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子荣(1917年3月3日-1947年2月23日),原名杨宗贵,
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军区特级侦察英雄。
1917年,杨子荣在
山东省牟平区(今烟台市牟平区)嵎峡河村出生。1929年,胶东地区军阀混战,年仅12岁的杨子荣跑到关东投奔父亲。他先后在
丹东市和
牡丹江市一带闯荡了十多年,社会底层的生活使他对
东北地区的三教九流非常熟悉。1943年,他因打了
日本工头跑回老家。1945年8月,杨子荣在
雷神庙报名
参军,被编入胶东海军支队。几天后,他改名为杨子荣。由于参军时杨子荣已快30岁,支队长见他年龄大了,就安排他去炊事班做炊事员,任胶东军区海军支队第5中队炊事班炊事员。同年10月,他随部队开赴
东北地区,被编入牡丹江军区第2团第7连。在从
胶东半岛到东北的进军途中,加入中国共产党。1946年3月20日早晨,三营在杏树沟追击李开江部,杨子荣带领一班人威逼400余名敌人放下武器,迫使匪首李开江、张德振投降。杨子荣被评为团战斗模范。大股匪徒歼灭后,小股残匪流窜于深山老林中。部队首长组建武装侦察小分队(团侦察排),消灭残匪。小分队负责人由杨子荣担任。小分队组建后,杨子荣首先生擒了所谓许家四虎(许福、许禄、许祯、
许祥),消灭了“九彪”李发林、马希山等惯匪,其后杨子荣带领四名战士,化妆成敌人,深入林海雪原,摸清敌情。1947年2月6日晚,他活捉
中国国民党保安旅长、
牡丹江市一带匪首“
座山雕”。1947年2月19日,《
东北日报》以《战斗模范杨子荣等活捉匪首“座山雕”》为题,报道了他们的英雄事迹,称这次战斗是“创造了以少胜多歼灭股匪的战斗范例”。
1947年2月23日,杨子荣在追歼顽匪时,被土匪开枪击中,不幸牺牲。杨子荣牺牲后,东北军区司令部授予他“特级侦察英雄”称号。杨子荣生前所领导的侦察排,命名为“杨子荣排”。2009年9月10日,杨子荣被评为“100位为
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人物生平
家世背景
杨子荣,1917年出生在
山东省牟平区(今烟台市牟平区)嵎峡河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父亲杨世恩是个泥瓦匠,母亲宋学芝是个农村妇女。杨子荣4岁那年,他的父母曾带着一家老小去东北安东(今
丹东市)谋生。他的父母尽管一天天拼命地干活,也难以维持一家人的温饱。没办法,除父亲和姐姐继续留在安东外,母亲又领着他和其他孩子回到了老家。尽管生活困难,宋学芝还是省吃俭用供杨子荣读了4年书。
在外闯荡
1929年,胶东地区军阀混战,民不聊生,杨子荣在母亲的安排下,去安东投靠父亲。父亲开始让他去上学。两年后,杨子荣到姐姐做工的缫丝厂干活,挣钱补贴家用。但是好景不长,三年学徒期刚满,工厂要裁减工人,他被裁。后来,他又在
岫岩满族自治县一带干了不到三个月的
缫丝工人。不久之后他又回到了安东,在安东,他采过石头,伐过树木,有时也被人找去挖石洞。到了1935年,他到
鸭绿江上当船工,在码头上扛大包、放木排,在江岸上拉纤,从事着繁重的劳动。也正是在这个时期,杨子荣熟悉了安东的山川地貌、风土人情,也接触到三教九流、行帮黑道各色各样的人,熟悉了他们的种种规则,甚至对土匪、地痞的暗语、黑话,都了如指掌。这段经历,为他后来参军当上侦察员起了重要作用。
1938年底,杨子荣在鞍山千山采矿区当矿工。矿区不仅危险,工人还要受
日本监工的打骂。有一次他看到日本监工打自己的工友时,于是他夺过监工的皮鞭,为自己的工友出了气,但也因为惹恼了监工,无法在矿山继续待下去。1943年,他在工友的帮助下,逃离了矿山,回到了老家
