑自塞克斯都·恩披里柯的《驳数理学家》的残篇第一和第二中,赫拉克利特正面阐述了逻各斯学说,“逻各斯虽然像我所说的那样常在,但人们在听到它以前,或是第一次听到它的时候,却总是不能理解它。万物都是按照这个逻各斯产生的。”在提出“火”作为世界的本原后,赫拉克利特意识到在变幻不接的现象背后潜藏着一个支配运动发展的根本原则,它使得万物产生于“火”最终又复归于“火”,这个原则就是“逻各斯”。因此“逻各斯”与“火”并不是宇宙万物的不同推动者,相反前者内在于后者,它们构成了同一本原的内、外两个方面,此时赫氏所谈之“火”才作“活火”,而“逻各斯”的真正含义也是在说明万物运动变化的绝对性和普遍性。此外,尽管“逻各斯”是常在的,但却很难为常人所理解,人们对其仍抱有初识的陌生和不解,这也暗示了真理传达的困境。
由于“逻各斯”的有多种含义,因此译者往往在上下文基础上,将其翻译成不同的词。例如:在残篇第三十九中“住在普里耶涅的透塔美斯的儿子彼亚斯,比别人有更高的逻各斯。”这里被译为“声望”。而在残篇第八十七中“浅薄的人听了无论什么逻各斯,都大惊小怪。”这里则有着说话甚至谣传的含义,被译为“话”。虽然赫拉克利特在不同层面上使用这个词,但是在其心中始终有一个基本的抽象概念:万物生成轮回都是按照一定的逻各斯进行,这里的逻各斯可以理解为一种尺度、大小、分寸,即数量上的比例关系。从其抽象程度上来看,赫拉克利特提出的“逻各斯”只停留在数量方面,它和通常说的一般规律还有一定距离。
虽然赫拉克利特所说的“逻各斯”只能算作一般规律的最初表现,但是赫拉克利特认识到了这个逻各斯的公共性。他说:“虽然逻各斯是共同的,但大多数人还是按照他们自己私自的理解那样生活着。”逻各斯是共同的,而不是个人私有的。他还说“如果要理智地说话,就得将我们的力量依靠在这个人人共同的东西上,正像城邦依靠法律一样,甚至还要更强一些。”学者一般认为“人人共同的东西”就是指逻各斯,赫拉克利特将逻各斯与法律并提,进一步提升了逻各斯的地位,也表达了对统治世界的最一般规律的看法。
对立统一
万物的运动变化都须遵循逻各斯,而最高的逻各斯即对立的统一,它在赫拉克利特的辩证法思想中占据着核心位置。赫拉克利特残篇第五十一中说:“他们不了解不同的东西是自身同一的,相反的力量造成和谐,像弓与琴一样。”古希腊的里拉琴与弹琴的弓都有紧绷的弦,但是作用力却是相反的,但正是因为这两种相反力量之间的张力,才能够演奏出和谐的乐曲,赫拉克利特借助琴与弓的比喻实则是为了说明对立的统一这一观点。赫拉克利特将这一思想继续拓展至现实生活,认为无论是自然界还是社会以及各种艺术都是在相反中得到和谐。
赫拉克利特所说的对立的统一包含两层含义:第一,对立面是相互依存的;第二,对立面之间相互转化。他从对日常生活的感性观察出发,认为”疾病使健康成为愉快和好的,饥饿使饱满成为愉快和好的,疲劳使休息成为愉快和好的”,对立的双方恰是在相互比较之中显现的,如果没有这一面,也就无所谓那一面,所以两者相互依存。由于万物不断流动,因此对立双方又可以相互转化,在转化过程中,生成和毁灭此消彼长,两者是同一的。尽管赫拉克利特的认识仅来自于大量的经验事实而未经过理论论证,但他的这种认识已远超其同时代的人。
伦理学
在其宇宙理论的基础上,赫拉克利特建立了自己的伦理学。他将人的灵魂作为宇宙之火的一部分,它支配着人使其遵守理性的法则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他质疑人感官认知的真实性,坚信只有理性才能通向真理。他说:“那些言谈明智的人必须牢牢坚持所有事物中的这一普遍要素,就如一个城市要坚守法律一样,而且必须更加有力地坚持。因为所有的人类法律都是由一个神圣的法则所滋养。”赫拉克利特认为在一切人间法律之上,还存在着一个起支配作用的神圣的法律,即逻各斯,在这里可以理解为最高的理性或真理。
主要著述
《论自然》
根据第欧根尼的记载,赫拉克利特流传下来的著述残篇为《论自然》,其中分论宇宙、政治与神学三个部分:论宇宙部分主要围绕火本原说展开,赫拉克利特认为万物生于火又复归于火,他以生动的比喻论述了世界处在永恒运动变化之中;论政治部分围绕人与社会问题展开,赫拉克利特以对立统一的原则观察城邦政治,主张用法治维系城邦秩序,以求实现社会革新与进步;论神学部分主要表达赫拉克利特对传统宗教的批判,并试图建立一种特殊的泛神论。实际上,该著作本身在内容上呈现出了一种巨大的含混性,这种清晰的划分是后世哲学有意编排的结果。伯奈特指出:“这不是赫拉克利特自己的分类;我们可推断在斯多亚派的注释家们形成他们手头的版本时,他的著作才自然地分成那三部分。”
