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塘镇
广东省韶关市仁化县辖镇
石塘镇,广东省韶关市仁化县县下辖镇,位于仁化县境西部,东连董塘镇,南接浈江区花坪镇,西与乐昌市廊田镇为邻,北与红山镇交界,距仁化县城19千米。辖区行政区域面积80平方千米。2019年末,石塘镇户籍人口13571人。
南北朝时代,已有先民在石塘镇境内卜居。唐垂拱四年(688年),属仁化县潼阳乡(董塘、石塘)。明朝时,称石塘都。民国三十年(1941年),属董塘乡。1986年,设立石塘镇。截至2020年6月,石塘镇下辖1个社区、6个行政村。
2018年,石塘镇有工业企业4家,营业面积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5家。
历史沿革
石塘镇历史悠久,南北朝时代已有先民在此卜居。石塘地势西高东低,三面环山,相传因周围多鱼塘,塘中均有石笋,故名石塘。
石塘镇向为仁化县属地,其隶属关系,随着仁化县行政区域的演变而演变。
垂拱四年(688元),属仁化县潼阳乡(董塘、石塘)。
明朝时,称石塘都。
民国二年(1913年),属仁化县董塘区。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属第三区。
民国三十年(1941年),属董塘乡。
1949年,属第二区。
1955年,属董塘区。
1958年,属丹霞公社。
1959年,属董塘人民公社。
1961年,改石塘公社。
1984年,改石塘区公所。
1986年,设立石塘镇。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石塘镇位于仁化县县境西部,东连董塘镇,南接浈江区花坪镇,西与乐昌市廊田镇为邻,北与红山镇交界,距仁化县城19千米。辖区行政区域面积80平方千米。
地质
石塘镇由于古代地壳运动影响,地质地层发育较全,地质岩体以砂页岩为主,围绕岩体分布地层,主要为震旦系、寒武系。钙碱性岩层都有显露,石灰岩分布极广,石灰冲、历林、黄伍等地都有丰富碳酸钙,其次中生代的海陆交互相含煤建造亦显露出,煤藏量丰富,大鹤山、黄坭埂屋背岭等地皆有丰富的原煤储藏。
地形地貌
石塘镇属平原丘陵区,适宜牧坡面积1万多亩,坡地平坦。
石塘镇地势由西向东倾斜,至中下部向南北扩展,西部以山地为主,东部及南北均属海拔500米以下的中低丘陵区,整个地形西北高东南低,由小到宽呈狭长葫芦形。山地海拔300至500米以上,主要分布在镇西北中华人民共和国西南地区,包括厚里、上中、下中坌、光明,属岭南山脉,面积5605.4公顷,占全镇总面积的69.5%,这些山均山峦重叠,漫山遍野都是自然竹木,湿度较大。丘陵主要在海拔300米以下的,多分布在石塘河,光明河的边岸,石塘古村、水历、田心、京地、河塘、下中坌等较宽谷地带,地势较平坦,土地肥沃,是镇的粮产区。
石塘镇境内的山脉属南岭山脉,山脉错综复杂,主要由西北向东南和西南延伸,境内海拔500米以上的山峰有10座,界山5座。南面岭有文顶寨海拔361米,和尚岭海拔450米,八字岭海拔357米,白水寨风景名胜区海拔338米(水历与董塘界山),细埂子海拔315米(光明与曲江区界),狮子岭海拔323米;西面岭有:后舌地海拔836米,劳刀塘海拔702.5米,丫叉顶海拔679米,牛头窝海拔679米,石窝海拔615.3米,穿龙坑海拔608.3米,崖婆嘴海拔599米,野猪岭海拔528米,泥头寨海拔473米,灯盏窝海拔425米,朱尾奇海拔386米;北面岭有棕树龙海拔667米,通天寨海拔643米,蕉叶塘海拔551米,崖婆斗海拔443米,石子岐海拔425米,茅岭寨海拔356米(京群与董塘界山),黄竹山海拔777.6米(石塘与红山界山),观音莲海拔707.4米(上中坌与红山界山)。
气候特征