牟平区,这一年他26岁。
投身革命
杨子荣回村后就参加村里的
地方武装组织,积极配合正规部队,打击日伪军,保卫家乡。1945年8月,杨子荣参加了
八路军解放牟平城的战斗。彼时正值
解放战争时期
胶东半岛第三次大
参军的浪潮,他在雷神庙报名参军,被编入胶东海军支队。几天后,他改名为杨子荣。由于参军时杨子荣已快30岁,支队长见他年龄大了,就安排他去炊事班做炊事员,任胶东军区海军支队第5中队炊事班炊事员。1945年10月下旬,杨子荣随部队奉命挺进东北。于1946年
春节前到达
牡丹江市地区,遵照党中央的指示建立北满根据地。在这里,胶东海军支队进行改编,杨子荣编在牡丹江军区二团三营七连一排一班。在从胶东到
东北地区的进军途中,杨子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然首长见他是个“年龄不轻,军龄不长”的老兵,便分配他到伙房当炊事员。在前往牡丹江的进军途中,杨子荣每到一个地方,就利用向老乡筹粮、借锅灶等机会,向群众宣传党的政策,鼓励青年
参军参战,一路上竟动员了30多人投身革命,被部队评为“扩军模范”。而且他经常冒着敌人的炮火,把热饭送到前线,帮助抢救伤员,关键时刻还给排长、连长出主意、当参谋。只要有机会,他就趁着往阵地送饭的机会,也拿起枪与战友们一起参加战斗。
不久,
牡丹江市军区展开剿匪行动。杨子荣所在的部队担负着剿匪、保卫
土地改革的重任。首长派杨子荣等30多人,化装成便衣,先行到达
海林镇。杨子荣进入有百余人枪的地主武装孙江司令部,敦促其放下武器,拒降者,就地缴械。1946年2月2日,
海林镇解放,成为该地区巩固的根据地,剿匪的
大后方。
1946年3月16日,二支队首战
草甸子。杨子荣所在的七连一班班长身负重伤无法作战,一班是尖刀班,没有班长可不行,连长和指导员当即决定杨子荣担任一班班长。之后,杨子荣随三营在杏树沟追击李开江匪部。战斗打响后,杨子荣带领一个班凭借晨雾和硝烟的掩护,迂回到敌阵地后侧,独自一人跃出掩体,跳进围墙,闯入敌阵地,开展政治攻势。这次战斗共歼敌400余名。随后,
牡丹江市军分区部队乘胜追击,迫使李开江匪部投降。战斗结束后,杨子荣被记特等功并被评为战斗英雄,不久升任二团直属侦察排排长。
1947年1月下旬,团部得到匪首“
座山雕”在海林县境内活动的线索。杨子荣带领5名战士化装成土匪吴三虎的残部前去侦察。他们到达夹皮沟附近的密林后,巧妙地与“
秃鹫”的坐探接触,经过用黑话联络,取得了土匪的信任,打入匪穴。2月7日,一举将“座山雕”及其联络部长刘兆成、秘书官李义堂等25个土匪全部活捉,创造了剿匪战斗中以少胜多的模范战例。为此,团里给他记了三大功。
中弹牺牲
“座山雕”覆灭后,杨子荣带领侦察排投入追剿
李德林部残匪的战斗。1947年2月20日,杨子荣又领了新任务,清剿土匪刘俊章、丁焕章和郑三炮。1947年2月23日,杨子荣在追歼顽匪郑三炮、丁焕章时,因严寒,其手枪枪栓冻结,不能击发,被敌弹击中,不幸牺牲。2月25日,二团的干部战士为杨子荣举行了
公祭安葬仪式。3月17日,全团指战员、驻地群众、军区首长、地方领导和各界代表上千人齐集朝鲜族小学操场,为杨子荣举行了隆重的
追悼会。为表彰杨子荣的英雄事迹,东北军区司令部授予他“特级侦察英雄”光荣称号,其生前所在排被命名为“杨子荣排”。
人物事件
一人劝降400土匪
牡丹江市地区匪患严重,杏树底村是位于牡丹江北部的一个山村,这里集结了从各处逃窜来的土匪400多人,他们凭借村子的有利地形和村周围高大的土墙、坚固的工事,与剿匪部队对峙,企图负隅顽抗。而杨子荣所在部队,担负着剿匪、保卫