从形式上看,《论自然》是赫拉克利特言论的汇集,可能是由他本人或者其部分崇拜者汇编而成。从内容上看,他往往用寓意、隐喻等箴言式方式来表述自己的思想,因此后世多认为其文风晦涩,称其为“晦涩哲人”。因该书未能完整保存下来,所以目前只能看到其中的130余则残篇。
20世纪后半叶,西方学者在《论自然》的基础上整理、研究赫拉克利特残篇,代表作有基尔克编的《赫拉克利特宇宙论残篇》(1954)以及卡恩(C.H.Kahn)编的《赫拉克利特的艺术和思想》(1979)。
思想传承
思想渊源
赫拉克利特作为伊奥尼亚派的代表之一,承袭了伊奥尼亚哲学传统,他的哲学思想与米利都学派有着紧密的亲似关系。继泰勒斯的水本原说、阿那克西美尼的气本原说等之后,赫拉克利特延续了米利都学派寻求事物质料因的脚步,以火为本原,强调本原和宇宙都处在永恒运动变化之中。在解释火生万物时,赫拉克利特又吸收了阿那克西曼德的“对立”和阿那克西美尼“稀散与浓聚”思想,同时融合自己的“逻各斯”学说,将伊奥尼亚哲学传统弘扬到了一个新的理性高度。
斯多葛派
斯多葛派将赫拉克利特视作他们的先驱,该派创始人季蒂昂的芝诺的哲学观点深受苏格拉底和赫氏的影响,他认可“火本原说”,并接受了赫拉克利特的“逻各斯”学说,这也深刻影响了斯多葛学派的思想。一方面,他们在前人的基础上构筑了自己的宇宙观,他们继承了赫拉克利特“四元素”说的整体框架,同时又结合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对其加以解释,因此他们也关注万物的变化和发展,将“火”视作世界的灵魂。另一方面,他们认为自然万物背后有着一个起到支配作用的恒定法则,因此又斯多葛学派强调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人生态度,人类的理性是能够统一于世界的理性的。
克拉底鲁
克拉底鲁(Cratylus,公元前470—前399),他是赫拉克利特的弟子,是与苏格拉底同时代的哲学家。他将赫拉克利特“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的命题发展成了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克拉底鲁的命题只看到了运动的一面,忽视了相对静止的一面,因此反而将赫拉克列特的辩证思想导向了诡辩论。他还认为万物始终处在流变之中,因而当你开始说话时,你的语言就已经和正在变化的事物难以匹配了,真正的交流是难以实现的,所以为了避免自己犯错,当有人和他说话时,克拉底鲁就摇摇手指以作回应。
人物影响
开创朴素的辩证思想
赫拉克利特在继承和发展了毕达哥拉斯学派和谐思想的基础上,开创了和谐产生于斗争的辩证思想,为后世提供了辩证法的方法论,帮助人们剥离和谐的表面来探究事物的本质,列宁将其称为“辩证法的奠基人之一”。尽管其缺乏一定的科学依据,只是朴素的辩证思想,但却成为了后代哲学家的重要话题之一,例如柏拉图认为它只适用于不可靠的感觉对象,亚里士多德则以形式逻辑的矛盾律否定了它的可能性,进而他的“逻各斯”最终能够借由众人的“逻各斯”代代相传。
开创认识论传统
赫拉克利特是西方哲学史上首次提出认识论的哲学家,他认为感觉知识低于理性知识,感官如眼睛和耳朵都是最坏的见证者,他质疑感官经验的真实性,于是他将自己的哲学讨论逐渐从外部转向内部,从客观世界转向认识和认识的主体,由此推动了哲学研究的认识论转向。
对后世哲学家的影响
黑格尔
黑格尔曾说:“没有哪个赫拉克利特的命题是我不曾纳入我的逻辑学的。”黑格尔和赫拉克利特的思想中蕴含着共同的辩证法因素,并且黑格尔认为埃利亚的芝诺巴门尼德的辩证法都是主观辩证法,只有赫拉克利特将运动本身看作真实的东西,只有他的辩证法是客观的。黑格尔说:“在赫拉克利特那里,哲学的理念第一次以它的思辨形式出现了。”这样的辩证法能够作为原则内在于事物的客观性之中,而不是停留在对事物表象的主观观察上,因此赫拉克利特对于格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主体性-辩证法的思想有着开端性的意义。黑格尔将其纳入逻辑学的维度,借此从直接性阶段出发去理解全部的希腊哲学。
尼采
和赫拉克利特一样,尼采肯定了真实世界的运动的绝对性,他认为将实在视作固定状态是人们渴望支配自然的权力意志使然,实在本身应是永不停息的,因此这样一种赫拉克利特式的实在观也影响了他的知识观,导致了他对绝对真理的质疑和否定。此外,尼采又提出了永恒轮回的思想,既然如赫拉克利特所说,世界万物皆处在不停的流变之中,那么就不存在最终状态,这与宇宙的有限性和权力意志的有限性似乎是矛盾的,因此最后必然实现复归,于是便只剩下了永恒轮回。
相关人物
赫谟多洛