石塘镇境内属暖湿的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9.6℃,极端最高气温40℃,极端最低气温-5.4℃,全年总积温7180℃,年平均降雨量1600毫米,雨日约144天,日照约1725小时(春季151小时,夏季929小时,秋季322小时,冬季323小时),太阳辐射量107.2千卡每平方厘米(春12.9千卡每平方厘米,夏58.9千卡每平方厘米,秋17.5千卡每平方厘米,冬17.9千卡每平方厘米),平均法瑞诺莎日十二月六日,平均终霜日二月十二日,有霜天数19日,平均霜期68天,平均无霜期297天,作物生长期233天。最大年降雨量是1953年2348.3毫米,最小年降雨量是1967年1171.4毫米,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660.6毫米(27年统计),多年统计一日最大降雨量是1972年5月6日162毫米,多年统计一小时最大降雨量是1966年71.7毫米,多年统计24小时最大降雨量是1966年227.1毫米,多年平均每平方千米降水量970000立方米。
水文
石塘镇境内有河流3条,总长61.6千米,主流:水田河、石塘河,纵贯镇境腹部,分别由西南、西北向东流入董塘河。
石塘河,发源于上中坌观音坐莲,经沙湾、上中坌、下中坌、石塘、水历流入董塘境内的江头河,全长约15千米。
水田河,又叫光明河,发源于大鹤山市,经马斯坳、田心、大塘、水历到水口塔下和石塘河会流入江头河,全长约11千米。
斯溪河,发源于斯溪山,经乌猪嘴、河塘、侯子坪边流入江头董塘河。河长35.6千米,流域面积296.70平方千米。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石塘镇有耕地面积2.4万多亩,林地面积9万余亩,拥有大面积坡度在25度以下的荒坡地供开发。
(1)土地概况
1.山地面积8.7万亩,占土地面积的72%,主要分布在镇西部、南部和北部。宜林业生产的低山矮岺约1.5万亩,占土地面积12%。山坡较缓,光温条件比较好的梯田、排田、坑田宜林生产。
2.丘陵(海拔500米以下)面积有2000多亩,占土地面积18%。海拔100至300米的中丘约1.5万亩,占土地面积80%,主要分布在石塘河、光明河、斯溪河两边宽阔地区,宜农业生产。
(2)土地利用现状
1.耕地总面积1.617万亩,占土地面积的18.5%,农业人均耕地1.3亩,其中水田15321亩,旱坝地2024亩。西部山区(上中坌)在80年代多为种植水稻为主的一熟制,其余都是丘陵盆地各村双季稻的二熟制,到2000年后大部分山地丢荒还草还林。
2.林地面积5.3万亩,占土地面积44%,林业用地面积达56.5.4公顷,其中有林面积4312公顷,森林覆盖率达89%,林地土层较深厚,水湿条件较好,具有林木天然生长的良好环境。
3.河流、山塘、水库、鱼塘等水域面积共1080亩,占土地面积0.9%,河流以石塘面积最大,山塘以蓄水灌田为主,水库则灌溉、发电、饮水兼用。
4.荒山荒地480多亩,占土地面积的0.4%。
水资源
石塘镇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1660.6毫米,且境内三面群山环抱,竹木成荫,溪流纵横,石塘、水田、斯溪三条河流贯穿全镇,水资源较为丰富,农田灌溉便利,河流上游零星分布在山谷各地带,多利用自然水灌溉农田。下游耕地面积的灌溉区,都有永久性的水陂。河水易涨易退,旱涝并不大严重。境内还蕴藏着丰富的地下水,可供掘井和打水泵取水食用。
由于石塘河流发源地势较为平坦,落差不大,镇内只有利用水库建造的小电站2座,总装机容量375千瓦。
矿藏资源
石塘镇由于古代地壳运动影响,地质地层发育较全,地质岩体以砂页岩为主,围绕岩体分布地层,主要为震旦系、寒武系。钙碱性岩层都有显露,石灰岩分布广,石灰冲、历林、黄伍等地都有丰富碳酸钙,其次中生代的海陆交互相含煤建造亦显露出,煤藏量丰富,大鹤山、黄坭埂屋背岭等地皆有丰富的原煤储藏。
矿产:据地质部门多年来的钻探,石塘境内地下含多种矿,非金属矿主要有煤,分布在大鹤山、大石板、果园背一带。金属矿有:铅、锌、铁、硫铁、金银、铜。
行政区划
截至2020年6月,石塘镇下辖1个社区、6个行政村:石塘社区、上中坌村、下中坌村、石塘村、光明村、水历村、京群村。
人口民族
2017年,石塘镇常住人口9371人。
2018年,石塘镇户籍人口13579人。
2019年末,石塘镇总户数4283户,户籍人口13571人,其中,农业人口8602人,外来人口40人。
经济
综述
