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多慈
中国女画家
孙多慈(1913年~1975年),原名孙韵君,1913年4月12日出生,安徽寿县人,著名画家,师承中国现当代著名画家徐悲鸿
孙多慈1913年出身于安徽寿县书香名门之家,她的祖父是清末重臣,父亲曾参加晚清民主革命,为一代名士。孙多慈十七岁时毕业于安庆女中,自幼酷爱丹青。其1930年先考南京中央大学中文系,未被录取,于是到中央大学美术系作旁听生,并结识徐悲鸿。1931年夏天,孙多慈以图画满分的优异成绩被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录取,正式成为徐悲鸿的学生。1935年孙多慈毕业于中大。1936年毕业不久,中华书局就为其出版了第一本画集——《孙多慈素描集》。孙多慈自中大毕业后,在中学教书,1940年与中国国民党委员许绍棣结婚。1947年,孙多慈在上海市举行画展。1949年新中国成立,孙多慈随许绍棣去了台湾,到台湾师范大学艺术系任教,后任院长,并于1957年获台湾“教育部”美术类金像奖,受到极高的评价。1953年徐悲鸿去世,孙多慈悲伤之余,绘制了画作《春去》。1975年孙多慈患乳腺癌,曾三次飞往美国手术,仍无效,当年病逝于洛杉矶
孙多慈作为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非常重要的女画家,与潘玉良齐名。但潘玉良专攻西画,孙多慈则和他的老师徐悲鸿一样中西兼修,在两种绘画领域都取得了较高的艺术成就。孙多慈主要艺术作品有《玄武湖春晓》《孙多慈素描集》;1930年素描《瓶汲》、油画《泰国公主》及《石子工》;1934年作品《狮》;1961年《孙多慈自画像》《天问》《沉思者》《农作》《妹妹》等。
历史学家李则纲评价孙多慈的作品说:“孙君的作品,表态的抒写,具肃穆壮丽之长;动态的描绘,擅深纯温雅之美。于而已敷外,尤其有一种耐人情志的天才。”美学大师宗白华称赞她:“天资敏悟,好学不倦,是真能以艺术为生命为灵魂者。”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孙多慈,又名孙韵君,安徽省寿县人,1913年出生于书香门第,祖居寿县城关东大街钟楼巷。其父孙传瑗(1893—1985)字生,号养,原是五省联军孙传芳的秘书,后曾任大学教授、教务长,著有《雁后合钞》五种五卷,《中国上古时代刑罚史》《今雅》等书。母亲汤姓也任过女校校长。孙多慈姐弟三人,其排行老大。由于她从小就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文学功底扎实,十七岁毕业于安庆女中。
初遇徐悲鸿
1931年夏天,孙多慈以图画满分的优异成绩被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录取,正式开始了四年的大学生活。孙多慈除了随徐悲鸿学习素描,同时选修了宗白华的美学课,胡小石的古诗选,以及徐仲年的法语课。由于孙多慈学习成绩出众,又正式成为了徐悲鸿先生的学生,徐悲鸿对其更加器重和赏识,逢人便宣扬她的天才和智慧。
在校期间,由于徐悲鸿对孙多慈特别关爱,甚至有时上课时只教她一个人,当时女生宿舍是禁止男士出入的,但是徐悲鸿却经常到宿舍去找孙多慈,被引为淡资。这些闲言碎语甚至诋毁嘲弄对于当时年仅十九岁的孙多慈来说,很难应对。后来孙多慈只好搬出女生宿舍,和的母亲同住。