赫谟多洛是赫拉克利特人际关系中为数不多的好友,他是当地有名的政治家,波希战争时期他在城邦积极推行改革立法,结果被爱菲斯人驱逐,这件事给了赫拉克利特极大的刺激。
人物争议
赫拉克利特在他的“河流残篇”中首次提出了“万物流变”的思想,在经过了柏拉图等人的记载之后,逐渐演化为“万物流变,无物永驻”的结论,进而引起了哲学界有关变化与持存问题的讨论,对于赫拉克利特是坚持普遍流变的观点还是持一种兼容持存性的流变观点存在争议。
格雷厄姆将持普遍流变观点的学者称为“流变论者赫拉克利特”,简称为HFT。流变论者认为赫拉克利特思想中最核心、最关键的主题就是普遍的变化。
对柏拉图传统解释提出批判的学者则被称为“恒定论者赫拉克利特”,简称为HCT。恒定论者认为“河流残篇”的核心思想是强调无处不在的变化中所包含的恒定性和稳定性,尽管其依然肯定变化的绝对性,但是更强调恒定状态的现实性。
两者的分歧在于,前者尽管意识到柏拉图转述的赫拉克利特文本来源是经过智者改造的,并不属于赫氏本人,但其依然坚持赫拉克利特主义者对流变的定义,认为流变的普遍性就是任何事物在任何情况下都会变化;后者则坚持修正柏拉图的传统解释,认为流变的普遍性存在限制条件,即肯定持存状态的存在。
如上所述,赫拉克利特确实通过“河流残篇”提出了“万物流变”的思想,但是其本人的思想与柏拉图等后世哲学家的记载评述之间发生了混淆,因此从“万物流变”并不是必然推导出“无物永驻”,在永不停息的流变性中依然包含或者说至少不可排斥持存性的存在,变化本身的稳定性是不容忽视的。
人物评价
希腊哲学的创始人苏格拉底称赞赫拉克利特的论文无论理解与不理解的部分都是“优美的”,他说:“我所理解的部分是优美的,我敢说,我所不理解的部分无疑也是优美的,但需要像一个潜水探宝者那样去寻根究底。”
古希腊哲学家、教育家、科学家、政治家亚里士多德批评赫拉克利特晦涩的文风时说:“写出来的文章应当容易阅读,也就容易传播,这是一般的规则。不能像赫拉克利特的著作那样,那里有许多联结词和子句,连在哪里点标点都有困难。给赫拉克利特的作品点标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我们常常不能说出一个词的前面是哪个词,在它后面又是哪个词。”
德国哲学家弗里德里希·尼采晚年在《偶像的黄昏》中表示:“我怀着崇高的敬意对赫拉克利特的英名刮目相看。”谈到酒神哲学,他说:“在我之前,没有人把酒神精神变为一种哲学激情:尚缺乏悲剧智慧——甚至在苏格拉底前两百年的希腊大哲学家身上,我也是徒劳地寻找此种智慧的征兆。唯有对于赫拉克利特,我有所保留,与他接近,我的心情比在其他任何地方更觉温暖和愉快。肯定流逝和毁灭,酒神哲学中的决定性因素,肯定矛盾和战争,生成,以及彻底否定存在概念——我在其中不能不认出迄今为止与我最相像的思想。”
德国哲学家格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高度肯定赫拉克利特的本原思想:“回到赫拉克利特吧,他就是第一次说出了无限的性质的人,亦即是第一次把自然了解为自身无限的,即把自然的本质了解为过程的人。”
德国思想家、政治家、经济学家、革命理论家卡尔·马克思在1857年致费迪南德·拉萨尔的信中高度评价赫拉克利特,他说:“我对这位哲学家一向很感兴趣,在古代哲学家中,我认为他仅次于亚里士多德。”
名言语录
会死的能得永生,永生的也会消亡,一个生命从其他生命的死亡中来,它的死亡也会孕育新的生命。——《论自然
战争是万物之父,也是万物之王。战争使一些人成为神,使一些人成为人,使一些人被束缚,使一些人获自由。——《论自然》
我们必须知道,万事万物中都有战争,争斗就是正义,所有的一切都是从争斗中来,到争斗中去的。——《论自然》
当他们踏入同一条河流,不同的水接着不同的水从其足上流过。——《论自然》
这个世界对于一切存在物都是同一的,它不是任何神或者任何人所创造的,它过去,现在和未来永远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在一定分寸上燃烧,在一定分寸上熄灭。——《论自然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出身贵族
放弃王位
决裂归隐
投身哲学
思想观点
火本原说
万物皆流
逻各斯说
对立统一
伦理学
主要著述
《论自然》
思想传承
思想渊源
斯多葛派
克拉底鲁
人物影响
开创朴素的辩证思想
开创认识论传统
对后世哲学家的影响
黑格尔
尼采
相关人物
赫谟多洛
人物争议
人物评价
名言语录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