土地改革的重任。部队首长派杨子荣等30多人,化装换上便衣,先行到达海林镇。杨子荣进入有百余人枪的地主武装孙江司令部,敦促其放下武器,其拒不投降,被就地缴械。1946年2月2日,
海林镇解放,成为该地区巩固的根据地,剿匪的
大后方。
1946年3月22日,攻打杏树底残匪的战斗打响,杨子荣带领尖刀班冲在最前面。但由于敌人火力太猛,组织了多次进攻,都没有成功。为了尽早结束战斗,减少部队伤亡,指挥部命令炮火支援。几炮打过去,敌方阵地和村子里立刻浓烟滚滚,也隐约听到村子里妇女小孩的哭喊。如果再打下去,虽然能把土匪消灭掉,但村里的老百姓也将遭受更大的损失。在炮击的间隙,杨子荣一个箭步从沟里钻出来,就挥舞着白毛巾,直奔村里,去劝降土匪。在杨子荣的宣传鼓动下,许多土匪开始动摇,村里的群众也纷纷劝说土匪赶快投降,别让乡亲们也跟着遭殃。这时,几个土匪头目出来了。为首的分别是从青背村、北甸子逃来的残匪许大虎、王洪宾,和家住本村的郭春富、康祥斌。许、王二人色厉内荏,叫嚣着谁投降就枪毙谁;郭、康二人因家在本村,不能不顾村里乡亲们的死活,经杨子荣和乡亲们的一番劝说,有了投降的意思。双方为此发生争执,互不相让。最终,还是郭、康人多势众,占了上峰。杨子荣乘机做工作,土匪们纷纷把枪扔到杨子荣的身边。许、王看看大势已去,也把枪扔到了地上。就这样,一场血战被杨子荣的勇敢举动化解。
智擒“座山雕”
1946年底,退踞在
牡丹江市北部山区的大股土匪已被消灭,但却一直找不到潜藏在
海林县北部
夹皮沟的土匪“
座山雕”的老巢。“座山雕”,原名张乐山,60多岁,长得干瘦矮小,尖鼻子,山羊胡,两腮凹陷,鹰眼凶毒,种大烟出身,常年生活于深山老林,是牡丹江、
海林市一带有名的惯匪,是阴险狡猾的山林“胡子”,被匪伙尊称为“三爷”。
中国国民党委任他为“中央
东北地区先遣军第二
纵队二支队司令”,成为一个国民党的政治土匪。彼时,他的大部分人马已被消灭,身边只剩下20多名亲信、死党,他们盘踞于威虎山,干着肆意掠夺百姓,杀害党干部的营生,其行动十分诡秘。为了防止这股土匪逃往
吉林省投靠国民党继续与人民为敌,
牡丹江市军区二团团部派出3营1排1班班长杨子荣带人进山侦察,计划摸清“
座山雕”匪伙的活动区域。杨子荣提出装扮成吴三虎的残匪被取得信任后,打入匪穴,再智擒“座山雕”的剿匪方案,团首长经研究批准。
杨子荣从两个侦察班里挑选出5名经验丰富、熟悉当地情况的侦察员,于1947年1月26日(农历
破五节日)开始向林海的海林北部密林深处进发。出发前,他借了农会会长的二尺半黑棉袄,外罩一件
日本军用黄呢子大衣,和其他身着便衣的侦察员,都在腰间暗插了匣子枪和
手榴弹,扮成土匪的模样。他们一路上不断演练土匪的黑话和动作,在深山老林里转了好几天,来到蛤蟆塘,发现山脚下的大工棚子里有灯光,里面住着十几个人,貌似伐木工。杨子荣先用土匪手势和黑话来试探对方,大意是自己遇了难,走投无路,想请人牵线,投奔个山头。对方一个姓孟的把头与杨子荣搭腔,答应带他们去一个地方。姓孟的把头先从屋里拿出锯、斧头、铁锹和一个盛着半桶
玉米面的小铁桶交给杨子荣等人,然后把他们带到20里外的一个空木棚子里,让他们等待消息。杨子荣等人在木棚子里一等就是3天,仅有的玉米面也吃完了,着急之时,“孟把头”回来了,他把杨子荣独自领到附近一个村子,并在村长家里见了几个人。依旧是一番黑话试探,杨子荣对答如流,对方才亮出真实身份,其中一位自称姓刘,是“
座山雕”的副官,另一位被称为“连长”,这两人同意引荐杨子荣等人上山,并说要下山办些酒肉,准备在山上过
元宵节,等禀报“三爷”后,再接他们上山入伙。
两天后,二人如约来到杨子荣等人的木棚子。杨子荣让战友先把这两个土匪绑了,并假意解释说:“现在不知道是否是自己人,只好先委屈一下,等到山上再说。”两个土匪觉得到山上自会见分晓,也没太在意,就领着杨子荣等人直奔“威虎山”。 “
