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茂德
中国药学会第二十五届理事会党委委员、副理事长
来茂德,男,汉族,1960年6月生,教授,德国科学院院士。德国吕贝克医科大学病理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1983年1月参加工作,1982年10月入党。1998年9月~2013年1月曾担任浙江大学副校长。
现任中国药学会第二十五届理事会党委委员、副理事长。
人物经历
1978年至1983年在浙江大学医学院医疗系临床医学专业学习
1983年至1984年在浙江医科大学基础部病理解剖教研室任教
1984年至1987年在浙江医科大学病理解剖专业学习,获硕士学位
1987年至1991年在浙江医科大学病理解剖教研室任教(期间:1989年至1990年在德国吕贝克医科大学病理学专业学习,获博士学位)
1991年至1993年任浙江医科大学基础部副主任、基础医学研究所副所长
1993年任浙江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
1995.06--1995.09 美国MD Anderson 癌症研究中心访问学者
1996年10月至1998年9月任浙江医科大学副校长、党委委员
1998年9月至2013年1月任浙江大学副校长、党委常委
浙江省第九次党代会代表
2011年7月当选利奥波第那科学院院士
2013年1月17日拟任中国药科大学校长
2013年1月29日任中国药科大学校长(试用期一年)
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委员。
2017年4月至2022年9月任中国药科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
2011年当选德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浙江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系来茂德教授于2011年7月当选德国科学院院士。作为新当选的院士,来教授应邀于2011年9月23-25日参加在德国哈勒市(Halle)德国科学院总部举行的院士大会。德国总理安格拉·默克尔女士参加了本次大会开幕式,并发表主题演讲。
德国科学院起源于1652年成立的利奥波第那科学院(Leopoldina),已有350多年历史,是从未间断过科学活动的自然科学和医学科学院(Academy)。2008年7月14日,德国政府将其更名为德国国家科学院(German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Deutsche Akademie der Naturforche,Leopoldina – Nationale Akademie der Wissenschaften)。目前德国科学院由1400多位院士组成,包括自然科学、医学和社会科学、人文科学概论的著名学者。德国科学院院士由院士推荐,经几轮选举后产生,选举过程严谨而复杂。目前当选的院士来自全球三十多个国家,其中四分之三来自三个德语国家(即德国奥地利瑞士),四分之一来自其它国家。
至2007年,先后有157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为德国科学院院士。其中,不乏玛丽·居里(Marie Curie),查尔斯·达尔文(Charles Darwin)、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马克斯·普朗克(Max Planck)、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eothe)、洪堡(Alexander von Humboldt)等享誉全球的大师。
工作职责
主持学校行政全面工作,负责学校行政日常工作和审计方面工作。分管校长办公室、审计处。
社会任职
德国科学院院士;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病理医师分会副会长;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教育部基础医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医学会副会长;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主编;中华病理学杂志副主编;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副主编;JZJU副主编;Clinica Chimica Acta 期刊编委;加拿大Alberta大学兼职教授。中国药学会第二十五届理事会党委委员、副理事长。
主要成就
业务专长
医学专业病理学和分子生物学。
个人成就
在国际上首次发现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相关蛋白1(IGFBP-rP1)是一个在结大肠癌中高表达的基因,并且其表达与病人血糖密切相关。后续的研究证明IGFBP-rP1是一个抑癌基因,其表达受该基因第一外显子的甲基化调控;发现RegIV是一个在结直肠肿瘤中高表达的新基因,可能是一个预警腺瘤癌变的生物学标志;分离鉴定了新神经内分泌标志物促泌素,开发了用于神经内分泌癌诊断和治疗监控的外周血促泌素检测方法,并已用于临床病理诊断;在国内最早开展实体瘤微卫星不稳定性研究,建立了系列的研究方法,为将微卫星不稳定性检测用于临床提供了可能;在生物信息学与分子病理学结合应用上进行了开拓性的工作。
研究课题
作为首席科学家设计并得到国家立项“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代谢综合征的早期识别和干预技术研究”总经费3668万元,其中国家经费3023万元,由本人作为课题负责人的经费约1000万元;承担国家“973”项目子课题一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浙江省科技厅重大项目等20余项。
作为课题负责人获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EMT和大肠癌转移关系研究”、中德合作项目《肿瘤发病的分子机制》和教育部《细胞-微环境互作创新引智基地》项目。
科研成果
获得省部级科研成果奖6项,包括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教育成果二等奖3项(一项第一,一项第三,一项第五)。国家级精品课程《病理学》负责人。
学术著作
SCI收录论文51篇,最高影响因子8.894(2004年,是当时浙江大学西溪校区医学院所有研究工作在本土完成的最高影响因子期刊论文)。已在本学科顶尖期刊如《J Path》、《Clin Cancer Res》、《Am J Surg Path》、《Mod Path》、《Histopathology》、《Virchows Arch》等杂志上发表了论文。中文论文100余篇。主编卫生部研究生规划教材《医学分子生物学》、副主编卫生部七年制和八年制规划教材《病理学》、几乎参加所有病理学方面的主要著作和教材。主编研究专著《上皮内瘤变》、《恶性肿瘤组织病理学分级图谱》、《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该书全英文,所有400多张病理图片都是中国人的,是国际上该领域的第一本专著,由中国高教出版社和世界著名图书出版公司Springer联合出版,目前在全世界销售,在国际病理学界有很好影响)。
学术论文
1. Lin J, Lai M, Huang Q, Ma Y, Cui J, Ruan W. Methylation patterns of IGFBP7 in colon cancer cell lines are associated with levels of gene expression. The Journal of 病理学 2007;212: 83-90.