2015年,石塘镇农业生产总值达21388.39万元,同比增加1944.45万元,增长10%,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1207元,同比增加1019元,增长10%。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11955万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589元,同比增长10.73%。
2016年,石塘镇地区生产总值20479万元,人均生产总值从6.75万元增加到7.12万元、年均增长5.5%。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600万元,同比增长9%。
第一产业
农业
石塘镇发展蔬菜、优质稻、花生、马蹄、柑橘以及各种瓜类等经济作物。蔬菜一年种植3281亩,两造稻谷种植面积13342亩,两造花生种植面积6224亩,马蹄900亩,柑类9007亩,瓜类1225亩,甜竹笋面积5000亩。
石塘镇成立了马蹄、甜竹笋、柑橘属、花生、蔬菜、农机、野生灵芝、农副产品等1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自成立农副产品(石塘堆花米酒)专业合作社后,全镇共发展了30户家庭式酿酒作坊,每年的堆花米酒产量约425吨。
石塘镇农作物以粮食作物为主,主要是水稻,其次是番薯、马铃薯、高梁、玉米等。油科作物主要有花生、油菜。豆类作物主要有黄豆、绿豆、红豆、扁豆等。经济作物甘蔗、茶叶、烟叶、蔬菜等。农产品主要有优质米、花生、马蹄、笋干草菇、石塘米酒等。
畜牧水产
石塘镇畜牧业发展以三元杂交猪肉鸭、山地鸡为主。石塘镇水产品的水域鱼塘、山塘、水库等,鱼塘面积达3000多亩,鱼品种主要以“四大家鱼”为主,并引进了野鲮属三角鲂等鱼种。水产主要有草鱼、鱼、鲢鱼,鲫鱼、团头鲂
第二产业
2018年,石塘镇有工业企业4家。
第三产业
2018年,石塘镇有营业面积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5家。
文化
民俗文化
石塘镇民俗文化神秘而悠久,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要数月姐歌。月姐歌是石塘古村的传统民间艺术,用石塘古村特有的方言唱出,别有一番风味。相传唐朝一个叫月莲的宫女流落民间,在石塘村定居,月莲把宫里的一些曲调传授给妇女们演唱,特别是在每年中秋节期间,妇女们自动组合在一起边赏月边演唱向宫女学来的曲调,还一边自由地歌舞和做游戏,自此成习,代代相传。至明朝,月姐歌进入鼎盛时期,演唱时间延长到一个半月;清代,月姐歌不断发展完善,演唱时间恢复到原来的每年农历八月初一到八月十五,月姐歌只在晚上唱,白天不唱;而且,只有女人唱,男人不得进入歌坛。慢慢成为石塘村妇女欢庆中秋佳节的独特形式,代代传承。
月姐歌活动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准备活动;第二部分接月姐;第三部分迷月姐;第四部分送月姐。其中迷月姐包括:“绣香包”调、“石榴打花”调、“睇龙船”调、“送月姐”调四大部分。歌词所及内容,涵盖了农事季节歌、叙事歌、情歌等有关时令节气、耕耘织造、人情冷暖、世态炎凉,或借古喻今,或托物寓情,或直抒胸怀,或暗吐心声,以表现旧社会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妇女们借助“月神”的威严来宣泄内心情感的一种活动方式,在2009年被列入了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科学研究价值。
特产美食
石塘堆花米酒
石塘堆花酒历史悠久,已有300多年历史,于2012年被列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酿制过程中有些技艺秘不外传,是传统手工技艺。酿造出来的米酒倒在杯中会起一颗颗的啤酒花,串在一起犹如一串珍珠滚子链,有些垒起成堆,故名“堆花酒”。韶关市府志记载:“日本清酒随处具有以粘米酿成味清而香烈,冬酒蒸糯米为之置厨屋间经十年者香甜异常并能补血。”
早在光绪年间,单石塘双峰村就有酒庄八十多间,卖酒的小店三十多家。“堆花酒”一定要有用石塘地下水,酿出来的酒色清、气香、味醇,否则其味不同。堆花酒的品种有四十度、五十度、五十五度、六十度,六十五度、七十度,要五十五度才能起堆花。
