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菊》出自
清代小说家
曹雪芹所著小说《
红楼梦》的第三十八回,是小说人物
史湘云所作菊花诗,是一首七言律诗。对菊就是和菊花相对而赏的意思,所以全诗的重点在于赏菊。首联在交待了菊花的来历之后立即转向对菊花的欣赏态度;颔联描写赏菊人的不拘礼法和萧散怀抱;颈联笔锋一转,写菊花为群花中之最傲世不群者,诗人和菊花互为知音好友;尾联又写秋色不长,相对不易,应该珍惜时光,尽情赏玩。该诗有较高的艺术性,颔联取意于
王维的诗句“科头箕踞长松下”,颈联则套用了
锺子期听
伯牙奏琴而心曲相通的典故。
作品原文
对菊
别圃移来贵比金,一丛浅淡一丛深。
萧疏篱畔科头坐,清冷香中抱膝吟。
数去更无君傲世,看来惟有我知音。
秋光荏苒休辜负,相对原宜惜寸阴。
注释译文
注释
1.别圃(pǔ):远圃。
王逸注《
离骚》中的“别离”说:“近曰离,远曰别。”
2.科头:不戴帽子,敞着头。古代女子本是不戴帽子的,这里只是借
魏晋间狂放不羁的名士们的傲世独立、不拘俗礼的形象,展示
史湘云的旷放的思想性格而已,也就是颈联中的“傲世”精神的形象化。
3.抱膝:双手抱着膝头。清冷香:代指菊花。
4.傲世:指菊花不与桃李争春,不惧风尝,冒寒而开,故诗文中用以象征清高傲世者。
5.知音:知心之友。
6.惜寸阴:珍惜大好时光。阴,日影、光阴。
译文
从远处花圃移来的菊花贵重过黄金,一丛颜色浅淡,一丛显得浓深。
我光着头在疏篱旁与菊花相对而坐,在沁人心肺的菊花香中抱膝长吟。
算来算去没有谁象你那样傲视世俗,看来只有我才是你的知己好友。
请不要辜负这稍纵即逝的秋光啊,我们都要珍惜这相对欣赏的每一寸光阴。
创作背景
《对菊》出自《
红楼梦》第三十八回《林潇湘魁夺菊花诗 薛芜讽和螃蟹咏》。大观园题咏以后,经过
海棠花诗会,到菊花诗会,这段时间看起来还是大观园的“太平盛世”,但
正统与异端的激烈搏斗;嫡庶之间的生死相争,已经连续发生。封建贵族阶级及其年轻一代,在这座实际是危机四伏的“乐园”里,赏花饮酒,而衰亡的预感,也正在侵袭着他们的享乐生活。此次活动,由
史湘云和
薛宝钗拟定题目,共十二道题目,限定七律,但不限韵,由宝玉、
林黛玉、宝钗、湘云、
贾探春等五人自由选题。《对菊》是湘云艰难的现实处境和乐观心态的反映。她父母早逝,依附于
叔父家中,而婶母待她非常不好,常常要她终日劳作。能来大观园中和姐妹们一起快乐相处,在别人看来也许并非大事,而在湘云看来却是“贵比金”。湘云能够参加大观园中的诗社,非常不易,因此湘云选择《对菊》一题来抒发自己对于这段美好的生命片段的珍惜。
作品鉴赏
赏析
《对菊》是
史湘云写的第一首咏菊诗,但在十二首咏菊组诗中编排为第四首,放在
贾宝玉所写的《种菊》之后。所谓“对菊”,即“赏菊”之意。《
红楼梦》第三十七回史湘云与
薛宝钗商议编排菊谱时,宝钗说:第三是《种菊》;种既盛开,故相对而赏,第四是《对菊》。”故《对菊》重点落笔于对菊花的欣赏上。
在这首诗中,史湘云以一个男性抒情主人公出现,正表现了她豪爽不羁的潇洒风度。史湘云生来“英豪阔大宽宏量”,颇具男性气度。但这是作诗,是遣兴取乐,诗人尽可以把自己想象成是男人。
史湘云从小就喜爱男装,甚至有一次