IF 5.423
2. Lu B, Xu J, Zhu Y, Zhang H, Lai M. Systemic analysis of the differential gene expression profile in a colonic adenoma-normal SSH library. Clinica chimica act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linical 化学 2007;378: 42-7.
IF 2.601
3. MD L, Xujing. Ribosomal proteins and colorectal cancer. Current Genomics 2007;8: 43-9.
IF 0.573
4. Ruan W, Lai M. Actin, a reliable marker of internal control? Clinica chimica act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linical 化学 2007;385: 1-5.
IF 2.601
5. Ruan W, Xu E, Xu F, et al. IGFBP7 plays a potential tumor suppressor role in colorectal carcinogenesis. Cancer biology \u0026 therapy 2007;6: 354-9.
IF 2.873
6. Wang Y, Ma Y, Lu B, Xu E, Huang Q, Lai M. Differential expression of mimecan and thioredoxin domain-containing protein 5 in colorectal adenoma and cancer: a proteomic study. Exp Biol Med (Maywood) 2007;232: 1152-9.
IF 1.979
7. Xu E, Xia X, Lu B, et al. Association of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 and -9 promoter polymorphisms with colorectal cancer in Chinese. 摩尔 Carcinog 2007.
IF 3.194
8. Xu F, Wang F, Di M, et al. Classification based on the combination of molecular and pathologic predictors is superior to molecular classification on prognosis in colorectal carcinoma. Clin Cancer Res 2007;13: 5082-8.
IF 6.25
9. Ye F, Chen Y, Knosel T, et al. Decreased expression of 胰岛素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 7 in human colorectal carcinoma is related to 脱氧核糖核酸 methylation. Journal of cancer research and clinical oncology 2007;133: 305-14.
IF 2.366
10. Zhu Y, Lai M, Yang H, et al. Genotypes, haplotypes and diplotypes of XPC and risk of bladder cancer. Carcinogenesis 2007;28: 698-703.
IF 5.406
11. Zhu YM, Huang Q, Lin J, Hu Y, Chen J, Lai MD. Expression of human 脱氧核糖核酸 methyltransferase 1 in colorectal cancer tissues and their corresponding distant normal tissu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lorectal disease 2007;22: 661-6.
IF 1.918
12. Kang L, Lu B, Xu J, Hu H, Lai M. Downregulation of Kruppel-like factor 9 in human colorectal cancer. Pathol Int 2008;58: 334-8.
IF 1.371
13. Lu B, Fang Y, Xu J, et al. Analysis of SOX9 expression in colorectal cancer. Am J Clin Pathol 2008;130: 897-904.
IF 2.629
14. Lu B, Xu J, Chen J, Yu J, Xu E, Lai M. TaqMan low density array is roughly right for gene expression quantification in colorectal cancer. Clinica chimica act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linical 化学 2008;389: 146-51.
IF 2.601
15. Ma Y, Lu B, Ruan W, et al. Tumor suppressor gene 胰岛素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related protein 1 (IGFBP-rP1) induces senescence-like growth arrest in colorectal cancer cells. Exp 摩尔 Pathol 2008;85: 141-5.
IF 1.822
16. Teng X, Yu X, Wang G, Xu L, Lai M. Sclerosing angiomatoid nodular transformation of the spleen. Anal Quant Cytol Histol 2008;30: 125-32.
IF 0.989
17. Xu J, Lu B, Xu F, et al. Dynamic down-regulation of Kruppel-like factor 4 in colorectal adenoma-carcinoma sequence. Journal of cancer research and clinical oncology 2008;134: 891-8.
IF 2.366
18. Xue H, Lu B, Lai M. The cancer secretome: a reservoir of biomarkers. J Transl Med 2008;6: 52.
IF 2.935
19. Lin J, Lai M, Huang Q, Ruan W, Ma Y, Cui J. Reactivation of IGFBP7 by 脱氧核糖核酸 demethylation inhibits human colon cancer cell growth in vitro. Cancer Biol Ther.