1933年1月,徐悲鸿携中国近代名家绘画赴欧举办巡回展览,孙多慈继续在中大学习。其间孙多慈与徐悲鸿书信往来从未间断,直至1934年8月徐悲鸿回国。
走入婚姻
徐悲鸿回国后不久,孙多慈—行几十人便在他的带领下到浙江天目山黄山等地写生。据说写生期间徐悲鸿与孙多慈可能由于久别重逢之故,很是亲密,被拍到照片,写生回来之后,这些流言被徐悲鸿的妻子蒋碧薇获悉,于是她怒不可遏地冲进画室去找孙多慈与徐悲鸿“算账”,把画室里徐悲鸿绘有孙多慈的画也撕破了。
后来孙多慈毕业后,徐悲鸿为她争取庚款留学机会失败,孙多慈回到老家安徽安庆,在中学任美术教师三年。期间,徐悲鸿曾到安庆市帮助她举办画展,并画了《女画家孙多慈》等。
1937年日本侵华,1938年4月,孙多慈随她的父母避难至长沙市,在那里又遇到了徐悲鸿。随后,孙多慈一家就被徐悲鸿接到了桂林市。不久,徐悲鸿又设法为孙多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府谋了一个差使。
1938年,孙多慈随父母避难至桂林,徐悲鸿登报声明与其前妻蒋碧微脱离关系,并随后托其朋友沈宜甲先生去找孙父提亲。不料被孙父拒绝。孙家随后到了浙江丽水,在那里定居下来。不久孙多慈便与当时的浙江省教育厅长许绍棣结婚,先后在浙江艺专、省立临时联合中学(校址在丽水碧湖)任教。
辗转台湾
结婚前,孙多慈以为身为教育厅长的许绍棣位很有学问的人,婚后方知许绍棣是个无知,好色的党棍。1939年8月,孙多慈给徐悲鸿的一封信中表达了自己的后悔和思念之情。
1936年,中华书局为孙多慈出版了第一本素描集。第二年在安徽省举办了个人画展。1948年,孙多慈便随许绍棣去了台湾,到台湾艺术学院任教。1949年,孙多慈举家去了台湾,后又在上海慈淑大楼又举办了个人画展。五十年代赴美国和法国进修,在台湾又举办了个人画展,受到了极高的评价。1963年任该院院长。她看不起许绍棣,却又最终未能与其离婚。孙多慈痛苦、矛盾、后悔,她为了寻求解脱便经常借故去美国。在美期间孙多慈大多住在吴健雄家里。吴健雄是著名的女物理学家,也喜画。孙多慈每次去美国也必到王少陵先生家。王少陵是一位名震一时的油画家。当年他从大陆去美国时去向徐悲鸿告别,当时徐悲鸿正在画室内写诗。王少陵因为赶时间未来得及等徐悲鸿为其作画,他便硬叫徐悲鸿在一幅本来写给孙多慈的诗作上落下了他的款,带到了美国。这幅徐悲鸿手书的诗幅也一直挂在王少陵先生位于纽约的家中,其内容是:
急雨狂风势不禁,放舟弃棹迁亭阴。
剥莲认识中心苦,独自沉沉味苦心。
孙多慈每次到王少陵家中见到徐悲鸿的这首诗都会黯然神伤。
抑郁而终
1953年9月,孙多慈又到纽约参加一个艺术研讨会,画友们见了面格外高兴,正在这时,却传来了徐悲鸿突然逝世的消息。孙多慈听了当时就昏厥过去。她一生只爱徐悲鸿,当时就表示要为徐先生戴孝三年,据说后来果然当着许绍棣的面为徐悲鸿戴了三年孝。由于长期抑郁,孙多慈于1975年3月因患癌症病逝于洛杉矶,享年六十四岁。
个人作品
孙多慈的主要艺术作品有《玄武湖春晓》《孙多慈描集》。
人物关系
艺术特点
孙多慈作为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非常重要的女画家,孙多慈则和他的老师徐悲鸿一样中西兼修,在两种绘画领域纵横游走:挥酒自如,都取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孙多慈主要艺术作品有《玄武湖春晓》《孙多慈素描集》;1930年素描《瓶汲》油画《泰国公主》及《石子工》;1934年作品(孙多慈绘画作品:泰国公主)《狮》;1961年《孙多慈自画像》《天问》《沉思者》《农作》《妹妹》等。