贾母竟把她误认成宝玉。第六十三回书中写道:“湘云素习憨戏异常,她也最喜武扮的,自己每每束蛮带,穿折袖。”这首诗实际上也是诗人发出的知音难觅、人生苦短的感慨。
史湘云所写《对菊》虽然重点在于“欣赏”上,但首联第一句还是与第三首的《种菊》相联接,用“别圃移来”开句,点明菊的来处,然后以“贵比金”,说明为何把它从“别圃”——远处移来的原因;紧接着“以一丛浅淡一丛深”写其移来后的神态。首联对菊的来源及神态作了简明必要的交代,为以下的赏菊提供了基础。
颔联笔锋一转,从写菊转为写人,写赏菊者。“萧疏篱畔”、“清冷香中”表明赏菊的地点和具体氛围,表明赏菊者不是在雅室,而是在疏篱旁,在菊花吐出清香的氛围中。“萧”、“冷”二字点明赏菊的节令是深秋。“科头”,在这里是一种疏狂不羁的态度。由静坐而观到对菊“长吟”,则显示了观菊者对菊的爱慕之深情。
颈联写赏菊者爱菊之所由,承接“抱膝吟”点明歌吟的具体内容,亦显示了赏菊者的思想和品格。菊花不在春暖时与百花争艳,又不怕寒冷而在秋天开放,像某些“君子”鄙视争名逐利的世俗,傲然独立,故
史湘云将菊拟人化,尊称为“君”。“知音”,在这里引申则指知己好友。这两句表明,史湘云对菊的爱慕欣赏不完全在于有深有浅的绿叶,和鲜明夺目的花朵,更着眼于菊的傲世气质和品格。在“知音”之前冠于“惟有”一词,更显示出史湘云的与众不同,表明史湘云本身就具有“傲世”的思想,故能成为“菊”的知音。
尾联用与好友交谈的口气,谆嘱对方要珍惜相互间的友谊,进一步表达自已爱菊的感情。菊花只在秋天开放,而秋日很快就会过去,由于爱菊心切,故直语相告,要互相珍惜这短暂的日子,珍惜这可贵的友谊。
评价
中原地区古代
文化研究学者季学原《红楼梦诗歌精华》:这首诗的魅力,主要来自抒情主人公的浪漫气质。特别是颌联中的,“科头坐”和“抱膝吟”,活脱脱地勾画出了诗人对菊时的活泼动人的神情、身影。自然,必须把它作为一个富有浪漫气质的少女诗人的诗来读,而不能把它作为“纪实文学”作品来读。不管是“科头坐”还是“抱膝吟”,都是诗的语言,都是诗意形象,重在写意,而不是如实的客观描写。这首诗所要刻画的是这位颇具
魏晋诗人风度的少女的不拘礼法、放任性情、悠然自得、怡然自乐的风采、神情。
作者简介
曹雪芹(1715—1764),
清代小说家。名沾,字梦阮,雪芹是其号,又号芹圃、芹溪。祖籍
辽阳市,先世原是
汉族,后为
正白旗“包衣”。曹雪芹一生正好经历了曹家盛极而衰的过程。少年时期曾经在南京过了一段“锦衣纨绔”、“甘餍肥”的生活。十三岁迁居北京。
雍正(1722—1735)初年,曹家遭受一系列打击,家产抄没。
乾隆十五年(1750)左右迁居北京西郊黄叶村(现为
曹雪芹纪念馆),“蓬茅、绳床瓦灶”,贫病交加,又加上幼子夭折,生活非常悲凉。最后因贫病无医而逝世。
曹雪芹性格傲岸,愤世嫉俗,豪放不羁,嗜酒,才气纵横,善谈吐。能诗善画。其诗立意新奇,风格近唐代诗人
李贺。他最大的贡献在于小说创作,他所创作的长篇小说《
红楼梦》代表了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成就,在世界文坛上享有崇高声誉。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