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王
中国自然风景区
济宁市邹城市东南12公里,有一座奇山直插天表,这就是被誉为“岱南奇观”的峄山。在山之阳,坐落着一座规模较大的村落,叫做“邾国故城”。这里稼禾丰茂,民风淳朴。错落有致的村落里,古柏依然苍翠,彰显着村子的久远。按照一般的规律,村名既为“纪王城”,必然和“纪王”有关系。但若问起“纪王”为谁,不但村民茫然不知,就是在地方典籍里,也语焉不详,似是而非,难以查证;上海纪王镇为纪王乡政府所在地。北滨吴淞江,盐仓浦流经镇北。宋元间,吴淞江潮汛为虐,俗称霸王潮,乡民立纪王庙,祀汉将纪信以镇之。
建设背景
清代邹城市知县王尔鉴因考证无果曾赋诗曰:“文公迁绎处,群呼邾国故城。至今莫可辨,衰草暮云平。”
邾国故都
但纪王城确是极老的村子了,在金朝就称为纪王村了,但这还不算老,再由金朝向前再推至1500年前的春秋时期,这里就十分地繁华了。那时不叫村,也不叫城,而是称为“国”——是群雄纷争的诸侯国之一“邾国”。 2600年前的“国”,不仅派生了后来的纪王城,是纪王城的根脉之所在;同时,也是后来邹城的起始地,是邹城市的根脉之所在。
价值意义
据有关史料记载,邾国国都曾3次迁徙。《太平寰宇记》称古邾城街道即古邹城市,是孔子叔梁纥所治之邑,即邑,亦即春秋时古邾国最初定都之訾娄。一说,故邾城曾在邾瑕(即今济宁市南5公里处);有旧县志谓今北宿故下(曾名故县)是邾未迁绎时之故城。后说现无确据。而公元前615年,邾文公在峄山之阳建立的都城,即邾国故城,历史典籍有确切记载。《左传》载:“鲁文公十三年,曹蘧蒢卜迁于绎。古时绎与峄同,后写作峄。峄山,又名东山、邹山。因其“怪石万叠,络绎如丝,故名绎焉。”《前汉书·地理志》“鲁国驺县,故邾国,峄山在北。”刘会《邹山记》载:“邾城街道在山南,去山二里”、“邾城在鲁国驺县,《左传》卜迁于绎,即此地也。”唐杜佑《通典》载:“故邾国城在县东南,周围四十里,上冠峰峦,下属沟壑。”故禹王城又俗名纪王城。峄山上有纪王棚、纪王墓等遗迹。清雍正年间邹县令王尔鉴曾为邾国故城题诗曰:“文公迁绎处,群呼纪王城。至今人莫辩,衰草暮云平。”而唐朝以前并无纪王城之名。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邹县县长臧家督修而未付梓的《邹县新志》载:“或以为《春秋》昭公十八年,子为邾所袭,从帑于邾。鄅、纪声相近,纪王鄅子也。此说见《邹县正志》。或以为莒有莒纪公,见《春秋》文公十八年。《左氏传》杜注:‘纪号也。莒夷无谥,故有别号。’邾莒皆夷,故君有此称……或以为纪侯所迁,故称为纪。”
文化活动
邾城怀古
邾城远眺日初昏,望里牛羊返旧村。
故国空传临漷水,雄风枉自说鱼门。
颓墙飞燕临高下,茂草凭狐长子孙。
唯有峄峰长不改,千秋峙屹一昆仑。
邾国遗梦
行走在邾国故城的阡陌、沟渠、街巷间,散落在地的灰色陶片俯拾即是。随便拣起一片陶片,就等于拣起一段2000多年的历史。要说纪王城,必须要说邾国,因为纪王城是从那里发端的。时光追溯至鲁文公十三年(公元前614年),邾国的国君文公“卜迁于绎”,也就是说邾文公用占卜的方法选择了“峄山之阳”这块土地作为自己国家的都城所在地。他率领着自己的子民,大兴土木,经年累月,建起了规模宏大的邾国都城。邾文公的选择是正确的,这里,北枕峄山,南屏廓山,西邻沃野,有着重要的战略位置。邾国作为一个小诸侯国,势力弱小,在群雄争霸相互吞并的年代,能自保其身,相传29世,历经334年,与当初的都城选址是有着直接关系的。邾国都城很大。据1964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邹县文管所实地测查,故城遗址地势开阔,呈南北高亢、中部略低状。故城县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约2530米,南北宽约2500米,城周长约10公里,城内面积约6平方公里。