2017年,仁化石塘堆花米酒被评为省级名特优新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马蹄
马蹄学名荸荠,俗称为马蹄,在石塘、董塘、丹霞山等平原地区一带均有种植。仁化县又以石塘上中坌村的马蹄最为出色,几乎家家种植,还有下中坌马蹄专业合作社,每年种植面积2000多亩,年产量1000多吨。这里的马蹄个大、皮亮、皮薄、肉厚,营养丰富,生吃以清、嫩、甜、爽口闻名,有清热降火、生津解渴的功效;以致乡间有一习俗:亲友来访,马蹄是第一道接待鲜食。
甜竹笋
甜竹笋是亚热带长年生长的经济作物,适宜于家庭和餐馆消费的中高档食品,其加工成笋干以清香、嫩滑而著名,含有丰富的高蛋白,低脂低淀粉、多糖纤维素维生素B1、B2、C和多种氨基酸等;有益肝脾、助消化的作用,堪称“山珍美食”。石塘镇上中坌甜竹笋专业合作社种植的甜竹笋已通过国家有机产品认证。
石塘扣肉
石塘扣肉属香芋扣肉的一种,其中香辣扣肉属地地道道的石塘特色菜。用五花肉切成约0.5公分厚,煮成八成烂后油炸。香芋头也切同肉一样厚度油炸成金黄色,与五花肉一块块相隔、相扣,放入秘制香辣调料,吃起来味香辣、不腻、爽口。肉皮金黄,香芋绵柔,黄白相间,形成龟背竹
炸咕噜肉,是一款带有浓厚地方风味的食品,属于石塘传统美食。只需将肥猪肉放置调匀的面糊,盛入板瓢,入油锅去“泡”(平声,土话,意味炸),待面团泡成金黄,掏出即成。因其表皮爆裂而约定俗成,被冠名为“炸咕噜肉”。
石塘炸鱼块
石塘炸鱼块取石塘当地的大鱼,刚出锅的干炸鱼块炸得黄黄的,一股焦香的孜然味儿立即钻进每个人的鼻孔。鱼块炸得大,直接下手掰着吃更爽,掰开炸酥的鱼肉,一股上火“腾”地冒出来,一块儿一块儿地撕着吃,滋味儿浸得最透,外面炸得酥脆,里面却是软香,撕着吃还不怕有刺。
炸蚝豉是石塘当地发源的特色菜,是石塘特有的菜色,味道特别鲜甜,入口多种滋味,外面裹着面粉,里面放入蚝豉、香菇、马蹄糕冬笋肉丝。入锅炸至金黄的外表,入口异常的爽口甘香,里面则是六种配料,每种都有不同的调味,浓、香、甜、脆、清样样俱全。
旅游
双峰寨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林水口塔和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烈士碑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塘古村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
2016年,石塘古村旅游景区成功创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京群村被命名为“韶关市卫生村”。
双峰寨
双峰寨,又名石塘寨,坐落在仁化县城西19千米的石塘镇,始建清光绪己亥年(1899年),竣工于清宣统二年(1910年),由李自胜筹金三万,前后历时12年建成,双峰寨成长方形,生石灰及青砖砌成,南北长73米,东西宽70米,有一个主楼和四个炮楼,其间有围墙相连,围墙高9米,厚1.3米,四个炮楼均为四层,高13米,主楼五层,高15.3米,围墙四面均建有瓦面盖顶的廊,宽1.2米,下层称为半层,宽3.15米,走廊及五个炮楼共有炮眼55个,寨堡另设一正门,门楣上方书“双峰保障”四字,原为悬索桥进入寨内,寨外四周均设护城,濠宽13.7米,水深约2米,寨建筑面积4664平方米,占地面积9486.6平方米(包括护城河)。
双峰寨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广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共党史教育基地。