2008 Dec;7(12):1896-900
IF 2.761
20. Li FY, Lai MD. Colorectal cancer, one entity or three. J Zhejiang Univ Sci B.
2009 Mar;10(3):219-29
IF 1.679
21. Xia X, Xu E, Quan S, Huang Q, Lai M. No association between the polymorphisms in CDX2 coding regions and colorectal cancer in Chinese. 摩尔 Cell Biochem. 2009Nov;331(1-2):27-30
IF 1.764
22. Lü B, Yu J, Xu J, Chen J, Lai M. A novel approach to detect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 from count-based digital databases by normalizing with housekeeping genes. Genomics. 2009 Sep;94(3):211-6
IF 3.075
23. Xu F, Xu J, Lou Z, Di M, Wang F, Hu H, Lai M. Micropapillary component in colorectal carcinoma is associated with lymph node metastasis in T1 and T2 Stages and decreased survival 时间 in TNM stages I and II. Am J Surg Pathol. 2009
Sep;33(9):1287-92
IF 4.02
24. Ruan W, Lai M. 胰岛素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 a possible marker for the metabolic Syndrome? Acta Diabetol. 2009 Sep 22
IF 0.926
25. Ren X, Zhang X, Zhang X, Gu W, Chen K, Le Y, Lai M, Zhu Y. Type 2 糖尿病 mellitus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risk for colorectal cancer: evidence from an international ecological study and population-based risk analysis in China
Public Health. 2009 Aug;123(8):540-4.
IF 1.204
26. Xue H, Lu B, Zhang J, Wu M, Huang Q, Wu Q, Sheng H, Wu D, Hu J, Lai M. Identification of trefoil factor 3 and growth/differentiation factor 15 as potential biomarkers for colorectal cancer using a differential secretome approach. J Proteome Res. 2010 Jan;9(1):545-55.
IF 5.684
27. Zhang H, Li Y, Lai M. The microRNA network and tumor metastasis. Oncogene. 2010 Feb 18;29(7):937-48.
IF 7.216
28. Li F, Ren X, Xu E, Huang Q, Sheng H, Lv B, Lai M. RegIV expression showing specificity to gastrointestinal tract and its potential role in diagnosing digestive tract neuroendocrine tumor. J Zhejiang Univ Sci B. 2010 Apr;11(4):258-66.
IF 1.679
学术成果
1.Zhang H, Li Y, Huang Q, Ren X, Hu H, Sheng H, Lai M*. MiR-148a promotes apoptosis by targeting Bcl-2 in colorectal cancer. Cell 死亡 Differ. 2011. 18(11):1702-10
2.Xue H, Li B, Zhang J, Wu M, Huang Q, Wu Q, Sheng H, Wu D, Hu J, Lai M*. Identification of Serum Biomarkers for Colorectal Cancer Metastasis Using a Differential Secretome Approach. J Proteome Res. 2010. 9(1):545-55.
3.Lin J, Lai M*, Huang Q, Ma Y, Cui J,and W Ruan. Methylation patterns of IGFBP7 in colon cancer cell lines are associated with levels of gene expression. J Pathol, 2007. 212(1):83-90.《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Springer 2009 Mar
4.一种人小核糖核酸148a表达载体及应用
5.一种从陈旧甲醛水溶液固定组织提取脱氧核糖核酸的方法
6.抗人SCGN的单克隆抗体及其制备与应用以及杂交瘤细胞株
7.抗人Reg4的单克隆抗体及其制备与应用以及杂交瘤细胞株
8.大气污染物对肺泡巨噬细胞的作用(排2); 1988年卫生部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9.分子病理研究平台的构建和结直肠癌相关生物标志物的筛选(排1) 2005年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10.独立学院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探索与实践(排1); 2005年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
11.研究生培养机制的改革与实践(排3); 2009年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12.病理学系列教材的建设与实践(排4); 2009年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13.大肠癌诊断和预后相关标志物的鉴定及应用(排1) 2011年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获得荣誉
1990年获霍英东教育部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奖
1991年获浙江省“省新长征突击手”(百业青年标兵);
1993年获全国优秀教师;
1993年获浙江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
1993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2002年获国家级“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
2003年获浙江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2010年获浙江大学第五届“三育人”标兵;
2011年获浙江省特级专家。
个人作品
出版图书
1.《病理学》
2.《医学分子生物学》
参考资料
看过来!全国学会换届选举盘点(三).今日头条-学会服务365.2022-07-30
来茂德校长简介.中国药科大学.2021-12-09
郝海平任中国药科大学校长.今日头条-新京报政事儿.2022-09-28
来茂德.中国药科大学.2021-12-09
病理学 (豆瓣).豆瓣读书.2021-12-09
医学分子生物学 (豆瓣).豆瓣读书.2021-12-09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工作职责
社会任职
主要成就
业务专长
个人成就
研究课题
科研成果
学术著作
学术论文
学术成果
获得荣誉
个人作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