东、西城墙北端均与峄山相接,墙基宽20至30米,夯土坚实,层次分明,每层厚8至12厘米,夯窝直径4至6厘米,多为春秋时代的棍夯痕。东、西城墙各有2个城门。南部城墙筑在廓山顶上,呈斜坡状或台阶状,上为夯筑,下为石砌墙基,城墙残高1至2米,墙基宽3至4米,夯层不明显。在今峄山街村南有内城北城墙遗迹。东南角城墙呈内折尺状,即直角内向,形式罕见。邾国灭亡后,故城并没有土崩瓦解,而是在其后的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作为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盛景继续。直到北齐年间,从邾国演变而来的邹县治所由峄山之阳迁至现在的岗山之阳,延续了1100多年的故城才逐渐荒废、没落,成为现在的邾国故城——一个叫“城”的村子。
邾国故城
已不复存在,故城现在大部分成了原野。但这里每一处,都有历史的遗存。村民会指点着说“皇台”在哪里,“点将台”在哪里,“演武厅”又在哪里。拨去浮土,有可能发现当年的殿堂台基遗址。这里,从西周公国到汉代的文物可谓星罗棋布。村民打井、掘沟、修渠,就有可能挖到陶器乃至青铜器。这些器物多半带有文字,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其中,1964年出土的印秦诏书的陶量片,已在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保管和展出。邾国故城2006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当代纪王
纪王城现在是有着3000人的大村子了,因为村子大,几十年前就将一个自然村分为纪前、纪东、纪西三个村。村子内外还残存着2600多年前的土城墙,这些城墙一般高高低低,断断续续,象是在诉说着时断时续的历史。它见证过邾国的辉煌,见证过古城的没落,见证过它的风风雨雨。城墙在风雨的侵蚀中,一点一点在湮没,唯一不变的是上面的野草,在岁月的长河中,一年一年在这里成长,一年一年在这里更替。当年的邾国现在已成了历史的遗迹,邾国故城在延续着新的历史。
上海纪王镇
纪王镇,明万历年间称临江,又名淞南镇,方广一里,清康熙多市肆,户口日盛。1795年(乾隆六十年)称纪王庙镇。向属嘉定区,1958年归属上海县。明、清盛布、业,市况以盐仓浦、吴淞江水道通滞为盛衰。民国初,镇市繁荣,林家弄称烟弄堂,有12家鸦片烟馆。1919年(民国8年)吴淞江疏浚通航,航船顺水而下,不再泊停栖,市况渐逊,晨、午以棉、豆、米、麦、土布、蔬菜为市。1930年前后,商店200余家,以大街中市及林家弄最为热闹。1949年,有135家商店,从业人员218人,其中米店25家、南北什货店22家、鲜咸肉庄14家、茶馆9家、理发店6家,不少为百年老店。市街两侧羊肉、牛肉、野味摊林立。50年代后商市萧条。70年代后,市面渐趋活跃。1984年有商店近30家,个体商贩近百户。1949年有碾米厂3家,60年代起陆续开办工厂,1984年有县铁链厂、乡农机厂、制帽厂等企业13家。公交客运74路、莘纪线通北新泾镇莘庄镇。镇南北长千余米,东西宽不足千米,跨盐仓浦两岸。街道石板铺,弯曲狭窄,街面房屋大多为平房和二层楼,1937年大半房屋毁于日本侵略军飞机轰炸,后大多恢复。1978年拆除旧街,新建商业街子盐仓浦南,街面大多二层平顶楼,镇中心西移至纪翟路口,次年又辟建南北向新村街。1984年居民近300户、约千余人。白切羊肉风味独特。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建设背景
邾国故都
价值意义
文化活动
邾城怀古
邾国遗梦
邾国故城
当代纪王
上海纪王镇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