石塘古村坐落于离世界遗产丹霞山西北20千米的一处美丽的小盆地中。从明洪武年间始祖李可求从福建省移居此地、开荒建房算起,石塘古村已经走过了640年的风雨,到清代咸丰年间已发展为千家村,成为仁化县最大的自然村。石塘古村总占地总面积15公顷,有人口3400多人,拥有古建筑133座,保存完好的有106座,是韶关市范围内集古屋、古巷、古井、古寨、古风、古韵于一体,历史文化底蕴最深厚、古建筑群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一个中国传统村落。42000多平方米的青砖青瓦、古宅民居,占地3.8公顷。村中房宅建筑,多数有青砖马头墙。这种高出房檐屋脊、翘角峥嵘的封火山墙,是徽派建筑的明显特色,而房内梁架藻井的结构形式,却带有浓郁的福建省风采,一些夯土泥砖房屋,又具客家地方建筑的典型风格。其整体地保留了清代和民国初年村落的格局和建筑风格,而且保存了优良的自然生态系统,山水自然风光和谐统一。2010年7月22日,石塘古村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2012年被评为广东省十大最具特色中国传统村落,同时被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和旅游部、财政部列入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2014年2月被评为广东名村。2016年2月被评定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2017年5月,石塘古村荣登“中国最美古村落榜单”。
明洪武年间(1368年)李可求从上杭县胜运里丰朗村移居仁化石塘村。可留移居夏富,可行移居曲江周田,可纯移居广州陈村。可求到石塘生子殿承、府判;殿承生小十,小十郞生下一子名曰李自性(法名季五郞),自性公开始,在石塘村兴建聂氏宗祠。第十二世祖大用先在石塘村高门槛建三多堂博物馆,三多堂坐北朝南,高门槛在三多堂前面50米处,高门槛有7个台阶,由南进上三下四。以前,如果有人问你是否石塘人,他会首先问高门槛有多少个台阶,你能答上,证明是石塘人,若答不上,即怀疑你是冒充,高门槛是石塘的一个重大标志。
石塘龙母庙(石塘娘娘庙)
石塘龙母庙又称石塘娘娘庙,位于仁化县石塘镇石塘村委会早禾田村小组。据石塘娘娘庙碑记载,始建于清代。民国时期重建。坐北向南。砖木结构。面阔13米,进深10.6米,占地面积约150平方米。三开间,歇山顶,灰塑博古脊。庙堂内左右建有2个拱门。正中安放龙母娘娘雕像,左右分别是九子娘娘雕像和将军雕像。四周建有回走廊,墙体及廊栓是砖砌筑。木构梁架,盖瓦屋顶。是当地及八方民众朝拜、祈祷的场所,对研究石塘村民俗有一定价值。
历林水口塔
水口塔建于明朝,坐落于石塘镇历林村委会历林村小组,紧邻潼阳水溪旁。塔为平面六角形,七层平座楼阁式空心砖构塔,通高18.6米,该塔造型端庄秀丽,比例协调。但是该塔由于地基下沉原因,致使塔往东南方倾斜80厘米。1989年6月,水口塔被仁化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对此塔进行了重修并保留了原倾斜度。
石塘堆花米酒展览馆
石塘堆花米酒展览馆建于2013年12月,占地1000平方米,博物馆主要包括酒历史、建设工艺传承区、制酒用具展示区、产品展示区、鉴赏体验区和远景规划等分区。堆花米酒展览馆与世界地质公园丹霞山、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双峰寨、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石塘古村融为一体,形成名山名寨、古村古酒品牌,对传承和发扬石塘酿酒文化,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交通
石塘镇境内有省道S345线贯穿全境。
获得荣誉
2021年1月6日,被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为第二批广东省旅游风情小镇。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地质
地形地貌
气候特征
水文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水资源
矿藏资源
行政区划
人口民族
经济
综述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文化
民俗文化
特产美食
旅游
交通
获得荣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