秃鹫”的确够狡猾,他一路连设三道哨卡。若是大部队上山清剿,无论惊动哪一道哨卡,土匪都会逃得无影无踪。杨子荣每过一道哨卡,都让两个土匪上前搭话,然后,把岗哨也一起绑了,一同押上山。过了第三道哨卡不远,就到了“座山雕”的老巢,一座被当地人称作“马架房子”的木棚。杨子荣命3名战士在外看好土匪,他自己带另外两名战士快速冲进棚子,各自占据有利位置,枪口对准土匪。冲进棚子后,杨子荣看到里面共有7人,其中有一名瘦小的老者,该人白发黑脸,
鹰钩鼻子,留一把山羊
胡须,他断定此人正是臭名远扬的“
座山雕”。杨子荣没等对方反应过来就命战士把“座山雕”和其他几个土匪一起绑了。此次剿匪可谓大获全胜,没费一枪一弹,就活捉了“座山雕”,端了他的土匪老窝。
人物评价
杨子荣只身闯入土匪盘踞的杏树底村,与匪首巧妙周旋,不费一枪一弹使土匪400余人投降,在战斗中的突出表现,被团里评为战斗英雄,他创造了剿匪战斗中以少胜多的模范战例,英雄虽逝,英魂永驻。——(光明日报 评)
杨子荣走进了纪念碑和雕像群,走进了戏剧和电影,走进了教材和课堂,英雄的精神代代相传。——(杨子荣精神研究会会长王锦远 评)
战场外的杨子荣非常有亲和力,能说书,会唱戏,也乐于给战友们表演,那时部队的业余生活很少,主要是打扑克,杨子荣热衷于此却并不擅长,输多赢少,总是被刮鼻子、弹脑瓜,他不恼也不耍赖,照样玩得开心。——(杨子荣的同乡好友王希良 评)
刚入伍时的杨子荣,看上去就是个稀松平常、嘻嘻哈哈的“伙头军”,与一般人印象中的英雄挨不上边。但是,杨子荣很快就在炊事班之外,展现了自己传奇般的本领。——(北京日报 评)
人物荣誉
被评为团战斗模范
1946年,杨子荣带领一班人追击李开江部,最后威逼400余名敌人放下武器,迫使匪首李开江、张德振投降,杨子荣因此被评为团战斗模范。
被誉为“特级侦察英雄”
1947年2月23日,在追剿丁焕章、郑三炮等匪首的战斗中,杨子荣英勇牺牲,为表彰杨子荣的英雄事迹,东北军区司令部授予他“特级侦察英雄”“战斗英雄”的光荣称号,其生前所在的排被命名为“杨子荣排”。
被评为“英雄模范人物”
2009年9月10日,杨子荣被评为“100位为
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人物关系
杨子荣父亲杨世恩是个泥瓦匠,母亲宋学芝是个农村妇女。夫妇生有三男三女,两个早夭。杨宗福是杨世恩长子,杨子荣是杨世恩次子。杨子荣的妻子因为得不到丈夫的消息,又背上了“土匪家属”的黑锅,再加上女儿夭折,自己得
结核病无钱医治,忧思成疾,在1952年秋离开了人世。1966年,杨子荣的母亲宋学芝去世。
人物事件
杨子荣
参军后就随部队去
东北地区剿匪,由于战事紧张,加之他当侦察员有一定的特殊性和隐蔽性,所以杨子荣没有给家中写过信。因为家里不知道他在部队用了杨子荣的名字。1947年
小年夜日,村里一个从东北回来的人说,在
牡丹江市看到过杨宗贵,说他“一身土匪打扮,头戴礼帽,穿黑棉袄,腰间插着两支匣子枪”。之后,宋学芝和儿媳被叫到村公所受到一番盘问。第二年开春时,村里取消了杨子荣家的代耕,又派人把挂在他家大门口墙上的“光荣军属”牌子摘下来。宋学芝不服,一连
信访多年,公社、县里和地区她都去过许多遍,单是去县里上访就有数百回之多。后来,县里认为证据不足,于1957年1月发给宋学芝一纸失踪军人证书。1958年11月,又给宋学芝发了革命牺牲军人家属光荣证。
1966年,海林县委、县政府决定派民政局副局长关会元等一行4人去北京、
胶东半岛查寻杨子荣的籍贯、身世和家庭情况。他们先到北京找
曲波。然而
曲波因为写的小说《