孙多慈是写实派,素描能力高超也,基本功是十分的扎实。李既鸣介绍,外婆孙多慈的作品包括油画、素描、水墨、书法等,“从我个人认识看,她的素描最有天赋,观察力很强,能抓住主要特征。她在大学里学的是油画,在油画方面有一定造诣,但最专注的还是水墨画。从风格而言,她早年的作品以写实为主,构图、用色较为规整;到台湾后向写意转变,用色大胆,不拘小节。”
评价
历史学家李则纲评价孙多慈作品说:“孙君的作品,表态的抒写,具肃穆壮丽之长;动态的描绘,擅深纯温雅之美。于而已敷外,尤其有一种耐人情志的天才。”
1936年毕业之初,在徐悲鸿的帮助下,中华书局为其出版了第一本画集《孙多慈素描集》,宗白华先生在序中写道:“落笔有韵,取象不惑,好像生前与造化有约,一经晤面,即能会心于体态意趣之间,不唯观察精确,更能表现有味,是真能以艺术为生命为灵魂者。”
徐悲鸿夫人廖静文曾感慨道:“接触过孙多慈的人,都说她人品好,后来为她的老师悲鸿戴了三年孝。这是一个悲惨的故事,就是有情人未成眷属。”(北方网 评)
孙多慈的存在,让人看到了一个民国女子优美而简约的侧影,她的沉默,代表着的那个时代知识女性情感方式,那就是隐忍、丰沛、坚强、博大。(南方艺术网 评)
慈悲之恋
孙多慈18岁时来到南京中央大学,作为艺术系旁听生,成了徐悲鸿的学生。那年,徐悲鸿在南京中央大学教授美术,也专心绘画,他看到孙多慈第一次交上来的画作,他发现这个女学生用笔坚实厚重,造型准确传神。
他感觉到这个女孩有着与众不同的才华和悟性,而她年轻,略带忧伤的气质吸引了徐悲鸿。徐悲鸿有心培养她。初遇徐悲鸿的孙多慈,心底对他无限崇拜。
徐悲鸿妻子蒋碧微则在他的疏忽中沉醉于交际,两人情感正处于疲倦期。而孙多慈远离家人,独自在学校,于是在传授和习艺、倾诉与聆听中很自然地熟识与接近了。
孙多慈喜欢这样的日子,去老师的画室学画,或者和老师同学一起去写生,她在他的身边,脸上的忧伤逐渐消失,她变得活泼爱笑。那段日子,徐悲鸿的心情也阳光灿烂起来。如果说这只是师生或者朋友的感情,那么在1933年徐悲鸿离开学校远赴欧洲举办巡回展览,他们之间关系似乎有些不同了,在长达一年多的分别时间,孙多慈发现徐悲鸿在她心里有多重要,刻骨的思念激发内心深处的爱慕,她独自在画作里倾诉着自己初恋的欣悦与疼痛。这一时间,两人在两地书信中倾尽相思。
徐悲鸿从欧洲回来后,两人很快见面。这师生恋情传得非常快,徐悲鸿的妻子蒋碧薇闻得此事,冲到徐悲鸿的画室,声称要去找孙多慈。徐悲鸿无法制止,孙多慈见老师进退维谷处境为难,压抑内心的痛楚,她地主动中断了学业,匆促离开南京中央大学,回到家乡安庆女子中学任教。
蒋碧微虽然拆离了徐悲鸿与孙多慈,却无法收回徐悲鸿的心,他平日沉默无语,他拿出不菲的钱款,请朋友陆续收购孙多慈的画。孙多慈对此并不知晓,见有人不断来买画,自信心愈增,更沉迷于绘画的世界中。
抗日战争爆发,徐悲鸿逃到长沙市,在这里他遇见随父母来避难的孙多慈。后来,他帮助孙多慈一家迁到桂林市,又帮她谋得职位。但是,孙家父母对徐悲鸿产生不了好感,就带着女儿迁往浙江丽水,并力主了她的婚事,把已经26岁的孙多慈,嫁给了官员许绍棣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初遇徐悲鸿
走入婚姻
辗转台湾
抑郁而终
个人作品
人物关系
艺术特点
评价
慈悲之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