林海雪原》而受到污蔑,正在挨批斗,他只说,杨子荣是胶东人。彼时杨子荣的战友孙大德也在北京,然而得到的消息也只说杨子荣是胶东人。关会元等人又到胶东,虽然查出一些线索,但都不能认定。第一次北京、胶东之行,无功而返。
1968年5月,关会元率调查组第二次到北京,并找到了杨子荣生前所在部队。关会元找到部队副政委姜国政,正是杨子荣的老战友。由于“文革”的复杂形势下,他以部队回忆军史为由,把杨子荣在北京的老战友
曲波、孙大德、刘崇礼、魏成友等人召集到一起,召开了老战友追思杨子荣座谈会。1969年6月29日,曲波给调查组回了一封信,信内讲述了杨子荣的4大特征。不久,调查组又根据1968年杨子荣老战友的回忆及曲波来信提到的情况,查访当年领杨子荣、韩克利一起到雷神庙报名、体检的孙承祺,又找到了当年村里和邻村当兵的人和本村一些老人,还专门查访了杨子荣胞兄杨宗福,他们所谈的情况与曲波等人的回忆是吻合的。初步确认,杨宗贵和杨子荣为同一个人。1974年秋天,关会元去北京让杨子荣的战友辨识一张翻拍的、放大的杨子荣照片,然后将同一张照片又送到嵎峡河村让村子里的老人们指认,才确定是杨子荣本人。
牟平区1991年7月在烈士家乡建立
杨子荣纪念馆和
英雄塑像,英雄的身份最终得以确认。
后世纪念
杨子荣烈士陵园
杨子荣烈士陵园始建于1966年,园区分四个展区,纪念馆区、军事展区、植物园区、烈士墓区。整个区域就在
海林市的东山上,在革命烈士纪念碑后面,安葬着杨子荣、马路天、高波、孙大德四位烈士。2009年,这里被中宣部命名为
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也是全国三十条红色经典旅游线路之一。
杨子荣纪念馆
杨子荣纪念馆主要包括纪念馆、纪念广场、追思大道和纪念林、纪念
西安碑林博物馆5个部分。基本陈列包括序厅和《光辉的历程—牟平革命史陈列》《大智大勇,一代英豪—杨子荣事迹陈列》三部分。其中,《光辉的历程---牟平革命史陈列》是纪念馆陈列的第一部分,分为《星火燎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烽烟初起---抗日战争时期(上)》《峥嵘岁月---抗日战争时期(下)》《中流砥柱---解放战争时期》《革命烈士名录》等五个大单元16个小单元,采用通史式陈列方式,以时间为序,以史实为迹,利用文物、照片、地图、文字等各种形式,展现杨子荣的生平和英雄事迹。2021年6月,
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确定
杨子荣纪念馆为红色研学基地。
文艺形象
长篇小说《
林海雪原》是
曲波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写成,主要描写了一支30多人的小分队如何穿林海、过雪原,与人数数十倍于自己的匪徒周旋作战,最终经过惊险的战斗,将敌人全部歼灭的故事。在《林海雪原》的战斗故事中,尤以“
智取威虎山”最为精彩。在曲波笔下,这场惊险的战斗演绎出打虎、对黑口、献先遣图、舌战
栾平等精彩惊险的情节,进而成为革命英雄传奇小说的典范,也让杨子荣、
少剑波等英雄人物形象深入人心。
1957年,曲波的长篇小说《
林海雪原》出版,随即引起轰动。出版后以各种艺术形式被广泛传播。率先将《林海雪原》搬上戏剧舞台的是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一一他们把《林海雪原》改编成
话剧,将男二号
杨子荣提升为男一号,将小说中最吸引人的情节浓缩成杨子荣假扮土匪里应外合大破匪巢的故事,还取了一个充满传统戏曲色彩的名字—《
智取威虎山》。1958年,智取威虎山的故事被
上海京剧院改编为同名现代京剧,在全国公演后受到广泛好评,成为当年“
革命样板戏”之一,嵌入一代人的记忆。